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 缺少點信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體貼什麼的,這對於朱允煐來說有點奢侈的,那也確實不是朱允煐的性格。

這輩子,基本上一直都是別人在圍繞著朱允煐打轉,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別人在顧及著朱允煐的感受。所以慢慢的,這也就讓朱允煐養成了一些習慣,他確實不太體貼了。

只是這也沒什麼好說的,朱允煐習慣了這些。體貼什麼的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品格。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仁厚、體貼,當然是好的品質。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治理好江山,這才是一個皇帝應該有的表現,這才是根本。

和家人用完膳,朱允煐和徐妙清也將小小朱留了下來。小小朱也習慣了,不管是在春和殿還是在乾清宮,小小朱都是想來就來想去就去。看似沒有他的寢宮,只是誰敢也不覺得這是因為不被重視,反而就是因為太受重視了。

真要說起來,朱允煐小時候和小小朱的待遇差不多,基本上都是老朱和馬皇後帶著,而不是按照禮制由太子妃、太孫妃照顧,這是被老人們帶在身邊。

朱文坤好像就不太習慣了,趴在床榻上的他一會兒看看朱允煐,一會兒看看小小朱,覺得有那麼一點陌生。平常要麼是徐妙清帶著他,要麼是奶孃照顧哪有一家四口在一塊的。

“爹,皇弟有些胖了。”小小朱將朱文坤給翻了個身,揉著朱文坤的肚子說道“全都是肉。”

朱允煐樂了起來,說道,“莫要說話了咱要早點歇著,明個還有早朝。”

小小朱立刻笑嘻嘻的說道,“那你肯定睡不踏實,文坤到時候肯定要起夜鬧。咱可都知道,曾祖也知道文坤喜歡夜裡鬧,所以才不讓咱回來歇著。”

徐妙清這個時候也擔心說道,“陛下,要不讓人把文坤抱走,他夜裡確實喜歡鬧。”

“沒事,難得你生辰,咱一家人在一塊。”朱允煐也笑著說道,“這麼些年,咱一家人在一塊的時候也少。明個你生辰,又有的忙,估摸著一整日都閒不下來。”

徐妙清則笑著說道,“這倒也不算什麼,到底也不是整數的生辰,無需大操大辦。”

徐妙清這麼說也有道理,這一次她的生辰就沒有大操大辦了。畢竟不是整數的生日,更何況這也不是她封后的第一個生辰,自然也就不需要特別的重視。

雖然不需要特別的重視,朱允煐此前也沒有下旨由禮部去舉辦壽宴。但朱允煐也明白,徐妙清的生辰就算是不會大操大辦,但是該有的程式肯定還是要有的。

比如說夠品級的命婦,以及宗室的女卷們,一個個的都準備好了,要入宮請安、賀壽。

朱允煐覺得這一次的休息還是比較好的,等到他醒的時候,居然吵醒了朱文坤。結果自然是這小子在哭鬧,在伺候著朱允煐更衣、洗漱的同時,還有不少人在哄著朱文坤。

“真要是想去朝上,就起來。”看著坐在床榻上眼巴巴望著的小小朱,朱允煐笑著說道,“今個可不是常朝,你這可有朝服?”

小小朱立刻看向徐妙清,問道,“娘,咱在這也有朝服吧?要不,咱讓人去乾清宮去取?”

徐妙清連忙說道,“自然有朝服,只是今個是正朝,你就莫要給你父皇添亂了。”

看著徐妙清的言不由衷,朱允煐笑著說道,“也算不得添亂,垠兒還是有分寸的。就是今個隨咱去了早朝,下朝後還要到你這賀壽,咱怕他累著。”

小小朱可不覺得累,他已經一熘煙的爬了起來。雖然還不滿十歲,可是這麼多年在老朱和小朱的言傳身教下,小小朱骨子裡的權力慾望在不斷覺醒,他喜歡權力。

徐妙清這個時候也顧不得多哄在哭鬧的小兒子了,指揮著宮女、太監幫著丈夫和長子穿戴朝服。這個時候的徐妙清也非常開心,這才是她的體面和風光,這也是她最驕傲的事情。

穿戴好、簡單的吃了點點心,朱允煐帶著小小朱朝著華蓋殿走去,先去接受廷執事人員的參拜。

朱允煐心情不錯,對小小朱說道,“咱在北平督建的皇城,就是照著咱現在這皇城建的。只是那座紫禁城,可比現在這皇城要大。”

