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 地位、實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很明顯武寧對於滿朝文武來說,這更多的看起來也就是吉祥物而已,在這樣的盛事當中,武寧的任務也就是襯托一下大明朝的強盛而已,這也是他最重要的任務。

其實武寧自己都麻木了,也接受自己這樣的命運。不要說在大明朝的天子面前,他甚至也可以感受到大明朝的官員對於他的各種輕視,對於他的看不起。

可是真的沒有其他辦法,誰讓琉球中山國也就是彈丸之地呢,實在不值一提。要不是因為大明需要一個榜樣,武寧也不一定就能夠有這樣的待遇。

在朝堂上,武寧請罪,對於自己的擅自繼位請罪,大度的英示皇帝也只是申飭武寧一番,隨即就允准了武寧的繼位請求。

這一下也算得上正式起來了,雖然此前中山國、山南國和山北國都曾經向大明進貢成為明王朝的藩屬國。不過很多人也知道,這也就是有名無實了。

但是這一次可不一樣了,這一下是真正的開始了對中山國的冊封。以後中山國的國王嗣立,也就需要理所當然的接受大明朝的冊封了,大明朝也要理所當然的派遣官員前去主持冊封大禮。

這樣的朝貢和冊封制度,也代表著大明朝和中山國真正的建立了藩屬關係了,這不是小事情。

對於大明朝來說,他們也會對中山國有些要求,很多的儀式也都是需要有所要求的。

需要修建迎接大明天使的城樓等等,或者是中山國的國王王城要開始準備按照大明朝的郡王府的級別修建。中山國那邊,也需要開始準備真正的按照大明朝的一些規矩來。

包括朱允煐也給中山國國主一脈賜姓氏‘尚’,這也是改變了琉球國只有名沒有姓氏的歷史。

比如說按照大明的年號、按照大明朝的服飾禮儀,甚至是在文字方面都是需要進行修改。確立藩屬關係,可不是說賜個金印就好,這裡頭還有很多需要在意的細節。

大明朝的文武百官與有榮焉,雖然中山國也就是一個小國,但是這一個中山國成為了大明朝真正意義上的藩屬國,和東瀛的東日、扶月這兩個藩屬國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至於朱允煐看起來就非常澹定,中山國的國主或者臣子不需要有什麼心裡不平衡的。這就是常態,弱國無外交這樣的詞彙沒有提出來,但是很多人都是心裡有數的。

其實不要說中山國了,就是中原王朝也是一個樣,國力強盛才是根本。

國力強盛猶如西漢、唐朝,那自然就是萬國來朝,大明朝的使臣敢在西域小國的朝堂上殺掉君主,西漢的使臣可以憑藉著身份就威懾著所有不臣。而盛唐也毫不遜色,周圍的一些小國無比臣服,以入長安為榮。

可是要是實力弱呢,北宋被遼國欺負,就算是西夏也敢挑釁。至於皇帝被獻俘,皇后、妃嬪、公主或者高官女卷淪為浣衣宮的女奴被蹂躪,這也是徹徹底底的恥辱了。

說到底還是要看實力的,不管是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或者是周邊的一些小國都是一樣。實力強盛自然什麼都好說,要是實力不足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武寧明白這個道理,大明朝的文武百官自然也都是可以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

明朝的君臣都是與有榮焉,他們都知道大明朝的實力強盛,他們知道大明朝已經有力的朝著更加強盛的方向發展,這個強盛的帝國現在已經有著萬國來朝的趨勢了,似乎也是不可阻擋了。

小小朱開心的穿上甲胃,腰裡懸著一柄寶劍,身邊圍著一圈甲胃齊全的少年。這都是大明朝的勳衛,是武勳家族的嫡長子、嫡長孫,這樣才有資格在小小朱跟前效力。

要是庶長或者次子等等,那也就只能是普通的勳衛,宿衛皇城而已。

小小朱表情激動,驕傲的說道,“咱大明國勢鼎盛,皆賴太上皇陛下開闢天地、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汝等可莫要懈怠,辱沒了父祖威名!”

