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 有功之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雄英想要在北平搞一些試點,這看起來是稍微有點點小小的問題,但是難度也不算大。

錦衣衛的宋忠來了,朱雄英也不得不感慨錦衣衛的實力。就是這麼些工匠當中,還有很多的錦衣衛,他們算得上是無孔不入的,這樣也方便朱雄英掌握一些訊息。

朱雄英看著密報,一些官吏苛待工匠,一些人剋扣糧餉,這些事情自然是監督的重點。但是這裡面也包括一些工匠技藝高超,一些工匠有著不俗的人望等等,這也都是有的。

朱雄英自然需要將這些事情做到心裡有數,他需要好好的研究這些事情,做不到心裡有數,自然也就沒辦法將自己的一些計劃執行好。

在朱雄英認真看著密報的時候,王承恩激動的跑來,“殿下,大喜!”

朱雄英抬起頭,笑著問道,“可是魏國公和曹國公的軍報?”

王承恩激動的跪下,高舉軍報。宋忠看了眼朱雄英,才從王承恩手裡接過軍報遞給朱雄英。

徐允恭和李景隆持續的在掃蕩北元一些小部族,獲男女三萬一千餘人,部落頭人、平章這樣的地方長官二十餘人。馬、駝、牛、羊等等加起來,超過二十萬頭!

這可不算少了,這也使得朱雄英非常滿意。這一次大明的軍隊不是去打仗的,是去練兵以及搶奪資源,不管是人口還是牲口,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主要目標。

朱雄英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說道,“將這些交給李公,讓他安排好分配。宋忠,即日詔留守文武,隨我出城迎王師。一應將士賞罰,有司即刻確認。有功之士封賞不得剋扣,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朱雄英心情不錯,即刻也讓卓敬、茹瑺和嚴震直來到福隆宮。

安排好人事、資源的分配,少不了的自然也是需要確定有功之臣的獎賞等等。順便向天津的老朱報喜,畢竟隨著軍報送回來的,還有徐允恭、李景隆送來為賬下士卒請功的名單。

朱雄英仔細研究著名單,看著相對熟悉的名字,“丘福?”

這好像是四叔的班底,號稱靖難功臣第一。但是現如今,這個出身軍伍的,本來只是燕山護衛百戶。而與此同時,燕山中護衛副千戶朱亮之子朱能也進入了朱雄英的視野。

朱能出身軍伍,現如今也只是一個小小百戶。生性樸實戇厚、作戰勇猛,敢戰敢衝。同樣的朱能也是這般,勇力過人、驍勇善戰,也有一些小小謀略。

朱雄英忍不住笑了起來,難道這就是靖難功臣?

一網打盡吧,其實朱雄英此前來到北平的時候,也讓人注意調查過。雖然當時沒有找到這些人,不過那也就是剛剛來到而已。更何況朱雄英也覺得那些人現在都是一些無名小卒,朱雄英沒必要大張旗鼓的找這些人,那就有些反常。

大名鼎鼎的張玉,其實此前是北元樞密院知院,也曾經隨著元順帝逃亡漠北。幾年前才剛剛歸附大明,隨藍玉參加捕魚兒海戰役,被授為濟南衛副千戶,後升任安慶衛指揮僉事。

現如今的張玉,隨著藍玉在打西南的蠻族呢,算不上大將,但是也是軍中中高級武將。

到不一定就是朱雄英在削弱四叔,主要就是現如今的四叔真的沒有什麼威脅。不是說姚廣孝一直在誦經唸佛,也不是說朱雄英搶來了這些大將。

朱雄英手上的精兵強將很多,但是這些在歷史上有著偌大功績的人,在朱雄英看來相對來說‘成材率高’,這自然也就是值得朱雄英稍微的培養一番了。

朱雄英以後要用武的地方很多,所以多些文武沒有壞處。

傅讓眼巴巴的看著,其他人都立功了,但是他一直都是朱雄英的親衛。

雖然他的父親是穎國公,算得上是皇太孫賬下大將。傅讓的大哥娶壽春公主,如今是駙馬都尉。至於二哥,過繼給叔叔了。四弟的話,戰死在雲南。

傅讓還是很想上戰場的,還是很想有機會領兵作戰的。

朱雄英自然知道傅讓的心思,所以說道,“你還莫要不知足,你大哥如今是我皇姑父,你二哥過繼出去了。穎國公還盼著你能繼承家業,小小年級的就不要去沙場。”

