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就是這麼豪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宮裡宮外到底有什麼樣的一些什麼樣的波瀾,或者很多人在想些什麼,這似乎和朱允煐沒有太多的關係,他習慣了‘高高在上’,很多的時候也未必就是注意到了一些人的感受。

至於其他人現在就沒辦法這麼澹定了,自然是需要多方打探一些訊息才好。只要知道了一些資訊就可以從容一些的應對一些事情,不至於被打一個措手不及。

人心浮動這個時候很正常,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會忍不住多想。

尤其是在早朝前很多人在小聲議論,他們察覺到了比較詭異的氣氛,也意識到了可能有事情發生。現在陛下可能病重的傳言,也不是沒有。

練子寧雖然也憂心忡忡,不過還是盡職盡責,“監察御史,記錄下來諸位大人言行。”

對於練子寧的話,也有不少人不太在意,因為一旦有大事發生,這根本不算什麼。

可是也有人比較敏感,要是在這個時候被抓住把柄,說不定會有一些小麻煩,還是謹言慎行更好一些。

當靜鞭響起後,文武百官按照文武有別的規矩,列隊朝著奉天殿出發。

其實很多人也是在緊張,陛下要是今天出現在早朝,自然也就可以平息很多猜測。當然陛下如果出現在朝堂,大家也可以觀察陛下的氣色,做出一些判斷。

至於說陛下要是沒有出現在朝堂,或者早朝沒辦法繼續下去,那就說明情況比較嚴重了。開國公都親自守衛皇城了,這就可以說明很多的事情了。

當文武百官在奉天殿站好,眼巴巴的看著御階之上,王承恩面無表情的站在御階之上,這也讓不少人稍微安心一點,看起來早朝還是可以繼續下去了。

只是就在大家稍微安心一點的時候,忽然間出現了一個少年,直接走到了御階之上,站在丹陛之上的少年面向文武百官站好,也是面無表情。

下一刻,身材魁梧的白髮老頭出現了,慢慢的走向龍椅。

雖然這只是短短的幾米,不過文武百官就算不敢竊竊私語,但是少不了的也是互相使眼色,一個個的似乎也都覺得緊張和擔心起來了。

小小朱在老朱坐定後,面向老朱說道,“曾祖皇帝陛下,可否開朝?”

在老朱點頭後,小小朱慢慢走下御階,自然的站在百官左側的第一位,這個位置也不敢有人和小小朱去爭搶。

小小朱帶領文武百官一跪三叩首,這自然也是規矩了。

老朱看起來非常澹定,在百官起身後說道,“皇帝勤政頗為勞累,朕今日讓他歇著。諸位愛卿,朕看你們神色有異,莫不是覺得朕不該臨朝理政?”

文武百官這個時候齊刷刷的跪地,“臣等不敢!”

雖然這幾年洪武皇帝看似遠離中樞,在朝堂上的影響在不斷的降低。可是誰都知道當洪武皇帝出現在朝堂之上的時候,那麼大家都需要打起精神,大家也都不敢真的以為洪武皇帝退位了就失去了權柄。

老朱看著小小朱,緩緩說道,“太子,上前站好。早年間朕帶著你父皇上朝,今日朕帶著你上朝。為上者,當每日和群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

小小朱立刻跪下,聽著老朱的訓話,雖然很多的事情老朱私下裡也說過,但是和在朝堂那就是兩碼事了,這裡頭的意義自然是不同的。

看著小小朱,老朱語氣和緩,“早年間,朕也交代你皇祖父,當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當仁、要明,該勤、得斷,方能治理好江山社稷。你現在歲數見長,當學習、協助你父皇處理日常政務。”

小小朱立刻果斷回答,“孫臣領旨!”

