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 體恤,不存在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允煐繼續批閱著奏摺,還是和以前一樣,很多的奏摺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但是朱允煐也不得不耐心的處理好這些事情。

這也越發的堅定了他想要將內閣搗鼓出來的決心,內閣的存在還是有必要的。不只是可以讓他有著一些秘書,隨時可以徵詢建議,好些小事就不需要他花費大量的時間了。

內閣制度自然不是完美的,可是朱允煐更加清楚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完美制度,他也知道不可能每個大明皇帝都很勤政,或者是大明的天子都很英明。

內閣,他們可以草批、票擬,但是最終的決斷權還是要掌握在皇帝的手裡,這一點沒有什麼好說的,這也是朱允煐的底線了。

當然朱允煐的底線就比較底了,老朱對於朱允煐的這個底線實際上都有些沒辦法接受。

可是老朱也沒有其他的辦法,誰讓他的這個寶貝孫兒是下定了決心了,老朱也就不打算在這件事情上多過問,要不然真的就是純粹的給自己添堵了。

這大概也是老朱和朱允煐之間的默契吧,在政事上,朱允煐基本上不會隱瞞老朱,很多的事情也都會主動告訴老朱,根本不擔心老朱這個太上皇依然對朝堂之事、國家大事瞭如指掌。

而老朱也很乾脆,除非朱允煐主動來問,或者是需要配合朱允煐的一些施政方針,一般情況下老朱是不會主動去干預朝政的,都是交由朱允煐自己去處理。

有些事情朱允煐也是心裡有數的,這是他和老朱之間的默契,很多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也沒必要刻意的去提起。

處理完一天的政務,朱允煐也算是松了口氣,這些該做的事情也確實都需要做好。哪怕接下來要組建內閣,內閣也要分擔朱允煐的一些政務。

可是誰讓現在內閣還沒有出現呢,朱允煐也不能將一些政事給積壓下來等著內閣組建了再去處置啊。

更何況朱允煐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讓內閣有決斷權,內閣只是分擔朱允煐的一些工作,不代表朱允煐什麼事情都不做,更不代表內閣就要開始承擔起大明江山運轉的重任。

朱允煐的心情還算不錯,實際上這個時候文武百官大部分心情也都算得上不錯,覺得前些天好像有些擔心太過。

皇帝陛下龍體康健,這自然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不需要擔心再次面對霸道的洪武皇帝,更不需要考慮皇權更替帶來的風波。

這都是好消息,這些也都意味著文武百官可以踏踏實實的處理他們的公務。雖然依舊不算輕鬆,但是總好過風雨欲來的驚心動魄吧。

只是在這個時候,也有一些文武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了一些事情。比如說總有人覺得滿朝文武可能是被皇帝給耍了,比如說也有人覺得陛下來了這麼一出,肯定是有深意的。

揣摩上意,這也是為官之道當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是能夠站在朝堂上的,都是位高權重的,這個時候自然也就更加需要揣摩一下皇帝的心思。

比如說茹瑺雖然他和皇帝的關係還是比較親近的,也是很多人認為的英示皇帝的頭號心腹,位高權重自然不必多說了。

只是這個時候的茹瑺更加需要仔細的思考,皇帝陛下召他去武英殿、皇帝陛下說的那些事情,絕對不是隨口說說而已這一點茹瑺無比肯定。

因為他瞭解英示皇帝,因為他知道皇帝的性格,他現在只是拿不準皇帝的那些心思而已。

茹瑺不得不多想,他這個吏部尚書的位置太敏感了,他的身份也非常敏感。這些事情也都是他應該做的,誰讓他現在居廟堂之高呢。

除了茹瑺現在在考慮一些事情,禮部尚書陳迪也是在思考一些事情。中山國國主就要入京一應安排和禮儀可不能有什麼疏漏。這也是他在接任禮部尚書以來的頭等大事,絕對不能馬虎。

這些不只是他的職責,這也是大明朝廷的顏面,絕對不能在這些事情上出現什麼疏漏。

忠於職守,這就是對於大明朝官員的基本要求,大明朝的皇帝也喜歡那些個務實的官員。

對於大明朝的官員來說,當官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因為不管是洪武皇帝還是英示皇帝,都是那種要求嚴苛的皇帝,眼裡也揉不得沙。不過也可以說當官容易,只要踏踏實實的辦事,自然也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有能力、有政績,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出頭。大明朝的天子看重的是官員的能力,而不是出身。畢竟要說出身,再低難道能夠低的過大明朝開國之君?

