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官媒的採訪(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既然採訪呈現的形式可能會以影片的形式進行呈現。

那麼林灰在接受訪問的時候似乎就應該遷就影片報道的形式。

說實話其實林灰對影片採訪其實是很排斥的。

文字報道成文之後總不至於有人再斷章取義。

而影片公開的話誰知道會被無良公眾號怎麼剪輯?

另一方面而且影片採訪的話。

一些“微表情大師”還會熱衷於透過微表情來解讀很多事情。

如果真的是善意的解讀還好。

問題是很多時候這種解讀還會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那種。

這種惡意解讀很噁心人。

林灰現在還記得,前世一位他很尊重的老教授在一次影片採訪中被問及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讓部分人失業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

專家只是很客觀理性的闡述自己的看法。

回答的其實是滴水不漏。

回答本身即使以苛刻的眼光審視也不見得有什麼問題。

但正所謂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以欣賞的眼光看一件事總能找到優點。

以批判的眼光看問題也總能雞蛋裡挑骨頭。

在一些吃飽了撐著的“評論家”眼中。

就因為老教授在採訪的時候表現得很平和沒什麼多餘的表情。

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解讀為澹漠人性為人冷漠。

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還要表情多麼浮誇才算合理?

那些無聊之人的指責簡直離譜她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有這樣的先例在,林灰一貫是比較排斥影片採訪的。

反正作為一個比較重視思辨邏輯的人。

相比於影片採訪,林灰更喜歡有邏輯的文字闡述。

何況,作為一個帥比。

影片採訪的話很容易被人理解為是靠顏值吃飯的,而不是依靠實力。

顏值太高的煩惱或許只有名為“書友”的群體可以懂了。

儘管內心比較排斥接受影片採訪。

但這種事情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林灰在從幕後走到臺前的過程中。

遲早要走到聚光燈下。

如果這樣一次影片採訪都應付不了更何談以後的去更大的舞臺呢。

林灰又同胡欣確認了一下採訪中要聊到的一些問題。

林灰默默打著腹稿。

不多時,林灰看到和胡欣同行的工作人員已經調整好了機位。

8點鐘的時候,林灰已經差不多打好了腹稿。

林灰給胡欣示意了一下表示採訪可以開始了。

接到林灰隨時可以開始的示意之後。

胡欣也沒有生硬地直接切入到採訪正題。

儘管林灰稱得上年少有為。

但終究不是專業的媒體人。

如果貿然切入到採訪正題恐怕很容易跟不上節奏。

於是,胡欣迂迴地開始了話題。

林灰似乎也能理解胡欣的苦心。

很配合地順著胡欣丟擲的話題進行著回答。

雙方配合得很默契,不多時就切入了採訪的正題。

切入正題之後的採訪進行得很順利。

先前胡欣列的採訪大綱,是涉及到林灰的學業、事業、家庭等七個方面的問題的。

原本胡欣以為這些問題全部聊完需要用很長時間呢。

結果渾然沒想到只用了兩個小時不到就完成了大綱上問題的採訪。

這之後可能還會補錄一些內容。

但主體的採訪卻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

此次採訪林灰給胡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胡欣看來,比起以前接觸的採訪者,林灰簡直是最容易相處的了。

林灰談吐也很文明,而且說話條理很清晰、簡明扼要。

而且在採訪中林灰幾乎從來不說也寫沒啥用的廢話。

尤其是一些原本胡欣以為可能會翻車的採訪內容林灰也回答地滴水不漏。

此前胡欣在接到此次採訪任務時原本心情是忐忑的。

因為涉及到林灰過往所採取的一系列輝煌的成績什麼的其實並不是這次採訪的重點。

關鍵在於如何向外界解釋林灰這樣一個高考中收穫滿分的人卻選擇了海外的大學。

原本這件事也根本無需解釋,畢竟沒有一條法律規定考完高考的人不能赴海外讀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更何況每個人人生道路選擇本就不需要向別人解釋。

但作為一個媒體人,胡欣怎麼能不知道這件事情背後的新聞性。

如果這個訊息,被一些喜歡搞風搞雨的媒體人抓住不放反過來抨擊制/度的話。

到時候國內的媒體在同一事件的宣傳上就很被動了。

胡欣很慶幸這件新聞能率先被國內媒體進行解讀。

在新聞領域往往是先到者為王。

在國內媒體進行正面報道之後。

國外媒體哪怕之後注意到這件事並死盯著這件事不放也沒啥大用。

畢竟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往往更讓人印象深刻。

不過此前對於林灰這件事具體該如何解釋先前胡欣也沒太好的答桉。

但接觸林灰之後林灰的回答卻讓胡欣茅塞頓開。

不止是茅塞頓開那麼簡單,甚至於可以說接觸林灰之後的訪問卻讓胡欣吃了定心丸。

據林灰所說他直到今日也從沒進行過任何出國求學有關的申請。

此前林灰除了偶爾會兼顧一下自己的愛好之外,其餘多數時候都在進行著備戰高考。

事實上也是待高考結束後不短的一段時間之後他突然接收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邀請才知道自己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了。

而且當初麻省理工學院是邀請林灰直接就讀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方面的碩士的。

只是林灰覺得空中樓閣不穩固才選擇從本科開始就讀。

儘管只是三言兩語,但胡欣知道這已經夠用了。

畢竟境外媒體可能搞風搞雨的依據無非就是林灰在獲得高分國內本科院校隨意挑選的情況下卻選擇了海外高校的本科。

當“國內本科”和“國外本科”兩個同級事物的比較林灰的選擇很容易就顯得海外本科高校比國內高校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但如果是事情是林灰所說的那樣。

林灰是在收到的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方面的碩士邀約才選擇的海外高校。

這樣似乎就沒有什麼爭議性了。

當“海外碩士”和“國內本科”放到一塊做出選擇的話似乎選擇海外也不為過啊。

這也無關制度優劣,畢竟從學術發展角度來說,相對於本科來說顯然是碩士要比之更高一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