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各自的立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武勳人家自然也就有著武勳人家的生存之道,有著他們的立身根本。

很多人會說那些武勳人家出身富貴,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一輩子就是錦衣玉食。很多人也覺得很多的武勳沒有什麼教養,多是一些紈絝,一些清高的讀書人實際上也看不上武勳。

但是這些人未必就不知道,這些武勳人家的子弟能夠安享富貴,那是因為他們的父祖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拼殺,這才博得了富貴榮華。

而且這些個武勳子弟,雖然也確實有很多的紈絝子弟。但是同樣也不缺少一些朝廷棟樑,很多的武勳也確確實實承擔起來了大明朝的五軍都督府、掌握了大明朝的軍方力量。

更何況一旦出現了戰事,基本上就是這些看似安享富貴的武勳子弟要披掛上陣的。

如果取勝了,自然也就是封侯拜將、榮華富貴。可是一旦損兵折將,戰死沙場獲得死後哀榮那反而是好事情。死後被去爵、生時被問罪,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這就是武勳人家的生存之道,這就是他們在朝堂上的存在意義。武勳人家確實可以因為父祖的功勞讓人羨慕,但是他們也不只是全都在吃喝玩樂,或者只是單純的朝廷米蟲。

作為中山王徐達的次子,徐膺緒當初也是以身為餌引誘韃靼前鋒大軍。死戰不退才為大軍帶來了圍殲敵人的機會,也因此廢了一隻手,現如今也很難再上戰陣。

而常茂、常森兩個,他們是常遇春的二子、三子,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他們是朱允煐的二舅和三舅。就算是這樣,他們當初也去了高麗,去營建釜山三衛,去抵禦高麗人的侵擾。

就算是出身富貴又如何,他們的起點確實非常高,也確實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只是很多人也都清楚,武勳人家也確實是需要搏命的,他們可不是完全的米蟲。

最主要的還是武勳人家要知道他們的立身根本,也應該知道有著一些忌諱不能觸碰。

德慶侯府的廖鏞和文臣走的太近,皇帝能夠樂意那才有鬼。他們甚至不以為意,還有那麼一些洋洋自得,高調的以大儒方孝孺的門生自居,這就有問題了。

誰不知道皇帝不太親近儒家,誰不知道士林學子對於皇帝有些怨言。可是廖鏞兄弟倒好,他們一點都不避諱,這簡直也就是在給皇帝添堵呢。

這兩個傢伙,也確確實實自絕於武勳人家,忘記了他們的那些立場,忘記了他們該做些什麼。

徐輝祖也確實是覺得德慶侯府的家教有些問題,廖鏞他們也確實不明事理。

只不過也只能是點到即止,畢竟徐家和廖家雖然有些交情,但是也談不上深。徐輝祖和廖鏞的父親廖權倒是有些往來,倒是和廖鏞這樣的子侄輩就來往的比較少了。

說多了也沒用,要是能夠聽進去勸那自然最好。要是自己想要尋死,那也怪不得其他人了。

朱允煐可不管那些事情,他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才是應該的,一個皇帝自然也就是有著皇帝的立場和想法。

老朱這個時候的心情也不錯,看著朱允煐問道,“咱這般歲數了,這還往孝陵跑。你說說這叫個什麼事,咱要是撂在了那頭,你怕是有嘴也說不清了。”

朱允煐也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這麼一說,還是這個理。咱過去也就過去了,是拜祭皇祖母和父皇、母後。皇爺爺這般歲數,估摸著是有些人說有些不祥之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旁邊的小小朱不甘寂寞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本來就是,曾祖這般歲數了,還去帝陵。要說去,也該是駕崩了抬著過去,哪有自己走過去的!”

“皇爺爺,還是孫兒孝心、有分寸!”朱允煐忙不迭的說道,“咱早些年不懂事,就是再大膽也不敢胡咧咧。你再看看垠兒,要咱說就是嘴巴上沒把門,什麼話都敢往外頭說!”

