第三百一十八章 會報復人的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陳淵再次發現野雞時,是在一個洞穴外看到的。

饅頭發現了野雞,衝上去準備將它撲到。

但是那只野雞飛快的跳入了洞穴中,

饅頭一個撲空也掉了下去。

陳淵當即嚇了一跳,本以為洞穴非常深邃。只是當他走到近前發現並不高。

【老陳,這裡漆黑的,是幹什麼的啊。】

【感覺有點神秘,裡面不會有怪東西吧?】

陳淵搖了搖頭,“這個我也不知道,咱們還是先下去看看吧。”

和饅頭往裡面走了一段距離。

陳淵發現這裡並不是天然洞穴。

而是人造防空洞。

防空洞是為了防備敵人空襲減少損害而挖掘的洞,多用於儲備糧食或軍需物資,也可供人躲藏。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備戰需要,國內很多地方都建了很多防空洞,在滬市、杭城老城區地下,在合省老城區地下等等都有很多防空洞。

不過在和平年代,這些防空洞都被閒置下來,有的變成了地下旅館,有的變成了納涼場所,還有的變成了儲存香蕉的地方。

其實不僅僅是在城市,在大山深處也留有很多防空洞,這些防空洞大多依山而建,將山體挖空,可以存放軍需物資,也可以躲藏老百姓。不過這些防空洞也和城市裡一樣,自從建成之後一直都閒置著。

不過陳淵感覺他現在所處的防空洞已經有些年頭了,防空洞依山而建,洞口開在半山腰,將山體挖空,內部長度有一公里。

初入這個防空洞,外面是幾棟老式建築,一色青磚灰瓦,讓人無法想到這裡竟然有一個巨大的山洞。

陳淵站在洞口向外眺望,可窺見高低起伏著色不一的靜默遠山,窺見山坳裡金波浩蕩方塊般的油菜花。而山洞背後竹林瀟瀟,風過微斜,竹葉聲聲作響,如此情景,宛若世外桃源。

這完全讓水友們大吃一驚,這無疑是真正的事外桃園。

當陳淵真正進入這個山洞之後,不由得大吃一驚。

裡面已經變成了一家酒企的藏酒的酒窖,一股酒香撲鼻而來。

穿梭在這座防空洞裡,看著幾十年前澆築的洞壁和山洞頂部留下的紅色五角星,彷佛又回到了那個年代,聽到工人用鋼釺鐵錘開鑿山體的聲音。

山洞裡除了一條長而曲折的通道,還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房間。

“按照當時設定的規模,這個防空洞可以藏一個團的兵力。

而如今,洞裡已經鋪上了紅色的地毯。”

陳淵走過一個個的房間裡存放著一罈壇一罐罐白酒,整座山洞瀰漫著酒香氣息。

在洞內待了大約一個小時,期間開發這個防空洞的企業聯絡了陳淵。

他們見陳淵給自己打起了廣告,便邀請陳淵品嚐一下這裡的白酒。

陳淵也不客氣,品嚐了白酒,還親自調製了兩瓶白酒,出洞時渾身散發著酒氣,而頭也有點昏昏沉沉,不知道是被酒沉醉還是被這裡美景沉醉。

像這樣被用來藏酒的防空洞還有另外兩處,儲藏的白酒累計有數以萬噸。

不知道當初是誰想起來用防空洞儲藏白酒的妙招。或許防空洞天然的恆溫、恆溼、微高壓,常年保持17-19度黃金溫度,是它被利用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環顧國內和世界各地,像這種將防空洞開發出來新用途的並不在少數。在很多年前,在合省老城區紅星路上,一家地下旅館就開在防空洞內。”陳淵前世還曾經在裡面住了一晚。

一個房間當時只要20元一晚。

相幾年前,在音國的克拉彭,2名企業家籌資將倫敦南部克拉彭地下的二戰防空洞改造成世界上首個地下農場。

裡面種植的藥草、沙拉葉以及各種蔬菜即將用於滿足倫敦的餐館供應和家庭所需。其種植的作物包括豌豆苗、多種蘿蔔、芥菜、香菜、紅莧菜、芹菜等。而世界各地,將防空洞變成天然酒窖的比比皆是。

