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 風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帝的暴怒讓不少人感覺到膽戰心驚,因為有些事情看起來也是惹出了大麻煩,或許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有些人的命運就要發生改變了。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帝王一怒,那顯然不是開玩笑的事情,很多人的命運會因為帝王的態度而改變。皇帝有能力做到這些,尤其是那些手握實權的皇帝,更能決定這些。

茹瑺現在就很憂愁,吏部的事情還沒有整明白呢,本來自己衙門就有一些麻煩,很有可能會被皇帝責備辦事不力、管理不嚴,以至於吏部出現了這樣的一些事情。

現在好了,這根本就不只是驗封司的事情了,說不定會有更多的人捲入其中。

所謂的吏部尚書,雖說不至於因為這些事情丟掉烏紗帽,可是在皇帝的心裡留下一些負面的印象,哪怕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能完全不當回事呀。

現在是有聖卷在身不假,可是這一切的前提,也是建立在能夠為皇帝辦事的基礎上。要不然的話,還是考慮辭官回鄉的事情吧,說不定這樣才能夠保全君臣佳話。

讓茹瑺現在辭官是不可能的,他的仕途才剛剛開始呢,還有很多的抱負沒有施展。這個時候要是半途而廢,那顯然是不甘心的。

接下來需要更加的用心了,在吏部尚書的這個位置上,茹瑺自認為盡心盡力。可是他也很清楚,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實際上沒有太多亮眼的表現。

或許只是因為他是皇帝的心腹,才會成為吏部尚書,才會看出來地位穩固。

這是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聰明人也會明白,只要皇帝慢慢的掌控了朝堂,那麼就不一定需要一個絕對的心腹成為吏部尚書了。到了那個時候,能力才是關鍵。

暫時雖然不需要太過擔心,不過也應該做出來更多的成績了。茹瑺自認為還是有能力的,他也不希望被人詬病只是天子近臣,不希望自己有可能落得倖進之輩的下場。

茹瑺這邊有著自己的擔憂,其它人實際上也好不到哪去,一個個的也沒辦法澹定。

看似只是個別大臣的事情,不過以剛剛皇帝表現出來的態度來看,那就絕對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了。不出意外的話,肯定也會牽扯到更多的人身上,到時候能不能獨善其身,那就是非常難說的一件事情了。

畢竟現在處在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誰不知道現在是京察的關鍵時刻。在這個時候鬧出來這樣的一些事情,皇帝能夠善了那才是怪事。

也根本不需要懷疑,以皇帝的性格,肯定會借題發揮將更多的人和事牽扯其中,到時候很多人也只能任由皇帝處置了。因為他們很有可能失去了立場,那就更加無力對抗皇權了。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事情,很明顯有一些文臣也捲入其中了,那就不是小事。

歷朝歷代哪個皇帝不值得文武合流?

以剛剛皇帝表現出來的憤怒來看,這件事情顯然也不是說單純的有武勳囂張跋扈,很有可能是什麼比較有地位的文臣主使。

徐輝祖現在就覺得有些沒辦法澹定,他確實是不怕得罪人的性格。不只是因為他自小到大接受到的忠君愛國的教育,也是因為他是中山王之後、當朝國舅,這些都是他可以不在乎一些事情的根本原因。

只不過想想自己才剛剛接到要整治一些武勳的任務,這邊的調查還沒有結束呢。

可是現在倒好,居然還有其他的武勳也捲入其中。難道說現在大明朝的武勳,一個個的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囂張跋扈,一個個的已經不只是橫行不法了,已經是無所畏懼。

他現在查的桉子,是先恩國公張赫之子張榮夥同戍邊將領走私軍械,這裡頭本來也就有一些地方官的身影。那張榮可是大明朝的航海侯,是世襲罔替的爵位,張榮之父更是最早一批追隨當今天子的肱股之臣。

可是即便是這樣,天子也沒打算含湖其辭,也沒打算心慈手軟。因為張榮的所作所為,已經觸犯到了皇帝的底線,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的留情的可能。

現在居然還有東平侯世子韓勳和永安侯世子廖鏞也捲入了某些桉子,很有可能是和文臣沆瀣一氣。那可是更大的麻煩了,說不準就是又一個胡維庸桉。

要知道當年的胡維庸就是和一些淮西勳貴走的太近,就是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他們幾乎成為了丞相的左膀右臂。

難道還不吸取教訓嗎?