老朱就摟著小小朱,笑著說道,“他和你不一樣,他是純孝、在咱跟前不藏心思。你就不是,你說你不懂事,你這般歲數的時候什麼不懂?要咱說,你才是沒安好心的那個,才是仗著咱的寵愛百無禁忌。”

朱允煐笑了笑,隨即也說道,“父皇在的時候就說皇爺爺是有了孫兒忘了兒子,要咱說有了重孫之後,皇爺爺眼裡也沒了咱這個心頭肉了。”

老朱哈哈大笑,朱允煐說的雖然誇張了一點,但是在老朱這裡實際上也算得上是有些道理的。

朱允煐笑著對老朱說道,“皇爺爺,這一趟去孝陵,確實有些朝臣有些意見。都說這樣不吉,也說皇爺爺去看皇祖母,也算和禮制不合。”

老朱就板著臉,顯然也是有那些不太樂意的,“哼,這些年就是他們在聒噪。怕是又要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說咱去了孝陵,就是和禮制不合了!”

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嘛,其實道理老朱也明白。這麼些年來他不是沒有想過多去孝陵看看,可是哪怕紫金山就在應天府城外,老朱實際上也沒怎麼去過,說到底他剛有這樣的心思,就有朝臣跳出來阻攔。

雖然老朱也確實是霸道,很多的時候也確實不在乎一些文臣武將的意見。但是也不是完全的聽不進去勸諫,有些時候老朱還算是善於採納諫言的。

老朱就不再多說什麼,很多的事情他也是心裡清楚的。皇帝確實是人間至尊,可以說可以有著絕對的權力去掌控天下。只是皇帝,很多的時候也確實需要自我約束。

老朱明白這個道理,朱允煐自然也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很多人認為霸道的英示皇帝,哪怕有些時候被一些臣子勸諫,甚至自己的旨意沒辦法執行,也不會特別著惱。

英明的皇帝,自然知道哪些意見該採納,也明白哪些意見不用多搭理。

小小朱就很忙,擠在老朱懷裡說道,“曾祖,咱以後也在紫金山成不成?”

“不成!”朱允煐直接果斷說道,“咱是在這邊出生,在這邊登基,以後葬在這裡也算落葉歸根。但是你不同,你雖說出生在應天府,只不過以後必然是要和咱遷都北平。你該在那邊擇陵,這方好讓後世子孫安心留在那邊,不是想著勞民傷財遷回應天府。”

老朱看出來小小朱的不樂意,不過也溫聲勸道,“你爹說的有理,他以後葬回來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只是他現在在這頭已經登基了,陵墓也開始營建,就算朝臣有意見也只能認了。你不成,你要是再葬回來,以後的皇帝都只能葬回來了。”

如果讓自己的重孫子也葬回來,老朱內心裡當然是非常開心的,那才是一家團聚。

可是作為皇帝,老朱也算非常理智的,他也需要考慮到大明朝的一些現實情況,可不能什麼事情都是由著自己的一些心意來。

朱允煐也耐心說道,“是這個理,你以後登基就在北平那頭營建陵墓,那就是咱大明皇帝的迴歸之所、身後之處。葬回應天府確實動靜太大,也是攔住了以後子孫的去處。”

祖制這些事情還是非常有影響的,老朱和朱允煐立下來的一些規矩,後世子孫想要推翻顯然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甚至根本無力反抗。

朱允煐此前極力阻止老朱提出的一些萬世之策,當然也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動機了。要不然的話,朱允煐肯定也就只能是鬱悶了,只能接受那些‘萬世之策’了。

老朱本來也確實是對於自己的萬世之策充滿信心,覺得後世子孫按照他制定的規矩必然可以治理好大明江山。因為老朱從來都是自信的,能夠從一個沙彌、乞丐成為九五之尊,老朱當然不會小看自己的能力。