不過在陳淵閒逛防空洞起立發現了一條蜷縮著的高原蝮。

高原蝮俗名雪山蝮、麻蛇。

他們生存的海拔上限為4321米,屬於小型毒蛇。

陳淵說道,“高原蝮俗名雪山蝮、麻蛇,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等地。高原蝮屬於小型毒蛇,所以野外一定要注意分辨,不要輕易惹怒它們,以免被咬傷。”

眼前這條高原蝮全長47公分,一般雌性52公分。

背面棕褐色,自頸部至尾部有米黃色或灰綠色不規則斑塊,頭背部有深色縱紋,上下緣不鑲淺色邊;腹面呈土紅色,密佈黑色斑點。頸部明顯,具一對頰窩,吻稜不明顯;鼻間鱗略呈梯形。

兩外側不尖細;背鱗中段21行為多,部分為19列,某些個體可達23列,具稜嵴,腹鱗149~178枚,肛鱗1枚,尾下鱗29~48對。

高原蝮顧名思義就是它們喜歡生活在高山地區,由於高原蝮能夠祛風止痛、解毒消腫,有一定的藥用功效,所以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這種蛇多出沒於梯田邊的雜草亂石堆處、山坡、路邊、溪流旁。以囓齒類、蜥蜴及蛙類等為食物。”

“而且是卵胎生,繁殖期在9~10月,每次約產幼蛇6~7條,初生幼蛇全長11~12公分,可能隔年繁殖一次。垂直分佈範圍自1500公尺到高達海拔4320公尺。”

不過陳淵並不打算招惹這條蛇。

玩意被咬上了就不好了。

不過眼見的水友們發現這條蛇一動不動。

懷疑是不是死了。

陳淵搖頭道,“不清楚,但正是這種半生不死的蛇,才最好別靠近。”

這話絕對是沒錯的。

然而水友們好奇,難道死了的蛇也會咬人嗎?

“實際上不是沒有這個可能。”陳淵數道。

以前就有警察接到群眾報警,說是一男子被毒蛇咬傷,需要緊急送往醫院救治,咬傷該男子的竟然是一條已經被打死的蛇。

這樣的事有很多,陳淵搜了一些新聞。

“一村民捕獲一條劇毒的眼鏡王蛇,他把毒蛇帶回家泡進酒壇子裡。一年後該村民開啟酒壇子倒酒喝時,沒想到酒罈裡的眼鏡王蛇突然竄出來將他咬傷,村民不治身亡。”

“15年6月的時候,黑省劉女士找朋友弄來一條含有劇毒的烏蘇裡蝮蛇泡酒。三個月後劉女士發現酒罈裡的酒變少了,於是開啟蓋子添酒,沒想到這條毒蛇突然復活了,在劉女士的右手上狠狠地咬了一口。”

“佛山一位張姓廚師正在為客人準備一道蛇羹,他抓起一條蛇將頭斬下隨手扔在一旁,處理完蛇身就收拾檯面,可當它拿起蛇頭時,蛇頭竟突然張口咬住了張廚師的手。”

……

陳淵見網友有些不澹定了,他道,“類似這樣的蛇傷人事件非常多,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蛇明明已經死了,怎麼突然活過來把人咬傷了。”

水友們也是覺得好奇。

【難道蛇真的會記仇嗎?】

【不會吧,死蛇還能復活?】

“這個不好說啊,。”陳淵也是不知該怎麼解釋。

他開啟了科普雜誌《奧秘》。

裡面有這樣一個記載:1991年7月,湖省的一位叫程地明的村民意外死亡,在現場有17條蛇的屍體,經過檢查發現,程地明的身上有9處蛇咬的傷口。咬傷他的蛇是虎斑頸槽蛇,這是遊蛇科下的一種毒蛇,俗稱野雞脖子蛇。

這事發生在五年前。

《漢江日報》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捕蛇青年被群蛇追逐》,文中的青年說的就是程地明。程地明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捕蛇人,除了農忙時節,平時靠著捕蛇改善家庭生活,練就了一身捕蛇本領。

