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戰爭潛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傅友德對於這一次的大戰充滿期待,他知道自己的年歲不小了,他也知道自己算得上是老將了。雖然此前立下了偌大的功勞,但是傅友德也不認為自己就要自滿。

死後封王,傅友德覺得自己摸到了門檻,他大概可以努努力。

就算不能和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玉春相比,可是努力一些的話。大概也可以和東甌王湯和、寧河王鄧愈相比吧。

咸鏡道已經被朝廷大軍拿下,平安道也是被朝廷大軍征討下來。所謂的朝鮮八道,大明王師已經將毗鄰的兩道已經拿下了。而在黃海道,跨海而來的朝廷偏師已經站穩腳跟,和京畿道的仁川遙相呼應。

傅友德表情嚴肅,對徐輝祖說道,“中山公,此次大軍集結中和。當先破黃州,偏師直取海州。介時黃海道就能拿下,兵鋒直指京畿道。”

徐輝祖這個時候也說道,“海州道有兩個首府黃州、海州,只是這兩地都有高麗重兵。”

海州那邊的原因很好說,自然就是海州一破,京畿道就被大明的兵鋒直指。而黃州這邊集結的重兵,自然也就是意味著想要阻擋大明朝的大軍橫推。

“且不能讓高麗人從容集結大軍,本將有意中山公前往鹹靜道。大軍在安邊休整,王師東下直取江原道,迫使高麗分兵。”傅友德繼續說道,“還是小看了這些高麗蠻子的韌性,這一路來,都是數萬大軍。”

徐輝祖也沉默起來,其實攻克鹹靜道和平安道,這真的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高麗人的策略實際上也是很簡單的,那就是在不斷的打消耗戰,是層層布守。尤其是一些州府大城,更是集結重兵。想要攻克這樣的城池,這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而且在高麗這邊,實際上是不太利於騎兵衝鋒的,這裡的山實在是太多了一些。大明朝所向披靡的騎兵,很多的時候也沒辦法尋覓到野戰的機會,沒辦法直接在野外殲滅敵軍。

高麗人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據城自守,在不斷的消耗著大明朝的軍隊。每一次就要破城的時候,高麗人的殘軍就果斷敗退、後撤,持續不斷的利用堅城守護著。

傅友德這個時候也繼續說道,“以本將看來,連丟兩道,高麗上下都是人心惶惶。如今黃海道戰事四起,高麗人只能分兵困守。實際上只要攻克了黃海道,高麗人估摸著也就要求和了。”

傅友德的意思很明顯,徐輝祖自然也可以說是能夠分析的出來。

別看現在的高麗集結了數十萬大軍,但是這裡頭很多的也就是民夫,算不上真正的士卒。真正的能戰之士,估計也就是二十來萬而已,其他人也就是壯壯聲勢而已。

在鹹靜道和平安道打的辛苦,糧草和火藥的消耗很大,士卒死傷也不少。

這裡頭除了有些驕傲輕敵和水土不服之外,主要還是高麗人層層設防,前頭的都是一些精兵強將。打這樣的一些攻堅戰,自然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只是那也是集結了整個高麗的精銳,這些軍隊的戰鬥力、戰鬥慾望,也確實是比較強烈的。這些人不少是跟著李成桂、李芳遠和蒙古人戰鬥過的,或者是在一次次王子之亂當中笑到最後的。

不過大家也都明白,這樣的精銳被不斷消耗,短時間裡實際上也是沒辦法彌補上來的,高麗的戰爭潛力是遠不如大明的。

只是說到底,攻城戰的難度本身就比較大,死傷也確實比較多。很多的時候對於這些大將來說,這樣的攻堅戰實際上就是在用人命來填,由不得有半點的心慈手軟。

徐輝祖繼續說道,“只要攻下京畿道,只要打下開京,高麗上下自然就會亂起來。那偽王李芳遠倒行逆施,倒也有不少人怨聲載道。”

傅友德也是這樣想的,李成桂早就被他的兒子趕下臺了。但是還有不少人想著王氏高麗,畢竟李成桂從篡位到現在也僅僅只是不到十年,哪怕當初反對李成桂的那些人基本上被殺死,可是依然還有不少人心懷故國。

更何況李芳遠雖然是在李成桂篡國過程中出力不小、在兩次王子之亂中也是笑到了最後。但是相比起李成桂當初的威望,尤其是在民間的威望,李芳遠還是有些不足的。

現在的李芳遠在集結重兵守衛一些重城,但是一旦首都開京被攻克,那高麗上下自然也就要徹底的亂起來,民心和威望就要徹底被打散。

“那高麗偽王倒也有意思,一再請罪。”傅友德嘲笑著說道,“都說是當初想要侵擾鐵嶺衛,那是高麗前朝君主之罪,咱大明天師不該討伐他李氏高麗。”