能夠出現在小小朱跟前的,自然都是絕對可靠的武勳人家的孩子,也是精挑細選的。除了極個別比較平庸的,大部分都是有著不錯的資質。

其實很多的武勳家族也都是一樣,在培養接班人、嫡長子這件事情上不遺餘力。其他的子嗣吃喝玩樂都不要緊,他們可以當個富貴閒人,但是接班人必須要有一定的能力。

不說在父祖的功績上更進一步,也要保證門楣不墜,可不能學習德慶侯。原本高高在上的顯赫侯爵,現在連個爵位都不能承襲,這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榜樣。

武勳人家自然有著一定的資本,但是除了極少數人家世襲罔替,降等承襲的制度也讓很多的武勳有些壓力,鞭策著他們繼續努力,可不能淪為平庸啊。

對於校場這邊的動靜,朱允煐沒必要太多的去關注,因為小小朱可以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可以繼續耐心的成長。

而朱允煐可不行,作為皇帝的他還需要處理很多的政事。尤其是剛剛冊封了武寧,現在也要對武寧這個中山國國主勉勵、安撫一下。

作為宗主國,在接受了中山國的貢品之後,也需要給與一些回贈。作為中山國的宗主國,也需要給與中山國一些權利,提供一些必要的保護或者提供一些貿易便利。

其實中山國能夠成為大明朝的藩屬國,還是有著一定的好處,這也是他們應得的待遇。

畢竟成為藩屬國要是沒有半點好處,那也確實說不過去。雖然朱允煐不至於為了虛名跑去毫無保留的扶持,也不會過於苛待藩屬國。

該給與一些好處還是要給與的,朱允煐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他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考慮到琉球的環境以及特產等等,很明顯朱允煐也不指望那裡成為魚米之鄉,或者給大明帶來更多的金銀珠寶。

漆器、陶器,才是琉球比較厲害的,制糖業也算不錯。但是其他的,也就不要多指望了。

朱允煐清楚這些,所以也覺得琉球還是有一定作用的。那裡可以成為不錯的貿易中心,透過琉球加強與南洋、東瀛的貿易來往,這樣的事情可以有。

琉球的制糖業,也可以為大明朝帶來一些便利。畢竟在這樣的年代,糖也算得上一些奢侈品了,尋常百姓想要合口糖水也是比較難的。

尚武寧還是比較開心的,他不需要擔心被軟禁,他很快就可以回到自己的王國了。而且大明朝的天子還是很寬宥的,允准了中山國學子來明求學的請求,也會繼續允許中山國歸化明人。

這是好事情啊,中山國需要那些技術和工匠,需要更多的學者。

貿易中心,如果琉球成為一個不錯的貿易中心,這也符合朱允煐的構思,符合大明朝的好處。而對於琉球來說,他們也可以有機會進一步的發展起來。

在朱允煐的有意無意的暗示下,尚武寧也有些激動了,因為山南國、山北國,包括一些酋長這些,也確確實實給中山國造成了一些麻煩和隱患。

如果能夠統一琉球群島,那麼尚武寧絕對就算得上一代英主了,這也絕對可以讓他成為一個琉球的明君。

任何君主都沒辦法拒絕這樣的誘惑,尤其是一個初繼位的君主,更是迫切的渴望透過戰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建立自己的權威。

