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 輕重緩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武勳們有著武勳的一些想法,實際上和朱允煐看似沒有太多的關係,他只需要做好皇帝的本分就好。其他的事情,也不需要朱允煐在這些事情上太過在意了。

在皇帝的位置上,朱允煐需要做好自己應該做好自己的本分。而那些個武勳們,在他們的位置上自然也不能坐享其成,他們在享受著榮華富貴的時候,也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各司其職,這就是朱允煐現在的一些要求,說起來也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而已。

現在就有不少人在努力,比如說李景隆在努力的嘗試著想要去讓皇太子殿下瞭解一些事情。

雖然小小朱還算是有些天分,起碼比起朱允煐有天分,這很有可能是一個武皇帝。但是大家其實也明白,小小朱也就是相對來說有天分而已,不代表他就可以成為驚才絕豔的一代軍神。

更何況年齡、見識有限,所以一些個比較高深的東西,小小朱也是很難理解的。

“表伯,這麼說來武勳考評,也就是個過場了?”小小朱很不高興,說道,“武勳都是沙場建功,都是統領千軍萬馬,這騎射功夫,哪能這般含湖!真要是咱說,好些人坐在馬背上,也就是不摔下來,這還如何去統帥軍卒!”

對於小小朱的不高興,李景隆耐心的解釋著說道,“殿下,歷朝歷代,也都有武勳在天下呈平後怠惰不堪,不少武勳也要失去血性。蒙太上皇陛下、陛下隆恩,念宿將有功蒙蔭子孫。”

小小朱好像明白了,說道,“咱也明白,曾祖和父皇就是要給那些武勳好處,他們於國有功,咱自然不能小氣。他們有大功,咱就籌功。只是他們的子孫不成器,那也不叫個事。算了,咱不管這些,咱去盯著就好。”

李景隆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當今天子就是年少時好武。只是當今天子有宿慧,所以很多的道理也都是明白,根本不需要其他人去提醒,當今天子就能明白。

可是現在這位太子殿下,哪怕兩代帝王言傳身教,可是有些道理未必能夠完全理解。

所謂的武勳考評,這還真的不是什麼武舉,不是要去挑選武將之類的。

李景隆這個時候繼續說道,“殿下明鑑,武勳考評雖多有寬宥,只是武苑進修才是根本。國朝勳貴子弟有出息者,多要入武苑,方能出任一職、統領軍馬。國朝各地衛所指揮使,也多是要入武苑。武苑之重,國朝軍伍根本!”

李景隆這麼說肯定是誇張了一點,他自然是希望武苑的分量更重一些,畢竟他統領著武苑。

不過李景隆這麼說也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問題,對於武苑的重要性,朱允煐一直都很清楚。甚至就是因為朱允煐明白武勳腐化的速度比較快,所以才對武苑格外在意。

富貴鄉,那就是英雄冢,這一點大家實際上也都明白這一點。有些皇帝,也會擔心這些事情。

大明開國三十餘年,很多人也都明白依然是武貴文輕,這個整體的朝堂格局依然沒有什麼改變。

只是這麼些年下來,尤其是科舉越來越正規,湧現出來了越來越多的讀書人,他們也步入朝堂、慢慢的開始佔據著一些比較重要的職位,這都不是什麼秘密,很多人都能看出來。

這哪裡還像開國之初,動不動就有武勳就對著文臣一頓呵斥,甚至私下裡還要動手之類的呢。

小小朱對於李景隆的這個回答,看起來還算滿意,“那就好,下一次咱就去武苑看看。就是武勳考評,到底也是父皇定下來的規矩,可不能亂了。”

李景隆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武勳考評雖然也是有著走過場的意思,但是這也不能完全不在意。