小小朱立刻笑嘻嘻說道,“爹,曾祖可是和咱說了,咱現在這皇城是劉基等人卜地,曾祖也說劉基精通堪輿術。填燕雀湖改築新城,那是吳王新宮,然後才是以紫金山的富貴山為靠山。”

看到朱允煐不說話,小小朱還說道,“曾祖可是說了,咱現在這皇城一直在修,咱出生前後才停下來。一開始就是吳王新宮,然後慢慢的修宮牆、建四親廟。”

只能說老朱不靠譜啊,這是相當的不靠譜,大事小事都和小小朱說了,害的朱允煐現在想要在小小朱跟前去吹牛、顯擺,這都缺少一些機會。

小小朱可不識相,還在炫耀著自己的見識,“爹,曾祖還說了,北平府的紫禁城和咱應天府的皇城一個樣。前朝後市,左祖右社,這是按照《禮記》來的。爹當年去督建北平府皇城,帶的就是劉基他們製得圖。”

朱允煐點了點頭,對小小朱說道,“咱是皇帝、你是太子,這一舉一動也都是要有規矩。早些年倒還好說,大明初建,很多的規矩還不完善,只能慢慢修補。但是現如今不同了,該有的規矩都有了,咱有些時候也得守規矩。”

小小朱忙不迭的說道,“曾祖也和咱說了,無規矩不成方圓。咱皇家要是不守規矩,天下臣民也就跟著不守規矩。所以咱要謹言慎行,不得肆意妄為。”

對於小小朱這麼說,朱允煐還是比較欣慰的,這小子還是有些見識的,自制力也不錯。

在華蓋殿接受宮廷執事人員的參拜後,朱允煐才帶著小小朱朝著奉天殿走去。

“你之前也沒有怎麼來過正朝,雖說和常朝也沒太大區別,不過到底是正朝。”朱允煐還是不忘交代小小朱,說道,“你今個就在下頭站著,咱不問你就莫要開口。咱就是問你,也要斟酌一番,好些事情莫要說個準話。”

小小朱也有經驗,很自信的說道,“曾祖和咱說過要說政事就該多想多問,該下決斷的時候就不能含湖。只是在朝上的時候,說話也是該留餘地。哪怕好些時候心裡有了主意,也不該一下子把話說絕,除非咱決意處置。”

對於小小朱的這個回答,朱允煐非常滿意,這不只是一個儲君應該有的品質,這也是一個皇帝應該有的樣子,這麼做絕對沒有什麼問題,小小朱應該這麼保持。

文武百官們這個時候也在聽到了淨鞭後列隊進入奉天殿,一個個的這次都是一身朝服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是當看到小小朱的時候,稍微有點意外。陛下已經回到了朝堂,太子怎麼來了?

不過現在也輪不到他們多想了,因為朱允煐大步走向龍椅,而小小朱理所當然的帶領著文武百官三呼萬歲,這比起常朝的時候可要正式多了。

在開朝後,朱允煐理所當然的宣佈讓小小朱代表大明朝廷去接見中山國國主武寧。

對於這個安排,大家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大家也都覺得非常正常。

畢竟現在讓武寧直接面聖就有些過了,但是完全不在乎也不好。雖然武寧有一部分入朝請罪的緣由,但是多多少少也是要給中山國國主一點面子。

因為大家也都明白,這個時候就是正式的確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也是要確定朝貢和冊封制度,以後的琉球中山國國主,就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

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很多人也都是心照不宣的。琉球中山國的性質,和朱氏子弟的藩屬國性質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所以對於武寧的入朝也更加需要重視。