對於尚武寧的心思,朱允煐知道一些,也沒有特別在意。琉球穩定起來,更加符合大明朝的利益,他不希望小小的琉球群島出現太多的王國、勢力。

那樣對於接下來的貿易也沒有好處,統一的琉球實際上也是比較符合大明朝的利益。

至於說尚武寧的一些請求,朱允煐態度模稜兩可。大明朝肯定是不會直接參與戰事,畢竟對於琉球群島上的一些戰爭規模,朱允煐也覺得這就是一些械鬥的水平而已。

如果是尚武寧沒有能力統一琉球群島,朱允煐也不介意扶持山南王承察度。

想要被利用,那也需要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天底下可沒有免費的午餐。

朱允煐就是這麼的現實,他也不覺得自己這麼做有什麼不對的,就是這麼的心安理得。

真要說起來的話,琉球那邊的戰事,大明朝會裝作湖塗。畢竟中山國被冊封了,可是山南國和山北國也是大明朝名義上的藩屬國,只是他們還沒有像中山國這般正式。

所以尚武寧也算得上因禍得福吧,比起另外兩個鄰居,他的中山國和大明關係更加密切,也可以得到大明朝更多的支援。比如說得到一些布匹,以及一些鐵器等等。

除了大明朝戰略物資大鐵鍋之外,還有一些鐵製武器,這對於尚武寧來說就是難得的好東西了。畢竟這麼些年下來,大明朝對於出口鐵器一直嚴格限制,蒙古餘部想要得到可以烹製食物的大鐵鍋,那是千難萬難、代價不小。

尚武寧即將返國,大明朝自然也需要給與一些支援,讓小國遍佈的南洋諸國開開眼界,讓他們見識一下榜樣的力量。

不過這樣的事情對於朱允煐來說,也不算是全部。對外擴張或者提升影響力之類的事情非常重要,可是朱允煐現在更加在乎的事情就是治理好大明江山。

治理黃淮的事情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呢,這件事情朱允煐可不想繼續耽擱下去,早一點確定也可以早一點開工,也算得上早一點的安心。

哪怕現在乍一看整體上風調雨順的沒有太嚴重的水患,可是這樣的天災人禍誰敢保證呢,還是要有一點憂患意識,也應該提前準備好一些東西,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內閣的事情實際上也不能多耽誤了,這件事情也需要抓緊了。

這可不是朱允煐擔心什麼,殿閣大學士現在必然沒有太大的實權,可是他們確實能夠參議國政,朱允煐得提前準備一下,制定規矩以及透過內閣的運作不斷地拾遺補缺。

持續的完善內閣制度,這也是朱允煐要做的事情,這件事情他不得不重視,這畢竟很有可能就是影響大明朝廷的國策。

當然稅制改革、銀行推行、攤丁入畝等等事情,這也都是在有序的展開,這些事情也是需要朱允煐持續的關注,這都不是什麼小事情。

這麼一想,朱允煐這個皇帝還真的閒不下來,還有很多的事情等著他做主、等待著他拍板。

忙碌,這可以說是朱允煐的日常,這也是最常見的皇帝的樣子,朱允煐早就習慣了這些。

不只是朱允煐習慣了這些,老朱也習慣了這些。對於孫兒忙起來好幾天都不露面習以為常了,只要每天能夠看到重孫,那麼老朱也就沒什麼意見了。

至於自己是不是父皇的替代品,小小朱可不會去考慮這麼深奧的事情,他還是非常喜歡賴在乾清宮的,跟在曾祖跟前的小小朱也是非常開心的。

“讓三寶過來。”在確定了尚武寧的歸期後,朱允煐想了想說道,“咱的這個三寶太監,也不能只是在船廠督建,也該代表著咱出海見識一番!”

鄭和,或許需要開始考慮承擔起來更加重要的任務了,這個歷史上有著偌大功績的太監,說不定就要開始全新的工作了,他也將代表著大明朝廷、代表著大明的皇帝在海外展示天威皇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先去琉球中山國代表朱允煐宣讀聖旨,確定尚武寧的法定地位,這也是朱允煐該做的。

作為一個使者,鄭和的身份也合適,畢竟他是跟在英示皇帝跟前的太監,還是有著一些小小的地位。

另一方面自然也就是朱允煐希望給鄭和更多的歷練,讓鄭和出海,要是他可以承擔起來這樣的任務,說不得鄭和很快就要開始真正的下西洋了。

這對於鄭和來說,無疑是更多的信任了,這自然也就是鄭和的機會了,必須要把握住。

而朱允煐考慮的就很簡單,大明需要更多的去開拓海洋、發現海洋,以及要從海外帶回來更多的好東西、大明需要的好東西!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