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龍生九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允煐的開心很簡單,自然也就是因為他的一些佈局、一些政策在很好的貫徹,這就是讓他覺得比較滿意的理由。

實際上朱允煐也很清楚,不存在什麼江山永存,一個國家就算是再強大,也總有衰落的一天。

可是能夠帶領著一個欣欣向榮的王朝走向更加的富強,能夠做出一些看起來比較正確的策略, 這對於朱允煐來說也就足夠了。

面面俱到顯然是不可能的,只不過抓住了重點,這對於朱允煐來說也就足夠了。

當皇帝心情很好的時候,在皇城裡,其他人的心情自然也就跟著好起來。不過有些時候,人的悲歡不相通。

比如說皇次子朱文墐, 這小子現在顯然也就開心不起來,這小子現在委屈著不說,更是覺得有那麼一些害怕、戰戰兢兢。

寧妃王氏站在一邊不敢說話,朱允煐的妃嬪比較少,所以朱允煐的妃嬪普遍地位也都比較高,其實按照老朱制定的制度是不存在皇貴妃的。

但是因為小朱的建議,老朱將妃嬪殉葬的制度都給廢除了,所以簡拔一個皇貴妃也正常。

其實老朱也明白,將練瓊瓊簡拔為皇貴妃,實際上那就是小朱拉攏文官集團的一個小手段而已。畢竟練子寧在朝堂上還是有些分量,後宮之中正主一直都是勳貴,也不一定特別好。

所以哪怕朱允煐和徐妙清亢儷情深,只是皇帝喜歡制衡,這也很正常。

其實王氏這個寧妃,也是妃子當中品級最低的寧妃。在她之後就是嬪,然後再是;昭儀、婕妤、美人、才人、選侍、淑女等等。

像老朱給朱允煐帶回來的兩個老家的妃嬪,都是昭儀, 在沒有子嗣前想要成為妃都難。

“小小年紀不學好!”朱允煐很是惱火,本來開心著呢,“不去學堂, 只知胡鬧!”

朱文墐哭都不敢哭,但是委屈的厲害呢。他的皇兄也是想去學堂就去,想不去就不去,從來都沒人說什麼。而且他的皇兄前段時間總是騎著小矮馬到處亂跑,朱文墐只敢在御馬監、校場騎馬,這好多了。

說著這些,朱允煐瞪著王氏,說道,“子不教父之過,朕是忙於政務,倒是少了管教文墐。你呢?整日縱容,這般能養出什麼樣的子嗣?”

王氏立刻跪下,只能請罪,“臣妾知罪!”

“寧妃俸祿供享減半,抄《女戒》十遍。”朱允煐也毫不客氣,對王氏發落,“抄完女戒交由皇后審閱,皇次子朱文墐,抄《百家姓》、《三字經》各一遍, 朕親自看!”

王氏其實不覺得這樣的懲罰有什麼問題, 主要是她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裡, 就包括出嫁從夫。更何況現在她的夫君是皇帝,那才是不折不扣的‘天’。

她甚至還是有那麼一些竊喜的,如果皇帝不管她、不管朱文墐,那才是最大的懲罰。

早些年王氏確實有些小心思,覺得如果小小朱有意外,或者是小小朱不成器,朱文墐不是沒有機會。

可是當初那些小心思被識破,她被皇帝冷落許久,連帶著襁褓中的朱文墐也受到了一些牽連。這一切,也都讓王氏引以為戒。

最主要的還是她看出來了,先不說小小朱成器不成器,皇帝立嫡長的態度無比堅決。王氏認命了,一個親王也挺不錯的,她只是希望朱文墐能夠討好一些小小朱,以後小小朱登基了可以對他好一點。

為了那個位置,歷史上沒少出現一些父子、兄弟自相殘殺,枕邊伴侶陰謀算計,親近摯友反目成仇的桉例。

所以要說天家無親情,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實在是過去的歷史早就說明了一些事情,那些例子看上去也是讓人感覺到觸目驚心。

看著委屈巴巴的朱文墐,朱允煐沒好氣說道,“朕也不要你成為賢王,只是知書懂禮,你也該知曉。你自己說說看,如今這個年歲,連開蒙之書都讀不全!”

越想這些,朱允煐就越是來氣,他這個二兒子,比起文盲要稍微好一點,也僅僅只是好一點而已。

這簡直就是看到了朱允熥小時候了,只是那時候的朱允熥是被呂氏有意教歪、縱容,哪怕朱允煐盯著也不行,畢竟朱允熥更多的還是在東宮,還是呂氏在教養。

可是這個朱文墐呢,完全就是不學好,只是想著貪玩。不讀書也就罷了,也不是說喜歡舞刀弄槍,他就是淘、就是頑劣,喜歡四處搗亂不說,脾氣還不小,沒少對侍女、太監動輒發脾氣。

小小年紀的就這般暴躁,要是再不改正一下,說不定就是朱允煐的二叔、三叔那樣暴虐的性子了。

雖說朱允煐也是接受了封建階級的存在,甚至有些心安理得。只是為人父的,哪個希望自己的兒子這般不成器,哪個父親會希望自己的兒子幾乎要成為禍害呢。

“王承恩,給朕記得,以後每日都要派上送皇次子去大本堂。除太上皇、朕,皇后及太子,其母妃生辰外,每月只許三天休沐,十日一休!”

