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才華橫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別看洪武皇帝現在基本上是不插手朝政了,他現在看起來也只是一門心思的圍繞著培養小小朱,在頤養天年了。但是在很多人的眼裡,洪武皇帝依然是他們的主心骨。

老朱其實也很忙的,大概也就是因為回到了應天府,老朱根本閒不下來。

作為太上皇了,老朱還是很注意維護小朱的威嚴。也就是小朱剛剛登基的時候,老朱才會偶爾出現在朝堂上,那也只是因為有大事,他需要替小朱站臺。

但是現在的老朱覺得沒必要去朝堂了,小朱已經掌控了黃泉,小朱的君權至高無上,滿朝文武不說盡皆臣服,不過也確實掌握著大勢,不需要有什麼好擔心的。

這也使得老朱更加有意識的隱退,不願意輕易的出現在朝堂上。

就像這一次巡視歸來,老朱只是‘輕車簡從’的回到了皇宮裡,只是祭拜了奉先殿,然後再次消失在很多人的視野當中。對於老朱來說,這也就足夠了,外臣他是一概不見的。

政出兩門可不好,雖說早些年大朱和小朱也是在理政,手裡的權力和皇帝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就是大朱和小朱是‘常務副皇帝’,也不會和老朱的主要政策起衝突。

現在老朱也是這麼想的,他如果發出什麼聲音的話,滿朝文武自然是不得不考慮。就算是現在看起來有著至高無上君權的朱允煐,勢必也是要考慮老朱的意見。

說到底就是老朱的影響,不會說這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消失。只要老朱還活著,他就是大明王朝最至高無上的,就算是朱允煐也沒辦法動搖。

朱允煐明白這個道理,老朱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本身就沒有什麼衝突,是一條心。只是如果這兩位人間至尊就算不表態什麼的,很多的文武百官也是要揣摩上意,說不定到時候會在朝堂上稍微的有著那麼一些小小的衝突。

外臣,老朱自然可以不見。甚至很多的勳貴想要求見,老朱也都是懶得見。

但是那些兒子、女兒,這肯定是要見的。諸多想要求見的孫子、外孫,老朱也是看著情況見一見。至於重孫、重外孫什麼的,老朱基本上見不了幾個。

小小朱大大咧咧的站在老朱跟前,說道,“二十一王爺,你若是再不給咱添一個叔叔,曾祖就要不樂意了。”

輩分,就是這麼差出來的。作為老朱的第二十一子,朱模比朱允煐小,但是輩分在這裡呢。他要是有了子嗣,那就是小朱的堂弟,是小小朱的叔叔。

老朱眉開眼笑的看著小小朱,隨即對朱模說道,“你看看,太子都知道這個道理,你到是一點都不知道急!都二十一的人了,這些個事你也該知曉。要咱說,是不是張氏那頭有問題?”

朱模連忙說道,“兒臣知錯。”

二十一了還沒有生孩子,朱模自然也是知道這個事情‘不光彩’,被老朱批評很正常。

小小朱想了想,說道,“二十一王爺可以納側妃,若是咱二十一王祖母以後有了子嗣,那也來得及。咱二十一王爺有了香火才成,要不然曾祖不安心,咱爹也不安心。”

老朱眉開眼笑,覺得重孫果然出息,“就按太子說的辦,咱過會就去交代皇后,讓皇后幫你選一個側妃。先有了香火就成,張氏那邊也莫要多憂心,她以後若是有了子嗣就成。”

朱模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雖然他和張氏的感情很好。但是在這個年代,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無大。

更何況他是大明朝的沉王,就算和張氏感情再好,也是要考慮自己的香火,要考慮王系傳承。

見完了二十一子,老朱要見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虛歲十九,剛剛成親不久,同樣也是沒有子嗣。老朱談不上特別著急,但是也希望自己的二十二子能夠爭氣一點。

“還是你強些,比你皇爺爺、比你爹都強。”老朱笑眯眯的看著小小朱,隨即說道,“你皇爺爺以前就惦記著你皇祖母,你皇祖母不在了他就喜歡那個呂氏。你爹也好不到哪去,後宮妃嬪不多,整日就圍著你娘打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吃著荔枝的小小朱則滿不在乎的說道,“咱爹還去皇貴妃那,淑妃、賢妃那也去,還有昭儀、婕妤,咱爹也都去她們那歇著。咱爹就是不喜歡她們,咱都知道。咱爹喜歡理政,不喜歡女子。”