只是這麼些年來,他的這個寶貝孫子搗鼓出來的一些事情,也改變了老朱的一些看法。

他也清楚如果按照自己制定的一些規矩來,他的孫子也必然要被綁住手腳,無法做一些事情。

雖然老朱也確實擔心這樣的改變讓後世子孫沒辦法更好的治理江山,畢竟老朱雖然願意相信他的子孫都很出息,只不過也不排出會出現一兩個昏聵之君。

哪怕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擔憂,但是不管怎麼說,老朱現在也只能選擇接受這樣的一個事情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吧,很多的事情老朱確實想到了,但是也確實沒辦法真的還是顧得上身後之事。

小小朱雖然有點不太樂意,可是現在也不好多說什麼了。當然了,這也就是小小朱現在年少,所以才會說著自己的一些心裡話。

但是等到他長大一點的時候,或許也就不會記得自己現在說了些什麼。真的到了當了皇帝的時候,這小子的想法和立場說不定也就會有著一些改變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畢竟隨著年齡、閱歷的改變,一些想法產生了變化,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隨著認知的改變,心裡的一些想法有所改變,這自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徐妙清這個時候也過來了,恭敬說道,“皇爺爺,孫媳手抄的經書備好,還望皇爺爺過目。”

老朱拍了拍小小朱的屁股,對徐妙清說道,“那就好,供奉在你皇祖母跟前的經書,還是你抄更孝心。旁人抄的,擺不過去。”

對於老朱說出來這樣的話,朱允煐可以說一點都不意外。老朱要是不這麼說,朱允煐才會非常的意外。因為在朱允煐的眼裡,老朱就是不折不扣的老封建,對於一些‘禮制’,老朱對於別人也一直都是非常嚴格。

至於徐妙清,雖然這些天抄經書抄的手都酸了,但是她也算甘之如飴的。真要是朱允煐其他的妃嬪也有資格抄經書供奉在馬皇後的靈前,徐妙清肯定是心裡就不平衡了。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好歹也是少年夫妻到現在,近十年的相處,朱允煐也算得上越發瞭解徐妙清的性格了。

只要能彰顯身份,徐妙清可不介意受點罪,那都是她在乎的事情,也會甘之如飴。她的那些體面和待遇,也確實是很多女子羨慕無比的,包括朱允煐的其他妃嬪。

有些體面、有些待遇,也確實只能是皇后才能有,其他人必然也就只能是羨慕不已了。

對於供奉在亡妻靈前的供品,老朱自然是不會馬虎大意。哪怕這是孫媳婦親手抄的,老朱也會仔細的檢查,絕對不會有半點放松要求的。

看起來徐妙清也非常清楚,這件事情不只是她的體面,也算她的責任和孝心。所以字跡清晰,不敢有半點馬虎的地方。這些經書,徐妙清也確實抄的非常認真。

老朱微微點頭,笑著說道,“咱家啊,就算是這個樣子了。你們祖母當初教咱讀書識字,她的字娟秀雅緻,咱的字就豪烈雄強。皇帝小時候的字,咱都不敢拿出去,太剛烈了。”

朱允煐就樂了,說道,“皇祖母沒教你識多少字,都是皇爺爺在和尚廟的時候讀經書學會的。”

老朱瞪了一眼朱允煐,說道,“就是你祖母教的,咱在寺廟裡就算看過點經書,哪讀的通?!你的字和咱的字一樣,見字由人,咱老朱家的男子都是性子雄偉。”

這倒也是,老朱的書法水平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擅長行體、草書。雖然很多的時候都說有些隨意、自然,在章法上不如一些書法家那樣佈局,但是也確實氣勢雄偉、收放自如、一氣呵成。

老朱笑了笑,摸了摸小小朱的頭,“就你的字最差!你啊,還真的是咱的重孫,以後也得給你找個會寫字的媳婦!”

小小朱立刻笑嘻嘻的,說道,“那咱就在文臣家裡選,咱不找武勳家的閨女了。”

看了看小小朱,這孩子娶妻的時候還早。但是,也應該謀劃一下,該提前進行一些考察。這樣的事情再早準備都不算早,誰讓小小朱是國本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