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老朱家的特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武勳們的心思,朱允煐多少也是知道一些。武勳們的,其實也不難猜測和理解。

說到底就是朱允煐的一些改革,這也是觸犯了一些人的利益。武勳們的利益,顯然也是在攤丁入畝這方面是受到了影響,而且還是不小的影響,這些人的田地可不少。

哪怕是常茂、徐輝祖, 他們和朱允煐的關係無比緊密,他們自然是朱允煐天生的盟友。他們對於朱允煐的改革,可能是沒有太多的意見,因為他們是皇帝的舅舅、是太子的舅舅。眼前的這點得失,對於他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只是對於其他的武勳來說,哪怕看似是和皇室也有不少的聯絡,很多武勳也都是和皇室有著各種聯姻。但是那可只是普通的宗室,和皇帝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咱們也都是自家人,咱也就不瞞著了。”朱允煐笑著開口, 說道,“武勳多有賜田,咱的意思是這些都是不納稅的,這也是朝廷對於功臣的賞賜。”

徐輝祖立刻起身,對朱允煐說道,“陛下,如此一來,武勳雖是不會反彈。只是長此以往,臣怕不少武勳要接受投獻。”

徐輝祖這樣的擔心,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投機取巧之類的事情,很多人無師自通。

不要說武勳了,就算是此前的一些讀書人也都是這樣。考上了秀才, 自家人名下的田地要放在秀才名下。一旦成為了舉人, 鄉裡鄉親的恨不得都要將田地給投獻過來。

這一切自然也就是有利可圖的, 這一切自然就是因為可以避稅了, 聰明人實在是多著呢。想要鑽政策的漏洞,對於一些聰明人來說, 也算得上是得心應手了。

朱允煐笑著開口,對徐輝祖說道,“咱也不是偏私的人,朝廷優待士人,免了不少有功名的士人賦稅。朝廷優待士人,自然不能忘了這些為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勳。”

一碗水端平,朱允煐自然是要這麼做,文武的均衡對於朱允煐來說也是應該的。

哪怕現在的文臣集團開始起勢,不再是開國之初經常被武勳按著捶了。只是武勳,始終是更強勢,這也是符合一個王朝初建的規矩。

“咱也知道少不了有些投獻,自然也要學學給有功名的人免稅的規矩。”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少免些稅就是,按照品級規定免稅田畝之數,這也就差不多了。”

盡善盡美是不存在的,只是朱允煐也是需要稍微的做一些限制,不能一味的膨脹。

朱允煐繼續說道,“不只是士子、武勳,宗親這邊也是要限制免稅田畝之數。咱推行攤丁入畝,自然是避免土地兼併,可不能到了最後百姓依然無田可耕,田地全都是在文臣武將宗室手裡。”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徐輝祖立刻高唱贊歌,“陛下英明!”

英明不英明的,暫且不說這些好了,這也是自說自話,或者是不少人的個人評價而已。

現在徐輝祖在說朱允煐英明,自然也就存在有些人肯定是要罵朱允煐昏庸、殘暴等等。

沒關係的,朱允煐還真的不是特別在意一些名聲。只要不說那種沽名釣譽的就好,只要不是跑到朱允煐跟前對他一頓狂罵,朱允煐還真的不是在意一些私下裡的評價。

常茂這個時候則說道,“陛下,咱在遼東的莊子,這可怎麼算?”

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免稅,遼東那邊苦寒,眼下是沒辦法開地的。朝廷不只是要給你們免稅,還是要給你們一些補貼。一應農具、耕牛,朝廷自然是要負擔的。”

常茂一愣,隨即眉開眼笑的說道,“陛下,朝廷賞賜了田地,還要賞賜耕具?”

