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平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徐輝祖剛剛到安邊,就開始聚將準備開始準備接下來的大戰。

丘福很激動,對徐輝祖請戰說道,“大將軍,末將願立軍令狀。與末將五千騎兵,末將必克歙谷縣,揮師通川郡。。”

“大將軍,先鋒還是與末將為好!”朱能也立刻喊了起來,“末將善馭將士、驍徤善戰,此次前鋒大軍必遇敵大軍,末將最是適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丘福、朱能和張玉,當初都是在北伐之戰的時候立下功勞,從中階武將一躍成為高級將領、因功封侯。只是對於他們來說,這還遠遠不夠,他們還想著世襲罔替,想要成為國公。

對於這三位,徐輝祖也是有著一些認知的。

朱能是這三個人當中年紀最小的,可以說是勇冠三軍,而且是每次遇到強敵都是身先士卒。朱能和丘福差不多,都是悍勇無雙的,非常擅長硬仗、苦戰。

而張玉則是比較擅長謀略,為人莊重沉毅,這是一員帥才。

看著這些手下班底,徐輝祖表情嚴肅,“五千騎兵就想攻克歙谷縣?敵也知歙谷縣乃江原道門戶,歙谷縣被克,江原道門戶大開,豈能不集結重兵?”

朱能立刻搶先說道,“大將軍,歙谷縣到底只是蠻荒小縣,城牆多是夯土,且不高。末將只需兩千騎兵,兩千步兵,五百神機營就足夠了。末將比如先轟爛城池,放任起退守通川,揮師與野外殲滅那股潰兵。”

丘福還想要再說什麼,徐輝祖已經開口下令,“好,那你就是本次先鋒。丘福與張玉整肅士卒,待朱能攻下歙谷縣,丘福直取通川郡。張玉率先鋒大軍圍困淮陽都護,將敵困守與此城!”

在江原道北邊,歙谷縣是門戶既然集結了一部分兵力。但是歙谷縣身後的通川郡城池較高,也是集結了不少兵力。作為江原道北方的中心,淮陽都護府更是即將重兵,想要在這裡阻止大明王師直撲鐵原、威脅京畿道。

張玉好像有些不理解,立刻問道,“大將軍,末將率大軍圍困淮陽就是?”

徐輝祖點了點頭,看著張玉說道,“圍困淮陽,不可讓其中士卒有機會退守鐵原。”

張玉好像能夠明白了,大將軍看起來在戰事的策略上做了一些改變了,此前的戰事時大軍實際上不介意高麗士卒退守,大明要的是相對來說完整的城池。

所以有些戰事,敵人在自覺堅守不住選擇退守的時候,大明朝的軍隊也不願意有太大死傷,所以很多的時候也都是選擇‘網開一面’的。

而這一次好像不一樣了,這一次好像是有著一些想要將敵人殺傷的意思了,好像是真的打算給高麗的軍隊更大的打擊與壓力了。

看著眼前這躍躍欲試的三員大將,徐輝祖說道,“若是火藥充足,自然可以炸爛城池,若是遇到那些頑抗士卒,無需手下留情。對於冥頑不靈之輩,汝等便宜行事就好。”

這一下丘福和朱能也是眼前一亮,對於抓俘虜這樣的事情,他們實際上不是很熱衷的。他們更喜歡割了敵人的首級收穫戰功,他們也不希望手底下的士卒還要分兵看管那些蠻野的高麗人。

張玉也是沉默著點頭,看起來朝廷大軍這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在夏天的時候就將戰事徹底的推進到京畿道。

現在要開始加快進度了,如果現在就推進到京畿道,在入冬前攻克了開京,想來也是要順利不少,這也算得上是大明朝的步步為營,要將高麗徹底的納入版圖了。

張玉等人也更加的有信心了,因為源源不斷的火藥、火槍乃至火炮也都是被運了過來,大軍的火器相對來說還算得上是比較充足的。

雖然在此前的戰事當中也有不少的消耗,不過在這段時間的休整當中,火器也迅速的補充過來了。

也不得不感嘆皇帝的準備,在北平府的工部學院製作了很多的火藥、火器,都是運往了遼東。顯然這些都是為了這一次的戰爭而準備,就是為了更高效的拿下高麗。

徐輝祖不會掉以輕心,他可以說是比較穩重的性子。不像藍玉或者傅友德那樣帶兵兇勐,徐輝祖帶兵打仗說不定不會有奇功,但是不出意外的話,基本上也是不可能遇到大敗,他用兵的四平八穩也是有徐達的幾分風采。

不過真的要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誇張了,徐輝祖的天賦算得上很不錯了。但是比起徐達還是要差不少,甚至比不上李文忠等人。要不是身份特殊,也很難超越藍玉、傅友德等人。

