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傳道授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闊雲高,溪橫水遠,晚日寒生輕暈。閒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掩、鶯聲猶嫩。悔匆匆、過卻清明,旋佔得餘芳,已成幽恨。卻幾日陰沉,連宵慵困,起來韶華都盡。

怨入雙眉閒鬥損,乍品得情懷,看承全近。深深態,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爭知道,夢裡蓬萊,待忘了餘香,時時音信。縱留得鶯花,東風不住,也則眼前愁悶。

——《金明池》

半個時辰後,女道童為她們換上新道服,引她們來到一個足有三間房大的石窟。從門口燈籠上的字可以知道這是“傳道窟”。顯眼地方有一個真人大小的三元大帝鍍彩石像,與黃泥小屋的畫中人一樣,不過要更加逼真形象,栩栩如生。石壁上繪有陰陽魚和斬妖捉鬼的劍和符等神秘圖案。眾道姑都坐在蒲團上,合什閉目,口中唸唸有詞。金蓮兒和春梅被安排在後排最末兩個蒲團上。霞姑坐在前排第七位。為首的是一位枯瘦的麻臉道姑,描眉畫眼,*敷面,像砌了一層石灰牆,可是卻掩不住一個個惱人的點子。眾人都稱她“麻姑”,她不但不惱,還自鳴得意,飄飄然彷彿自個兒真是“麻姑獻壽”中的神仙麻姑。潘金蓮總覺得在哪兒見過此人,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麻姑正捧著一個發黃的線裝本,瞪著一雙三角眼,高聲領讀:“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眾道姑跟著齊聲朗讀:“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麻姑又道:“負陰而抱陽,衝氣而為合。”眾人又齊聲念道:“負陰而抱陽,衝氣而為合。”

讀了幾頁經文後,麻姑指著一段經文,對霞姑道:“羽霞仙妹,你將庚桑楚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霞姑站起身來,躬身向麻姑施了個禮:“是。”接過書,轉身面對大家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

庚桑楚,人稱亢桑子,是老子的一個學生。他向老子學氣功,學得最好,他能以耳朵看東西,能以眼睛聽聲音。魯侯聽說後大吃一驚,吩咐上卿送厚禮邀請庚桑楚。亢桑子應邀前往。魯侯謙虛地請教。亢桑子說:“我能視聽不用耳目(用現代的語言說,就是遙感和遙測功能)。”魯侯問:“不管是耳朵認字,還是內透、遙感,寡人都願聽一聽它的道理。”亢桑子答道:“我靜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故有介然之有。遠在八荒之外的聲音,猶如近在眉睫之內。來於我者,我都知道。我不知到底是自己七孔四肢的感覺,還是心腑六髒的體察?”

金蓮兒與春梅聽得很入神,很神往。

另一個叫雲姑的道姑排在第五位,慈眉善目,丰姿綽約。她講解的是《道生術》,邊講解邊演示:

“道生術分為五個部分:調息、導引、房中、服餌、辟穀。人的活力之源在於氣,尤其是體內之氣。無氣必死;氣聚則生。交換氣體在於呼息,莊子在《大宗師篇》中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據說太古的真人以踵呼吸,速度平緩;現今的人們用喉嚨呼吸,因而緊促。《道德經》第六章說:‘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老子認為人要達到人體高功能,乃至長壽,關鍵在於‘玄牝’。玄牝在人體為口、鼻。口鼻呼吸,與天地之氣相通,故為天地之根。氣功調息,要求呼吸均勻、細、深、長。綿綿不斷,若有若無。最高功夫可達到‘胎息’的程度。”

春梅冒冒失失地問了一句:“雲姑,什麼叫‘胎息’?”

雲姑寬容地一笑:“是新來的吧。不知者不怪。以後在講經說法的時候,不要隨便插嘴或提問。要等講完後,再提問或討論,明白嗎?好,我現在就講一講何謂‘胎息’。胎息是指胎兒在母腹中,不以口鼻呼吸,而以體吸收。胎息功夫,就是要求透過鍛鍊達到與胎兒在母腹中相似的呼吸形態。調息之術,歷史悠久,上古時期黃帝就提倡鴻術。鴻毛不動作為調息至佳的尺度。古氣功又稱鴻術。調息的方法很多,達數十種。其中袁了凡《攝生三要》論述調息為上乘之作,合於老子‘柔’、‘綿’、‘胎息’的原則。‘初學調息,須想其氣,出從臍出,入從臍滅,調得極細。然後不用口鼻,但以臍呼吸,如在胞胎中,姑曰胎息。初閉氣一口,以臍呼吸,數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吐氣出之,當令極細,以鴻毛著於口鼻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度。漸習轉增數之,久可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腹式呼吸鍛鍊時,每分漸次逐步減少,最後達到二到八次;再停止口鼻呼吸,進入胎息階段。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不要輕易止息。”

麻姑見大家在雲姑的帶領下邊調息邊領悟,邊領悟邊調息,一個個氣若游絲,如痴如醉,十分滿意。她又補充說明了幾點,諄諄告誡眾弟子道:“一日一夜有十二時,其從半夜至日中六時為生氣,從日中至夜半六時為死氣。死氣之時,行氣無益也。”

金蓮兒與春梅簡直為這玄而又玄的高深理論所傾倒。她倆全身心地投入調息訓練之中。

第二天,她們又學導引。把行氣、按摩、漱咽、肢體運動相配合,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金蓮兒與春梅學的是吐納導引,還沒有達到麻姑、雲姑、霞姑、霓姑、霜姑等人的意念導引、姿勢導引的境界。她倆扎纏腰帶,收胸鼓腹,心神守一,達到了忘我的程度。

