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放不了的長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心情不錯,看著文臣們繼續在大亂鬥,他的心情莫名其妙的感覺到比較愉快了,就是這麼的奇妙。

這大概就是老朱好些年不願意明確一些尚書的位置,現在禮部和刑部的尚書空缺。先不說這兩部自認為有機會升官的官員在四處尋找門路的時候,也是在瘋狂工作、表現。

就算是其他部的尚書、侍郎等等,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官員,也都是在這個時候積極的表現,想要把握住這個機會。

辦事效率一下子提起來的同時,也基本上是不會犯錯。這些個官迷們,一個勁的在表現,自然也就讓朱允煐一下子看到了好些個‘能臣幹吏’,讓他對官員們的辦事能力‘刮目相待’。

這大概就是皇帝的快樂吧,這大概就是資本家的享受吧。一個個的基本上都是畫出來大餅,讓手底下的人咬著牙拼命往前跑,這樣的用人成本比起以前可是要小不少。

朱允煐現在體會到了這樣的快樂,所以大家繼續表現吧。趁著大家熱情度比較高的時候,讓這些文臣們繼續踏踏實實的多辦事,朱允煐覺得不需要立刻急著做些事情。

在朱允煐‘坐山觀虎鬥’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一些事情,那可是影響他改革計劃的一些事情。

有意無意的提起市舶司的事情,這一下不少文臣開始轉移注意力了。而武勳集團們也開始認真了,畢竟市舶司來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大家當然需要在意了。

武勳集團早就下南洋、去東瀛,分潤了不少利潤。而文官集團早就想要將市舶司從皇室和武勳集團搶來了,這可是一個無比重要的財源。

從東瀛運回來的白銀沒的說,那肯定是要入國庫、內帑的。可是從南洋運回來的香料、珠寶等物,從大明運出去的瓷器、茶葉或者鐵器等等,也可以帶回來很多的好東西。

戶部早就想要將市舶司的權利納入管轄,可惜到目前為止他們的作用也就是打打下手而已,他們在市舶司根本插不上手。

皇帝此前也曾經表達了態度,市舶司是皇室、武勳的基本盤,其實不少文臣也能夠明白。武勳基本上都是比較能花錢、會生活、講排場的,只是靠朝廷的俸祿或者土地的產出肯定不夠。

皇帝願意帶著武勳,除了武勳集團是大明軍事力量的支柱之外。多少也是有皇帝不希望武勳插手地方,或者做些貪贓枉法的事情。想要將這塊大蛋糕奪來,可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情。

境內的世家大族,只能成為供貨商、經銷商,他們雖然眼饞海貿的利益。可是一旦私自出海,抓住了肯定是砍頭、抄家的下場,大明的商船可不只是商人而已,船隊裡肯定會有各種戰艦的。

在農耕文明重農抑商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是兩宋時期對於商人友好一些。

朱允煐自然不會嚴格的重農抑商,他知道商業能夠為大明的經濟注入更多的活力,但是朱允煐也不希望看到所有人都是在忙著做生意,更不希望看到一些富甲天下的商人在富有後想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商人,就要做好商人的本分。尤其現在的封建王朝,一些富商在賺到了一定的家資後就不會太滿意,他們想著要社會地位的提升。

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培養讀書人還好,但是就怕這些人想著用黃金白銀去腐蝕大明的官員。或者說這些人培養出來的讀書人,他們當官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了保護家族的產業,或者是官商勾結。

繼續拋餌,很有耐心的朱允煐準備放長線釣大魚。更何況他的舅舅們估計已經按捺不住了,他們肯定是已經開始準備起來了。

要說帶兵打仗什麼的,朱允煐的三個舅舅都是中人之姿,哪怕是曾經被重點培養的常茂也沒有太多的才華。

可是要說現在要讓他們做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做一個紈絝、為富不仁的事情,他們只是需要稍微領會一下朱允煐的意思,然後就可以十分盡職盡責的完成,甚至效果還要超出朱允煐的預期。

下朝後的朱允煐立刻讓督察院的練子寧來到武英殿,這是提醒督察院要開始進入工作狀態,要開始準備全面的得罪人了。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勳,或者是宗室,都有可能要一口氣得罪了。

督察院確實要開始忙碌起來了,本來督察院就是由千代的御史臺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