徐系一脈的武勳們一個個的都喜形於色,雖然早就知道皇太子殿下地位穩固,可是很多的時候皇儲只要還沒有登上大寶,那就意味著可能也是有著一些變數的。

現在呢,洪武皇帝不只是早年間隔代指定了繼承人,現在再次隔代指定繼承人。

很明顯皇太子地位穩固,先不管英示皇帝龍體如何,就算英示皇帝龍體康健,以後也不需要擔心一些事情。畢竟這是大明朝開國皇帝指定的繼承人,英示皇帝也不能廢了太子。

坐在龍椅上的老朱這個時候直接開口,說道,“前些時日有皇帝理政,朕在乾清宮頤養天年,朝政之事朕知之甚少。諸位愛卿,可有事務要報?”

面向文武百官站好的小小朱努力不笑出聲,曾祖什麼不知道啊。不要說曾祖知道那些朝堂大事了,就算小小朱也知道很多的事情,他可不像他的皇弟那樣不許接觸朝政。

在老朱帶著小小朱上早朝的時候,朱允煐睡的非常踏實,不需要起早挺好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難得睡到自然醒的朱允煐在王氏的伺候下起床、洗漱,而朱文墐也非常難得的有機會給他的父皇請早安,平日哪有這樣的待遇,最多就是請人去問安而已。

朱允煐心情不錯,陪著妻兒用了早膳,也簡單的考校了一下朱文墐。

雖然朱文墐是學渣,也頗為頑劣,朱允煐對於自家二小子也頗為頭疼,甚至可以說不報太多的期待。

只是不管是為君還是為父,朱允煐也不該不聞不問,雖然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朱允煐的偏心,不過有些事情也確實該做。

大概是因為朱文墐平時的表現實在太差了一點,朱允煐對於這只熊孩子也確實沒有什麼期待。所以朱文墐哪怕表現比較差,在朱允煐這裡也算是順利過關了。

這也就意味著難得的父慈子孝了,起碼不是再次看到朱允煐怒氣衝衝,以及朱文墐看起來有些畏畏縮縮以及害怕了,這就算一個好消息了,朱允煐對於朱文墐的要求真的已經非常低了。

用完早膳,不需要去上朝的朱允煐慢悠悠的離開了,哪怕王氏和朱文墐似乎有些不捨,但是朱允煐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啊。

妻妾比較多,子女也比較多,朱允煐這也是時間緊、任務重。既然是不好過分的偏心,那就努力的爭取公平一點,哪怕這個公平也就算相對來說,也確實比較有限。

看到朱允煐過來,朱如意很開心的跑了過來,“爸爸,今日你不上早朝嗎?”

牽著閨女的手,朱允煐笑著說道,“今日咱休沐,讓你曾祖和你皇兄替咱上朝。咱就過來看看如意兒,想著咱家的女諸生和咱說說話。”

朱如意很開心,炫耀著說道,“爸爸,咱可是讀了好些書。你不喜歡咱讀死書,不喜歡咱就是四書五經,咱現在還學著吟詩作畫,就是咱沒有天分,不像爸爸那般有詩才。”

詩才,這也算得上朱允煐的一個標籤了,一個讓他的親人們為他驕傲的資本之一。

提起這個朱允煐就有些心虛,不過好在他這個文抄公抄的比較有限,當然大概也是有些事情經歷的多了,所以朱允煐現在絕大多數時間也就算心安理得了,沒什麼好在意,更沒必要窘迫。

牽著朱如意的手,朱允煐笑著說道,“那咱到時候給咱如意兒請幾個畫師,咱如意兒止瀾慧心,又有才氣。要不是因為你是咱的閨女,想來早就是應天府最厲害的才女了。”

朱如意很開心,也很自信,“咱也算這般想的,皇兄和母后也都說咱有才華。前些時日小姑姑還說了,爸爸的那些才氣都給了咱,皇兄沒有咱的才氣!”

和孩子聊天,這也是很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和自家孩子聊天,更是覺得心情愉快。

對於朱允煐的到來,練瓊瓊自然也是非常開心的,連忙伺候著朱允煐。

枕在練瓊瓊圓潤的大腿上,朱允煐隨口問道,“如意兒,你可知道咱大明現如今有哪些個營造的大事?”

