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人機互動×人機協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個規則條目很多,但歸根到底這些規則基本都是從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的UI設計層面出發的。

據說這個變態的規則要求是Jobs親自寫的。

雖然這個傳言真實性有待考證。

但也看得出蘋果對於軟體UI設計要求之苛刻是寫在骨子裡的。

總而言之,林灰這次開發的workflow這款軟體要想被蘋果方面收購。

就必須在UI設計層面下很大功夫。

不過問題不算太棘手。

現在的蘋果UI設計要比往後幾年輕鬆得多。

往後幾年,蘋果的那種全面屏下的UI設計就一言難盡。

雖然全新的互動式體驗還不錯(不戴口罩的情況下)。

但那個劉海屏太#&了。

沒把Jobs氣活過來。

實屬棺材板定的牢固了。

真要以後入職蘋果的話,別的不說。

先把想出劉海屏設計的工程師送去非洲。

明確了任務需求以及工作重心。

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很多了。

大概在22號23:44林灰已然搞定了workflow這款軟體的一個demo。

儘管只是一個demo。

但基本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已經具備workflow這款軟體的核心功能了。

林灰感覺現在這個軟體直接拿去做α測試去也問題不大了。

甚至再補充一些細節的話。

林灰覺得直接上線也沒啥問題。

至於說不符合開發週期?

林灰覺得不會面對這個爭議。

前世workflow這個軟體就是一個應賽作品。

是開發者協同團隊的情況下在一個程式設計馬拉松比賽上用36小時搞定的。

縱然開發者很可能在很久之前就有了軟體的方向。

但思路這種東西,怎麼說完全由開發者決定。

真的面對質疑,林灰也完全可以說他在幾年前收到第一臺iPhone4s時就有了相關的醞釀。

為什麼不把iPhone4s上的語音助手和一款快捷指令應用結合在一起呢?

計算機領域尊重天才。

別的不說,就拿workflow這款軟體的原作者來說。

7歲就開發了第一個網頁。

不也照樣沒啥質疑。

而且,先前蘋果方面何悅也說了。

天才就是要與眾不同。

總之,林灰覺得即便他安排儘快上線也問題不大。

具體到林灰搞定的這個demo。

因為在開發軟件的過程中林灰有著思維高度活躍的加持。

林灰在實際開發中湧現了一些很不錯的新思路。

在這些靈感的幫助下。

林灰感覺他搞定的這個demo對比前世初代workflow絲毫不遜色。

不但絲毫不遜色,而且在UI互動方面很出色。

林灰覺得這款軟體一經上線很可能受到蘋果方面的欣賞。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動作模組方面。

林灰復現的這款軟體裡面他只構建了大概六十多個動作模組(內建操作)。

看起來六十多個內建操作不少。

但這照完全形態的workflow這款軟體差得遠。

後世完全體的workflow裡光內建動作就三百個以上。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有了demo之後,林灰後面的工作就是慢慢完善細節就可以了。

不過就算林灰再怎麼完善。

也沒辦法做到前世手機裡的那麼多內建動作了。

因為很多許可權的話現在個人開發者根本就獲取不了。

不過這也沒什麼。

就算這個應用真的功能很雞肋。

也不會妨礙蘋果看中這款軟體。

或許在一般使用者的眼中不明白蘋果為什麼青睞這款軟體。

但代入一下蘋果的視角。

就不難發現蘋果為什麼會對workflow這樣一個看起來雞肋的應用青眼相加了。

對蘋果手機而言,單獨拿出快捷指令確實沒什麼。

但當快捷指令這款軟體與Siri語音助手等關聯到一起後。

使用者幾乎很容易就能達到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手機透過語音互動啟動快捷指令並進行一系列的自動化操作。

意味著每個使用者都能透過一句話就能做很多事情。

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很多繁瑣業務流程與程序,都能輕鬆的被手機任務自動化所代替。

這樣的水準早已不是初級人機交互,已然達到人機協同標準。

蘋果方面的市場部門和技術部門也不是養閒人的。

林灰相信等他上線這款軟體之後。

蘋果方面的人員能意識到這款軟體的價值。

搞定了workflow這款軟體的demo之後。

接下來林灰的工作無非就是再繼續新增億些細節。

這個工作很枯燥,但說不上困難。

不過此時時間已經接近零點。

林灰不打算夤夜鏖戰了。

林灰不開夜車並不是因為精力上的疲乏。

相反,林灰的精力很充沛。

林灰之所以不加班加點趕工是因為涉及到一些技術支持上的問題。

workflow這款軟體和林灰先前上線的幾款軟體/遊戲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那就是workflow這款軟體是需要伺服器的。

儘管使用者在使用多數軟體的時候基本上都感知不到伺服器。

但沒有伺服器的話多數軟體其實是玩不轉的。

伺服器通常是以網路作為介質,既可以透過內部網對內提供服務,也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對外提供服務。

伺服器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強大的運算能力或是具備大量磁碟存儲空間的電腦。

使其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工作及負載大量的檔案資料儲存,並為大量使用者提供服務。

一般理解伺服器相當於軟體的奶媽。

儘管現在林灰搞得orkflow還不是完全體形態。

但即便是這種形態想將這樣的軟體全部的功能發揮出來的話依然是要用到伺服器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沒有伺服器的話workflow的工作效率會大打折扣。

後世的快捷指令APP在不跟Siri一塊用的時候,基本可以離線執行。

但現在的情況稍稍有些棘手。

說起來有點麻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iOS7功能還不夠強大。

儘管這個iOS介面首次應用的扁平化設計風格。

但除了風格上的改變之外,涉及到很多底層的東西都有點拉跨。

總之,workflow這款軟體想要發揮出相應的實力還是需要伺服器的。

等到iOS8版本上,workflow這款軟體對伺服器依存度就比較小了。

儘管如此,為了工作效率最大化還是有伺服器的好。

涉及到工作效率只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原因還是為了防盜版。

講真,跟盜版軟件各種勾心鬥角真的很心累。

但不防範也不行。

天下烏鴉一般黑,盜版無處不在。

workflow這款軟體對於林灰來說價值可是接近兩億元。

再小心也不過分。

最關鍵的是涉及到workflow這款軟體,林灰沒法在專利上做文章。

因此只能在機制上玩些心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