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玉龍雪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從島國離開後,陳淵的下一站來到了雲省。

“各位,這次我要帶你們瞭解的是雲省的麗江古城。”

陳淵在房車裡激動道。

近千年以來,密切的貿易往來和文明交流,在麗江綠水青山的襯托下,共同造就了一顆極富自然色彩的綠珍珠。

茶馬古道上的貿易樞紐:麗江古城。

早之前,麗江古城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認定為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從世界範圍來看都具有突出普遍價值。

要知道水是麗江古城的靈魂,保持它的純淨卻並不簡單。

麗江古城裡的三眼井,利用地下噴湧出的泉水源,依照地勢高差修建成三級水潭:上面飲用,中間洗菜,下面洗衣服。

而且麗江是唯一一座沒有圍牆的古城,位於滇川藏交界處的橫斷山脈群山之中。

從山頂到谷底,高差常常在千米以上。高差如此巨大的褶皺帶,在全球都極為罕見。

古城的麗江人尊重自然,在所有的婚喪嫁娶重大儀式上都不會遺漏。在納西婚禮中,新人會舀取聖水帶回家,表達對自然饋贈的感恩。

在古城管理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擁有紅外傳感器的眼睛在監視著這些重要水源地。

人與天地山水乃至動物植物一起,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共生鏈條。

它帶給了古城繁榮,也造就了古城的文化,對自然的千年守護,他們把對大自然的理解,融匯到這一座小城之中。

歷經千百年醞釀出了這一顆茶馬古道上的綠珍珠。

很快,陳淵驅車到達了麗江古城。

“如果去彩雲之南旅遊,麗江古城是一定要去的。而如果去了麗江,不看木府,那麼你的麗江之行便是不完整的。”陳淵笑道。

木府坐落於麗江古城獅子山下,佔地百餘畝,氣勢恢宏,美輪美奐。

而木府是納西族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

這個坐落於麗江古城,甚至曾與故宮相媲美的宏大木府的主人,就是橫跨了元、明、清三朝,歷時470餘年的木氏土司家族。

陳淵將車停下,饅頭也激動的跳了下來。

而水友們也是對陳淵口中的木氏土司家族感到了好奇。

【老陳什麼是土司家族啊。】

陳淵也是一邊帶著饅頭在附近逛遊,一邊解釋道:

“從元代開始,為了便於對西南少數民族進行統治,王朝的統治者實行了土司制度。”

“也就是王朝將各個少數民族的部族首領封為土司,形成了諸多: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水友們似乎瞭解了一點。

“這些少數民族的土司家族,完全成為了他們所佔據土地上的土皇帝,土司的職位也世代傳承,與皇帝無異。

甚至許多土司在其統治的土地上仍實行著奴隸制,對其領土上的居民更是生殺予奪。”

陳淵的話也得到了直播間裡歷史學專家的肯定。

【這些事實上割據一方的土司們,由於在其領土範圍內極大的權力,聚集了龐大的財富,甚至軍隊也完全私有。】

【很多土司家族甚至傳承了數百乃至上千年,橫跨了數個王朝。經過以百年為單位的積累,土司們往往積累了龐大的財富,甚至富可敵國,有的土司也逐漸滋生了野心。】

水友們看了後,只覺得有些可怕。

【這群傢伙這麼厲害嗎?】

【那可不是,畢竟誰都想掌握權力,誰都想有大量財寶。】

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播州之役,就是在萬曆年間平定播州世襲土司楊應龍的叛亂。

不過有因野心叛亂的土司,也有愛國的土司。

明朝末年,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白桿兵,就是著名的女將軍、川省總兵、石砫土司秦良玉麾下的土司精兵。

而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由於落後的制度及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以部族為單位實行著奴隸制或農奴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對部族擁有著絕對的權力。

