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 思慮周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真要說起來,朱允煐和老朱有些性格還是非常像的,屬於一脈相承的型別。

比如說逮著一隻羊薅羊毛,這樣的事情他們做起來心安理得。很多的事情他們也覺得這些做法,也是一種信任的表現。不需要有什麼不安、內疚,這反而是對臣子的信任和賞識。

這絕對沒有什麼問題,誰讓他們是皇帝呢,高屋建瓴的不說,自然的俯視之下,看待很多的事物自然也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很多的事情也就變得理所應當了。

皇帝是這麼想的,臣子很多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的。能夠承擔一些其他人做不了的事情,這就是皇帝信重的表現,這就是有價值、簡在帝心的一個證明。

常茂好似明白了,看著朱允煐說道,“陛下,若是明日早朝再有同僚就此事多嘴,臣攪亂了就是。”

朱允煐笑著點頭,這就是常茂的價值之一了。很多的事情常茂去做,也確實是非常合適。他的身份太特殊了,很多人面對常茂的胡攪蠻纏也是無可奈何,面對常茂天然的也氣短三分。

朱允煐這個時候也提醒著說道,“這兩日早朝,也有不少武勳對此頗有怨言。咱也知道他們多是懼於皇爺爺天威,只是這些個事情也是給咱添亂。大舅這邊,也是要注意一些。”

常茂自然明白,忙不迭的說道,“這個臣自然明白,這兩日臣也不明白陛下心意,不敢擅自主張。現在臣知道該做些什麼,當然不能讓那些人給陛下添亂。”

這些話常茂說起來就有底氣了,誰讓他是大明朝堂上武勳的兩大山頭之一呢。就算是徐輝祖在京,常茂也敢說這樣的話,更何況現在的徐輝祖還在高麗準備班師回朝呢。

武勳雖然不是鐵板一塊,只是常茂知道他要是鐵了心做些事情,大部分武勳還是要熄聲的。

紈絝也好、虎父犬子也罷,常茂實際上還真的不在乎那些評價。他只需要知道自家的皇帝外甥當好了皇帝就行,這樣就對得起爹孃、阿姐了,這也對得起常家的先人了。

朱允煐這個時候也繼續說道,“這樣就好,現在武勳人家,不少人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個小心思,這些咱也知曉。不過總的來說,咱還是想著武勳人家莫要和文臣走的太近。”

常茂這就有些尷尬了,覺得這就是皇帝在敲打他呢,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武勳人家千絲萬聯的,很多的都是沾親帶故的,這很正常。

比如說曾經在平蜀之戰當中被老朱認為‘傅一廖二’的廖永忠,雖然是和徐系走的更近,和湯和更是兒女親家。但是這個曾經將小明王翰林而沉在了瓜步的德慶侯,也因為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被賜死,好在爵位還是可以傳承。

只是現在的德慶侯還空著,主要是廖永忠的兒子廖權承襲爵位後也病故了,也已經死去了十多年了。而應該承襲爵位的廖鏞,朱允煐可是不太滿意。

廖鏞,這可是德慶侯世子,和徐系走的不近,和常系若即若離,和傅系也保持距離。這一位曾經的散騎舍人、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和他的弟弟廖銘都敗在方孝孺的門下,一副讀書人的打扮,一直在之乎者也。

這可把朱允煐氣的不輕,這兩位也確實是有那麼點混賬,完全是搞不清楚狀況。

朱允煐不介意武勳吃喝玩樂,不介意他們紈絝,要是上進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武勳自然可以讀書,但是和方孝孺那樣的仕林大儒走的太久、和文官集團走的太近,那就不好了。

實際上歷史上的方孝孺被朱棣殺了之後,就是廖鏞與其弟廖銘收拾了方孝孺的屍體。結果導致廖鏞被殺、遭滅門,叔父與弟弟充軍,其母等女捲髮浣衣局為奴。

要知道廖鏞的母親可是湯和的長女,但是在浣衣局也是遭羞辱、虐待,在浣衣局不須穿鞋,不得著履襪跣足浣衣,為奴至死。

好好的武勳非要和文官集團繫結的特別厲害,這也是朱允煐到現在都不許廖鏞承襲爵位的原因。要不是看在廖永忠和廖永安的功勞,要不是當年廖權好歹也是從軍徵蜀,就德慶侯那不開竅的兩位‘讀書人’,少不得要被刁難。

