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輻射區的狐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見對方需要自己穿戴防護服,陳淵也沒有多想。

畢竟直接進去的話被感染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可能說對於自己來說防護服穿不穿都沒有那個必要,但是還是要做給這些人看。

不然的話什麼都不穿,直接進去就太匪夷所思了。

於是陳淵點了點頭,便在其中一人的帶領下領到了一套防護服。

這套防護服穿起來給身體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陳淵能夠猜出他所抵抗的輻射還是比較大的,只不過那個工作人員非常嚴肅的警告陳淵,“進去之後只能在外面1千米內徘迴,絕對不能往內部進去,如果一旦前往了內部核心地帶,那裡的輻射感染非常嚴重,就算是防守服也保護不了你。聽明白了嗎?”

看到對方說的如此認真,陳淵也不可能嬉笑著開玩笑,便也是點了點頭,鄭重的說道,“這個我明白了,你放心吧。”

得到陳淵肯定的答覆,對方便也沒說什麼。

接著他們將卡口開啟。

陳淵繼續向前走。

而當他來到裡面之後,能夠明顯的感覺,這附近變得荒涼了起來。

甚至說空氣之中還帶著一種明顯的壓迫感。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之一,釋放了大量的核輻射。據說災難發生的時候,整個熊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都在下雨。核爆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對於動物來說可能是巨大的突變問題。”

“其中輻射導致許多動物遭受了可怕的突變,切爾諾貝利附近的科學家發現了周圍農場裡的動物,在短短三年內的畸形激增。畸形動物的數量大量的增加著,僅1990年至少有400頭動物出生於周圍農場。更可怕的是,大多數的動物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死亡了。在那裡發現的最為奇怪的動物是附肢過多。”

陳淵忽然說道,也引起了水友們的共鳴。

【我以前聽說過傳聞中,在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之前,核電站的工作人員目睹了天空中某種形式的飛行怪物。其長相類似於飛蛾,並且在核反應堆上空飛行著。還有人稱在爆炸發生以前看到了一個擁有翅膀,但沒有頭部,卻擁有一雙怪異雙腿的生物。後來人們稱其為蛾人,它的出現似乎是某種大規模災難發生之前出現的徵兆。】

【真的假的,不會是編出來的吧?】

【不太可能,業餘考古學家羅伯特·麥克斯韋參觀了切爾諾貝利爆炸現場,進行了一番深入瞭解。從他在1986年4月26日之前收集的資料中,這個超自然的生物被裡面的幾個不同的人發現了,這些人還聲稱,在真正的爆炸發生前的幾分鐘目睹了這個可怕的生物。】

【這算什麼,我跟你們說,在切爾諾貝利電廠的冷卻池裡,生活著一些魚,它們看起來比通常的形態要更大得多。很多人都相信,這是核輻射帶來的突變。】

【不可能,這些野生鯰魚根本沒有發生突變,它們之所以顯得巨大的原因,其實主要在於那裡缺乏針對它們的捕食者,而鯰魚原本就是不挑剔的掠食者,因此它們在水域中擁有大量的食物。】

這些魚的壽命可以超過50歲,體重可以長到160公斤,有些人甚至聲稱可能達到365公斤。但這並不是說周圍的水域沒有放射性魚類,科學家們在周圍的水域發現了一條受到了嚴重輻射的魚,據說它的放射性超過了正常的16倍。

至於真假就算是陳淵也無法回答。

雖然核事故的發生導致了人類的撤離,但即便不允許人類居住在那裡,許多動物卻沒能阻止野生動物遠離那裡。

在整個6920公里的禁區當中,一些狼已經很好地適應了沒有人類的生活。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狼群幾乎重新居住在了該地區,而且不再有獵人會去獵殺他們。

研究人員在14只灰狼身上安裝了GPS定位後,跟蹤了它們的運動。發現這些動物正在禁區活動。研究人員和環境科學家還發現,與野生動物相比,它們所面對的放射性危險要小得多。

