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帝王心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諡號,這本身就很特殊,可謂是對一個人官方的蓋棺定論,自然也就不能馬虎了。

更何況現在很多的文臣跟打了雞血一般,也是覺得他們看到了地位提升的機會了。這些士大夫們被忽視太久了,他們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重新取得‘應有的地位’。

暫且不說其他朝代,文臣的地位不一定就是多麼高。只是在宋朝這麼一個朝代後,文臣們的心氣一下子就飆升到了極限。兩宋,那可是所謂的士大夫的天堂啊!

雖然元朝看似沒有給一些文臣特別高的待遇,但是總體來說也不算差。大明朝到目前為止的話,士大夫的待遇可謂是歷朝歷代的‘底線’,很多人‘忍受到極限’了。

所以楊靖的諡號,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刑部尚書的諡號了,這也是文官集團的地位和利益。

朝堂上爭論不休,雖然很多人想著要‘文正’,這也是文臣諡號當中最好的。起碼是在兩宋時期,文正這樣的一個諡號是無數文臣的夢想。

只是實事求是的來說,楊靖還沒有這樣的一個資格,這個諡號對他來說太重了。

文臣們對於這件事情更加的在意,而武勳集團看起來都是在冷眼旁觀了,這和武勳看起來沒有太大的關係了。這件事情,也確實沒有什麼必要強出頭。

更何況有些人想的比較多,覺得皇帝現在這麼大張旗鼓的給楊靖諡號,這也是一種訊號。

看似是在提升文臣的地位,只是這何嘗不是對武勳集團的一種敲打呢。文武平衡、互相制衡,這才是皇帝眼裡最理想不過的一個狀態了。

而在大明朝,武勳的地位太高了。哪怕很多人也都知道,一個王朝初立,必然也都是武勳的地位比較高。只是現如今的大明,也確實該考慮稍微的壓制一下武勳了。

這件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定下來的,估計這一次散朝後,很多人都要對於楊靖的諡號開始更好的準備。

更何況楊靖到底是病故了,這可是六部尚書之一,是文臣的‘頂點’。所以在這個時候,哪怕可能政見不合,但是在這樣的時刻也是需要去拜祭一下。

誰讓皇帝看起來對於楊靖比較偏愛呢,對於楊靖的成就也算是比較認可了。這樣的一個重臣,死後的哀榮也是不能少的。這些個同僚們要是沒有任何表示,面子上也是過不去的。

下朝後的朱允煐心情比較復雜,楊靖‘壯年而逝’,這樣的一個能臣病故,對於朝廷來說也確實是不小的損失。

慢悠悠的朝著武英殿走去,還沒進殿,朱允煐就看出來了一些不尋常,他也稍微加快了一些腳步。

朱允煐邁步進入武英殿,有那麼一些好奇的問道,“皇爺爺,你怎麼過來了?”

“朝中發生這般事情,咱也是該過來看看。”老朱放下手裡的奏章,對朱允煐說道,“咱看了你批的摺子,你這是懶散了不少。這些摺子,批的也是有些含糊了。”

朱允煐立刻明白老朱的意思,倒不是朱允煐批閱奏章就是糊弄事。只是以前的朱允煐是‘事無巨細’,而現在很多的時候也都是給出一些指導意見就好,而不是直接做出決定。

更何況老朱的性格,那才是真正的事無巨細的代表,控制欲極強的老朱習慣的是將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好,別人只需要執行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皇爺爺,咱們這般做可不是什麼好事。”朱允煐翻出一份奏章,說道,“你看看,底下的人遇到了事情不敢決策。這奏章一個來回,快一點的也要數天、慢一點的數月,咱做了決策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老朱冷哼一聲,說道,“底下的那些人要是這點本事也都沒有,那也是浪費朝廷的俸祿。”

朱允煐也忍不住笑了起來,老朱的一些想法,一時半會兒也確確實實是很難改變的,確實也不需要改變老朱的想法。

至於朱允煐的心思,實際上也未必就是多麼的正確。他稍微的放點權,給了一些‘基層官吏’自主權。很多的事情完全是擊中在皇帝手裡,甚至是在中樞,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情。