中山國國主入朝,這可不是小事,這是正兒八經的海外藩國國主入朝,和此前被封國的東日、扶月,這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更何況中山國國主,也是要入朝請罪的。

這個時候也就有很多的特殊意義了,很多的事情更加需要安排清楚了,一碼歸一碼,方方面面的規矩都不能亂。這也都是大明朝開國後的頭一遭,必須要開一個好頭才行。

黃觀這個時候也不能馬虎,昨天才聽到太上皇欽點他為應天府知府,就在等待著聖旨傳達了。今天聖旨就到了,黃觀自然需要領旨謝恩,不只是要上奏摺謝恩,也要面聖。

但是單純的去叩謝皇帝還不夠,畢竟這一次能夠得到應天府知府這個官位,也是因為皇太子殿下鞭撻前任知府,這就是緣由啊,要是裝作不知道也不好。

更何況應天府知府,這本身就是特別敏感,這個位置也確實不好坐啊。

雖然現在還沒有流傳出來‘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這樣的說法,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這些道理了。

這可是京城啊,各路京官、王公貴族全在裡面,稍微有點風吹草動皇帝就知道了。這要是尚書家丟了茶壺親王家跑了狗,哪一個都不能忽視啊,這些事情也都需要處理好。

更何況不要說官場了,尋常百姓也知道大明朝儲君有白龍魚服的習慣。現在是當朝皇太子,他這個習慣肯定就是從當今天子那裡繼承的。

京城裡可沒少流傳當今天子早年微服私訪的事情,現在誰不知道珍珠河旁的一座小院的主人就是當今天子早年侍女。很多人也都知道吳王總是跑過去喝茶、飲酒,據說就是代天子感念侍女早年的照料。

那一位,可是先孝慈高皇后的侍女,據說是抱著當今天子長大的。

當今天子在‘潛邸’前喜歡在應天府遊歷,看哪都覺得新鮮,哪裡都去過。現在的皇太子也是這樣,特別喜歡去一些市井場所,瞭解人生百態。

壓力大啊,對於黃觀這個新任應天府知府來說,這些事情難做。當然錦衣衛、東廠或者五城兵馬司來說,更是需要時刻緊張,一點意外都不能有。

大明朝的儲君,絕對為大明朝都城的治安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就是因為他們的微服私訪,讓大明朝的各級官員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

至於說勸諫等等根本沒有太大的作用,皇帝鼓勵儲君瞭解民生啊。

百官自然有著百官的一些擔憂,他們擔心國本的安危,擔心一些意外會讓江山社稷動盪。而皇帝呢,自然不是說要讓皇儲出去遊山玩水,這些瞭解人間百態,也是儲君應該有的。

畢竟其他的皇子、皇女可沒有機會經常出宮,也就是太子有這樣的待遇。

黃觀現在必須要考慮一下這些事情了,他這個‘學神’不只是對四書五經有深入研究,也有著一些為官的經驗,他知道要有著那麼一些為官之道。

和儲君太親近肯定不是好事情,可是要是真的過於親近了,未必就是什麼好事情。

黃觀現在就是左右為難了,他知道有些事情必須要做,可是也必須要有分寸,絕對不能過頭了。

朱允煐就裝作不知道一些事情,一些官員們的心思和想法,他大概也是知道一點的。只是沒必要多去研究,說到底就是皇帝,沒必要特別的體貼,那也不是朱允煐的風格和特點。

雖然不像洪武皇帝那樣霸道、刻薄,可是朱允煐也好不到哪去,他很多的時候也不會將那些官員們的情緒當回事。

仁宗什麼的,完全就是和朱允煐絕緣了,這一點朱允煐非常清楚,他也從來都不打算成為一些百官們認為親近的皇帝,距離感還是有一定必要的。

回到了春和殿的朱允煐看到了小小朱,很意外的問道,“怎麼不在你曾祖那?”

