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家事,天下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標和朱雄英這祭祖,一去就是三個月,九月出去的,這是臘月才啟程回應天府。

在這段時間,忽然間有人高發李存義與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謀逆,很多人以為已經了結的胡惟庸案又起波瀾。

此前吉安侯陸仲亨也因擅乘驛車,受到老朱訓斥。而平涼侯費聚曾奉旨安撫蘇州軍民,但卻沉溺酒色、無所作為,後招降蒙古殘部,又無功而返……

這一次他們兩個算是栽了,老朱開始翻舊賬了,他們作為曾經和胡惟庸走的很近的侯爵,這個時候自然也是被誅殺了。

胡惟庸當年可能是有一些想法,但是他那麼點實力,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主要還是胡惟庸把持朝政獨斷專行,居然敢越過老朱主理朝政,這才是胡惟庸的取死之道。

而陸仲亨和費聚,他們或許和胡惟庸走的很近,大明立國後也多有不法。這些人不懂收斂,現在成為了被殺雞儆猴的存在。主要的,還是他們阻攔老朱遷都。這些淮西貴族,還是想要在離家近的地方,捨不得江南繁華。

至於李存義,他是開國功臣韓國公李善長之弟,老朱誅殺李存義一家。但是饒過了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並且訓斥了湯和。

李善長的問題很簡單,弟弟造反,這個做哥哥的自然也就不要想好過。更何況李善長其實本人有些小心眼,曾經也因為開國第一功臣而自傲。雖然被削權、但是在應天府的李善長,還是時刻想著重返朝堂。

約束不了淮西勳貴,作為淮西勳貴的領頭人,李善長這一次自然也是被敲打的。

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人,爵位也被削除,爵位不能世襲。

老朱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誰敢攔著他遷都,他就敢殺人。誰敢和他作對,那就要做好滿門、三族或者九族被誅的準備。

悽苦的文臣、勳貴們發現,以往還能保一保他們的皇太子還在祭祖。據說太子儀仗已經開始回返應天府了,只是等到皇太子回來,朝堂上都要換一批人了!

朱標和朱雄英自然不急著回應天府,或者說他們是掐著點的在走,根據不斷的接到了錦衣衛的密報後決定行程。反正在大事沒有確定之前,他們就是一直走不回應天府。

殺人的事情老朱去辦,等到皇太子回到應天府,那些沒被砍頭的文武大臣可能會逃過一命。到時候朱標勸一勸,事情說不定也就這麼過去了……

老朱在朝堂上大殺特殺,浙江、江蘇等地的鹽商忽然遭了災。

常十萬的兒子茂太爺領著驕兵悍將抄家滅族,錦衣衛也趁機索拿,但凡和倭寇稍微掛上一點邊的必然嚴刑拷打......

御史臺不少人攻擊常茂,老朱則是在感慨著鹽商真的很富。雖然他那個總是要錢造炮、造船的孫子截留了一大批,但是上繳國庫的銀錢依然很多。

其實朝堂不少人也都知道,尤其是一些勳貴或者浙東文官集團。他們的‘白手套’被打擊了,他們的基本盤被動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在試著阻止遷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以及皇太孫手底下掌握了近半大明水師,這些被抓的鹽商等等,他們只是讓皇太孫抓住了把柄。