一個月後。

霞姑對金蓮兒和春梅道:“你們兩個的表現很出色,練功很努力。調息、導引均已練成,現進入第三重境界:房中術。”

春梅問:“什麼叫房中術?”這也是金蓮兒想問的。

霞姑道:“房中術是保持男氣女氣衝和迴圈,陰陽調和,延年益壽,煥發青春,產生特異功能的方法。現帶你們去拜見三元真人,你們很幸運,由三元真人親自與你們共修此術。”

她們來到傳道窟。屋子很靜,不知焚了一種什麼香,很令人著迷,燭光搖晃不定,顯得很詭異。蒲團上已經跪了一批年輕貌美的女信徒,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輕聲祈禱,從信徒們的虔誠和敬畏中,她倆感受到了三元真人的威嚴。她們倆趕緊也在後面的蒲團上跪下,和眾人一起恭候三元大帝的到來。

音樂聲驟然響起,彷彿是笑傲江湖的曲子,原來是霞姑帶著一群唱詩班的道童演奏起朝聖曲來。接著窟內燈光大亮,兩個道童高舉紅燈籠走進窟內,在前引路,麻姑、雲姑一左一右陪在一個峨冠博帶的人身邊,後面緊跟著一個眉清目秀、伶俐乖覺的小道童。只見小道童低眉垂首,恭身相隨。再後面是霓姑、霜姑等十餘位得道道姑。

眾人齊聲道:“恭迎教主!”

不用說,那峨冠博帶的人就是傳說中的三元大帝了。但見他戴一頂高高的孔雀開屏帽子,穿著寬大的青魚皮做的道袍,中間系了一條五寸寬的蟒皮帶,足蹬木屐,仍能看出他身材修長。一張刀條臉顯得陰鷙白晰、稜角分明,極富男性魅力。細長的眼睛笑起來很迷人,但若他細觀察,他的多情的眼睛後面似乎還有一雙眼睛,那裡面暗藏殺機。他的鼻子挺大也挺帥氣,正貪婪地吸著窟內的香氣。金蓮兒覺得似乎在哪兒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三元大帝走到講臺,讓那位眉清目秀的道童拿來一杯水,開始唸唸有詞且用手在水上胡亂做了幾個動作,這水便成了“符水”。道童接過符水喝了一口,道:“有八月桂花的香味。”臺下頓時掌聲如雷。每人都輪流喝了一小口,都說有桂花的香味。春梅喝一口,卻品不出一點有別於普通涼水的味兒,她心直口快:“不是吧,奴家怎麼喝不出桂花的香味?”

眾道姑皆驚。“咯,龜孫。”那三元大帝也面有不悅之色。

麻姑大聲斥責:“住口,休得胡說,你屬於那種感覺遲鈍、悟性較差的人。”春梅嚇得吐了吐舌頭。

霞姑道:“教主初出道時,在波斯講學,一兩千人會場內不乏夷教高手,他也感到有人發功要削弱他的功力。三元大帝立即給如來佛發資訊求助。如來佛立即發資訊告訴他,將派文殊、普賢兩位神仙幫他壓陣。果然兩位神仙騎著金獅、白象來到會場左右上方駐足,他的講學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他的誘導下,場內三分之一的人自身發出了檀香味兒,那檀香味兒瀰漫整個會場。三元大帝搬運術、穿牆術我們都親眼目睹,他還能從封了口的瓶子裡往外取藥,能用功力使千里外的蠟燭熄滅。至於說開天目看到過去未來,三元真人早已達到那個量極。今天重點請三元大帝講房中術的修煉。”

三元大帝開口了,是很好聽的男中音,很有磁性:“房中術非常重要。葛洪在《抱朴子》中強調:‘或以補救損傷,或以功治重病,或以採陰益陽,或以增年益壽。’不懂房中要術,‘雖服名藥,亦不得長生也。’因此,‘求志不死者,宜勤行求之。’(《釋滯篇》)‘或但知服草藥,而不知還年之要術,則終無久生之理也。’(《極言篇》)道生術的原理之一,就是強調匹配同類陰陽。同類陰陽包含三層含義:一是同天陰陽。人與太陽、月亮、星星同練。二是同地陰陽。人與大地萬物同練。三是同人陰陽。男女共修。”

三元大帝喝了一口綠茶,繼續用悅耳的聲音道:“道家功夫分為三個階段: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神還虛為道家氣功的最高境界,老子道生術的上乘。”

三元大帝忽然站起,高舉起雙手揮舞起來,聲音也提高了八度,充滿昂揚激情:“煉神還虛又分為三個層次:攢五——五氣朝元;簇四——和合四象;會三——三華聚頂。三華意指:精為玉華,氣為金華,神為九華。煉神還虛時,精、氣、神三華,合聚於上丹田,如草之開花,行將結子而精聚於頂。《張三丰全集》說:‘五氣朝元值日長,三華聚頂逐時新。’《性命圭旨》說:‘惟聖人知回機之道,得還元之理。於是攢五、簇四、會三、合二;而歸一也。’”

眾道姑聽得如痴如醉,儘管實際上根本就沒聽懂幾句,大多數人聽得稀裡糊塗,但卻都深信不疑,對三元大帝肅然起敬,更加崇拜了。

三元大帝帶領眾道姑來到後山的桃花塢。這裡流泉飛瀑,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特別是那一片桃林,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萬綠叢中,仙桃點點,芳香滿園,沁人心脾。確是個練功的好地方。

在三元大帝的指導下,眾道姑英姿颯爽,苦練道生術。

眾道姑與太陽、月亮、星星同練。

眾道姑與桃樹結緣,與大地萬物同練。

正是:安排巧計籠彩鳳,密使心機落孤鸞。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