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 身後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朱出神的看著馬皇後的靈位,別看似乎將近二十年了,似乎很多的事情也都早就接受了。

可是很多的時候時間不代表可以遺忘一切,不代表老朱就真的忘了他的結髮妻子。實際上哪怕是將近二十年了,老朱反而越發清晰的記得曾經的一切。

對於亡妻的思念,可以說一刻都沒有停止,“垠兒,你曾祖母現如今怕是很歡喜。她放不下你祖父,現如今你祖父也過去了。她放不下你爹,你爹現在長大了、當了皇帝,還有了你。”

小小朱這個時候可不會說俏皮話,只是乖巧的跪在蒲團上,他也不會有什麼好害怕的。

因為小小朱哪怕很小的時候,實際上也沒少去奉先殿。對於那些供奉著的牌位,小小朱一直都很清楚,那都是他的祖先,是會保佑他的人,是他最親近的人。

朱允煐這時候也說道,“咱當了皇帝,皇祖母的心事就落下來了。她就怕咱早年沒了娘受了欺負,咱有皇爺爺護著,誰能欺負咱了?!現如今好了,更沒有人能欺負咱。”

“她就是操心命,什麼事都想著要摻和。”老朱沒好氣的說道,“她要是沒那麼喜歡瞎操心,怕是能多活幾年。她身子骨,也不是多好。”

朱允煐想了想,好像還真的是這麼回事,馬皇後實際上的身體確實不如老朱健康。

老朱看著馬皇後的靈位,緩緩問道,“你皇祖母諡號孝慈皇后,咱要是也過世了,你該給咱什麼諡號?”

諡號,這就是一種蓋棺定論,這自然不能有任何的馬虎。一般來說,皇帝的諡號是在嗣位皇帝的參與下得到的,所以也可以說老朱的諡號,肯定需要朱允煐參與討論。

朱允煐就理所當然的說道,“皇爺爺的諡號必然是上諡,雖說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也不是隻言片語就能論述清楚,不過咱覺得還是咱實事求是來就好。”

其實在以前皇帝的諡號不會特別長,但是從武則天開創了皇帝生前疊加諛詞即自己定諡的先例。其實質由客觀地評判變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數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發展。

老朱微微點頭,說道,“還是你知道咱的心思,咱就是孝高皇帝,廟號就該是太祖。”

朱允煐也認可這些,實際上歷史上的老朱諡號一開始達到了十五個字。但是這在明朝不算什麼,因為慢慢的增加,就是十六個字。

這也就形成了規矩,明朝皇帝達到了十六個字,清朝進一步發展達到了二十二個字。

所以以後很多人也沒辦法用諡號來稱呼皇帝了,主要是明清兩朝的皇帝字數太多,當然就無法當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場合用。

朱允煐想起來了什麼,說道,“皇爺爺,你到時候記得提前下一個聖旨,可別讓那些後世不肖子孫瞎折騰。這諡號不許改,輪不到他們來瞎改。”

之所以這麼說,也是因為後世的一些皇帝會因為各種動機去改祖宗的諡號、廟號。

比如說老朱,一開始是朱允炆參與的諡號。但是朱棣奪位後肯定不能認,所以立刻改了。而到了嘉靖皇帝之後更加不用說了,再次開了老朱的諡號,甚至將‘孝’都給抹去了。

嘉靖確實奇葩,他為了父母名分的‘大禮議’發起的政治鬥爭可不是小事。他名正言順的小宗繼承大宗了,清除了一些文臣集團。也順便將朱棣改成了‘成祖’,讓朱棣奮鬥了一輩子後再次被後世子孫定位為‘篡國’。一個朝代出現兩個‘祖’,就是證明了得位不正、不是靠法統繼位。

老朱想了想,笑著說道,“你說的有理,你做事咱放心,你心裡也有譜。就是以後的那些子孫難說了,咱得從一開始給他拘著。”