有一天程地明跟往常一樣帶著兩個同伴一起上山捕蛇,他們主要尋找菜花蛇。正當他們仔細尋找菜花蛇時,草叢中突然竄出一條野雞脖子蛇。

程地明二話不說就一棍子把它打死了。野雞脖子蛇是一種劇毒蛇,而且市場賣價不高,所以程地明壓根就沒準備活捉拿去賣,乾脆直接打死,以免咬傷自己和同伴。

程地明三人若無其事地繼續尋找菜花蛇,可走了沒多遠,突然又竄出好幾條野雞脖子蛇,而且有很大的動靜,似乎有很多蛇在附近。

程地明一夥有些害怕了,這麼多毒蛇萬一被其中一條咬傷,那也是致命的。不過畢竟是捕蛇人,還不至於驚慌失措,他們一邊打蛇,一邊往山下走,準備先回村子裡。

回村之後,三人把被蛇追的事情告訴了村民,很多人都不相信,有些好事的還專門上山求證,結果到山上後嚇一跳,地上滿滿的全都是蛇的屍體,有人數了一下竟然多達73條。

這件事頓時在村子裡傳的沸沸揚揚,當地的新聞媒體為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可謂轟動一時。

村裡的老人告訴程地明,蛇是有靈性的,你殺了那麼多蛇,以後還是不要再捕蛇了,以免被蛇報復。

捕蛇經驗豐富的程地明哪裡會聽老人的勸告,他還指望著靠捕蛇發家致富呢,所以就沒把老人說的話當回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接下來幾年級,程地明一如既往地從事著自己的老本行,每天上山捕蛇拿去賣。當然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程地明偶爾被蛇咬也很正常。

只不過他沒留意到的是,這幾年他都是被同一種蛇咬傷,這種蛇就是野雞脖子蛇。

時間來到1991年7月的一天,程地明像平時一樣在地裡幹活,突然一群蛇朝自己發起攻擊,奈何手頭沒有趁手的工具,程地明很快被蛇咬傷倒地。

當村民發現程地明時,他已經沒有了呼吸,在他身邊還橫七豎八地躺著十幾條蛇的屍體,也就是開頭提到的那一幕,程地明被野雞脖子蛇圍攻致死了!

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轟動,因為五年前程地明被群蛇追逐就曾經登上了報紙,如今他被野雞脖子蛇圍攻,就坐實了他被蛇報復的事實。

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程地明死後的幾年時間裡,時常會有大量的蛇聚集在他的墳墓附近,這個現象至今無人能解釋。

這絕對是蛇報復人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不過陳淵卻說道,“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很多地方都解釋不通,比如程地明明明是跟兩個同伴一起打的蛇,為何只找程地明一人報復?”

水友們也覺得這話說的沒錯,。

【那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的話,蛇究竟會不會報復人?】

水友們問道。

“蛇報復人需要幾個前提條件,比如蛇要認清是誰傷害的它,還要記住這個人的模樣或者氣味,否則找誰報復呢?”陳淵頓了頓,“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蛇到底會不會報復。”

“首先,蛇認不出傷害它們的人。”

蛇類的眼睛看似明亮有神,但它們的視力卻很差勁,是個高度近視眼。蛇的眼睛長在頭部兩側,能夠達到的可調節視野重疊範圍是極其有限的。

而且蛇的眼球後方沒有視凹,導致視覺不敏銳,對靜止的物體甚至視而不見。所以蛇的視覺系統純屬是擺設,那麼它們就無法分辨究竟是誰傷害了它們。

當然了,蛇類有自己一套精準捕獲獵物的系統,它們能感受動物的溫度發出的紅外線,透過紅外線判斷獵物的大小和位置。

蛇的信子是它們的嗅覺系統,它們不斷地吐出蛇信,收集空氣中的氣味來判斷周圍環境。

“其次,蛇記不住傷害它們的人。”

從蛇的大腦和神經元的大小和分佈密度程度來看,蛇的智力水平在所有嵴椎動物中,是處於比較低階的狀態。

它們對於人類的感知,是依靠氣流的擾動和熱源溫度的大小來判斷的,當周圍環境發生變化或者人移動之後,其原有的溫度和氣味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對於不同的人,蛇在不同的時間段是根本分辨不出差別的。

所以蛇依靠本身固有的感受器這種記憶模式,想記住不同人的氣味特徵幾乎不可能,因此報復人的說法也就無從談起了。

所以說,蛇的結構特徵決定了它們根本分辨不出不同人的樣貌,也記不住不同人的氣味,所謂的報復也就不可能出現。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