老朱時期的督察院就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

所以現在提前給督察院透露一下,接下來要開始準備十三道御史要巡視地方了。督察院和戶部也要開始準備,巡倉、巡江、巡城、屯田、印馬、巡視糧儲、監收糧斛、點閘軍士、管理京營、比驗軍器。

這可不只是單純的要開始造冊,清點耕田和人口,也是要看看大明的糧食儲備、備戰或者是民生等等事情。

老朱在位的時候,因為老朱的強力手腕,所以大明朝清點戶籍、耕田比較順利。而現在朱允煐也是要正式摸個底了,他此前的資料、資料,也只是根據以前的一些資料進行推測。

雖然不出意外的話大概的差距不算大,只不過還是需要好好的摸摸底。畢竟距離老朱上一次大規模的摸底調查,已經過去超過六年了,現在是時候再次開始摸底了。

這也是因為朱允煐登基第二年了,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是需要在這個時候準備的更加充分,這樣才好方便他後續的一系列計劃了。

大明朝的國力在增加不假,只是很多的東西還是要眼見為實,這樣才是更加的心裡有底,這樣的計劃才能夠更加紮實,執行的可以更加可靠。

練子寧確實不怕得罪人,他的身份特殊,他的抱負也比較崇高,所以作為左都御史,也算得上是七卿了,位高權重的他也是應該為大明朝多做些事情了。

這裡面朱允煐也不無一些其他的想法,明年就要開始科舉了,到時候又有一批進士入朝了。所以如果底下的知府、同知貪贓枉法,朱允煐不介意用一些人的人頭來殺雞儆猴。順便挪出來一些位置,讓一些久在中樞的年輕官員下去歷練一下。

沒有親民官的經歷可不行,不接地氣、不瞭解民生,如何為君王分憂、如何治理大明天下!

得罪人的事情,其實根本不只是練子寧在做,不只是督察院的人在做。他們開始行動起來,很多人都能明白那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到時候說不定很多文武百官、貪官汙吏都是人心惶惶,不少世家大族也要焦頭爛額。

練子寧還是很老道的,他知道重任在肩,他絕對不希望辜負皇帝的信任,他也確實是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大明帶來一個盛世。

所以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前開始準備。比如說督察院的自查,如果督察院這邊都不乾淨,那麼他們去監督、調查,自然也就不可能帶來讓朱允煐滿意的訊息了。

哪怕即使督察院自查,甚至到時候朱允煐勢必要派東廠和錦衣衛的人暗中調查,也難保說就是絕對的清廉、大公無私等等。但是現在開始自查,多少還是可以給接下來的行動帶來很多的幫助。

看了看王承恩,朱允煐說道,“讓人備膳,咱去乾清宮用膳。”

王承恩表情一苦,對朱允煐說道,“陛下,代王回宮了,太上皇在奉先殿呢。”

這有些話就不需要明說了,老朱在奉先殿的話,帶著兒子。不出意外的話,除了是祭拜祖先,最多的還是在執行家法,基本上是除了大朱之外,其他的子嗣都是這個待遇。

朱允煐隨口問道,“哦?咱的十三叔又怎麼了?”

代王朱桂,這可是和朱允煐同齡的,僅僅比朱允煐大三個多月,母為滁陽王郭子興之女郭惠妃。可以說朱桂,在皇宮當中還是比較體面的,也是比較‘難得’的可以就藩的親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畢竟他和朱允煐同年,‘搶先’就藩了,朱允煐也不好動手。不過在朱桂之後,老朱的兒子就沒有就藩的了。而朱允煐的那些個堂兄、堂弟,甚至包括侄子們,都不要指望就藩了,哪怕是已經就藩的,也不要打算實封了。

王承恩說道,“皇爺,代王擅役軍民、斂財物,國人甚苦。”

朱允煐的臉色一下子沉下去了,這就是他不喜歡藩王的原因。

雖然按照老朱當初的政策,藩王是沒有行政權的,藩王手裡的兵馬也不會特別多。但是就藩的藩王們可不在意百姓疾苦,橫行不法是一回事,地方官員不能治罪是另一回事。甚至很多的地方官為了討好那些藩王,也會迎合那些親王。

朱允煐豁然起身,冷著臉的他朝著奉先殿徑直走去。皇叔,朱允煐該尊重的還是要尊重,該給與體面的還是要給與體面。

但是他的皇叔們要是橫行不法,朱允煐也不會太過客氣。哪怕他是晚輩,但是現如今的朱允煐是大明天子,是名正言順的宗族之長,這些事應該他來做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