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 好好安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老朱的一些心思,朱允煐實際上也能夠猜得到,也不會有什麼好意外的。

看著有些老態龍鍾的老朱,朱允煐除了心疼之外,也是能夠理解。老朱那麼一個在乎家人的人,現如今身邊只剩下孫兒和重孫,這對於老朱來說無比痛苦。

幼年喪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可以說老朱經歷了人生最大的幾種悲痛。但是他是大明朝的皇帝,他只能硬撐著。因為放不下江山社稷,放不下自己的嫡長孫,再難承受也要硬撐。

而現在已經進入古稀之年,也沒必要繼續撐下去了。

不只是因為現在朱允煐坐穩了皇位,也證明了自己可以將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打理好。

這些對老朱來說無疑是值得安慰的事情,他當初的那些擔心,現在可以放下了。現在的他,也可以說沒有太多的牽掛了,所以也就沒必要強撐著一口氣撐著了。

而且真的要說起來的話,雖然經歷了很多的痛苦。但是在這些年身邊還有‘唯一的親人’在身邊,有一個一直都很親近、喜愛的孫兒。最近這幾年也享受到了含飴弄孫的樂趣,看到了重孫健康的成長,這也是一種安慰。

雖然老朱的人生或許不是最美滿的,不過好在在他年老的時候沒有全都是一些悲劇。

朱允煐只是跪在前頭,至於在他的身後則是小小朱和徐妙清。而朱橚等人,自然是在更後面的位置。很多的時候也不能只論輩分,更要論君臣。

“成了,咱和英兒在這轉轉。”老朱嘆了口氣,對徐妙清等人說道,“你們就在這給你皇祖母唸經祈福。”

朱允煐想了想,說道,“要不帶著垠兒吧?”

老朱就搖了搖頭,“莫要折騰了,就讓他在這邊。”

小小朱雖然眼巴巴的望著,不過聽到了老朱的話,還是乖乖的留了下來,沒有打算胡攪蠻纏。

其實很多人也都清楚,老朱到了孝陵不可能只是看看馬皇後。肯定也是要去看看大朱的,誰都知道在老朱的眼裡,他的好大兒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就算是朱允煐,實際上在老朱的心裡分量也是不如大朱,這一點朱允煐也是心裡有數。

攙著老朱,朱允煐沉默的和老朱朝著大朱的陵寢走去。實際上大朱的陵墓孝陵陵宮東垣以東不足百米,這也說明了老朱對於大朱的重視、喜愛,不管是生前還是身後,都捨不得離自己的好大兒太遠。

而且大朱的陵寢別看沒有單獨的神道石刻和御橋,但是這是和孝陵共用一條主神道。

雖然大朱過世的時候只能以太子墓的規格建造,不過東陵的佈局與孝陵相似,老朱也是將他所認為能夠給與的,也全都毫無保留的給了大朱。

看著大朱的陵墓,老朱的眼裡流出渾濁的淚水,“標兒,你咋那麼狠的心!”

朱允煐恭恭敬敬的叩完頭,對老朱說道,“等到皇爺爺見到了父皇,再好好收拾他。他就是狠心了一些,留下咱兩個過活。”

老朱繼續看著大朱的陵墓,聲音哽咽,“等咱走了,就剩下你一個了。”

“咱還有垠兒,還有皇后。”朱允煐笑了笑,對老朱說道,“孫兒現在都這般大的人了,眼看著就是而立之年了。皇爺爺也莫要擔心咱,咱能處置的好。”

老朱握著朱允煐的手,說道,“咱這輩子就疼你這個大孫兒,咱總是依著你、讓著你,你要啥咱給你啥!這一回咱就不念著你了,咱總想著乾脆睡著了醒不來,咱一宿宿的見著了你祖母、你爹。”

朱允煐也笑了笑,隨即也說道,“皇爺爺也莫要這般說,說的好似你今夜就要走一般。那可不成,少說也要再撐幾日,免得外頭有人說咱一意孤行讓你來孝陵出了事。”

“沒大沒小的東西,小時候就是這德行,長大了還一樣!”老朱輕輕的拍了一下朱允煐的後腦勺,說道,“咱的身子骨咱知道,怕是熬不過去了。”