“那也還成,子嗣現在不多,也不算少。”老朱笑著說道,“你可別學你爹,別到時候只惦記著吃零嘴,想著政事。你可是咱大明的皇儲,你的子嗣也是干係著江山社稷。”

小小朱一本正經點頭,只是話就有些敷衍,“咱知道了就是,咱只要一成親就生小子。”

安王朱楹這個時候也到了乾清宮,規矩參拜,“兒臣拜見父皇陛下,臣見過皇太子殿下。”

小小朱表情嚴肅,已經放下了荔枝,捧起來了大圭站在老朱旁邊。

“朱文垠見過二十二王爺。”

老朱笑著抬了抬手,說道,“都是一家人,莫要這般客套。”

朱楹其實很想吐槽,主要就是這樣的一些客套、見外的規矩,都是老朱制定的。甚至老朱為了提升小小朱的地位,故意讓小小朱捧著天子大圭站在旁邊。

要是按照老朱最初制定的規矩,這是藩王入朝拜見的時候的流程。可是現在呢,考慮到小小朱的年齡和身份,老朱特意拔高小小朱的地位,讓小小朱的那些爺爺輩的親王們規矩拜見。

沒辦法,這就是天家,雖然是家人,但是同樣也是君臣,規矩必須要明確起來。

“剛見了你二十一哥,咱和太子都叮囑他要早些有子嗣。”老朱開口,對朱楹說道,“你自個也該上心一些,莫要多做一些荒唐事。想想你八哥,咱只能除了他的國。”

老朱的八子潭王朱梓,在洪武二十三年就因為王妃孃家牽涉入胡惟庸桉,這才十分不安,攜王妃自焚而死,年僅二十二歲。沒有子嗣,自然就是國除。甚至沒有諡號,這連蓋棺定論都不算。

朱楹其實也知道,當初八哥自焚,沒有那麼簡單。雖然看似是王妃孃家捲入胡惟庸桉,但是這裡頭還有很多其他的門道。

宗室裡頭也有謠傳,齊王朱榑、潭王朱梓的母妃都是達定妃。而早年間齊王朱榑在當時的皇太孫奉旨巡邊的時候怠慢,這也使得達定妃徹底失寵,以及齊王朱榑這些年一直被冷落。

這裡面到底有多少真相,那就是很難說的一件事情了,不過宗室裡頭不少人信這個說法。

老朱勉勵、敲打了一下二十二子。哪怕老朱一直毫不掩飾的偏愛嫡長一脈,但是對於其他的兒孫也不差,尤其是這些沒有子嗣的兒子,更是需要關心。

輪到二十三子唐王朱桱,小小朱在見禮後立刻說道,“二十三王爺,皇爺爺剛剛還說了要為二十三王爺行加冠禮。”

老朱瞪了一下小小朱,他的二十三子朱桱剛剛虛歲十五,要說行加冠禮也沒什麼問題。

實際上老朱現在還活著的最小的兒子是二十五子朱?,現在還沒有開府呢,因為只有虛歲十三。

要不是二十六子朱楠沒有滿月就夭折,那就是小小朱比起他的二十六王爺還要大兩歲。

只能說老朱老當益壯,老朱家的輩分差距一下子拉開了,單純的就是因為老朱太能生了。朱允煐這個侄兒比起很多的叔叔年齡都大,而小小朱差點都要比爺爺年齡都要大。

勉勵了幾個沒有開府、沒有成年的兒子們,老朱的意思自然就是希望這些兒子們上進一點,不要求他們成為一代賢王,也不能給皇帝添麻煩。

“咱怕是看不到你這幾個王爺成親、生子了,這些事情得你和你爹盯著些。”老朱認真對小小朱交代著說道,“咱現在精力跟不上,也顧不了他們太多了。”

小小朱大大咧咧,一點都不避諱,“咱知道,咱爹也知道這些理。只要宗室裡頭不叛亂、不鬧出天怒人怨的事情,咱都顧著。”