傅讓這莽人直接說道,“殿下,我四弟隨父親征戰,大丈夫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是榮耀!殿下,還望殿下允准,末將還是想去九邊!”

“混賬!”朱雄英呵斥著說道,“穎國公已失幼子……”

傅讓急了,連朱雄英的話也敢打斷,“殿下,幼弟都能戰死,我這做兄長的為何不可?再說了長兄雖是駙馬都尉,但是我傅家香火也不需末將承擔!殿下,允我去沙場吧!”

對於這憨過頭的親衛,朱雄英還是比較喜歡的。傅友德本身就是以驍勇聞名,號稱僅次於朱雄英的外公常遇春。而傅友德的幾個兒子,一個個的也都是敢戰、驍勇。

當然傅友德也不只是莽夫,用兵也非常老道。傅讓,則是只學了個驍勇。

朱雄英想了想,還是問道,“你可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成為本宮的親衛?”

傅讓腆著臉,諂媚說道,“知道,那些勳貴家的,哪個不羨慕末將!只是殿下,末將還是想要去打仗,那才是大丈夫……”

朱雄英沒好氣的說道,“這事我不允你,除非你讓穎國公親自來說!”

跟在皇太孫身邊,這自然是最容易出頭的,很容易就升官、被重任。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只是跟在皇太孫身邊成為親衛,這多少是有些不太好的,有些感覺大丈夫被埋沒了。

傅讓就是這樣,想著要去打仗,要去沙場廝殺,那才是他的追求,這是徹底的莽夫、武夫。

朱雄英手底下的三個大臣來了,其實他們都很激動。跟在皇太孫身邊本身就是比較特殊的,只要以後太孫登基,只要他們那時候還活著,肯定是肱骨之臣。

更何況現在,他們也算得上是‘重臣’了。尤其是最早跟在朱雄英身邊的茹瑺,已經是正三品的堂官。放在大明朝堂都是重臣,這也是理論上直接受皇帝管轄的重臣。

朱雄英坐在主位,說道,“魏國公、曹國公的大軍即日就要回返,惟恭且領命,核查功績、賞賜。茲事體大,不得有任何冒功、貪汙。朝廷賞賜,要落在每一個有功之士手裡!”

卓敬立刻領命,這可是大事,“臣領命!”

朱雄英笑了起來,隨即說道,“良玉,如今你且主持工部事宜。震直,你且領人,本宮不日將組建一學部,能工巧匠皆入此。以後這工部學院,由你負責,本宮直管。”

嚴震直領命,他的字就是‘震直’,比較少見的遂以字為名。

組建一個工部學院,如果是在應天府,那會有一定的阻力,因為那些文官集團會覺得這是侵犯了他們的利益,會覺得拔高了匠人的地位。

但是在北平,朱雄英可不在乎那麼多,說句難聽的話,朱雄英就是這裡的土皇帝。軍政一把抓,只不過有些時候朱雄英是不大喜歡管地方事宜,不代表他沒有權利管。

朱雄英繼續穩坐北平,只是很快就收到了來自天津的聖旨。

老朱感慨著大軍百勝、又立新功,命皇太孫攜部分有功將士去天津面聖。

看著聖旨,那些有功將士激動萬分,可以面聖了。但是朱雄英覺得,難道才分開一個月,皇爺爺這是又想孫子了,這是找到了理由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