只是不管怎麼說,現在的徐輝祖還是值得信賴的,他也確實是英示皇帝手底下最可靠的統兵大將之一,這是大明朝的軍方柱石之一。

在徐輝祖做好準備的時候,傅友德更是表情肅穆,他對‘小兒子’傅讓說道,“前些時日應天送來家書,你大哥隨太上皇陛下、太子殿下巡視地方。”

傅讓笑了笑,這個青年武將說道,“大哥到底是太上皇駙馬,隨駕一點都不足為奇。”

“你這跳脫性子,也就是陛下包容。”傅友德有些好笑的說道,“你大哥的事情咱不需擔心,這一次你若是能立下功勞,以陛下心胸,必然賜以爵位。”

這也使得傅讓激動起來,說道,“還望父帥下令,讓兒子為先鋒大將。到那時,咱潁國公府也是一門四爵!”

常家的威風讓人側目,雖然誰都知道那是英示皇帝的有意照顧。但是也不得不說常家的風頭,也是因為常家兄弟確確實實立下了好些個戰功。

常茂早些年確實是犯了些錯沒有太多軍功,只能承襲父爵。可是常森和常升,早些年可是鎮守釜山衛因功封侯,這可是實打實的功勞,不是說是皇帝的二舅、三舅就足夠了。

已經過繼出去的傅春也連忙說道,“父帥,還是讓兒子為先鋒吧。讓弟還是留在中軍,讓弟到底沒有統兵在外,還缺少一些歷練。”

“二哥!”傅讓急了,說道,“此次滅國之戰哪裡不是機會,非得這時候和咱搶?咱早些年在太上皇跟前聽用,也隨陛下北巡,何時缺了統兵經歷?”

傅讓,那也算得上是武勳的正常仕途,早年也是洪武皇帝親兵、宿衛皇城。當年還只是皇太孫的英示皇帝奉旨建都北平、北巡的時候,被劃歸到太孫帳下的傅讓也是太孫麾下一員小將。

看著兩個兒子在爭搶先鋒官的職責,傅友德一點都不意外。如果他的小兒子傅添錫沒有在早年戰死,那這個先鋒官的位置肯定是傅添錫的。

但是現在嘛,只能從這兩個資質不是最好的兒子當中選擇一個成為先鋒官了。雖然很有可能再次經歷喪子之痛,但是這就是武將的宿命,沒什麼好說的。

想要榮華富貴,想要封侯拜將,不只是說出身好就行,更需要在沙場廝殺,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封侯拜將。

更何況這另兩個兒子也都是有了子嗣、有了血脈,所以就算他們遇到了什麼意外。傅友德心痛歸心痛,只是也不會多說什麼,這就是軍人的宿命和職責,這是他們的歸宿。

至於說帳下的大將,傅友德南征北戰這麼些年,自然是有著一些精兵強將。更何況這一次征討高麗,朝廷也派出來了精銳的士卒、戰將。

當然也有其他人可以成為先鋒大將,甚至可以說可能更合適一些。

不過哪怕是鐵血軍人,也是有著一些私心的。在不是特別危險的時刻,在不是關乎全域性的戰事時,傅友德還是希望讓自己的兒子們可以得到歷練,可以立下一些軍功。

能夠封侯拜將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因為英示皇帝是很大方的,只要有功勞就會封賞,不需要擔心什麼‘功高震主’。

現在必須要做出抉擇了,一個是雖然過繼出去了,但是一直在自己身邊的二兒子。一個是雖然是老三,不過現在已經成為了自己最小的小兒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傅友德在現在看起來也是有著那麼一些難以取捨的。或者現在也需要考慮公平一些了,或者要看看到底是哪一個更加適合成為先鋒大將。

說到底是大軍出征,還是需要對將士們負責,也要儘可能的避免出現一些意外。

還是需要考慮考慮最合適的選擇,畢竟這是戰場。都說水火無情,不過在沙場上,更是無情。哪怕是大將、哪怕是赫赫威名的名將,也很有可能因為無名小卒的冷箭馬革裹屍。

滅此朝食是不可能的,傅友德知道這是一場拉鋸戰,他知道這是一次持久戰,他更知道皇帝的意圖,他知道自己必須要穩紮穩打。

大軍能夠迅速的平滅高麗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可是如果做不到這些也沒關係,那也是要儘可能的消耗敵人、降低自己的損失,要將更多的土地納入大明的版圖。

畢竟現在坐在龍椅上的英示皇帝,可以說是對土地有著偏執的熱情,這是一位無比喜歡開疆拓土的皇帝,是武將們最喜歡的皇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