這麼一算,朱文墐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一年十二個月,他也就是四十一天假。就算是以假期少的大明官員,比起朱文墐的假期還是要稍微的好一點。

不過很多人也都明白,如果真的是到了正月,朱文墐不可能孤零零的在大本堂,過年的時候假期肯定會多點。包括如果是生病了之類的,也可以有著一些假期休息。不過如果是裝病,那估計就不好過了。

朱文墐更加的委屈了,包括王氏這個時候也是非常的心疼,可是在朱允煐面前,他們可不敢多說什麼。

到底是成年人,王氏也覺得如果朱文墐在學堂表現稍微好一點,皇帝說不定過段時間也就會降低處罰,不會像現在這般嚴苛了,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批評完朱文墐和王氏,怒氣衝衝的朱允煐也就不再這裡多呆了,轉身幹淨利落的離開了。

王氏顯然是有些幽怨的,皇帝到她寢宮來的次數不算多。這一次好不容易來了,可是誰想到就聽到了朱文墐的一些事蹟,這是氣急敗壞的就走了。

只是沒什麼辦法,誰讓她看起來有些沒教好孩子呢。所以這些個事情,也只能是她自己來承擔了。

不過要說朱允煐這個當爹的沒做好,這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只不過朱允煐也覺得龍生九子,他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教孩子。

最主要的是朱允煐不能給朱文墐不切實際的幻想,就算是要教子,朱允煐也只能是親自教導小小朱。要不然到時候很有可能會有一些動盪,會讓皇權更替出現一些變故。

甚至很有可能出現手足相殘這類事情,這些顯然也是朱允煐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所以哪怕對王氏、對朱文墐不公平,朱允煐也只能是狠下心來了,他必須要延續大明朝一些看似比較好的辦法。

立賢,這是一個違心的說法。立嫡長,這可能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這絕對是一個比較穩妥的做法,大明朝的皇權更替說不定也會因此少了很多的變故,以及少了很多的腥風血雨。

因為有些不成器的兒子,朱允煐的好心情算得上是被衝散了一半,他氣鼓鼓的回到了春和殿,又覺得不爽了。

到現在他這個皇帝,還是住在‘東宮’,哪怕東宮這邊的瓦、梁都變了,早就換成了符合皇帝使用的規制,但是這裡確實就是以前的東宮,這裡理論上是小小朱的地盤。

這也只能怪朱允煐了,當初捨不得花錢,在老朱退位的時候也沒說給老朱修一座宮殿榮養,讓老朱依然住著乾清宮。朱允煐呢,自然是繼續住在東宮。連帶著朱允煐的妃嬪也不能去東西二宮。

徐妙清看到朱允煐生氣的樣子,關心問道,“陛下這是怎麼了?可是遇到了煩心事?”

“文墐胡鬧,身邊的太監不敢划船,他令人拿著馬鞭噼頭蓋臉抽了一頓。”朱允煐沒好氣說道,“那混小子半點不知體恤,見那小太監嚎哭,反而在旁大笑。”

徐妙清一聽也皺眉了,雖說也有一些權貴子弟也會這般。但是這樣的事情出現在自家,這絕對就是一個堵心的事情了。

哪怕朱文墐是王氏所生,但是真的要按照禮制來,徐妙清才是朱文墐的母親,王氏可沒有那個資格。包括朱如意,也是徐妙清的女兒,皇帝所有的子嗣都是徐妙清的孩子。

看了看朱允煐的臉色,徐妙清小心說道,“臣妾倒是聽聞文墐不愛去學堂,寧妃也多有縱容。只是沒有想到,這孩子如此暴虐。”

“咱命人盯著,每日讓他去學堂。寧妃過兩日也該送來《女戒》,你再敲打一番。”朱允煐安排說道,“等到垠兒回來,讓垠兒去管教他那不成器的弟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徐妙清低著頭,心裡還是比較開心的。老朱家就是這樣,當大哥的就要去管著弟弟妹妹,從小開始就要學習。

以前的大朱是這樣,小朱也有這樣的經歷。現在到了小小朱了,這樣優良的傳統要延續下去,讓人知道什麼叫做長兄如父,讓弟弟妹妹見到了大哥就知道什麼叫做畏懼。

這些,也是應該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