皇太孫雖然地位穩固,但是皇太孫幾乎不去朝堂。殺紅眼的老朱同志,那是勳貴、文官不敢多看的存在,還是得找皇太子。

結果呢,皇太子走到一半,在滁州停了下來。

不是去琅琊山看醉翁亭,當初老朱離開郭子興選擇單幹,帶著心腹二十四人南略定遠,滁州就是老朱的第一塊地盤,極具意義。

有些人算是看出來了,就算是所謂的儒雅大度的皇太子,帝王權術也是無比熟稔。老朱家這一家三代人,變著花樣的在撩撥這些文武勳貴。

立場不同、出發點不同,做出的選擇自然也就不同了。

朱雄英自己都覺得有了不小的變化,以前的他只是一個普通人,頂多就是雜書看了一些,但是算得上是一個比較三觀正的年輕人。

可是現在呢,很多的時候他也需要從一個封建帝國接班人的角度出發,他的很多做法或許也是在現代社會被無數人吐槽的‘惡臭’。

但是沒辦法,朱雄英也沒打算當一個聖人,他需要的是掌握好可能傳到自己手裡的皇權。只有那樣,他或許才有機會改變歷史的走向,或者實現自己的一些抱負。

民賊、暴君、昏君什麼的,任有後人評說吧!

什麼君主立憲、什麼實現地球村,朱雄英覺得不可能的事情,有些事情在這個國家、在這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沒有那些基因。想要制霸全球,現階段的大明國勢越來越強是真的,但是現階段的科學生產力就在這呢。

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哪怕以後有著敗家子,也可以多敗幾年。

確定好一些大的方向,相對正確的方向,避免開歷史的倒車,這也是朱雄英覺得自己應該做的,也可能能夠做到這些。

朱標和朱雄英父子兩個還在遊山玩水,說了不去醉翁亭的,但是熟讀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的朱標,骨子裡的一些文人氣質也露出來了,再歇一天。

常藍氏接到了詔令,代理後宮事務的郭寧妃代替皇帝賞賜了三匹御馬,三身甲冑,這是給常家那三位公子的。

在肯定了常茂這段時間的差事之後,郭寧妃透漏了訊息。燕王妃產女後病死,中山王府的嫡次女也到了婚嫁的年齡,和皇太孫年齡很配,據說皇太孫的兩個妹妹和徐家的二閨女關係很好。

明白,這全都明白了!

常藍氏喜憂參半,看起來在陛下的心目中,皇太孫的地位無比穩固。常系雖然現在有些沒落的意思,只能由藍玉挑大樑。這是擔心藍玉到底不是常家人,不會力保皇太孫,將徐家給綁在皇太孫的馬車上了!

這裡面,其實也是有著制衡藍玉的意思。

皇太孫的地位確實穩固了,只是常家,說不定以後也就是個普通的外戚了。畢竟常家的三位公子哥,能力是有限的。徐家的魏國公徐允恭,本身就是在給皇太孫辦事不說,也是大明現在有名的年輕才俊。

心情複雜的還有徐家,嫡長女病逝,忽然就傳出來了訊息,嫡次女被看中,不出意外的話就要成太孫妃了。

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徐家人現在心情複雜。

在傳出太孫妃不出意外就是中山王府嫡次女的同時,郭寧妃上奏,乙丑丁顯榜榜眼練子寧嫡女賢淑雅緻,請為皇太孫側妃。

女團沒有、熱巴或者娜扎也沒有,正妻是勳貴出身,側妃就是文官集團的代表了。皇太孫的後宮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這也是事關天下的大事,關係著朝堂的穩定。

剛剛回到皇宮,朱曦就笑嘻嘻跑了過來,“皇兄,怪不得先前你總是讓妙清隨我們逛街,原來早就選中了她!”

朱雄英沒好氣的說道,“那是你皇嫂!”

朱玥也不甘示弱,跑過來說道,“皇嫂還沒有姐姐年紀大!皇兄,皇嫂都能嫁人了,我和姐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搬去公主府?”

白了一下小妹妹,朱雄英沒好氣的說道,“再等等,等我完婚之後,你們才能談婚論嫁。兩年吧,你們再等等,不著急。”

王承恩走了過來,輕聲說道,“殿下,皇爺有旨,該去乾清宮了。”

看了一眼有些羨慕的兩個妹妹,朱雄英說道,“叫上老二,我帶你們過去!”

老二,自然是朱允熥。當著外人的面,朱允炆才是‘老二’。同父異母的弟弟和同胞弟弟,差別還是有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