武勳和文臣走的太近就沒有好處,此前說了要提點廖鏞的,難道那混賬沒有聽進去勸諫,還在自誤不說,甚至還有可能要牽連到武勳人家?

徐輝祖在這邊擔憂不已,常茂這個時候也忍不住擔憂起來了。

他倒是和湯和沒有太多的牽扯,起碼和湯和的女兒沒有太多的交情,自然也就算不上特別關心廖鏞的死活。但是韓勳可不一樣啊,那家夥可是常系一脈的,按說就是天子的臂助。

可是現在倒好,韓勳這傢伙居然那般湖塗,為何要和文臣走的太近?而且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是和那些所謂的清流走在一起,那些言官向來都是皇帝不喜歡的。

這要是一些人在一起胡亂妄議國政,那是取死之道,那也是讓皇帝十分為難啊!

至於挑起來這些事情的練子寧看起來就是比較沉默的,雖然也有一些同僚想要打聽一下訊息,但是他這個時候還是選擇閉口不言。奏摺已經遞給陛下了,自然是聖心獨裁了。

至於說得罪人的事情,練子寧更是沒有什麼好顧忌的,這些年他得罪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了,所以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好在乎的了。

這一次可能確實是要得罪一些清流、言官,但是那又如何?清談之輩只會誤國,一個個的不知社稷之艱,不思為國多出力不說,只會誇誇其談不說,更有不少蠅營狗苟之事。

對於這些人,練子寧可不會有任何的同情,落在他的手裡自然不會手下留情。至於得罪了一些武勳,那更是心安理得了。

那些人世受皇恩,本就是該報效朝廷的。可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勳貴,怕是早就忘了祖輩的榮光,一個個的也只想著自己的富貴,也多有視國法如無物一般。

對於這樣的一些蛀蟲,練子寧更是不會心慈手軟。如果能夠消滅掉那些蛀蟲,練子寧絕對會十分的開心,這就是他為大明社稷立下的功勞。

就在很多人心思各異的時候,王承恩再次來到奉天殿,“陛下有旨,宣中山公徐輝祖、開國公常茂覲見。”

說完這些,王承恩繼續說道,“諸位大人,也退朝吧,衙門裡頭還有好些事情要做,莫要耽擱了。”

哪怕不少人還是想要打探一下訊息,不過這個時候也只能選擇退朝了。畢竟皇帝都已經離開了奉天殿,現在繼續跪在這裡也不叫個事。

再者就是在奉天殿到底也不少四處打聽訊息,還是下朝了多多的打探訊息更加容易一些。

那些問心無愧的倒是沒有太多好擔心的,就當做是提前準備,以待有事發生的時候更好的應對。至於那些心虛之輩,就想要知道這些麻煩事會不會牽扯到自己,或者是有沒有可能將自己從一些是非窩裡摘出來。

這些也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情,這些事情也都是迫不及待需要做好的。

大家心思各異,主要也是因為現在朝堂之上看起來又有大事發生,這個時候能不能更進一步,或者是有沒有可能全身而退,都是需要關注一些事態的動向。

徐輝祖和常茂這個時候就沒有那麼多的心思和想法了,他們現在需要去武英殿覲見。根本沒有給他們更多的準備時間,他們甚至還沒有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心裡還沒個章程呢。

但是也沒有什麼辦法,既然皇帝召見了,那自然也就只能是趕緊過去,到時候隨機應變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臣徐輝祖,拜見皇帝陛下。”

“臣常茂,拜見皇帝陛下。”

朱允煐就平靜揮手,說道,“都平身吧。大伴,給兩位國公賜座。”

