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 雄圖壯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老朱的眼裡,老朱家的子孫就是老朱家的子孫,和旁人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不要說現在是徐妙清想要搶奪功勞了,就算是以前朱允煐的母妃常氏,甚至包括和老朱相濡以沫的馬皇後,其實都是一個樣子。都別想搶老朱家的血脈,不管好的還是壞的, 總之這就是老朱家的血脈,和旁人沒有半點干係。

不要說老朱了,老朱的一些個子女對於這些事情也是這般看來。尤其是事關皇儲的,說起來也只能是朱家的了。至於皇儲的母族,也就是承認而已。

“咱爹說了,越往北走越冷。”小小朱跪在凳子上,扒拉著地圖說道,“往上頭走, 就要到河南、山東, 然後到北直隸了。咱的奴兒干都司就在北直隸還北的地方,以前有許多韃子,都給咱大明趕到漠北還北了,那裡很冷的。”

老朱笑眯眯的看著,有他的教育,再加上小朱的言傳身教,小小朱雖然有些頑劣,可是見識相比起其他的孩子要強很多。哪怕小小朱天資看起來不算特別出色,但是也不愚蠢。

“梁國公在捕魚兒湖大勝,咱爹說了,大漢冠軍侯封狼居胥、東漢大將軍竇憲勒石燕然。唐朝的李靖擊滅東突厥,然後就是咱的梁國公了。”小小朱很驕傲, 說道,“只有最厲害的王朝,才能有這般功績!”

常麒笑嘻嘻,說道, “梁國公是咱舅爺爺。”

“咱爹也是國公。”馮麒不甘示弱,說道,“咱爹是郢國公,咱娘是長公主。”

沐麒和沐麟就不高興了,這兩孩子也嚷起來了,“咱爹也是國公,咱爹是黔國公,咱娘也是長公主。咱爺爺還是黔寧王,最是厲害!”

“那咱爺爺還是開平王!”常麒不高興了,立刻虎著小臉說道,“咱外公還是宋國公,咱弟弟以後也是宋國公!”

老朱看著這群孩子在鬧,別看現在這群孩子在攀比,只是老朱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他們這一代人,甚至他們的子輩拼殺,可不就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們安享富貴嘛。只是老朱也是有些想要吐槽,到底是女生外嚮,哪怕是大明朝的公主,到底也是嫁出去了,生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向著的也是‘別人家’。

“咱爹還是皇帝呢,咱爺爺也是皇帝!”小小朱蹦下凳子,雙手叉腰說道,“咱曾祖父也是皇帝,高祖父還是皇帝!咱以後也是要當皇帝,咱才是最厲害的!”

嗯,這沒得說了,小小朱這是直接結束了家世顯貴的攀比了,沒人比他厲害。

老朱追封了他的父祖為皇帝,而小朱也追封了大朱為皇帝,所以小小朱這一大家子全都是皇帝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就是事實。

小小朱又爬到了凳子上,說道,“往南頭走,過了福建、兩廣,就是安南、真臘、暹羅、浡泥國了。那些地方都沒有冬天了,特別特別熱。咱爹說了,那裡人都曬黑了。”

沐麒這時候也說道,“咱雲南也不冷,大舅最喜歡吃的芒果,咱那裡許多!咱娘也說了,以後咱也要給大舅最好的芒果,咱爹總是在找芒果。”

“不找芒果,還有咱的小馬。”小小朱立刻反對,說道,“表哥,你當國公了,就給咱送小馬。”

這‘大逆不道’,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當然這也就是老朱心大,一點都不覺得他的重孫‘大逆不道’或者是有什麼野心之類的,老朱覺得這一切都是很理所當然的。

朱曦這個時候則說道,“以前皇兄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咱以前是不信的。可是皇兄很小之時就能知曉這些事情,咱那時候還整日惦記著漂亮衣裳、華貴首飾。”

朱珠看了一眼侄女,驕傲說道,“你能知曉什麼?!你皇兄在你跟前,那是哄著你們幾個玩。以前母後親自教導英兒,英兒常常讓母后啞口無言,只能讓父皇、皇兄,或是翰林院的過來解惑。”