該放權還是需要放權的,朝廷需要掌握的是大局。皇帝需要掌控的,也應該是決策性的事情,而不是大事小事全都一把抓,那顯然未必是什麼好事情。

老朱也不再多說什麼,雖然朱允煐看似有點‘懶’,只是老朱也算是認可朱允煐的心思和想法。朱允煐這麼做沒問題,只是老朱如果是坐在龍椅上,他不會這般就是了。

只要小朱不是在瞎胡鬧就好,更何況小朱也是多年歷練。對於朝堂的掌控能力,老朱很放心。小朱處置事物的能力,老朱也是相當放心的,根本不需要擔心那麼多。

“楊靖這也沒了,那個暴昭就先用著吧。”老朱開口,說道,“暴昭這人還成,咱記得他在都察院也算做的還成,布衣麻履,以清儉知名。”

朱允煐笑了起來,說道,“這人是清廉,也算是操守讓他放心。只是咱的刑部尚書,到底是要辦事的人。刑部到底是掌天下刑罰之政令,以贊上正萬民。咱還是覺得楊靖更好一些,只是咱現在也管不了生死之事。”

騎驢找馬吧,哪怕現在的大明朝朝堂上也算得上是英才濟濟,可是一個刑部尚書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辦好的。這個位置,也確確實實是有那麼點敏感,必須要找到可以扛起重任的人。

老朱也不在意,只是說道,“真若是找個刑部尚書,得你來找。楊靖也好,暴昭也罷,說起來都是咱和你爹簡拔起來的。咱前些年,也沒給你多少施恩的機會。”

老朱這麼說,朱允煐自然也都是比較清楚,老朱說的這些勉強也是有些道理的。

這也算的上一個傳統吧,一般是在新君登基之前,一些重臣或者被貶或者被罰,就等著新君登基後再次召回朝廷委以重任,這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施恩的手段。

只是大明朝這邊不一樣,老朱早早的就清理了一大票文武,那些人基本上也是沒有什麼起復的機會,這一個個的都不在人世了,哪裡有機會起復啊。

再者就是老朱的退位讓很多文武‘猝不及防’,沒有想到大明朝的開國之君、霸道、恐怖的洪武皇帝,居然就這麼毫無眷戀的離開了龍椅。這個事情,實際上現在還是很多人不解,且有些津津樂道的。

朱允煐也不需要著急,笑著說道,“咱可以再等等,前些年沒有尚書,朝廷不也運轉的很好麼!”

再次被孫兒調侃的老朱沒好氣的瞪了朱允煐一眼,洪武朝時期經常出現尚書的職位有著空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更何況現在雖然暴昭不是朱允煐最滿意的刑部尚書的人選,但是勉強用起來的話,暴昭還是基本上可以在這個職位上做起來,頂多也就不是特別出彩而已。

老朱看著朱允煐,也不再討論其他,“咱這一次過來,就是要問問你諡號的事情。咱啊,覺得這是不是有點早了?”

對於文臣,老朱是真的有些‘看不上眼’。打天下的時候,老朱也確實是希望能夠得到讀書人的幫助。他知道打天下難,治理天下更難。

可是老朱出身太低,再加上老朱的性格,所以說老朱打天下的時候,在浙東文官集團全力輔佐之外,老朱在讀書人這邊實際上是吃了不少癟的。在大明朝建立後,老朱對於一些讀書人更是看不上眼。

現在之所以這麼問,老朱實際上也明白,一直打壓讀書人確實不叫個事。文臣的地位提升,也是遲早的事情,這樣才好文武彼此制衡。

老朱此前清洗了一大票武勳,可不是說只是一些武勳違法亂紀,也是老朱在集中皇權,是在忙著將‘尾大不掉’的武勳集團給瘦瘦身,這也更加符合大明朝皇帝的利益。

“咱覺得差不多了,咱現在也不是要一口氣給文臣太高的地位。”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咱此前給衍聖公都給否了,那些讀書人估摸著也都是心裡堵得慌。咱就是給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一個勁的往前奔。”