“那就不要熬,怎麼鬆快怎麼來。”朱允煐就直接說道,“這麼一說孫兒好像特別不孝,這是惦記著早點送皇爺爺走一般。”

老朱就哈哈一笑,寵溺的看著朱允煐說道,“要說這世道上還能心疼咱的,也就是你了。咱現如今要是走了,也能笑著。咱不怕死,咱一直都不怕死。好些時候咱就想著,死的要是咱就好了。”

朱允煐出神的看著大朱的陵墓,說道,“還真不能那般,咱家裡頭就是咱兩個心最硬。那些個事情咱兩個擔著就是,莫要讓他們遭罪。”

聽到朱允煐的話,老朱微微愣了一下。也沒必要多說什麼,心裡明白也就行了。

在這老朱家,也就是他朱重八和他的孫兒朱雄英心最硬。不好的事情就是他們擔著就是,只要家裡頭的人過得好就成。

拍了拍朱允煐的手,老朱就說道,“等你以後過去的時候,記得交代垠兒把事情辦好。你活著的時候當皇帝要避諱,過去的時候得給名字改回來,要不然怕你祖母、你娘記不得。”

“就算是名字改了,她們也認得咱。”朱允煐無比肯定的說道,“她們都看著咱長大,都把咱當做心頭肉。不是咱吹噓,咱自打一出生,皇爺爺在祖母心裡頭就沒了個位置。”

老朱就不樂意,說道,“你啊,好些時候也搞不懂一些個事情。咱和你祖母不一樣,她也只念著咱。這些年她估摸著都沒入你的夢幾回,這一夜夜的都在咱那,總是在和咱絮叨。好些時候咱都煩了,她還來找咱!”

看著得意的老朱,朱允煐忍不住說道,“說到這事,皇爺爺以後是要和祖母說說,她沒回來看過咱幾回。”

老朱就笑著說道,“咱到時候不來看你,也不準你爹孃來看你。咱記得你娘走的時候你說了些話,等你以後要走的時候,咱一大家子人來接你,你看成不成?”

朱允煐很肯定的點頭,對老朱說道,“好!真的到了那時候,皇爺爺記得和祖母、爹孃一起來接咱。到時候咱們一家子在一塊,咱就踏實了。”

生死之事,老朱確實是早就看開了,他從來都不會去避諱這些事情。而朱允煐也不在意這些,說起來他也是‘死過一回’,很多的事情也不會那麼的忌諱。

這一趟來孝陵,實際上也就是讓老朱不再惦記一些事情。讓老朱在臨走前少點牽掛,這也是朱允煐應該做的事情。

至於說滿朝文武的一些個牢騷等等,朱允煐也根本就不在乎那些事情。那些人勸諫歸勸諫,那些人嘮叨歸嘮叨,朱允煐不會在乎那些事情,他只需要做一些該做的事情就好。

老朱緩緩的坐了下來,摸著大朱的墓碑,“英兒,咱要是不再了,你打算做哪些個事情?”

朱允煐明白老朱的意思,就緩緩說道,“整肅吏治、掌控朝廷、治理天下這些不用多說,皇帝都會做這些。咱要做的事情,一個是遷都,這個事情肯定不能拖到垠兒那時候再去做。”

大明朝肯定會遷都,這件事情大家也都心裡有數。雖然名義上來說是洪武皇帝就在做這些事情,也是洪武皇帝的之一,不過肯定也是會在朱允煐的手裡完成這個巨大的工程,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也不那麼容易辦到。

別看這些年北平城在不斷的修築,遷都的前期工作也做了不少。一旦洪武皇帝駕崩,說不定就會有些人跳出來,想要攛掇朱允煐去改變遷都的決定。

原因自然就是很多利益集團的根本利益在南方,遷都北平會損害他們的利益。那自然也就意味著一旦有機會,他們當然會極力去勸阻朱允煐遷都。

遷都的事情根本不會有什麼變數,朱允煐肯定會強力的執行遷都的政策,誰敢從中作梗,朱允煐就敢殺人。遷都需要極大的魄力和手腕,朱允煐自信現如今也不缺少這些威望、手段。

除了遷都的事情之外,朱允煐還有其他事情要做,“咱早兩年就在弄稅制改革,這些也都要花些心思和時間。一條鞭法咱肯定是要推行,到時候咱大明的田制也要跟著變一點。”

