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家書、學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雄英的心情不錯,對王承恩說道,“去召李公吧。”

繼續閒置了李善長幾天後,朱雄英決定還是稍微的用一用李善長。雖然他也知道現在的李善長不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了,現在的李善長也未必會那麼的盡心盡力了。

但是朱雄英也不在意,他現在也不需要李善長使出渾身解數。天下已定,朱雄英現在需要的是李善長幫他稍微的分分憂,朱雄英要做的事情可不少。

李善長來了,自然是立刻跪下,“罪民李善長拜見皇太孫殿下。”

朱雄英笑著抬了抬手,“李公起來吧,說起來李公還是我的長輩。如今大姑姑和駙馬都尉都在江浦,這也不是好事。我看這樣吧,我讓人將他們都接來北平如何?”

李善長眼前一亮,他的闔府上下,現在基本上都是四分五散的。李善長也不指望能夠復封國公了,但是如果自己的子孫能夠安全、能夠活下去,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總好過他的親弟弟李存義、外甥丁斌那樣被滿門抄斬吧。

李善長雖然激動,但是還是小心翼翼問道,“殿下,上位那裡?”

朱雄英信心十足,說道,“這就不牢李公擔憂了,大姑姑到底是公主,皇爺爺肯定是會看顧的。李公,不為自己考慮,也該為我那兩個小表弟考慮。若是這般,他們以後也很難出頭,很難得個爵位,對吧?”

李善長立刻心動了,他是沒戲了,他的兒子李祺出頭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李善長在意他的兩個孫子啊,李芳和李茂雖然因公主之恩未被牽累判罪。但是以後想要出頭,也難。

李善長非常激動,老淚縱橫,“罪人李善長謝太孫隆恩!”

朱雄英也笑了起來,對李善長說道,“李公此前想來也是消息靈通,我允出去好幾個都督同知、左右都督。雖是蔭官,但是子孫想來富貴無憂,也有機會出頭。”

李善長自然知道,只是以前他或許看不上,但是現在不一樣啊。

皇太孫許諾出去的都督同知之類的,那是給的親姑姑的子嗣。皇太孫算得上也是寧國公主和安慶公主看著長大的,尤其是安慶公主帶大了朱雄英。這般親厚,一般人可沒有。

現如今已經被削爵,李善長自然也就不存在看不上都督同知這些了,那是高不可攀啊!

和聰明人說話,朱雄英也不需要說得特別透。就看李善長能不能領會了,他如果拼盡全力、累死在輔佐朱雄英的任上,朱雄英以後說不定會徹查李善長的事情,到時候可能給他復爵,但是這可能性不是特別大。

不過到時候給李善長的兩個孫子封官、賜爵,這是可能有的事情,畢竟是大姑姑的兒子。

李善長離開後,朱雄英說道,“以後一些事情,讓李公去處置。那些兵餉、糧餉,以及民生之事,先給李公處置,然後再送與我過目。”

王承恩自然是立刻領命,他也覺得皇太孫太累了,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事務。

朱雄英可不在乎那些事情,李善長識相,那就是給子孫後代謀福利。要是李善長繼續端著、傲著,朱雄英也不介意養著一個老人,只是李善長的子孫後代想要出頭,那就難了。

繼續處置著公務,朱雄英寫了封信,“送與秦王和晉王。”

現在很多的地主、百姓不願意種棉花,那麼就是一些當地的軍戶等等要種棉花了。幾個王爺們也別省心了,棉花都要種起來。不是說全都種棉花,可是也要有一定的規模。

周王朱橚因為此前擅自離開封地,現在還在鳳陽老家反省。朱雄英給了周王世子朱有燉一封家書,現在是世子朱有燉在主理藩事,朱雄英以兄長的名義給了封家書。

小老弟們要懂事啊,要為哥哥分憂,要不然開封這樣的寶地還會不會是周王的封地就難說了。畢竟擅離封地可是大罪,老朱本來是準備將朱橚遷往雲南的。

畢竟開封是好地方,朱雄英的親弟弟不能只是眠花宿柳啊,皇太孫的親弟弟以後的封地肯定是要有個好地方。現在很多的好地方被封走了,朱雄英在磨刀霍霍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能也不只是朱雄英在磨刀霍霍,大朱現在也是在磨刀霍霍呢。弟弟們親,但是哪有親兒子親呢。大兒子是皇太孫不需要擔心,但是庶子們,嫡次子,都是在等著呢。

緊跟皇帝的腳步沒錯,但是也不能將太子、太孫不當回事。

更何況朱雄英這些信,也不是隨隨便便發出去的,有些藩王就算是眼巴巴的望著,朱雄英也沒有什麼動靜。朱雄英表達了善意,至於那些藩王接不接,再說吧。

看看明年吧,看看棉花的種植規模,這是最能體現大家立場的事情了。

家書還要繼續寫,不省心的弟弟小小年紀居然學會了逛青樓,這個事情必須要說說。給兩個妹妹寫信,讓他們管管弟弟。給兩個姑姑寫信,讓她們幫忙盯著。也要給外祖母寫信,雖然常藍氏不好管,但是提醒一下沒壞處。

翻看著奏報,朱雄英也仔細的研究著徐允恭、李景隆此前送回來的一些軍報。現在時間稍微的多了一點,自然也就可以仔細研究研究,這些事情朱雄英可不會馬虎大意。

“火銃這些得改進才行,現在的火器殺傷力有限不說,還很受制約。”朱雄英搖了搖頭,不是特別滿意,“我得想想辦法了,工部大變革、全天下的大變革有些難,但是我在北平這邊搞個試點,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這樣的事情,朱雄英也覺得需要和皇爺爺知會一聲。雖然朱雄英也明白,就算是他將天給捅出來一個窟窿,老朱也會不顧一切的去補。不過這不是朱雄英有恃無恐的理由,該說的肯定還是要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給老朱的,自然也是家書了。不過朱雄英也明白了,大朱那邊也該去封家書。

說起來朱雄英這些年來,和大朱雖然親近,但是遠不如和老朱親近。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就是朱雄英算是皇帝、皇后養大的,自然也就是跟皇帝、皇后更加親近。

說說公務,也要說說生活,順便提醒一下大朱注意身體。

朱雄英也讓人送來了一些火器,如今的火銃算是製作精良的制式武器。差不多半米長、口徑三釐米。兩人一組發射,一人負責支架和瞄準,一人負責點火射擊,射程兩百米左右。

這可不行,現在的大明火器看似強大,但是還遠遠不夠。

其實老朱是非常重視火器的,每一個百戶都需要十杆火銃。而每一條海運船都需要碗口銃四門,手銃筒十六個,火槍二十支,火箭和神機箭各二十支。

碗口銃,這就是小型火炮,射速慢、射程近。

這些個火器還不夠強,青銅大炮都算不上。火繩槍,現如今還沒有出現。

朱雄英還需要再看看,他還需要再研究研究。這件事情必須要重視,進一步的提升火器的威力,進一步的提升火器在大明軍事當中的地位,朱雄英覺得這非常重要。

工部改造,提升匠戶的地位,朱雄英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而且培養學徒,這也非常重要。現如今老師教徒弟,或者更多的還是一些口口相傳,這可不行。

既然都已經建了四夷院,那也就需要有著一些科學研究所。

這也算得上是古中國的一些問題,文科方面的事情傳承更加完善。理科上的很多事情,就要含糊很多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改變,朱雄英要開始改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