就他們現在這做派,廖永安辛辛苦苦掙得的爵位,說不定很快就要失去繼續傳承下去的資本了。到那時候,就真的是要詩書傳家了,以及很有可能要徹底的淪為平庸。

常茂也為難啊,德慶侯說到底不是常系,該徐系去管。再者就是德慶侯府那兩個小崽子也不開竅,將陛下當年設定的武勳考評當做兒戲,現在府裡上下就沒個能騎馬開弓的。

更何況大明朝開國三十多年了,很多的武勳還是同氣連枝。只是也有不少因為失了爵位、失了兵權,漸漸的也就沒落或者是被閒置了。德慶侯府,就屬於被閒置的。

平白無故的挨了一頓訓,常茂肯定不會忍氣吞聲,要去找徐家‘侄子’的麻煩,要讓他們知道好歹。

說讓現在的常茂代表著的就是武勳呢,挨訓這樣的事情也就是他了,其他人想要有這樣的資格都沒有,這就是常茂的特殊性和地位體現。

不再去考慮德慶侯府那兩個不成器的東西,常茂看了看朱允煐的眼色,覺得有些事情還是要說出來,還是要為武勳集團爭取利益。說到底就是現在的他代表著武勳的利益,這時候要是什麼都不做,那也真的說不過去了。

關於那個殿閣大學士,不只是文官集團非常的重視,武勳集團也非常的重視。

武勳雖然地位尊貴、權力也大,可是這幾年被削了兵權,兵部也可以稍微限制。當初權勢滔天的大都督府,也變成了五軍都督府,武勳集團的權力是肉眼可見的被削弱。

現在去爭取更多的權力,這也是常茂應該做的事情。他也不擔心朱允煐多想,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問題,單純的就是現在大明朝這樣的權力架構,大將想要割據一地幾乎不可能,想要擁兵自重幾乎就是自尋死路了。

“陛下,臣以為殿閣大學士參贊政事,這倒是好事。”常茂看著朱允煐,認真的說道,“只是這些個政事,好些都是軍國大事。那些書生,怕是不知兵的。”

朱允煐笑盈盈的看著常茂,這是意外之喜啊,“大舅這麼一說倒是有理,這些個事情咱此前倒也沒有考慮周全。那大舅覺得,咱應該怎麼辦?”

“政事臣等不插手,只是涉及大明軍事,還是得有武將參謀、輔左。”常茂一本正經,嚴肅說道,“臣倒是知道咱大明讀書人文採斐然、才華橫溢,寫篇摺子都是錦繡文章。只是這上馬能武,他們怕是不成。”

什麼叫上眼藥,常茂這就是屬於典型的在上眼藥,看似缺心眼的常茂要是使壞,一般人都招架不住。

大明朝堂上,誰不知道皇帝最不喜歡的就是言之無物的奏摺呢。展現自己的才華、寫個錦繡文章,就不要在奏摺上展現,要不然洪武皇帝會打人板子,英示皇帝肯定會呵斥。

能文能武,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出將入相這樣的人傑也是無數人的追求和夢想。可是真的能夠做到這些,而且還是在廟堂上,那就太難了。

想要在朝堂上真正的出將入相,那不只是讀兩本書、會舞劍,這是真正的要達到頂尖的水平。

看著常茂,朱允煐笑著說道,“咱此前在六部尚書選任的時候就定了規矩,想要成為尚書當先為親民官。這要任殿閣大學士,自然也要歷練一番才好。”

