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高產似母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是遊戲編輯出身,但董佳琪然既不精通於玩遊戲,也不擅長於開發遊戲。

所憑藉的只是敏感細微而已。

不過董佳琪相信她的感覺。

涉及到這種近似於玄學的體驗上的改變。

雖然不知道出現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

但是董佳琪覺得這背後肯定別有深意。

這個問題讓董佳琪費解了好一陣子,還是前不久董佳琪才有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靈感。

之所以同樣一款遊戲更新後在不同的遊戲玩家那收穫到不同的體驗。

會不會是跟機型有關係?

更先進一些的蘋果機型的就更容易發揮出《Hill Climb Rag》這款遊戲的“潛能”?

心念及此,董佳琪在玩家群體中做了一個小調查。

感覺更新之後體驗變好的玩家普遍都是手持5s的使用者。

而使用4s、5或者5c機型的使用者則對遊戲更新後體驗的提升感覺平平。

得到了這個結論之後,董佳琪有點意外。

這麼一款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小遊戲在上代蘋果手機居然沒辦法發揮其潛能?

究竟是《Hill Climb Rag》這款小遊戲太強,還是上代蘋果手機太弱了?

儘管作為首款應用桌面級處理器晶片的5s很強大。

但也不能據此說上代機型弱啊。

要知道4s可是一向被視為喬布溼的遺產。

在眾多媒體的炒作之下,4s某種程度而言甚至比擁有眾多新技術加成的5s地位更高。

這種情況下,董佳琪感覺唯一比較合理的解釋是《Hill Climb Rag》這款遊戲太吃效能了。

如果誠然如此的話,那麼董佳琪懷疑即便是5s這部手機上也沒能發揮出這款遊戲全部的潛能。

一個休閒手機遊戲這麼吃效能的嗎?

(ps:可能有人以為我小題大做,實際上就是這樣。

在新版某某軟體上還嵌入了虛幻4引擎,就是為了讓部分使用者體驗到某某秀的全部功能)

雖然董佳琪不是很懂為什麼像《Hill Climb Rag》這樣一款遊戲會涉及到吃效能什麼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只要知道這款遊戲的設計師是GRAY FOREST,那麼一切的不合理似乎都會變得合理起來。

而GRAY FOREST為什麼要將一款遊戲設計的這麼吃效能呢?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遊戲設計大師。

只有真正的設計大師在設計遊戲的時候,才會完全不囿於時代硬體的局限性,而是領跑於時代。

這就是憂患意識吧!

董佳琪覺得光是GRAY FOREST這份憂患意識就比國內其餘設計師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始終領跑於時代,這才是真正的設計大師應該具有的素質。

不知道為什麼,董佳琪又想起了前不久看到一家媒體對GRAY FOREST進行的報道裡的描述:

“《FLAPPY BIRD》中的那只畫素風格的小鳥,就是GRAY FOREST最真實的人生寫照,一旦飛起便從不停歇,現實中的GRAY FOREST想來也應該如此,固執偏激卻又執著……”

曾經董佳琪以為這段話只是吹噓,但仔細想想似乎確實是這樣的道理。

《Hill Climb Rag》這款遊戲雖然在v2.0.0版本的更新後相比於v1.0.0版本像是換了一款遊戲。

但在這個更新的過程中什麼東西沒變呢?

那就是遊戲中的地形的風格,無論是v2.0.0的版本中的場景,還是在v1.0.0版本中的場景。

這些場景中地形的風格高度相似——賽道很崎區。

GRAY FOREST為什麼要把賽道設計的如此崎區呢?

僅僅是為了刁難玩家嗎?

不至於吧,灰神先前上線的幾款小遊戲已經夠成功的了。

何止於成功,先前GRAY FOREST的成就說是輝煌也不為過。

國內外各種打破記錄就不消說了。

關鍵是GRAY FOREST先前上架的幾款遊戲幾乎都擁有良好的口碑。

這種情況下,GRAY FOREST根本沒必要去謀求轉型什麼的。

只需要按部就班再開發點沙凋小遊戲就能收穫到很大的成功。

總之此時的GRAY FOREST已經完全不需要透過刁難玩家來換錢了。

董佳琪突然想到她先前對GRAY FOREST成長之路的報道內容:

“現年18歲的GRAY FOREST是一位剛剛高考完的學生。

雖然只有18歲,GRAY FOREST從小就對軟件開發、遊戲研發以及演算法設計有極其濃厚的興趣。

早在09年的時候,剛上初中的GRAY FOREST就陸陸續續自學了C++、JAVA以及python等數門程式語言……”

按照這樣的說法豈不是說GRAY FOREST在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學相關的各種知識了麼?

一個十多歲的少年在沒人指導的情況下,面對的前進道路不正是崎區複雜嗎?

這種情況下《GRAY FOREST》這款遊戲裡崎區的賽道不就是GRAY FOREST對前路多崎區的委婉表達麼?

換言之,遊戲中主人公正牛頓·比爾正是GRAY FOREST的真實人生寫照。

GRAY FOREST也如同遊戲中的主人公一樣,面對著崎區的道路,向前駕駛縱然有隨時傾覆的風險,但依舊會不斷地向前行進,努力到達一個又一個的終點。

董佳琪又想到了GRAY FOREST設計的第一款遊戲——《人生重開模擬器》。

《人生重開模擬器》這款遊戲有很多次重開的機會。

當時董佳琪就分析了雖然在遊戲中不斷“重開”人生,打出一個完美結局。

看似是輪迴的故事,但其實並非是消極避世。

GRAY FOREST透過《人生重開模擬器》這款遊戲真正想傳達的價值觀是要玩家珍惜現有的一切。

把握今生,莫問來世。

按照這個觀點來說,從《人生重開模擬器》,到《FLAPPY BIRD》,再到現在的《HILL CLIMB RAG》。

GRAY FOREST透過遊戲設計語言向外界抒發的情感自始至終是如一的。

不知不覺間,董佳琪覺得她的思維已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閉環。

一時之間,她腦海中的思路清晰起來了。

按照這個思維路線,董佳琪將剛才思考的內容很快就敲了出來。

感覺似乎還有點不完美,董佳琪在文章的結尾又補充道:

“……在商業化浪潮洶湧澎湃的今天。

還有像GRAY FOREST堅持正能量價值觀傳遞的開發者可以說是我們玩家的一種幸運了。

但願現在這個浮躁、利慾薰心的遊戲行業能多些像GRAY FOREST這樣的開發者。”

這樣一來似乎就沒什麼問題了。

一篇文章寫好之後,董佳琪正準備發出去。

結果發現應用商店裡《Hill Climb Rag》這款遊戲在v2.0.0版本之後又出現了一個名為v2.0.1的新版本。

這特麼的,董佳琪無力吐槽了。

頭一次遇到遊戲開發者更新遊戲比遊戲評論員撰寫文章還快的情況。

這就是傳說中的高產似母豬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