除了狼,那裡還有山貓、狐狸、棕熊、野牛和至少200種鳥

所以這裡面危險的動物還是非常多的。

陳淵也不敢鬆懈,左右看了看繼續往前走,可是直到走了沒多久,他突然發現這裡面居然有人的聲音。

【我操,老陳這裡有人說話。】

【這裡面還有人嗎?tmd誰敢進來呀?】

陳淵也是疑惑,按理來說輻射區內不會有人才對的,而等他往聲音來源的方向靠近之後,發現居然是一個膚白貌美的女記者站在前面。

這妹子的皮膚特別白,那眼睛還是碧藍色的。金色的髮絲束縛在腦後更是呈現出了一些精緻與美感。

水友們看的有些出神。

但是陳淵卻沒有過於的放在心上,

他往前走了幾步,忽然踩到了一根樹枝,這聲音也引起了對方的注意,

她轉回頭驚訝的發現身後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勐的往後退了兩步。

“你好別擔心,我也是和你一樣進來看一看的,你懂的。”陳淵指了指對方手中的錄像機,他大概算猜出了對方的身份,可能是一名記者。

而對方也是看到陳淵帶著攝影裝置忽然放鬆了情緒。

“你難道是主播?”對方好奇的問道。

陳淵也沒有隱瞞,點了點頭。

“我是一名主播,你應該是記者吧?”

“你怎麼知道?”

陳淵沒有說話主要是在那人家的大波浪下面,不就掛著一個工牌嗎?

看那款式就像是記者的工牌,所以這就是觀察之處,

“這位大哥你可要小心點,千萬別在這裡亂來,我跟你說這個地方輻射非常高的,但凡把防護服戳出了一個洞,你可就要死在這裡了。”

那記者有些大驚小怪的對陳淵說道,不過這也是出於一番好意,顯然他是把陳淵當做第一次來這裡的人了。

其實這個判斷是很正確的,畢竟像陳淵現在的這身裝扮就明顯的不合格。甚至有好幾處是不被允許出現的。

陳淵擺了擺手。倒是顯得絲毫不在意,“這個我是沒關係的,你還是注意一下你自己吧。”

“怎麼會,該地區的幾臺空氣質量傳感器報告的輻射水平開始升高。這兩天里加馬射線水平提高了近 20 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監測系統已停止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傳輸數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指出,原本安裝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燃料保障監督系統的遠端傳輸數據已經停止。”

“這說明輻射開始變得不可控了。”

對方明顯擔憂了起來。

核電站的輻射計量儀以“西弗”為單位。

這個單位比較抽象,可能有些難以理解。

西弗的輻射會使普通人罹患致命癌症的機率增加 6%。

百萬分之 1 西弗的輻射劑量其實非常小。

一根正常大小的香蕉就含有約 0.1 微西弗的輻射。每個州國人每天從自然環境中吸收的輻射約 8 微西弗。做一次牙齒 X 光的輻射量約為 10 微西弗。空乘人員每年在工作中接收的輻射劑量總計約 1500 微西弗。

而在這陳淵現處的這座廢棄的核電站附近,每小時平均輻射劑量只有幾微西弗。如果他在這裡傻傻站上一整天,接收到的輻射相當於吃掉 100 根香蕉也就是 10 微西弗、再拍 10 次牙片,共 100 微西弗。

這種做法固然不可取,但也算不上有多危險,畢竟坐一次長途飛機經受的輻射也大概有這麼多。

而最近加馬射線劑量激增後,該地區的輻射水平增加到了每小時 50 至 100 微西弗。在這樣的輻射水平下,如果陳淵還是在附近站上一整天,受到的輻射就會達到州國涉核人員的年度暴露上限。

這雖然對他沒什麼好處,但也不至於造成太大傷害。

因為你陳淵每年從自然界中獲得的輻射劑量可達此次照射的 4 倍左右。

所以陳淵才表現的如此輕鬆。

只是當他透過儀器測試內部的輻射後,發現輻射水平居然真不斷提高。

“此次輻射水平突然升高的原因我想是加馬射線由不穩定的放射性原子核衰變產生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你怎麼知道?”