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嘛,要不然再出現一個嘉靖那樣的皇帝,那就頭疼了。

大明朝開國之君都沒了‘孝’,這簡直就是在開玩笑。任何封建王朝都是要打著‘以孝治天下’的旗號,開國之君只是‘高皇帝”’,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老朱的‘孝’還是‘不孝’,這可不是小事情,這也是影響著一個王朝的國策。說大一點的話,這些都是影響著民心的,這顯然不是什麼小事情。

老朱看著朱允煐,笑著說道,“那咱們就定下來規矩,就該是唐的簡練。”

這個‘唐’,自然也就是指的武則天之前。那時候的諡號都是比較簡練的,不會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增諡,不存在十多個字,那簡直就是在誇張,只是皇帝和繼承人的自我吹捧。

跪在一旁的小小朱愁眉苦臉的說道,“那可如何是好?父皇以後不在了,咱給他‘文皇帝’的諡號可不成。到時候咱怕是要和滿朝文武吵了,哪個不知道咱父皇喜歡打仗、不親近讀書人。”

朱允煐瞪了一眼小小朱,沒好氣說道,“那太宗李世民,他就沒出去打仗了?咱的諡號,要麼是孝文皇帝、要麼就是孝武皇帝。到時候怎麼和朝臣們鬥,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就看你有沒有那個本事制衡朝堂了。”

小小朱只能乖乖點頭了,看起來有些事情,他確實沒有什麼發揮的空間了,只能接受現實。

老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是這個理,咱要是定下了祖制,以後諡號、廟號就容易論了。這也是好事,免得皇帝駕崩了,這不急著梳理朝政就忙著爭論諡號。”

這也是老朱和朱允煐的性格特點之一吧,他們對於一些事情也確實不算特別在意。

一些名聲之類的對於他們來說不算多麼重要,老朱從不避諱他的出身,朱允煐也不在乎一些史書上的名聲。他們都是非常務實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不重要。

徐妙清這個時候就是乖乖的在旁邊跪拜、唸經,她可不能參與這些話題。

不過徐妙清心裡還是有那麼一些激動的,自然也就是因為這樣的一些事情,太上皇和皇帝都沒有避著她,這也就是對徐妙清最大的一個認可了。

老朱也笑了起來,又問道,“等咱駕崩了,你就該遷都了,常家留在應天府?”

朱允煐理所當然的說道,“咱就算是遷都了,應天府這邊也是陪都,肯定要留下來一些人。老二不願意跟咱去北平,以後宗室裡頭要麼是在應天府,要麼就是在北平。”

朱允煐實際上還是很大方的,可以讓一些宗室找點事情做,也準宗室出去走走。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宗室沒辦法做到真正的接觸朝政、掌握地方。就算是出去轉轉,也是需要報與宗人府,需要皇帝批准,顯然也沒辦法私下串聯或者隨心所欲。

朱允煐繼續說道,“常家和徐家,這兩個總得要一個留在應天府。常家合適一些,到底是咱的母族,現如今也沒了多少權柄。徐家跟著過去,咱還要大用,太子這頭也需要徐家作為臂助。”

小小朱閒不住,立刻說道,“要是咱,咱也帶著徐家,那更好一些!”

老朱寵溺的看著小小朱,對朱允煐說道,“到底是你兒子,你小時候雖說不喜歡隨意參議朝政,哪個事情你心裡沒數?真的有大事,咱就是趕你走也趕不走,要麼賴在乾清宮、要麼就在武英殿,還真就是不怕忌諱。”

朱允煐就樂了,說道,“還是皇祖母教的,咱當著皇祖母也敢說。皇祖母總是說江山社稷都是咱的,那些個事情咱就要多用心。皇爺爺和父皇的那些旨意、國策,咱要尋思、要理會。”

“要不咱總是說後宮不得干政,就是你皇祖母喜歡多事!”老朱露出緬懷之意,哪怕話裡話外似乎全都是埋怨,“你小時本就早慧,整體又在你跟前說這些個事,能不心思深沉?你也好、垠兒也罷,一個個的比咱這個皇帝還百無禁忌。”

朱允煐就說道,“咱父皇也是,他好些時候還敢駁了皇爺爺的旨意,讓皇爺爺收回聖旨。”