老朱忍不住笑了起來,驕傲無比的說道,“到底是標兒的兒孫,心胸大。咱大明的宗室遇到你們這些個顧念親族的皇帝,那是幸事。”

“誰讓咱是老朱家的苗苗,旁人家咱才懶得管。”小小朱話說了一半,覺得不對,“咱該管還是要管,武勳家的事情咱也是要管。咱爹說過,開國初都是武貴文輕,慢慢就是文貴武輕了,咱得拉架,誰弱咱幫誰。”

這也使得老朱更加驕傲和開心了,到底是悉心培養出來的皇太子。雖然現在見識有限、手段稚嫩,但是該有的心思也都是有的,小小年齡的也知道制衡了。

眼看著時間差不多了,老朱說道,“走吧,咱帶你去看看你弟弟,聽說不安分,就喜歡夜裡鬧。”

“咱都不回春和殿了。”小小朱立刻吐槽起來,說道,“咱還是喜歡在乾清宮,這裡安靜。咱那個弟弟,最是能吵能鬧。”

老朱覺得好笑,說道,“文墐可都是一直給你爹摁著在大本堂讀書,你本就不愛去大本堂,這幾天也一直不過去。你爹真要是抽查你學業,咱肯定是不能幫你。”

小小朱立刻得意洋洋,說道,“咱可是給《上陽臺帖》用了印,還給趙佶的花鳥畫提了跋文,咱爹要是說咱不讀書,咱就說咱現在要有些文氣,咱爹可是會寫詩。”

“那也不該是趙佶,你爹就看不上他。”老朱笑了起來,說道,“倒是李太白的《上陽臺帖》,你不該就是用個印。你到底是英兒的子嗣,也有文采。咱看好些個人也在上頭用印、題簽,你也該寫個跋文。”

小小朱似乎也覺得老朱說的有道理,“咱爹是看不上趙佶,說他不是個好皇帝,盡做一些湖塗事。咱爹喜歡的字,是顏真卿和柳公權,好似對趙孟頫也不差。”

“你爹性子硬,多說相由心生,這字也能顯著一個人的心性。”老朱繼續說道,“咱早些年為什麼不讓你爹的字流出去?你爹早慧,按說字流出去是好事,旁人都要說咱老朱家江山有了傳承,只是咱也怕他的字太硬。”

小小朱笑嘻嘻的,說道,“咱的字不要緊,咱的字都是鬼畫符,和尋常孩童沒甚區別。咱爹的字,旁人都說字太銳了。”

想起來了什麼,老朱提醒道,“以後莫要再讓你妹子給你寫課業,有些個東西就是你能看,不能讓旁人看,更不能讓旁人批了。就是有些事情你交代了,事後也要收回來看看,不能讓人湖弄你。”

對於自家這個重孫的一些小聰明,老朱現如今也算得上是有些哭笑不得,也算得上是稍微的有些出乎意料了。

本來覺得小小朱整天在眼皮子底下,什麼事情不知道啊。可是誰能想到,這小子不寫作業、讓朱如意代勞,居然還持續了很久,也就是朱如意這邊漏了破綻才給抓住。

小小朱很是愁苦,以後想要不做課業,看起來是稍微提升了一些難度了,想要偷懶也只能尋找一些個其他的法子了。

對於小小朱的苦惱,朱允煐現在顯然是不知道的。但是朱允煐現在也有著一個苦惱,因為他很有可能培養出來了一個收藏界的泥石流。

李太白自書其四言詩,共二十五字,這也就是《上陽臺帖》。但是這麼些年下來,宋趙孟堅、賈似道、張晏等人鑑藏印。也有宋代徽宗,元代張晏、杜本等人題跋和觀款。

就是這些人的觀後感遠超李白寫的字

而現在呢,大明的皇太子忽然間藝術氣息爆發,太子寶印重重的蓋了上去,還有好幾個印呢。

誰還敢說咱大明天家沒有才氣,誰還敢說咱大明天家都是泥腿子。

咱,才華橫溢著呢!

看著《上陽臺帖》上的印,朱允煐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大概也就是因為小小朱的破壞力,甚至比起前代的那些收藏家還要厲害。

畢竟,小小朱的蓋的是太子寶印,而那些人基本上都是藏印,區別還是很大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