納西族也不例外,木氏家族的先祖早在唐朝時就已經成為了納西族的部落首領。

元朝忽必烈滅亡南宋時,曾經經川省、雲省首先滅亡了大理。

在途經雲省時,納西族首領,木氏先祖,果斷的投靠了忽必烈,被忽必烈封為了茶罕章管民官。

這也是木氏先祖最早成為土司官之始。

【那後來呢?】

【後來應該就是忽必烈滅大理圖了吧?】

關於這些,水友們算不上特別瞭解。

陳淵也是很有耐心的和他們解釋道。

“是這樣的,當時明太祖朱元章崛起,建立大明後。

洪武15年,明朝大軍征討雲省。木氏先祖阿甲阿得再次做出了準確的判斷,投靠了明朝,也因此,阿甲阿得被明太祖朱元章賜姓為”。

而木姓的來源也來自於朱元章的朱,去掉了一撇一捺。”

水友們絕對想不到木姓,原來是這樣來的。

相比之下,他們展現出了更多的震驚。

當初木氏土司在明朝達到巔峰,北上與吐蕃爭奪土地,並大力在統治範圍內開採礦產,興修水利,推廣中原文化。

統治範圍除傳統的麗江外,還一度達到了藏、川邊界,成為了雲省三大土司之一,更以富庶聞名。

而木府作為木氏土司的統治中心也達到了它的巔峰。

到清朝時,木氏土司依然延續著對麗江及周邊地區的統治,但是勢力已不如明朝。

清朝雍正元年,對西南土司開始了改土歸流,木氏土司失去了對麗江地區的世襲統治。但木氏家族對於當地仍有巨大的影響力。

木氏土司自元代開始,到清朝雍正年間截止,歷經22世,470餘年。

而這個數字對水友們來說卻大顯得不一般。

只是心中雖在感嘆,但也並未在這上面一直糾結什麼。

而風景秀麗的雲省一直是旅遊資源豐富的大省,

相比起土司在很多人眼中像是天堂一樣美麗。

這裡不僅有如山高水美的XSBN和風光絢麗的香格里拉,而且還有納西族人奉為神山的玉龍雪山。

在從木府離開後,陳淵驅車趕往了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是麗江境內的雪山群,主峰扇子陡的海拔有5596米,山頂終年被積雪覆蓋,十三座連綿的雪峰好像一條巨龍飛舞,所以被稱為玉龍雪山。

雪山經過長時間的開發漸漸成為了麗江的標誌性旅遊景點,山上也建設了不少的旅遊專案,山腳下的麗江古城也隨著雪山的開發慢慢成為了網紅打卡勝地。

這時陳淵已經能看到有很多遊客在這附近了。

“玉龍雪山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秀美的景色,山上的森林資源和澹水資源也都十分的豐富,非常適合遊客觀賞拍照。”陳淵在下車後,也準備前往山頂。

為了方便體力不佳的遊客上山欣賞景色,除了建設爬山的臺階之外,景點還建了一條大索道。

乘坐大索道可以到達冰川公園。

這裡的海拔已經4680米了,這也是玉龍雪山可以到達的最高地方。

“再往上的地方沒有開發所以不對遊客開放,甚至沒有人登頂過玉龍雪山的最高峰。”

【為什麼?】

【對啊,這裡居然沒用人登上過高峰?】

水友們大感疑惑起來。

眾所周知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有8848.86米,已經有不少的科考隊員和旅遊愛好者成功登頂。

對於爬山愛好者而言,沒被人攀登過的峰頂永遠是最迷人的。

但正是旅遊資源如此良好的玉龍雪山,在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後,一直沒有人能夠登頂。

這才是水友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敢嘗試,而是客觀條件不允許。”陳淵也不知道該如何說。

“首先就是納西族人不允許,在納西族人眼中玉龍雪山就是他們的神山,是保護神三朵的化身,對於他們來說玉龍雪山就是守護神。”

“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玉龍雪山被翻越或者登頂。”

