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風調雨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六部尚書已經確定,幫著寶貝兒子在慢慢的建立著威望,朱允煐這個皇帝做了很多的事情,做了一些個他應該去做的事情。

朱允煐沒有忘記的事情,自然也就包括以極其隆重的禮儀送沐春回返雲南。

很多人覺得沐春得到這樣的禮遇,是因為他是沐英的兒子,是老朱認可的家人。或者也覺得沐春有這樣的待遇,那是因為他是皇帝的小妹夫。

只是也有不少人明白,那些因素確實會讓皇帝對沐春高看一眼。只是英示皇帝對於西南邊陲、對安南等地的重視,這才是沐春得到了超乎尋常重視的原因。

要說沐春不激動那肯定是假的,但是他也心裡有數。他需要繼續治理好雲南,幫助皇帝穩住西南邊陲,將那些土司、蠻族給收拾了。以後的雲南,也應該是進軍安南等地的基地之一。

任重道遠,現在的沐春可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安享富貴,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閒不下來。

有些事情確實是需要一些儀式感,作為皇帝的朱允煐對於這些事情更是熟悉無比。祭天地,或者是祭先人等等,這也是重要的一個政治活動。

朱允煐現在做得還算不錯,有些事情他也打算繼續堅持下去。這是皇帝的職責之一,他需要表達自己的態度,也需要透過這樣的一些活動來安定人心。

回到皇宮的朱允煐只是繼續忙著工作,一些突發情況讓他的一些計劃被打亂了不假。

而在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被解決了之後,自然也就意味著朱允煐要開始考慮他接下來的一系列計劃了。

練子寧推薦的名單,並沒有被朱允煐全盤接受。就算練子寧進行了一些內部考察,但是說到底練子寧能夠看到的一些事情,可能也就是一些‘表面現象’。

在東廠和錦衣衛出手之後,自然也就可以查出來一些御史不如表面上的那麼正直、乾淨,他們和方方面面的牽扯也是比較多的。

或者就算是有些御史沒什麼問題,但是他們需要下地方的地點也是需要調整一下。在那些地方可不能有什麼家族勢力,也不能是有著什麼姻親故舊等等。

徐妙清端來了一盞燕窩粥,溫聲說道,“陛下處理公務自然要緊,只是也該歇歇了。”

“以前總是說皇爺爺忙起來就不知道歇,咱當了皇帝後才知道是真的忙。”拍了拍大腿,朱允煐笑著說道,“所以咱得讓垠兒練練,身子骨結實一點才好當皇帝。”

徐妙清自然的坐在朱允煐的腿上,在喂著朱允煐燕窩粥。至於侍女、太監們見怪不怪,皇帝和皇后感情濃著呢。莫說是現在,就是剛剛成婚那段時間,也沒少這般膩歪。

說起來朱允煐和徐妙清還算熟悉,畢竟朱曦、朱玥兩個,勉強算得上徐妙清的閨蜜。

雖然徐妙清還是很想繼續留下來陪著朱允煐,可是看到朱允煐在批閱奏章,她也沒恃寵而驕,她知道後宮不得干政的鐵律。

以後內閣,還是要成為朱允煐的高階秘書班底,是要幫著朱允煐稍微的簡練一下一些奏章。畫出來重點才行,要不然這一篇錦繡文章下來,朱允煐有些時候都看不出來什麼重點,太費腦了。

這個事情不算什麼難事,朱允煐現在就可以辦。只不過現在對內閣的制約還是要有的,現在的內閣也不要指望有著太多的權力,老朱不會允許、小朱也不會答應。

“回去就整頓市舶司了,規矩得完善起來。”朱允煐自言自語,說道,“之前就打了招呼,有些人是聽進去了,但是有些人是沒有聽進去。”

“市舶司這邊,宗室、武勳肯定是要佔一部分利潤。但是戶部也得參與進去,一些好處得流入國庫才行。”

事關貿易,巡檢司、稅課局等等,也是需要參與過去的。雖然市舶司的長官提舉也就是從五品的官職,但是實際上的好處可不少,這個位置也確實不能忽視了。

“商賈可以從市舶司進貨、出貨,做一個中間商。”朱允煐仔細寫寫畫畫,說道,“進出口的產品,朝廷得控制著。走私什麼的,繼續嚴厲打擊才行。”

既然朝廷要掌控著一些事情,掌控著巨大的貿易渠道。那麼銀行這樣的事物,也需要在這個時候順勢推出來了。

紙鈔不需要擔心,老朱在位的時候就退出來了洪武寶鈔了。而朱允煐現在只是在結算的時候算上銀行而已,這也是需要宗室、內帑以及戶部聯手掌控。

這樣事關經濟、民生的部門,朱允煐自然不會馬虎對待了,這樣的一些部門一旦沒有管束的好,說不定就要給江山帶來動盪。或者是這些部門管束不好,肥起來的就是一些家族、利益群體了。