雖然只是走過場,但是這也是需要稍微的保證以下武勳的‘底線’,不能是武勳子弟連騎馬都不會啊,也不能讓武勳看起來一個個的比文弱書生還要文弱,那才是真的笑話了。

朱允煐不關心文華殿的一些事情,說到底這也就是一些個小事情,不需要他多關心。

讓小小朱去主持武勳考評,說到底就是一個態度,讓所有人都看到大明朝的接班人,這也就足夠了。只要小小朱出面就好,很多人都會明白這裡面的含義。

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看看兵部、戶部送上來的摺子,這對於朱允煐來說也是更加有意義的。

高麗的戰事顯然不能繼續拖下去,高麗那邊也確實需要安排好,朱允煐不想繼續在那邊牽扯太多的兵力,他不想在那邊繼續耗費太多的錢糧,大明朝在其他方向還要用兵呢。

所以得果斷一點,戰事必須要在今年秋天之前結束,到時候就是大明朝的宗室過去開國、治理。哪怕到時候肯定也是需要留下一些軍隊鎮守,但是那也就是極少數的一些兵力了,不會像現在這樣有著幾十萬大軍在高麗集結。

老朱看著奏摺,笑著說道,“你啊,這一下得勞心勞力了,高麗那邊好些年閒不下來了。”

“那是十一叔他們操心的事情,咱不需要多管。”朱允煐笑著開口,對老朱說道,“不管是東瀛也好,或者是高麗也罷,這些個事情基本上就踏實了,咱基本上也就不要多留意,朝廷也可以收回來錢糧、兵馬,用在其他地方。”

老朱有些揶揄的說道,“那就算完事了?咱記得那邊的女真三部,你還憋著勁的要收拾吧?”

朱允煐嘿嘿一笑,也不是很在乎,“現在的女真三部,說起來也就是小事,不值得咱用大軍鎮壓,他們掀不起來什麼風浪。等到咱解決了安南,收拾了瓦剌,說不準再去收拾那些野人。”

對於女真三部,朱允煐確實沒有什麼好感,他也覺得這確實就是一個隱患。只是說到底,現在的女真三部,還真的就是和野人沒有多少區別,甚至連被擊敗的蒙元一些小部落都比不上。

歷史上的女真越來越強盛,這裡面也是有著那麼一些個因緣際會的事情,甚至很多的巧合。

有人要說養寇自重,有人覺得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或者是明朝的腐朽和內鬥自毀長城、農民軍的一些迅速瓦解等等......這一系列的因素,確實是女真最終能入主中原的原因所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是現階段,朱允煐還真的不需要在意這些事情,女真三部的威脅現在真的太有限了。

先將一些主要威脅給解決掉,再去考慮一些其他的事情,朱允煐還是分得清輕重緩急。

安南和瓦剌,這才是朱允煐擺在跟前的事情。

要說政治正確的話,烏斯藏地區也都是需要考慮的。畢竟大明對於那些地方的控制也是比較有限,雖然洪武七年就開始招撫,帕竹王朝接受冊封,烏斯藏也派來使者朝貢。

但是那一片地區也是有些不同的勢力,吐蕃就曾經搶劫了烏斯藏的使者,幾乎是不再將大明視為宗主國。要不是當年的鄧愈和沐英強力鎮壓,那邊說不定都不接受大明的冊封了。

現在大明在那邊有烏思藏衛,有都指揮使司,有一定的兵力。也在帕竹王朝冊封了烏斯藏都司,阿里古格王朝有俄力思軍民元帥。元末攝帝師率先入貢大明,所以管轄的康區有朵甘行都司。元時的吐蕃,有河州衛。

也冊封了國師,或者官員上百人,這確實看起來有一定的影響。

只是朱允煐也很清楚,大明朝對於那片高原的統治和影響,實際上也是非常有限的。很多的時候都是冊封,那邊更多的還是土司或者一些宗教領袖在統治。

朱允煐當然也是有著一些想法,可是也只能是一些想法。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實在有限,那片高原現在想要開發,或者是想要徹底的被大明給完全控制,實際上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所以現在,也只能是冊封,以及稍微的有著一些威懾才好,不能讓他們太過無視大明。