這樣的一個回答讓老朱很滿意,因為這就是老朱的一個做法,他此前也是始終讓這些文臣們拿著最低的俸祿、幹著最多的活,還要讓這些個讀書人承擔更多的風險。

老朱也笑了起來,頗有點驕傲的說道,“是該給點甜頭,讓他們一個勁的往前奔。敢懈怠了,抽一鞭子。不願意動彈了,給他個胡蘿蔔!”

對於老朱這樣的一個表態,朱允煐一點都不反對。老朱這樣的性格,絕對是後世那種最惡劣的無良老闆。讓員工幹著做多的活不說,還只是給與工作不太相符的薪水。該開除的時候毫不留情,也只是喜歡畫大餅、描繪前景......

雖然老朱這樣的老闆,確實是讓打工人相當的厭惡。可是也沒辦法,誰讓現在是封建社會呢,老朱這邊也確確實實就是一個霸道的皇帝,掌握生殺大權。

而且朱允煐當了皇帝之後,也是明白了老朱的樂趣所在了。文武百官拿著低廉的俸祿幹著更多的活,不聽話、不好使的那些,用了就扔......

這絕對是老闆們最喜歡的一個狀態,這些也確確實實是無良老闆的終極狀態所在。

“咱這一次,也是該給文臣一個諡號了。”朱允煐開口,也很認真的說道,“咱大明朝正兒八經的文臣,現如今還沒個像樣的諡號,這也不叫個事。”

老朱沉默片刻,對朱允煐說道,“那好,你也定下一個章程。這些年武勳給咱清理的也差不多了,留下來的基本上也都是你能制住的。只是咱得告訴你,咱此前定的一些個事情,你不能亂來。”

“皇爺爺放心好了,胡惟庸是逆賊,咱不會給他翻案,他也沒那資格。”朱允煐開口,對老朱說道,“李善長,咱也不會給他翻案。頂多也就是大姑姑、大姑父,咱照拂一下。”

對於朱允煐這樣的表態,老朱是比較滿意的,他也是比較擔心朱允煐心血來潮給李善長追封。

對李善長,老朱多少還是有些愧疚的。這位老朱打天下時的左膀右臂,本是勳臣位列第一,兒娶公主,親戚拜官。這位位極人臣的,本該是生前封公、死後封王的。

“咱也沒有對不住他,咱好歹也是給他弄去天津衛了。”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大姑父現如今在天津也做的還成,大姑姑的兩個子嗣,咱也給了三品、四品的官職。李善長,誰讓他功勞太大,更是不知進退!”

這大概就是帝王心思吧,李善長的功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可是李善長這聰明了一輩子的人,就是太過傲慢,就是捨不得權柄。甚至作為淮西勳貴的帶頭人,李善長也沒管好這個龐大的集團。所以被接班人胡惟庸牽連,也是應該的。

老朱也是比較欣慰,大概就是因為朱允煐做的一些事情,還算是讓老朱可以安心。

李善長是被罷官去職不假,只是好歹沒有被老朱處死。曾經輝煌無比的韓國公一脈看似是不再風光,可是好歹也是有著一定的官職,只是很難再步入中樞而已。

老朱這一下也是更加的安心了,諡號也就諡號吧。給楊靖一個諡號沒什麼不好,也算是給那些文臣一個盼頭。至於說讓楊靖陪葬東陵,老朱更是滿意。

按照老朱的想法,曾經的一些個東宮屬官,現在還能居廟堂之高的,且有一定功績的。只要‘壽終正寢’,那就要陪葬東陵,這樣才能讓他的兒子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

要不是一些人死心眼,老朱都是要讓人改些史書了。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不少的皇帝都會做。只是沒辦法,大朱的情況太特殊,想要改一改史書都難。

那,就做些不大不小的改變吧。

442 帝王心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