老朱對此並不意外,只是說道,“這個事情你不要操之過急,可以徐徐圖之。你現在歲數不大,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就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允煐自然也能夠理解老朱的意思,有些事情也確實沒必要操之過急,朱允煐還是有一定的時間。太過激烈的手段,未必就是什麼好事情。

有些事情確實沒必要太急著去辦好,時間對於朱允煐來說也算得上相對比較友好。既然是這樣,也就意味著朱允煐確實不需要急著一下子將所有的事情都辦好。

尤其是事關土地和賦稅,這兩樣沒有一樣能忽視,這是真正的‘國本’。這兩件事情當中任何一個做的不好,很有可能也就要造成江山動盪,會動搖江山社稷。

這些事情需要更加慎重的對待,這一點肯定沒問題,朱允煐也是心裡清楚的。

朱允煐明白這些,所以對老朱說道,“前些年皇爺爺給咱大明積攢了不俗的國力,咱可以折騰折騰。雖說高麗那邊打完了,咱也準備騰出手把瓦剌也給收拾了。”

瓦剌確實是要收拾,現在的他們就有一定的實力,要是繼續發展發展,說不定能夠有機會從大明引進留學生皇帝。那可不成,老朱家的留學生可不能是坐在龍椅上的。

不過朱允煐也覺得沒必要擔心那麼多,大明絕代戰神之一的留學生,可沒機會坐龍椅。甚至可以說沒機會出生,留學什麼的大機率的也就不會出現。

“瓦剌是該收拾,西北那邊不安定下來,到底也是個隱患。”老朱就開口說道,“咱就是想著,這些年一直大大小小的戰事沒個停歇,也該讓百姓休養一番。”

朱允煐就說道,“咱肯定不會窮兵黷武,瓦剌收拾了,咱就要經略南洋。到那時候,咱大明不會有太大的戰事。開國的名將越來越少,百戰餘生的老卒也戰力要下降了,咱得抓緊時間。”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也能理解,“那成,你量力而行就是,咱知道你心裡有數。”

大明朝的家底還是比較厚實的,老朱和大朱的兢兢業業給大明積攢了不俗的家底子。

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後,朱棣可以五次親征蒙古、佔領安南、七次下西洋。雖說這也不是完全的吃老本,這裡頭也有朱棣父子兢兢業業治理天下的功勞。

但是也不能小看老朱打下的堅實基礎,要不然朱棣那般多的大動作,大明也沒動盪啊!

大明朝的軍事實力當然非常強大,但是朱允煐也明白,不出意外的話,大明朝的軍力可能要開始慢慢下降。現如今是巔峰的尾巴,所以他也需要抓緊時間做些事情。

等到瓦剌和安南那邊的戰事結束,朱允煐也就可以放慢軍事行動了。到那時候,大明朝就要更多的關注民生,因為周邊的一些大環境基本上也就可以確定了。

軍事行動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朱允煐需要將周邊的大環境梳理出來。一些格局,他也想要給徹底的明確,這樣才好讓後世子孫有著更多的發揮空間。

“治理黃淮的事情咱不會馬虎,一兩年做不好,就三年、五年。”看著老朱,朱允煐笑著說道,“只要治理好了黃淮,咱老家那邊也就是魚米之鄉了。到時候再給荊湘收拾收拾,咱大明的糧食就多了。”

糧食基地,朱允煐一直都沒有放鬆。遼東那邊只是嘗試著簡單打個基礎,荊湘那邊才是最主要的。

湖廣熟天下足,這樣的美好景象不該是在明朝的中後期才出現,應該是在大明朝的前期就出現。

對於朱允煐這個說法,老朱更加的滿意和驕傲了。

他的孫兒不只是惦記著四處打仗、開疆拓土,這也是愛民如子的皇帝,想著民生。

既然是這樣,老朱心裡自然也就更加的踏實了。這樣的一個繼位者,老朱沒理由不滿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