朱如意立刻如數家珍,說道,“先是孝陵,洪武十四年就開始營建。還有英示元年,也開始修新陵。東陵現如今也是在修,皇祖父和皇祖母的陵寢現如今也是帝陵。”

紫金山上,現在確實‘大興土木’。老朱的陵寢修了二十多年了,但是只要老朱沒有駕崩,那就需要繼續修下去,肯定是不能停工的。當然了,孝陵主體等等基本完工,現在只是‘拖工期’。

而大朱和常氏被追封為帝後了,原本的懿文太子墓和太子妃墓,當然也理所當然的升級為帝陵。只不過他們到底是被追封,陵寢的格局等等基本上也建成。

老朱給朱允煐選的西陵呢,現在也是在修,這都已經第四年了。但是也沒必要趕工期,按部就班的來就好,朱允煐還年輕、身體也比較好。

不過就算是這樣這三座還在持續開工建造的帝陵,也算比較浩大的工程了,大家都不敢馬虎。

朱如意這個時候繼續說道,“洪武二十三年,父皇奉旨督建北平府,如今也十一年了。雖說聽聞北平府皇城修建完畢,城池也建好了。不過咱也聽聞,那邊還在修成、修皇宮。”

是啊,距離朱允煐去北平府修築皇城,這都已經過去十一年了。

而只要老朱還沒有駕崩,朱允煐就不可能真正遷都。哪怕現在很多的前期準備已經做好,甚至很多的遷都工作也算在緩緩施行,不過大家也都知道這一切都需要看洪武皇帝的龍體。

其實北平府基本上也是修好了,不過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這樣的工程看似已經進行了十年了。不過也根本算不上什麼,就算是朱允煐遷都了,北平府和皇城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修皇城、建都城,這都是不折不扣的重大工程,都是不能馬虎的國家大事。

朱如意這個時候繼續說道,“皇兄上次還說了,父皇最重水師,福建、廣州、天津和咱龍江船廠都在造大船,除了好些個船匠,還有很多木頭。都說雲貴的木頭運過來,要麼去修皇陵,要麼建都城,要不就造船了。”

這也沒問題,大明朝現在確實缺木頭,或者說對於木材的需求極大。

不管是修築皇陵、皇城,這都是需要極其名貴的木材,需求量很大。而造船需要的木材,也需要精挑細選,需要不斷的加工等等,這也是不小的需求。

這算得上大興土木吧,不過朱允煐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這樣的一些事情也都是必須要做的。大興土木,這樣的大興土木還要繼續,甚至可以說需要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

看到朱允煐點頭,得到鼓勵的朱如意繼續說道,“皇兄還說了,父皇在荊湘遷民、開發,好些農具、耕牛都運了過去。那邊百姓多了,也都需要屋舍。”

“那倒是大事,只是咱朝廷只需引導、予以便利。”朱允煐澹澹說道,“那些都是民生,也算要百姓們自個兒做好,算不得朝廷在大興土木。”

朱如意立刻點頭,雖然她也沒有完全懂,但是也沒有什麼關係。

在朱如意看來,只要她父皇說的,那肯定就是對的,不需要懷疑。而她皇兄大部分說的也都是對的,主要也是因為她的皇兄總是誆騙她,所以好些時候朱如意也會懷疑她的皇兄。

大興土木,這才哪到哪,朱允煐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大興土木。

這麼說起來的話,大明朝的大型工程可不少,皇城和皇陵基本上都完工了,不需要集中更多的資源。這倒也是好事情,可以抽出來一部分資源去支援黃淮的治理。

朱允煐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這些事情自然需要消耗極多的資源,只不過朱允煐也不認為這樣的大興土木就是為了享樂,這是必須要做的一些事情。

對於這樣必須要做的事情,朱允煐當然會鼎力支持了,他也相信現在的大明朝有國力承擔起來這樣的幾項重大工程的齊頭並進,這不會帶來太多的麻煩。

大明朝國力強盛,這自然也就給了朱允煐更多的底氣,可以讓他同時推進一些重大工程。

實力強大,就可以這麼豪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