正如陳淵所說,在納西族人的眼中玉龍雪山是神秘的,黑白分明的石灰岩和玄武岩充滿了厚重感,所以他們不允許神山的神秘遭受到侵犯。

“其次就是氣候原因的影響,玉龍雪山每年的降雨量都比較多,所以經常會發生雪崩和山石滑落的問題。”陳淵說道。

珠穆朗瑪峰的氣候雖然惡劣,但有一段時間的窗口期,天氣比較穩定。

可玉龍雪山的天氣說變就變,這給攀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畢竟突如其來的強風或者強降雪很有可能給攀登的人造成缺氧等情況,隨時都會發生危險。

“最後就是玉龍雪山的山頂巖體不適合攀登,之前介紹了玉龍雪山的巖體主要是玄武岩和石灰岩,石灰岩的質地太過疏鬆,很難承受人體和強風,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危險。”

這才是最主要的。

“綜合下來因為危險太大,所以攀登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是被禁止的,不僅沒有辦法將主峰峰頂進行開發,就算是一些專業的登山工作者都不能登上主峰。”

【真的很無語hwy?】

【最後的四百米太陡峭,根本不可能登得上去!四十多年前日本專業登山隊登過說根本沒有可能登頂!】

【這山峰在州國人眼裡就是個土山包。】

【81年島國登山隊死了兩個!沒有成功登頂!當時我們還去看的!】

【海拔5千多,不值得一登,居然拿來吹的神乎其神。】

【你上去過4800米的平臺,你就知道了,不好爬的,很多碎石頭。】

【好多人把玉龍雪山當成入門級嘿嘿(─?─)。】

【八七年州國人上去過並上簡報,主要是要搞旅遊弄些神秘感。應該有封口費。】

【玉龍雪山到4800米有平臺,也是普通人可以到的最高的,旁邊小坡算是碎石塊,肉眼去看非常陡峭,不過能看到有一個應該是天線或者基站什麼的在平臺上方一個小峰頂,更高的怕是不好攀登。】

彈幕裡全是網友不能理解的聲音。

“雖然峰頂無法攀登,但是玉龍雪山連綿的山色和山間的霧氣相交映,若隱若現的好像一座仙山,尤其是在日出或者日落的時候,陽光對映下的雪山就像被披上了一層紅紗,美到讓人流連忘返。”

陳淵頓了頓,“所以只是看看風景就已經足夠了。”

“而且不能登的山也有很多,比如崑崙山是華夏第一神山,有崑崙虛、萬山之祖、龍脈之祖等稱號,在古代神話當中,大部分傳說都跟崑崙山有一定的關係。

在各種仙俠文學作品中,也經常提到仙山崑崙,於是,崑崙山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事實上,崑崙山中的確經常發生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現象,地獄之門就是一個典型。

當地牧民口中的地獄之門,其實是崑崙山中的一個山谷,這個山谷植被茂盛,風景宜人,空氣清新,總能讓人情不自禁地走進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芬芳,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美好的山谷,卻暗藏殺機。

當地牧民提起這個山谷的時候,表情總是不自然,因為這個山谷很邪門,只能進,不能出,無論是山上的野獸,還是牧民自己餵養的牛羊,亦或是經驗豐富的獵人,只要進入這個山谷,就再也出不來了。”

【老陳你開玩笑吧?】

陳淵搖了搖頭,“這可不是胡說八道,當地也有一些膽量很大的牧民,他們對山谷充滿了好奇,堅持要到山谷裡面探險。

可是,進去的牧民一波又一波,卻從未有人出來過,終於,牧民們害怕了,沒有人敢在踏入這個山谷,放牧的時候總是遠遠避開,他們還給這個山谷起了一個名字:死亡谷。”

“從古至今,有無數人想要前往崑崙山一探究竟,可就在39年前,考察隊遭遇的一場意外,直接讓崑崙山變成了禁區。”

陳淵也不知道繼續說些什麼,“反正世界上很多山人類都未能登陸過,如果真要糾結這個就顯得挺沒意思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