那個記者明顯感到吃驚起來,她可沒想過眼前這個人會如此專業。

“切爾諾貝利周邊存在大量在事故中產生的長期放射性同位素,它們會以穩定的速度持續衰變,最終化為烏有。該地殘留的輻射大多來自色和鍶等重元素。這些金屬在事故中被霧化,變成了能夠懸浮在空中的細小顆粒,後續逐漸沉降到了該地區的土壤中。而此次輻射水平突然升高,很有可能就是由於這些土壤受到攪動導致的。”

陳淵解釋著。

“沒想到你知道的這麼多,但我還是建議你小心點為好。”

陳淵沒有說話,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人感到可怕。

他開始當著水友的面直接將防護服脫了下來。

“你瘋了?”那個記者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就連水友們也感到不可思議。

【我靠,老陳你膽子這麼大?】

【兄弟們,我是不是看錯了,在輻射區裡,老陳居然把防護服脫了?】

【你可能沒看錯……】

在眾人都不理解達到時候,陳淵居然輕鬆的吐了口氣。

“現在感覺輕鬆多了。”

沒了防護服的干擾,陳淵確實感覺呼吸都順暢了不少。

陳淵沒有理睬那個一臉吃驚的記者,而是來到了四號反應堆。

當鏡頭現在接近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堆時,可以看見的是一個巨大的混凝土拱頂,俗稱“石棺”。

當初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後三週,為防止輻射進一步擴散,蘇國派遣工作團隊,耗時200多天建造了一座石棺形建築,倉促將事發反應堆“封存”。

根據世界核協會釋出的報告,石棺內約有200噸放射性鈷,30噸受汙染的粉塵以及16噸鈾和鈽。

在常年自然侵蝕下,“石棺”逐漸開始出現裂縫和破損,08年一部分外牆倒塌,於是新掩體建設被提上日程。

歐洲復興銀行出資7億多歐元支援,再加上數十個國際捐助方提供的資金,耗資約15億歐元的新掩體於2012年開工,歷時7年建設後投入使用。

新石棺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並非一勞永逸,內部反應堆中仍然有大量殘留的核廢料,因此石棺內部裝有相關裝置,可供進行清理工作。

現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早已停止運營,但退役工作還在進行中。預計到2064年,核電站內4個反應堆才能全部退役。

陳淵開始靠近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廢棄小鎮普里皮亞季公園裡一個廢棄的摩天輪。

“雖然這裡沒有人,但並不是無人區。”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釋出的報告,當年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後,超過100種放射性元素釋放到大氣中,其中包括危險性較高的鍶和色,其半衰期分別為29年和30年。鍶可能導致白血病,而色對全身的影響更大,尤其會損害肝臟和脾臟。

那時的春季和夏季,30萬人從切爾諾貝利反應堆周圍的地區疏散,核電站周圍半徑30公里成了一片廣闊的無人區,官方稱之為“疏散區”。

災難的中心地帶則是普里皮亞季和切爾諾貝利。

事故發生後至今,普里皮亞季和切爾諾貝利一直被形容為一座“鬼城”,了無生機。

但這兩個城市並非完全空無一人,一些工人會前往兩地,保障關鍵基礎設施繼續運轉,還有一些老人堅持居住在當地。

只是這裡具體有多少人陳淵並不知道。

當人類離去,野生動物進駐了這片禁區,許多西方媒體將這裡稱為“野生動物的天堂”,狼、野牛、熊、山貓、野馬以及數十種鳥類棲息於無人區,但是有科學家擔心輻射會導致這些動物患病或發生變異。

不過剛好這時,一隻赤色的狐狸從一個鐵疙瘩後面走了出來。

陳淵朝它招了招手,“小家夥過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