“皇帝有慧根,也善思考。”老朱驕傲無比,說道,“咱走南闖北好些年,有些事情也知道,就是不明白是咋個回事。皇帝看看書就知道,還能舉一反三。”

朱珠繼續驕傲無比,得意洋洋的看了看駙馬們,“都說父皇、母后偏寵英兒,要咱說也是應該。母后常說宋時最喜神童,只是咱英兒和那些個神童不一樣。咱英兒是天生要當皇帝的,懂得也都是治理天下的本事。”

“莫要瞎說,要不是你母后親自教導,他也沒這般出息。”老朱笑的更加開心了,說道,“英兒千般好,就是咱和你母后再教他,都是個沒帶兵本事的。”

朱玥湊趣,說道,“皇爺爺,這話可莫要在皇兄跟前說,要不他又要氣的吃不下飯。”

“爹治理天下啊!”小小朱雖然在和表哥表弟們鬧,只是還是說道,“咱以後當大將軍、大元帥,咱去打天下!到時候表哥和表弟都給咱當將軍,咱爹喜歡哪裡咱就去打哪裡!”

老朱笑著抱怨道,“英兒以前想當武皇帝,小時整天腰裡掛著小木刀,長大點就佩劍。旁人都是佩玉,就他整日想著武事。他是沒那個天賦,生了個兒子倒是有了天分,和他小時一個樣。”

朱珠理所當然的說道,“英兒有著皇兄的文才,太子這邊倒是有了父皇帶兵的本事。要咱說還是父皇前些年太忙了,英兒就是再沒天分,父皇也能教出來。太子整天跟在父皇跟前,這多出息!”

老朱笑著,看了看小小朱,“皇帝有些個見識,咱是跟不上。咱垠兒跟著他爹也能長見識,你們自個說說看,你們知道安南那邊沒個冬天?一年四季,咱是常理,那頭說是沒有冬天,還只有什麼個旱季、雨季,奇奇怪怪的東西也多。”

朱玥也說道,“咱以前只聽說嶺南有瘴氣,只是後來才知道那頭的冬日不冷。本來以為就是那邊是這般,只是沒有想到安南以南還要暖和。咱皇兄沒去過,全都知曉。”

“皇帝還是見微知著,只是從東瀛浪人那裡訊問訊息,就斷出東瀛有大礦。”老朱更加驕傲,和尋常老人沒什麼兩樣,喜歡炫耀兒孫的成績,“如今咱大明再無白銀之憂,都是皇帝的本事!”

要說這是在拍馬屁也好、歌功頌德也罷,或者只是在簡單的陳述一些事實,這其實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起碼現在看起來和朱允煐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雖然很多的事情是圍繞著他展開。只是朱允煐現在根本不在意這些事情,也沒時間去在意這些,他現在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現在算起來,朱允煐也是家裡的頂樑柱了,有些事情自然也就理所應當的需要他承擔起來。

老朱勞累了一輩子,現在也是時候讓老朱休息、頤養天年了,帶帶重孫、看看其他的子孫,這對於重視親情的老朱來說也確確實實就是一個最大的安慰了。

至於小小朱的話,他現在還只是一個孩子而已。無憂無慮的長大,這就是大家對於小小朱的期待。雖然有些時候需要小小朱出面,但是也只是露個臉而已,不需要小小朱真的做什麼事情。

而弟弟妹妹們,朱允煐知道他是長兄,他自然也就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這些也都是他應該承擔起來的責任。

武勳的事情暫時是不需要擔心,常系和徐系的忠誠是不需要擔心的,他們的號召力也是比較足的,這可以讓朱允煐安心不少。

至於文臣這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些人手裡沒有兵,這個時候自然也就安分守己一些的比較好。

更何況有著洪武皇帝、英示皇帝持續不斷的打壓,很多的文臣也都是比較端正自己的態度,沒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去想著什麼重現兩宋時期士大夫的風光,也別想著什麼‘共治天下’。