這樣的事情朱允煐可不會允許存在,他不會允許那麼一些損公肥己的事情存在,想要撬大明的牆角,就要看脖子硬不硬了。

既然這些事情也都要開始變了,自然也就需要開始考慮對於商稅的增加了,這也是朱允煐一直放在心裡的事情。

明朝的商稅可不少,主要是住稅和過稅。

住稅當中有著官店錢、門市鈔、壓稅、契稅等等,過稅裡經常有著鈔關稅、抽分稅、門稅等等。

只是老朱最開始對於商業市場的不太重視和牴觸,弄出來了一個‘三十稅一’的徵收稅率,但是沒有具體的限定。所以現在大明朝的稅收徵收問題,是常因時因地而不同。

而且總體來說,徵收的範圍很廣,幾乎是無物不稅。

朱允煐自然也知道這樣的事情不太好,他也沒打算說一下子制定一個稅制推行全國。他也明白,就算是後世,各地的稅收也是有些細微的差別,或者有些不同的政策等等。

但是朱允煐要制定出來一些政策,是需要設定一個大概的框架,給予地方一定的自由度,讓他們可以在實際的徵稅過程當中有些變通、好處。

這樣的事情朱允煐覺得理所當然,這些事情也是朱允煐看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雖然明朝基本上是農耕文明,短時間裡也不要指望商業經濟太過發達。只是朱允煐也希望大明朝的經濟更加活躍,歷史上的宋朝商業貿易可是無比繁華的。

如果農業和商業齊頭並進,大明勢必是更加的富強,這也是朱允煐的一個期待。而市舶司,現在也只是一個口子而已,只是朱允煐對於進一步釋放商業市場的一個嘗試。

制定好了一些計劃,這也是朱允煐計劃許久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攔住他的這些嘗試,因為他是一個比較有威望的皇帝。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老朱沒有反對,哪怕老朱不喜歡朱允煐這樣重視商業,可是老朱也不好去拂了朱允煐的顏面。

只要老朱坐鎮,那麼基本上也就不要指望有太多的反對聲音。

實際上朱允煐也很清楚,如果只是單憑他個人的威望,實際上還是要稍微的差一點,這樣的事情也需要老朱坐鎮。

沒有人會質疑朱允煐的皇位,也沒有人懷疑朱允煐的手腕和對朝堂的掌控力度。只是有自知之明的朱允煐知道,現在的他不要說和老朱相提並論了,就算是大朱的威望,朱允煐都比不上。

扯著虎皮做大旗,這一點都不需要感覺到寒酸。畢竟這張虎皮是來自老朱,是老朱支援的事情。

處理完公務的朱允煐和徐妙清加了班,小小朱又給老朱給帶走了。想要養兒子得加把勁了,大兒子是沒指望了,現在只能指望有著一個嫡二子了。

感覺還沒有睡什麼,朱允煐就被王承恩小聲叫了起來,開始要準備上朝的事情了,又要開始一天的工作了。

洗漱後的朱允煐簡單吃了點早點,一身常服的他大步走向奉天殿,等待著文武百官們的奏報。

也不是鬧哄哄的,老朱早就制定了文武百官奏報的順序。自然是徐輝祖率先開始說起大明的軍事情況,基本上朱允煐也是認真的聽著。

現在大明朝不需要到處用兵,所以基本上也就是訓練、衛所或者糧餉、軍械等等問題。

少不了的也有各地衛所的一些主官表現優異或者是貪贓枉法等等情況,這也都是需要朱允煐去處理的一些事情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對朱允煐來說也根本算不上太難的事情,認真的聽著就好。五軍都督府坐鎮,有利於朱允煐掌握兵權的同時,很多的事情也不需要朱允煐親力親為。

各部按照自己的順序來奏報,朱允煐比較欣慰的事情就是現在看起來沒有什麼突發的情況了,總體來說也是風調雨順的。

尤其是夏收方面,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雖然有小部分地方有點天災人禍。但是總體來說,這又是豐收的一年,自然也就值得朱允煐更加開心了。

這絕對是好事情,大明朝現在還真的沒有太大的糧食安全方面的擔憂,朱允煐也不需要擔心子民們餓肚子。

既然糧食比較足,所以進一步的放開一些對於糧食加工的限制也應該。比如說進一步放開釀酒方面的限制等等,這也是可以繼續討論的事情,大明朝的糧食足夠吃了,也可以豐富一下飲食、生活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