小小朱自然領旨謝恩,而禮部尚書陳迪自然也跟著謝恩,他需要去輔左小小朱完成這麼一樁大事。很多人也再次看出來了皇太子的地位,由小小朱出面接見武寧,這自然也是在彰顯小小朱的地位,這樣的事情一般皇子可不能做。

大家都很清楚: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這樣的一些活動,也是有著極其強烈的政治訊號,大家都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武寧入朝自然是一件大事,對於他的一系列安排,滿朝文武也不敢馬虎大意,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不過現在的大明朝也不可能完全圍繞著這麼一件事情來轉,大明朝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一些刻不容緩的事情,也都是需要處置好的。

進入朝議階段,朱允煐看了一眼小小朱後才開口,“前些日子朕身體抱怨,幸賴祖宗保佑,朕才恢復如初。只是朕纏綿病榻之時,也是在琢磨著一些事情。”

沒病不要緊,朱允煐說他病了,那麼他肯定就病了。他說他病重,那必須是病重,沒什麼好說的。

至於說朱允煐只需要兩三天就可以從纏綿病榻到健步如飛,這也沒什麼,誰讓他是皇帝呢,一切也就非常的正常了,也沒有什麼不開眼的人會懷疑,或者打算刨根究底。

這件事情是英示皇帝說什麼,那自然也就是什麼樣了,大家其實也都是心裡有數的。

茹瑺心裡一動,他現在越發摸不準皇帝的心意了,他真的有些搞不懂英示皇帝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一些決策和想法了。

或許英示皇帝不是在開玩笑,或者是打算試探什麼了。說不準,英示皇帝是真的打算放權了,起碼是有著那麼一些想要打算小小放權的一個心思了。

只是這個時候的茹瑺堅決不當出頭鳥,他也打算在這個時候繼續裝湖塗,除非是陛下讓他必須要表態,要不然茹瑺必然就是悶不吭聲,這個時候就應該裝聾作啞。

看了一眼茹瑺,朱允煐也微微搖了搖頭,看來他的吏部尚書還是非常謹慎的,甚至有那麼點謹慎的過了頭。

不過朱允煐也沒有打算因此處置茹瑺,或者說打算讓吏部尚書換人。茹瑺謹慎一點就謹慎一點,朱允煐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茹瑺不是肆意妄為就好。

朱允煐環視一眼滿朝文武,緩緩開口說道,“朕登基以來,夙興夜寐、勤勤懇懇,方敢說勤勉。只是就算如此,朕也不敢說江山社稷無憂。大明江山每日大事小事無數,朕也不能事事決斷。”

茹瑺心裡一動,看起來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重頭戲來了,看起來接下來必然是要有著一些個事情要發生了。

確實會有一些事情要發生,朱允煐這也算是籌劃許久了。此前也算得上稍微透了點風,也別管是從哪裡傳出去的風聲,這好歹也都是有著那麼點風聲傳出去了。

最多也就是現在不少人心裡沒底,或者是來不及多多的去規劃等等,這些個事情根本就來不及多想,皇帝這就打算直接的開始去推行了,不給人更多的反應時間。

看著滿朝文武,朱允煐繼續說道,“這些年大明雖說安寧,百姓也算的安居樂業,只是政事依然繁多,朕也不敢懈怠。太子年幼,尚不能輔左於朕,諸位愛卿也該多多為朕分憂。”

皇帝到底是打算做些什麼,這一下更多人心裡沒底了,或許皇帝是真的打算做些什麼了。

朱允煐看著小小朱,笑著說道,“太子仁孝,覺得朕每日忙於政事不得脫身。朕覺著太子此前所奏有理,當有飽學之士、理事官員,輔左於朕。”

這一下文武百官們算得上反應過來了,看起來陛下是真的打算做些什麼了。只是誰也不知道這是陛下的試探,還是說陛下真的打算主動放出來一部分權力。

這個時候的文武百官也不敢主動開口,大概也是覺得這裡頭說不定有陷阱,說不定皇帝陛下就等著看一些人主動入彀。

信任什麼的,看起來在大明朝的朝堂上也有所欠缺啊,很多人還是不太相信英示皇帝的品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