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 雄心勃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似是一頓普通的家常宴,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普通的家宴。

雖說現在還沒有正式上朝,看起來也沒有正式遞交國書等等,但是對於不少人來說,這樣的一次家宴,實際上也就是有著十分嚴肅的意味,絕對不能馬虎。

這也算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的特點了,這兩位很喜歡私下裡將一些事情商量好。只要他們商量好了一些事情,那麼到了朝堂上,自然也就意味著阻力會小很多。

實際上現在確定了朱棣和朱楨的藩國國號,這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這是不折不扣的大事,對於朱允煐來說,他現在也算得上是稍微滿足了一些小小的心願。

朱橚雖然是姍姍來遲了,但是好歹也是來了。雖然是被老朱罵了一通,不過老朱還是很開心的。

雖說這個五子有很多的時候都是有些紈絝、混賬的,但是不管怎麼說也是老朱的心頭肉之一。

老朱更是心情大好,領著這些出息的子孫去奉先殿,老朱也是非常有底氣的。

老朱上完香,自然是朱允煐給老朱家的列祖列宗上香。小小朱呢,也是排在朱高熾和朱孟烷的前頭,這裡頭的君臣之別還是很大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祭祀完老朱家的列祖列宗後,朱橚帶著朱高熾和朱孟烷離開皇城。

帶著這些個侄子出宮,朱橚自然也是非常開心的。真要說起來,對於朱高熾這個親侄兒,朱橚還是有些感情的,現在看到久未見面的侄兒回來,他當然非常開心。

對於這些個大明宗室的一些動態,朱允煐實際上也不是特別的在意。現在大明朝的宗室帶來的威脅,實際上可以說是非常有限的,這一點朱允煐自然更加心裡有數。

這個時候如果有什麼宗室想著要造反,朱允煐不是想著宗室有謀逆的心思,只會覺得那是失心瘋了。

到那時候,也不要想著什麼出兵討伐了,乾脆點的派個好一點的郎中過去,這才是最實際的做法。

回到了春和殿,徐妙清立刻迎了出來,她自然也知道宮裡的一些事情。只是有些事情,徐妙清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當然也不適合出面的。

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朱棣正妃徐妙雲的兒子。說起來的話,這也是徐妙清的親侄兒。

也不得不感慨老朱或者徐達這些老一輩的能力了,他們的子女普遍是有著很大的年齡差距。兒女和孫輩年齡相差不大,在老朱他們這一代人這裡很常見。

看著徐妙清,朱允煐笑著說道,“高熾看著比以往要稍微強健一些,咱早些年就說過,高熾太胖,有些痴肥了。現如今雖說還是有些胖,不過到底也是瘦了些。咱估摸著,也是在東瀛不太習慣。”

徐妙清聽著也安心了不少,說道,“臣妾早年間倒是見過高熾幾次,已經是好些年沒有見到了。”

“過幾日,你就召他入宮就是。”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說起來高熾幾個也是該過來,你到底是他們姑母,也是咱大明皇后。”

徐妙清笑著搖頭說道,“臣妾還是不見了吧,高熾到底是藩國使者,如今年歲也不小了,臣妾也不好召見。聽聞他們現在還好,臣妾心裡也就踏實了。”

其實老朱家,還真的是有著一些情種的屬性,這一點大概也是從老朱這裡很好的延續下來的。

老朱的心裡,妻子也就只有馬皇後了。而大朱也差不多,心裡最惦記的還是常氏。朱允煐實際上也差不多,對於選妃之類的事情一直不熱衷,倒是和徐妙清一直比較恩愛。

其實在老朱家當然也有著那麼一些貪花好色的,不過也確確實實有著那麼一些個情種。哪怕現在有著妃嬪、美人等等,那也是比較專情某一個女人。

徐妙清關心朱高熾,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是她也心裡有些分成,她現在是大明的皇后,自然也就是母儀天下,需要以江山社稷為重。