朱允煐笑著點頭,“遼東開發,這可是百年大計,朝廷自然要鼓勵。不給武勳更多好處,何人去耕地啊?你們去南洋抓捕田奴,還要供他們吃食,可是不小的負擔。”

這話也就是有些人私下裡說說而已,其實大家也都是知道怎麼回事。

朝廷這邊肯定是不許‘蓄奴’,尤其是不許將大明的子民當做奴隸。只是對於一些人,沒必要在意那些事情了,也是可以稍微的‘殘暴’一些的。

常茂知道這些,他就是下南洋的主力軍之一。而徐輝祖也知道,他不贊成但是也不反對,為了配合皇帝的計劃,他也是安排了家裡人去參與這件事情。

很明顯,大家對於這些事情都是心裡有數的,也都是在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遼東大開發,這顯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需要持續的資源的投入。

這個時候如果不給武勳更多的動力和好處,他們顯然也就提不出來什麼熱情了。朱允煐這麼做,自然也就是持續的加溫,讓更多的人、更多的物資朝著遼東開始傾斜。

民間的力量暫時是顧不上的,中原腹地、湖廣之地等等地方,現在還有不少的土地沒有被進一步的開發好,沒有被利用好,人少地多的現象還是有一些的。

那這個時候也就只能是指望武勳了,武勳的資源可不少,不能讓他們只是吃喝玩樂,也該拿出一些資源去遼東。

常茂笑了起來,他抹著大鬍子說道,“陛下,那咱回頭再讓人去南洋一趟。要咱說,沒有一千、八百田奴,咱的地開不出來。”

“也要稍微體恤一些,莫要都給用殘了。”朱允煐稍微提醒一下,說道,“外頭可沒有少說咱殘暴、堪比桀紂的。”

常茂這就嘿嘿笑了起來,只是在裝傻充愣。外頭確實有這樣的議論,尤其是那些個喜歡聖人之道的,都覺得他們的這個英示皇帝有些地方確確實實是有著一些堪比桀紂的殘暴。

勞改制度,這和朝廷的徭役還是有區別的,但是勞改制度算得上是英示皇帝的傑作之一了。

徭役,那是朝廷強迫平民百姓彩玉一些勞動。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現象,很多人也都覺得很正常。就算是現在的大明,也是有著一些徭役的。

比如說裡甲役,裡甲役即一里的事務,二為均徭,即供官府經常性的差役,三為雜泛,為臨時派遣的一切差役。

就算是那些文臣,也沒有覺得徭役沒什麼不應該。頂多也就是不能名目繁多、嚴苛殘酷,這就是大家對於徭役的理解。

可是這個勞改的話,要不是英示皇帝的提議,很多的囚犯只是在牢獄裡混吃等死、不見天日。但是現在呢,除了一些極輕罪行的犯人之外,大多是都要被送去勞改的。

修橋築路不算什麼,種田開地也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修築城牆等等,這也是勞改的常見形態。甚至一些危險性極強的開礦等等事情,都是一些重犯、死刑犯的工作場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少文臣自然就是有意見了,覺得朝廷這麼做是有些殘暴的,只是他們的意見好像也確實沒什麼用。朝廷該勞改,還是要繼續勞改,誰讓大明百廢待興,也確確實實是缺少足夠的勞力,尤其是危險性極強的工作,更缺人。

除了這些個勞改,很多人也都知道朝廷早年打釜山、攻東瀛,抓了不少人在礦上呢,死傷也是比較大的。

徐輝祖和常茂對於這些事情也是心裡有數,甚至可以說比起絕大多數的文臣都要更加的瞭解其中的門道。

這些事情他們暫時還是不好多說什麼,這件事還是難得糊塗比較好,尤其是當著皇帝的面,自然也就不能多說什麼。打了皇帝的臉,那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朱允煐笑著擺了擺手,對常茂和徐輝祖說道,“如今武勳這邊也是多少有些埋怨,咱也是知道的。咱大明武勳,還是以中山王府、開平王府為首,還是要二位幫著咱盯著些。”

常茂和徐輝祖自然也是連忙點頭,徐輝祖現在本來就是軍方大佬之一,更是徐達的嫡長子。他出面坐鎮的話,徐系一脈的武勳要是敢和皇帝扭著來,那真的就是自絕於徐系了。

而常茂就不用說了,作為皇帝的大舅、常遇春的嫡長子,哪怕常茂現在在軍方沒有什麼具體的職務,看起來也確確實實沒有太多的能耐。但是他出面的話,很多人都知道這是皇帝的意志,常系上下可不敢多說什麼了。