歷史上的內閣大學士,多是從翰林院出來的,很多人也確實就是只會誇誇其談,他們的一些政治理念也確實有那麼些空泛、不切實際,這樣的事情朱允煐自然不會允許發生。

所以想要成為殿閣大學士,那就要當地方官,要有著真正的一些基層的經驗。只靠在翰林院熬著,想要一直清貴著再位極人臣,這樣的事情也就是想想了。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常茂好像明白了點,“陛下思慮周全,臣萬萬不及。”

朱允煐對於這樣的馬屁不是很在意,只是說道,“大舅說的事情咱也好好考慮考慮,殿閣大學士也確實不該全都是那些個讀書人。”

常茂連連點頭,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這也是作為大明朝武勳帶頭人應該做的,這就是他的責任和義務,要為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團爭取應該有的利益,這才是最合適的做法。

既然該商討的事情都商討了,該交代的事情也確實交代了,常茂也就沒必要繼續留在武英殿了,朱允煐還有很多的奏摺要看。

在常茂告退後,朱允煐笑著搖了搖頭。他知道常茂在這個時候肯定會忍不住滴咕,只是也確實沒必要在意那麼多細節,滴咕也就滴咕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常茂看似有些後知後覺,不過多少也是覺得自己好像再次是被皇帝牽著鼻子走了,很多的事情看起來完全就是在皇帝的規劃之下。

他只是提起武勳對殿閣大學士的一些想法,陛下這就順其自然的應承下來,這就說明很多事情了。

也對,以陛下表現出來的聰慧,這些事情不可能沒有考慮過。更何況這件事情太上皇也知曉,自然不可能全然沒有考慮一些事情,先後坐在龍椅上的那兩位可是智珠在握、思慮周全的。

不過這些事情對於常茂來說也不重要,他只需要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好。只要辦好皇帝交代的事情,只要為武勳爭取一些利益,這對於他來說也就足夠了。

去考慮其他的事情,那不是常茂的性格,他也沒必要去考慮那樣的一些事情。

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足夠了,這些也確實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做了不一定有什麼好處,說不定還是一些壞事情,多說多做未必就是好的表現。

朱允煐現在就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比如說批閱奏摺這樣的事情,這也是朱允煐一直以來最主要不過的一個工作了,這就是皇帝的主要工作。

“皇爺,太子殿下出宮了。”王承恩在收到訊息後,立刻對朱允煐彙報著情況,“徐王殿下與禮部尚書,蒙太子殿下垂青,得以登上攆駕。”

朱允煐愣了一下,沒好氣說道,“怕是皇爺爺想的這一招吧,不過這也好,禮賢下士、邀買人心,儲君該這麼做。”

既然早早的就確定了小小朱的儲君地位,朱允煐還真的不擔心小小朱現在的地位穩固,或者是威望越來越大。其實這些事情,也沒什麼好擔心、好在意的。

小小朱就算威望很高,對朱允煐也沒有什麼威脅。有威望、有地位,和手裡有權力那是兩碼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承恩這個時候繼續說道,“皇爺,太上皇陛下令翰林院諸學士隨駕。”

朱允煐更加沒在意,只是問道,“雙全也是跟著去了吧?要是這般就沒事,咱就怕太子到時候頑劣起來,這要是沒個約束的人可不好。”

王承恩趕緊說道,“榮國公跟著去了,應是可以無礙。”

梅殷還是比較適合的,誰讓小小朱不在意禮部尚書陳迪,也只是給朱允炆表面上的尊重。倒是對於梅殷這個大姑祖父,多少還是要稍微的給那麼一點面子的。

這麼說起來朱允煐就真的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既然讓小小朱去接見武寧,朱允煐自然也不是完全指望小小朱一個人辦好這件事情,小小朱身邊還是有著一大票精兵強將、名儒學者。

所以朱允煐可以繼續安心的批閱奏摺,小小朱那邊的事情暫時也不需要朱允煐操心。

真的要是有什麼事情發生,朱允煐也會第一時間知道,也可以隨時的做出一些應變之策。

不過說到底還是大明朝強盛,所以很多的規矩也就是大明制定的,這個時候自然也就意味著更加的坦然、不需要擔心出現一些尷尬。

實力強,才是真正的話語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