老朱就瞪著朱允煐,因為這些個事情不只是大朱會做,小朱也拿手。

看似是在抱怨,老朱的心裡實際上也是十足驕傲的。他骨子裡就是一個固執的人,就算是再寵愛長子嫡孫,可是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老朱是不會輕易改變一些旨意的。

能夠讓他改變旨意,自然也就意味著那些建議有用。一個出色、有能力的繼位之君,必然會讓老朱更加心裡踏實的將江山社稷傳承下去。

當年他選擇退位,對小朱的寵愛是最根本的。但是也不能排除老朱對於朱允煐的放心,他還是非常相信朱允煐的能力。所以就算是傳位也沒問題,他知道自己的孫子肯定是可以將大明的江山治理好。

看了看朱允煐,再看看小小朱,老朱問道,“垠兒子嗣的事情,你也該多多的留意。為了讓你繼位,咱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允煐就無比堅決、肯定的說道,“這個皇爺爺放心,咱大明朝必然是立嫡立長。嫡長就是根本,咱要是有幸能夠看到垠兒的子嗣,等到他的子嗣十年,咱就立刻冊封。”

朱允煐和小小朱就是嫡長制度最大的受益人,對於這個制度自然也是有著極大的好感,這一點沒問題。

雖然嫡長制度也不算完美,裡頭也確確實實有著很多的弊端。但是不管怎麼說,所謂的完美制度是不存在的。

立賢,很多的時候也是有些唯心論的,到時候也就是要看皇帝的一些私心了。而嫡長制度,實際上看起來也是沒有什麼選擇的空間,可以將很多的隱患給提前的解除,可以少了很多關於皇位傳承的鬥爭,可以減少很多的內訌。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自然也是比較放心的,因為不只是老朱認可嫡長制度,他的接班人也是在骨子裡認可這樣的嫡長制度。

小小朱這個時候也忙不迭的說道,“曾祖,咱也知道,咱以後的太子妃生的大兒子,就能長大了當皇帝!”

這麼說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在老朱的言傳身教之下,小小朱很多的時候也是會被深深的影響。對於嫡長制度的擁護,小小朱也是算得上骨子裡認可的。

當然也不排除長大後會有什麼變數,但是現階段來說,小小朱的心裡已經有著比較深刻的烙印,對於嫡長制度的認可、對於嫡長制度法理的認同,這一點根本就不需要大家多擔心。

徐妙清這個時候也主動說道,“皇爺爺,臣妾心裡也有分寸。蒙陛下隆恩,臣妾能為陛下誕下二子。文坤雖也是臣妾愛子,不過臣妾必當管教好。”

老朱聞言笑著點頭,對徐妙清說道,“你能拎的清自然最好,都說小兒子大孫子,有些偏心也常見。只是咱到底是天家,就是偏私也只能是嫡長。他們兄弟親誼,也莫要因為皇位起了衝突。像皇帝和他那不爭氣的胞弟就好,鬧騰是鬧騰了點,到底也是好事。”

朱允煐也露出笑容,說道,“這倒也是,咱本就是有些孤僻,身邊也沒幾個敢親近的人。要不是有個不省心的弟弟,咱估摸著也沒點人味了,到時候咱就只是皇太孫、皇帝了。”

這顯然也不是朱允煐隨意說說,因為實際情況也就是這麼回事,皇帝本來就是孤獨而寂寞的。

所以那些弟弟妹妹對於朱允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起碼讓他的情感不至於有太多的缺失,會讓朱允煐看起來也不只是單純的皇太孫、皇帝,他也是兄長。

老朱也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皇帝確實是寂寞的,沒個可以說話的人。所以有著能夠可以說說親近話的人,那也是一種福分。

既然是這樣,自然也就意味著徐妙清需要教育好朱文坤,她也算得上責任重大,可不能將朱文坤給教歪了。

一家子人在閒聊著,說著一些家長裡短,也少不了一些家裡頭的大事、大明的大事。

朱允煐看看也差不多了,對小小朱說道,“去吧,讓周王、吳王他們過來拜祭。”

小小朱立刻起身,板著臉的皇太子表情嚴肅,他現在就是大明太子,是大明朝的儲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