更何況常系在軍隊也不是沒有力量,藍玉就是常系的代表,雖然他也有能力自立山頭。

常系現在的情況特殊,也是因為宋國公馮勝,這意味被老朱認為‘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馮勝居於第三’的允文允武的大將,他的宋國公的爵位可是常茂的嫡次子繼承的。

也別忘了馮勝的侄子馮誠,那也是皇帝的親妹夫,這些人現在也都被英示皇帝牢牢綁在戰車上。

厲害的武勳,一個個的要麼是英示皇帝的至親,要麼就是受了朱允煐天大的恩惠。

比如說藍玉和馮勝,他們以前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算得上是‘無後’。可是現在呢,爵位傳承有序,他們現在也都是有著自己的香火了。要不是皇帝的恩賜,哪有這樣的待遇。

朱允煐心情不錯,武勳這邊的情況,還真的是不需要太過擔心。畢竟武勳的幾個大佬,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動機,他們都是會和皇帝同進退的。

也別忘了朱允煐也不是一個勁的打壓武勳,雖然攤丁入畝確實是會限制武勳們去土地兼併,但是這些人的一些基礎的利益,朱允煐還是會保護的,自然也就不需要擔心這些人強力反彈了。

常茂和徐輝祖得到了皇帝的提醒,他們自然也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這也是朱允煐將他們叫到武英殿的原因。

有些事情都已經明說了,朱允煐也很相信徐輝祖和常茂的能力和忠心,自然也就不需要在這件事情上多說什麼了。

至於宗室的情況,估計確實是有宗室有些牢騷。但是不管是老朱出面還是小朱出面,任何反對的聲音實際上都是可以被鎮壓下來的,宗室實際上發不出太大的聲音。

而且朱允煐既然可以照顧士人的利益,對武勳也會比較厚待。那也就沒有理由對宗室苛刻了,頂多也就是照葫蘆畫瓢,對宗室土地兼併做一些限制,按照品級規定免稅的田畝數量就是。

朱允煐在武英殿辦著國朝大事,在進一步的去確定大明王朝的一些國策,他在努力的治理著江山。

小小朱大呼小叫,跟著他的表哥表弟在寧國公主府為非作歹,玩的那叫一個暢快、那叫一個開心。和小夥伴們在一起,小小朱當然會非常開心了。

“父皇,太子這般鬧,英兒怕是要說了。”朱珠坐在老朱身邊,親暱說道,“咱記得英兒小時乖巧聽話,怎麼太子就這般愛鬧。”

老朱樂呵呵的,說道,“太子這般好,咱跟著照看也能動動筋骨。英兒小時就是太規矩、太聰慧,咱不喜歡。”

朱珠懶得多說什麼,只剩下只翻白眼。真的要是不喜歡,那恨不得每天都要看到、每天都要抱一抱,要不然就吃不好飯、睡不踏實。

真要是不喜歡,小朱就算不樂意坐在老朱背上,老朱也一個勁的要求馱著小朱在床榻上爬來爬去?

“皇爺爺,估計太子是隨了臣妾。”徐妙清也湊趣,說道,“臣妾小時候頗為頑劣,也喜歡爬高下低的。”

老朱就不樂意了,只是不好發脾氣,“皇帝小時候看似規矩、乖巧,只是也頑劣。咱記得他以前要爬大殿,也曾站在案几上往下蹦。咱養的魚,就給他禍禍完了。”

朱珠也是直點頭,這是咱老朱家的子嗣,沒有常家什麼事。至於徐家,也不要多想,就是咱老朱家的!不管怎麼看,都是咱老朱家的子嗣,從骨子裡像!

徐妙清這個時候還是什麼都不要說的比較好,這一次湊趣算是不太成功的。只是她也不需要擔心和害怕,皇爺爺是什麼心思,她心裡清楚。

說到底就是老朱家極端護短,更何況小小朱的身份特殊。只有老朱家的特點更加明顯,那才是最好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