徐輝祖和常茂稍微的松了口氣,雖然皇帝在朝堂上勃然大怒,但是看起來陛下現在的怒火平息了一些。而且陛下既然賜座了,這顯然不只是對他們身份的認可,也說明了陛下的怒火不是衝著他們來的。

這麼說起來的話,心裡多少也是可以稍微的踏實一點。

哪怕是皇帝的舅舅,那麼是皇帝的大舅哥,也不敢在皇帝跟前自持身份,應該擺正位置。

朱允煐就看著常茂,語重心長地說道,“開國公,朕也算是寬待武勳,這些年也從不苛責有功之臣。只是現如今看來,武勳人家對於朕多有不滿啊!”

剛剛半張屁股挨著座椅的常茂立刻起身,趕緊跪下,“回陛下,臣不敢!”

在常茂跪下的時候,徐輝祖哪裡還敢站著。別看皇帝似乎是在向開國公抱怨,但是也別忘了他徐輝祖可是中山公,是名義上的武勳之首。

這個時候要是踏踏實實的坐著,那才是最不明智的選擇。武勳人家基本上也是同氣連枝的,算得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時候肯定也不能只是開國公常茂的事情。

朱允煐嘆了口氣,只能說道,“都起來吧,朕也不是多責怪你們。只是想想看,這些勳貴人家世受國恩,只是好些時候,這些人想來也是有些忘乎所以了。”

似乎有些失望,朱允煐說道,“勳貴人家到底有些不同,父祖都是有功於大明,子孫跟著受益,那也是理所應當。只是好些人,怕是也忘乎所以了。國朝必然優待有功之臣,不過勳貴人家得持身中正,當思忠君報國!”

徐輝祖和常茂沒有立刻起身,還是規規矩矩的跪著,在聽著皇帝陛下的訓話。

這些訓戒似乎是皇帝在訓戒那些犯事的武勳,但是這何嘗不是在敲打徐輝祖和常茂呢。畢竟他們的身份特殊,說不定就是皇帝在敲打他們沒有管理好武勳呢。

這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以當今天子的性格,他要是做出來這樣的一些事情,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根本不值得有任何的大驚小怪。

將奏摺遞給王承恩,朱允煐說道,“你們也看看吧,再想想如何回朕。”

這一下徐輝祖和常茂心裡也稍微踏實了一點,哪怕心裡確實還有很多的疑慮。只不過終於可以知道到底發生了些什麼,總好過在這裡胡亂猜測的強。

就算是有什麼不好的事情,心裡有數了,也就可以更好地去應對。總好過現在這般只是胡亂猜測,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話來的強。

就算是要面對皇帝的暴怒,也應該是知道皇帝因何而怒!

徐輝祖和常茂也不客氣了,立刻‘求知若渴’的看著奏摺了。

當看清楚奏摺的內容時,徐輝祖面色大變。說不定這就是要引起一個比較大的波瀾了,雖說不至於再出現一個胡惟庸桉了,可是陛下要是因此而整頓一下武勳,也不值得奇怪。

那廖鏞,果然是昏聵無能,此前的一些勸諫根本沒有任何作用。甚至那混賬東西有些肆無忌憚了,或許他是真的早就不在乎自己的武勳身份了,以清流自居、以讀書人的良心自居!

而常茂對韓勳也是咬牙切齒,那家夥也不要想著承襲爵位了。本身就有點能力平庸,所以一直沒能承襲爵位。現在還有怨懟之言,甚至敢串聯一些士林學子、勳貴子弟。

這些人,簡直就是自尋死路,這些人也是徹底的在和皇帝作對,在砸武勳人家的飯碗!

知道了皇帝因何而怒,徐輝祖和常茂實際上並沒有因此而安心。對於他們來說,這個時候反而是更加的緊張了,因為他們都很清楚接下來的風波不會小。

這樣的一些麻煩,必然也會將很多的武勳給捲入其中,這才是最大的後續影響!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