再者說起來,她的兒子可是當朝太子。侄兒和親兒子的區別,徐妙清自然是更加心裡有數的,也根本不需要有任何好猶豫的,她可以說輕鬆的就能做出一些決斷了。

“皇爺爺和咱也給四叔、六叔賜了國名,一個是東日、一個是扶月。”朱允煐笑了起來,頗為得意的說道,“咱大明朝也是有著宗室在外頭開國了,咱大明以後也該是有著更多的宗室拱衛大明。”

對於朱允煐來說,他是真心滿懷期待,他是真心的想著讓大明的版圖更大一些,因為現在的大明版圖實際上還不夠‘完整’。

雖說當初老朱收復燕雲,兩次北伐也是追亡逐北。這些年呢,實際上烏斯藏地區,這也是老朱非常在意和敏感的。

當初老朱懲唐世吐蕃之亂,思制御之。實際上也就是洪武五年的時候,烏斯藏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先遣使朝貢,也曾經一度由朝廷批准烏斯藏地區所舉薦土官。

但是,這說到底就是也是比較脫離大明掌控的,只是名義上的冊封。現在的烏斯藏,還不是真正的被大明控制著。

而且在西北地區,別看蒙元是滅了,但是瓦剌在那邊還有不少勢力。作為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察合臺汗國,也是控制著西北地區。

對於西域地區,朱允煐還是非常在意的,這也是他必須要控制住的戰略要衝。

更何況朱允煐也很清楚,要不是老朱此前的安排,朱允煐也不會在剛剛登基的時候就‘組織北伐’。現在能夠設立奴兒干都司,真正的控制住漠北、遼東地區,也是剛剛幾年的事情而已。

對於土地,朱允煐可以說十分偏執的,尤其是一些個比較敏感的地區,朱允煐更加在意。一些他眼裡的戰略要衝,朱允煐更是不可能放過的,必須要徹底拿下、完全控制住。

朱允煐對於土地的執著,有些時候讓老朱也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那麼一些擔心。

雖然在老朱的眼裡,他的這個寶貝孫兒幾乎是完美的,絕對是一個聖君,肯定能治理好大明江山。只是在老朱眼裡,他的這個孫兒也實在是太好武了,說不準就是個窮兵黷武的漢武帝。

畢竟老朱也很清楚,朱允煐一直野心勃勃的,想著要將大明周邊的一些地方都給佔了下來。

說不準在老朱看來,如果依著他那寶貝孫兒的心思,大明朝以後的疆域說不定可以比得上當初的蒙元。尤其是現如今看來,大明朝也是走著一些蒙元時期的路數。

畢竟蒙元時期,蒙古人喜歡冊立汗國。大名鼎鼎的四大汗國,還真的是十分強悍,現如今也是佔領著不少土地,也一度可以說是這個星球上最為彪悍的一股勢力。

現在大明朝做的也不錯,華夏故地大半也都是收復了,也開拓了一些新的疆域,冊封了藩國。

這絕對是一個好事情,只是朱允煐這永不滿足的態度,誰知道會不會走出一些‘強漢’的路數。畢竟雖然還沒有提出‘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可是很多人也都是多少有些心裡有數。

小小朱興沖沖的跑了過來,蹦到椅子上就說道,“娘,咱剛剛去看了一會兒,咱曾祖也說了,以後咱當了皇帝,再冊封幾個藩國,把周邊的地方都給佔了。”

朱允煐忍不住了,白了一眼小小朱說道,“你自個說說,你若是要封國,打算是將哪些個地方給封出去?”

“父皇,咱可不會都給封出去。”小小朱立刻說道,“安南或者交趾,咱總得是要佔著一地。西北那塊,咱肯定不讓出去,烏斯藏咱想著也是要遲早拿下。怪不得讓咱大姑父在雲南,那頭太重要。”

朱允煐忍不住笑了起來,還是很驕傲的說道,“給咱記好了,這天下之大,咱大明也不能全都給佔了。版圖太大,好些個時候朝廷也是顧及不過來。只是有些地方,哪怕這些年沒有產出也要佔著。”

