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SHORTCUTS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兩個其實並不衝突。

因為這個時空只有付費應用在上架和更新版本時才會有兌換碼。

而且單次獲得的兌換碼是極其有限的。

基本上一次100~200個兌換碼這樣。

雖然這也不算多,但起碼能碾壓透過個人開發者賬號進行分發的效率。

但這跟前世TestFlight動輒可以向高達10000名測試人員分發待測試應用完全沒有可比性。

除了分發數量的多寡不是一個數量級之外。

前世TestFlight這個應用進行分發時還能使用於全平臺。

而應用兌換碼的話目前來說只能涵蓋手機端。

而且前世TestFlight價值不僅僅在於軟體分發上。

蘋果應用商店的價值大家都知道。

而前世TestFlight可是一度被稱為第二應用商店的存在。

這重要性可見一斑。

總之雖然現在林灰找到了分發途徑。

但在應用兌換碼進行分發測試也只是權宜之計。

長久來看還是要搞出蒲公英這款軟體。

明確思路之後,之後的事情就簡單了。

林灰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將軟體的主要功能部分藏到專業模式裡面。

這個並不是複雜,只是將一部分功能“隱藏”起來就可以了,必須輸入對應的驗證碼才能解開。

到24號早晨,林灰已然搞定了這款軟體。

至於這款軟體叫什麼名字。

林灰打算將其命名為“shortcuts”

雖然前世這個軟體剛上架的時候叫workflow。

但說起來workflow(工作流程)這個名稱並不是很直觀反應軟體功能。

果子收購workflow之後,將這款軟體改名為shortcut(快捷指令)

既然如此,林灰還不如一步到位。

直接以shortcuts命名。

在南風APP上線那會林灰搞了一堆拉風的slogan。

諸如“地表最強新聞摘要軟體”“全球效率最高的新聞摘要軟體”“全面碾壓同型別軟體”之類的統統安排上。

但現在不同,作為一款不想引人注目的軟體。

一切要低調低調再低調。

至於定價什麼的林灰直接安排了一個9999.99美元的定價。

雖然這個定價還是有人可能會下載,但是沒辦法的,這個是這個時空應用商店最高的定價。

而且即便是下載應該也沒什麼用,因為即便下載了,他們也只會得到一個空殼軟體。

林灰沒坑錢的打算,他利用卓越個人開發者的特權設定了一個超長的退款週期。

稽核無誤後,林灰就將這款軟體上傳到了AppStore。

當然了林灰沒有用先前那兩個馬甲。

而是新開了一個Azure_pig的馬甲。

通宵一宿雖然沒有精神上的疲憊,但還是需要休息的。

林灰正打算去閉目養神小憩一會呢,卻接到了何思遠打來的電話。

何思遠:“灰哥,你是不是忘了點什麼事啊?你先前不說給我推薦幾本書嗎?”

林灰道:“這事我怎麼會忘呢?我直接幫你買好了,今天應該就郵到了。

等郵到了我放到咱們上次喝咖啡那個地方,到時候你去取一下吧。”

林灰、劉繇和何思遠之所以關係不錯除了性格上比較契合之外。

還有很多原因,比如說三人有很多共同愛好,讀書就是三人共同愛好之一。

說起來這也是當初三人成為朋友的間接原因。

因為三人都比較喜歡軍事、科技、歷史相關的書,自然擁有很多共同話題。

以前三人沒少聚一塊看書,後來漸漸就忙了,一塊看書這種儀式感大於實際價值的活動基本也免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互相推書這個習慣還是延續了下來。

林灰、劉繇和何思遠不光經常互相推書,遇到觀感不錯的書幫另兩人捎帶著買下來也是常有的事。

有這樣的先例在,林灰直接幫何思遠買書,何思遠沒見外。

對於林灰叫何思遠下午直接去拿書這事,何思遠也沒有異議。

畢竟這本來就是三人約定成俗的一個習慣。

又聊了幾句後林灰和何思遠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電話裡何思遠還沒忘了提醒林灰過幾天記得回學校領高中畢業證。

領畢業證什麼的倒是好說,無非是去走個形式而已。

不過涉及到畢業典禮,林灰現在這麼“優秀”,多半是又要發言的。

優秀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林灰覺得他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優秀還差得遠。

不過儘管如此,此時的林灰在其他人眼中以普世價值觀衡量的話依舊絕對稱得上“優秀”二字。

總之,林灰覺得如果真的存在畢業生代表發言這個環節的話,他大機率會被選畢業生代表。

典禮上的發言林灰倒是不至於怯場,主要是發言稿需要提前準備。

雖然一般情況下發言稿都是有人提前準備好的。

但萬一再遇到上次發言時發言稿出現的那種情況。

林灰可不確定他能夠一直隨機應變。

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演講稿什麼的還是提前準備的好。

林灰前世讀大學的時候被壞學姐忽悠進校_委,各種稿沒少寫過。

演講稿這事對林灰來說小菜一碟。

至於何思遠那邊,推薦什麼書給他呢?

涉及到計算機方面的經典書籍。

林灰覺得首選肯定是《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

雖然《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的書名帶著“深入”二字。

但這本書並不深奧,甚至有很強的科普性質。

總之林灰覺得一些完全沒有計算機學習經驗的人也能按照書裡的邏輯流暢地讀下去。

反正林灰個人覺得《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這本書比《時間簡史》好懂的太多。

說起來為什麼這本書被稱作是《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很大程度是翻譯人員故弄玄虛而已。

以《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這本書來說。

其最初的英文名字是《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直譯過來是《計算機系統:一個程式猿的觀點》,跟“深入”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雖然這本書在介紹部分內容的時候也涉及到一些計算機底層內容。

但涉及到的也不是什麼晦澀難懂的內容。

也不知道翻譯人員為何蛋疼兮兮地翻譯成“深入理解”?

真就欺負讀者不會查詞典?

還是說譯者吃準了程式猿偏好不明覺厲這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