雖然可以忽視一些個文臣的態度和意見,只是想要推行好攤丁入畝的事情,不是說讓武將拎著刀、騎著馬去執行,還是需要文臣們出力,包括一些‘不入流’的小吏,他們的執行力還是需要認可的。

鬱新被再次召到了武英殿,作為戶部尚書,這件事情他也確確實實是比較有發言權的,這也是他的分內之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朕決意先行推廣,戶部這邊要開始準備起來。”朱允煐開口,對鬱新說道,“試點之地,明年就需攤丁入畝,朝廷官吏自然是要知道,尋常百姓也該知道稅制有變。”

鬱新其實也端正了態度,他知道自己胳膊擰不過大腿,“起奏陛下,兩稅法也好、攤丁入畝也罷,朝廷徵稅自有章程。只是攤丁入畝,首要便是清查田畝。”

“這些事情戶部要做,三法司也會協理。”朱允煐擺了擺手,嚴肅說道,“這一碼歸一碼,有些事情不要等著事到臨頭再去做。再者就是兩稅法到底是沿襲數百年,國朝前三十年也是如此稅制,百姓對於攤丁入畝也不瞭解。”

鬱新還是很能領會上意,立刻說道,“臣會令人於府衙、城門前張貼告示,會令人詳解攤丁入畝之策。”

對於鬱新如此聰明,朱允煐還是比較滿意的。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宣傳的,尤其是一些政策性的東西,更是需要好好的宣傳宣傳。

不宣傳的話,百姓們哪裡能夠明白兩稅法已經被攤丁入畝所取代。不宣傳的話,百姓如何知道自己改納多少糧?

鬱新這個戶部尚書,目前來看朱允煐還是比較滿意的。不管是此前的銀行的事情,或者是現在的攤丁入畝,他做的都還算得上不錯,讓朱允煐少了很多的麻煩,這個戶部尚書還算是合格。

既然是這樣,自然也就不需要考慮鬱新是不是什麼‘心腹’了,只要鬱新有這個能力,他就可以繼續在戶部尚書的任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畢竟朱允煐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不需要太多的考慮安插心腹才能掌控朝堂,那些事情對於他來說確確實實就是多此一舉的事情,真的沒有什麼必要。

想來鬱新也是明白這樣的一些道理,所以他根本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踏踏實實的辦好皇帝交代的事情,這對於他來說也就足夠了,不需要擔心被取代,就要展現自己的能力。

皇帝的心腹,也可能是卓敬,說不定因為違逆上意就被貶黜了。不是皇帝的心腹也沒關係,依然可以坐穩尚書之位。

說到底這些人都是大明的臣子,現在的皇帝不喜歡什麼黨爭,也不需要考慮平衡,現在的皇帝只是想要將大明治理的更好,英示皇帝需要的是一些能臣幹吏!

鬱新這個戶部尚書,繼續去做好戶部尚書應該做的事情,這也就足夠了。

而朱允煐顯然是沒辦法閒下來的,推行攤丁入畝的事情不只是一個戶部就足夠。該召見的臣子還是需要繼續召見,該討論和完善的地方也都說需要進一步完善,真的閒不下來。

“皇爺,太上皇回宮了。”王承恩小聲對朱允煐說道,“雙全說太上皇心情很好,太子殿下今日在大長公主府豪舒壯志。”

朱允煐抬頭,笑罵著說道,“咱的兒子是什麼德行,咱知道。等一會兒,咱去寢宮。”

就不去乾清宮了,讓老朱繼續帶著鬧騰的小小朱好了。朱允煐還是打算回他的地盤,他的妻子現在還懷著身孕呢,也應該多一些陪伴。

王承恩自然更加沒有什麼意見了,他從來都不會替皇帝拿主意,他只需要執行好皇帝交代的事情就好,這也是他在皇帝身邊存在的意義,這也是這麼些年來沒有人能夠取代他位置的原因。

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可以順順利利的辦好。

忙完公務,朱允煐心情不錯的朝著東宮走去,眼看著英示二年就要過去了,一切還算順利。

只是朱允煐沒有什麼滿足,因為這距離他的雄圖壯志還有不少的差距,他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辦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