“母後生辰,咱自然要回來。”小小朱理所當然的說道,“爹,你總是忙著國事,都忘了今個是母妃的生辰了。”

朱允煐愣了一下,隨即坦然的笑著說道,“咱怎麼可能忘了這事,大伴都備好了。”

這就要埋怨一下王承恩了,朱允煐確實不太習慣記得別人的生辰,但是這樣的事情王承恩是必須要記住、要提醒的。當然除非特殊情況的時候,朱允煐會自己親自準備一些禮物。

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王承恩提前備好禮物,只需要朱允煐點頭,這些生辰禮物就會被賞賜下去。

比如說這一次徐妙清的生辰,朱允煐確實沒有記住,王承恩可能提醒了,也可能沒提醒,反正朱允煐也確實沒有記住。但是禮物什麼的,肯定不會缺少。

在朱允煐開口後,不一會兒就有宮女、太監捧著禮物出現了,常見的綢緞、首飾等等,這不缺,也少不了一些珠寶之類的。

這一下朱允煐記得了,前幾天王承恩提起過,只是朱允煐很快也就忘了。但是現在不要緊,這些禮物都是他親自準備的,徐妙清也非常開心的謝恩。

“爹,你看咱皇弟,又長肥了。”努力的抱著在掙扎的朱文坤,小小朱說道,“咱就說他不會走路,就是太肥了走不動。”

朱允煐樂了,說道,“這也就是奶胖,長大了就瘦下來了。你小時候還要肥,這不也上躥下跳的。”

小小朱琢磨了一下,說道,“咱皇弟和咱不親,這可咋辦?二叔和爹最親近了,大事小事都和爹說。可是你們看看皇弟,看到咱都不和咱親近!”

朱允煐笑著拍了拍手,朱文坤立刻張開小手撲了過來,“看到沒?你多逗一逗你皇弟,他就喜歡你、親近你。你整日在乾清宮,總是在校場摔打,哪有時間逗文坤?”

小小朱笑嘻嘻的,想起來了什麼,“爹,咱明個出宮了,咱打算去看看中山國國主。曾祖說那國主雖說是入朝請罪,只是咱也該有儀度。曾祖讓咱過去,得給咱儀仗、車架擺好。”

朱允煐點了點頭,說道,“這事還是你曾祖想的周到,要說規矩還是他厲害些。”

規矩,老朱對於外人要求一直很高,這一點朱允煐絲毫不懷疑。

徐妙清這個時候難免有些擔心,問道,“陛下,臣妾也是聽聞,垠兒在儀態這些一直都不是很好。這次藩國國主入朝,垠兒過去怕是不太好吧?”

朱允煐倒是不擔心,說道,“垠兒還是善於納諫的,知曉自己哪些事情有所不足。有禮部的人跟著,無需擔心就是。”

這絕對是朱允煐的心裡話,這些個事情確實不需要擔心。皇帝和太子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他們不擅長的事情,自然有很多的人可以補足。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徐妙清也安心下來。她其實也不是特別擔心,只是出於對小小朱的保護,所以提前說一說而已。免得到時候真的出了什麼差錯,到時候要怪罪小小朱。

哪怕小小朱的地位穩固,可是皇儲到底也只是皇儲,好多事情都需要仔細、謹慎一些。

其實徐妙清的生辰,也不是什麼小事情,這也就是朱允煐和小小朱陪著徐妙清提前過生。真的要是徐妙清生辰的時候,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

不過現在這樣一家四口在一起,也是比較溫馨的,尤其是有著小小朱和朱文坤在,更是溫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