這就是朱允煐需要提醒朱允煐的地方,畢竟歷史上的安南本來一度是大明佔據,可惜有人給主動的放棄了。

就是因為一直需要治理、一直需要鎮壓,覺得安南那樣的地方沒有什麼價值,沒有想到中南半島的戰略意義。

實際上很多人也不是很清楚,歷史上的遼東、奴兒干都司等等區域,在大明真正的掌控當中也就是不到二十年,也是大明的好聖孫等人主動裁撤,或者是朵顏三衛‘復叛’後就覺得力不從心了。

這些守成之君,看似是打造了一些盛世。可是也就是這些守成之君的一些做法,也讓大明朝主動讓出一些要地,讓周邊的一些個部族有機會不斷的壯大。

小小朱現如今看起來也確實沒有太多的心思,他很多的觀點實際上也就是照本宣科,只是將朱允煐的一些個意圖給重複而已。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朱允煐看來,小小朱的眼界還是不錯的。看起來小小朱這小子,實際上也沒打算完完全全的當一個守成之君,這小子還是有著那麼一些雄心壯志的。

這絕對是值得朱允煐欣慰的一件事情,所謂的仁皇帝什麼的,或者是一些儒家讀書人認為的盛世,朱允煐說實話還真的不是特別在意,也不覺得那是真正的盛世。

文人的盛世,尤其是一些腐儒眼裡的盛世,朱允煐還真的有些看不上。哪怕被一些人認為是窮兵黷武,朱允煐也不在意。

其實朱允煐也很清楚,想要不斷的征討四方,不只是要大明朝的兵力強盛,一個王朝的強大顯然也不是說軍隊強大就足夠了,這也是需要王朝內部的吏治清明。

內治,這是無比重要的事情,朱允煐也從來都不敢對待這件事情有任何的馬虎,哪怕他看起來掌控著皇權。

以戰養戰什麼的,朱允煐不覺得現在可以做到。他也不認為現在的大明,就是漢時的‘軍國體制’,大明朝現在可不是那種巨大的戰爭機器,不是完全停不下來的那一種。

量力而行,這一點在朱允煐眼裡自然是應該的,這也是雖然朱允煐雄心勃勃,但是一直都是徐徐圖之,很少有著多線開戰,或者是想著什麼橫掃一方。

朱允煐明白這個道理,至於其他人明不明白這個道理,那就另當別論了。

因為在很多人的眼裡,朱允煐這個皇帝就是洪武皇帝的翻版,他們很清楚英示皇帝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所謂的‘仁宗’,他們很清楚所謂的儒家道義等等,也約束不了英示皇帝。

現如今對於很多的朝臣來說,還是要開始準備為英示皇帝歌功頌德吧。

哪怕很多的朝臣、讀書人對英示皇帝非常不滿,但是他們也必須要承認英示皇帝的遠見和英明。

大明朝現如今還在持續的下南洋,據說還在建造更大的海船。在很多人的眼裡,南洋也可以帶來足夠的收益,那些原本看不上的海洋,實際上也是有利可圖。

東瀛那邊的銀礦不用多說,那是大明財賦的極其重要的組成一部分。當初的北伐大漠,也可以說讓朝廷北邊的隱患一掃而空,起碼幾十年暫且不需要擔心了。

當初削藩,很多文武百官也都是認可的,哪怕大明的藩王權力看起來相對有限,不過那到底也是可以有著一些隱患的。削藩,這是絕對正確的事情。

只是大明朝冊封宗室海外開國,不少文武百官實際上也就是冷眼旁觀,要不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太過霸道,他們早就要上奏了。

只是現在看來,洪武皇帝到底是洪武皇帝,英示皇帝果然也是英明非凡,這佈局十多年也有了成效了。

大明宗室即將海外開國,而且一開就是兩個藩屬國,這當然也就需要為大明天子歌功頌德了。

心裡會不會憋屈不說,大明朝的皇帝雖然霸道,不過到底這是英明睿智的皇帝,這是聖君啊。

有著這樣的聖君,有著這樣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大明朝更加強盛、趕超漢唐,也不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