安南事關朱允煐的南洋計劃,朱允煐對於中南半島一直有著非常多的期待和想法,必須要控制。

西北那邊也不能馬虎,雖然所謂的絲綢之路看起來沒有了以往的風光。可是蒙元的餘部依然在那邊有著不小的勢力,要是不將他們解決,那始終就是大明朝的一個威脅。

韃靼基本上是被朱允煐解決了,但是瓦剌還存在啊,那也是歷史上大明朝兩百多年的主要威脅。叫門天子將大明武勳、精銳軍卒葬送,就是拜瓦剌部所賜。

安南和瓦剌,他們的威脅等級顯然是要超過女真三部很多,朱允煐一直都很清楚這些。

朱允煐還算很清楚的,他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他也不能有任何的大意。他的一些決策,也要影響著大明朝的國運,大明朝能不能更加的安逸、富強,就要看朱允煐現在的表現。

努力點,朱允煐需要在這段時間更加努力,不說畢其功於一役,但是能解決一些麻煩就解決一些麻煩,要爭取給小小朱留下一些個更加穩定的江山。

看著老朱,朱允煐笑著說道,“琉球的中山國,那也是個麻煩事。咱也不打算在那邊搞些事情,說到底就是點點大的地方,不值得咱打下來冊封給皇叔們。”

老朱哈哈一笑,說道,“要是你給你皇叔冊封到琉球,咱心裡也不樂意,那地太苦了不說,還沒個巴掌大。要咱說在那邊去了,真要是和發配一般,不值當。”

確實不值當,琉球還是小了點,朱允煐也確實沒有打算在那邊冊封的事情。

對於中山國那邊現在鬧出來的一些事情,朱允煐實際上也沒有放在心上,說到底就是中山國實在太小了,隨手也就處置了。

甚至這根本就不需要朱允煐去處置什麼,小小的琉球現在在三國鼎立的情況下,還有一些個酋長之類的,這才是水淺王八多,朱允煐自然也就可以稍微的發發力就解決這些麻煩。

當然了,按照朱允煐的想法,琉球實際上也不適合統一,那邊相互制衡,對於大明朝也是相對有利的。哪怕那邊就算統一了也是威脅有限,畢竟琉球的體量實在是太一般了。

皇帝嘛,對於自家的地盤,當然是希望越大越好,自然是希望能夠有著真正的大一統。

可是對於其他的一些事情,對於周邊的一些國家,那也就希望越小越好,能夠隨意拿捏的話,那就是最理想不過的一個局面了。

對於琉球的事情,老朱也確實不在意,根本不需要在意這些事情。隨手就能解決的事情,在老朱眼裡看起來也確確實實算不上麻煩,不值得他多去關心了。

還是多多的關心高麗的事情吧,雖然看起來一切都是安排的比較妥當了。但是作為一個操心命,老朱自然也需要多關心那邊的事情。老朱對於自己的帶兵能力,也從來都不會懷疑。

很多的事情還是要親自過目更好一些,畢竟高麗的事情也確實比較重要。

朱允煐嘿嘿笑了笑,老朱親自看一些軍報,實際上這也是對朱允煐的一種不放心,誰讓朱允煐沒有太多的帶兵天賦呢,對於這樣的滅國之戰,老朱還是擔心朱允煐瞎指揮的。

雖然朱允煐沒有瞎指揮,他也確實捨得放權,所以戰事的推進看起來有條不紊,在順利的展開。但是老朱又要多想了,那些統兵在外的大將會不會欺上瞞下,或者是有著什麼不忠的行為。

這也算得上老朱的性格特點,多疑的厲害。除了真正的自家人,老朱可以說對誰都沒有信心的,總覺得有人想要害他,總覺得有人惦記著矇騙他的寶貝孫兒。

這些個大事親自過目,老朱才可以心裡踏實起來。這些個事情全面的掌握,老朱才可以真正的放心下來。

哪怕是退位了,不代表老朱就是什麼事情都不管,不代表洪武皇帝就是垂垂老矣的老人。

幫著小朱掌控朝堂,這也是老朱認為他責無旁貸的事情,他也非常樂意這麼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