徐輝祖只是笑了笑,其實這麼些年下來,李氏父子其實沒少遣使者去應天府,比如說想要得到明朝冊封等等。

但是基本上都是被朝廷有意的忽略,除了可能是英示皇帝一開始就對漢家四郡很有興趣之外。實際上大家也都明白,東瀛那邊的銀礦孤懸在外,不打通高麗、不控制住東瀛的銀礦,大家心裡都不踏實。

所以這一次出兵,大家也都明白可不見得就是李氏父子篡位,或者是什麼囚父殺兄之類的罪名,那些其實也就是一些比較名正言順的理由而已。

最主要的還是大明朝需要在高麗分封宗室諸王,大明朝需要將高麗打通直到釜山,儘可能的連成一片確保銀礦永遠被大明朝給控制住。

只能說高麗位置太好了,這裡看似蠻荒,只有一些高麗參,或者是女奴在大明朝挺受歡迎的。

可是也沒什麼辦法啊,只要這裡是被英示皇帝盯著,只要這裡符合英示皇帝的戰略需求,那麼大明朝的王師遲早也就是要攻克的,因為大明朝足夠的強盛,這就是最真實的理由。

這一次傅友德和徐輝祖商量,自然也就是大明朝的主力大軍再次兩路齊頭並進,要進一步的去分兵高麗,要爭取早一點將兵鋒正式對準京畿道。

就在徐輝祖要離開的時候,傅友德還是忍不住說道,“中山公,此次朝廷並非只是征討,大明若是將高麗納入版圖,自然是需要治理。”

徐輝祖愣了一下,隨即面無表情的說道,“潁國公自可放心,末將並非心軟之人。若是可以,末將也可效彷先開平王。”

這一下傅友德也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朝廷已經委派官吏治理鹹靜道、平安道,咱們在前頭攻城略地,後頭自有能臣幹吏治理。切不可貪功,步步為營是最好不過了。”

徐輝祖也明白傅友德的一些心思,實際上這樣的一些安排對於帶兵打仗的將領並不友好。可是也沒有什麼辦法,這些人帶兵打仗可不只是為了自己,這也是因為朝廷需要他們在外頭征戰。

朝廷的大軍剛剛打下鹹靜道和平安道,朝廷委派的能臣幹吏立刻就來到,就開始參與到治理當中,很明顯就是要將這些地方正式的納入朝廷的管理當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這也就意味著打下來這裡之後,大明朝的王師的身份也有了一些轉變,他們需要站穩腳、需要守住這些城池,可不能讓高麗大軍瘋狂反撲來一出收歸故土的戲碼。

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大明朝的軍隊實際上也是需要小心一點。他們不可以貪功冒進,穩紮穩打比什麼都重要,大明朝的軍隊絕對不能接受一場潰敗。

實際上大明朝的軍隊也明白,他們不一定就需要什麼迅捷如風,不需要將高麗一掃而空。在冬季到來之前,固守住已經打下來的土地就好,等待著來年再戰也可以接受。

畢竟大明朝的軍隊有著更可靠的後勤保障,大明朝廷也可以持續不斷的輸血補充。

可是高麗人,他們顯然也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這些人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士卒,只能是被持續不斷的削弱,只能是處境越來越艱難。

傅友德的提醒,也是要讓徐輝祖心狠一點,打下來的土地是不能丟,自然也不能亂。除了任用一部分高麗人之外,主要是那些可能帶來隱患的人,都需要清除。

這些其實也就是說在戰場上,能夠儘可能多的殺傷敵人,那就不要有什麼心慈手軟,一定要徹徹底底的打消高麗的戰爭潛力。

人口,在這樣的年代始終是一個戰爭潛力的直觀體現。尤其是那些經歷了很多戰事的士卒,一旦成為潰軍,也就意味著那些人實際上可以帶來很大的隱患。

傅友德經歷了太多的戰爭,他早就是有著心硬如鐵的決心,在戰場上他對自己狠、對手底下的士卒也狠。對於敵人的話,傅友德這裡自然不存在任何的心慈手軟。

至於徐輝祖,到底是勳貴出身,不如傅友德這樣亂世當中廝殺出來的心狠手辣。

騎著威風凜凜的戰馬,猩紅色的披風獵獵作響。

徐輝祖面無表情的騎著馬朝著安邊而去,他要率領大軍去攻打江原道,他要進一步的削弱高麗人的戰爭潛力、要消磨高麗人的抵抗決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