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人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練子寧是朱允煐頗為欣賞的,英邁超群、才華斐然,而且持身中正、志操不凡。這樣的官員,絕對是皇帝喜歡的大臣,因為方方面面看起來都是有著成為朝廷重臣、棟樑的樣子。

而且練子寧以舉賢薦能為己任、政聲斐然,這絕對是一個更加值得重用的臣子。

只不過朱允煐也不得不考慮一些事情,練子寧能夠早早的冒出頭,除了是在朱允煐跟前效力之外,也是因為他的嫡女是朱允煐的側妃。這也給了練子寧不少榮光,可是也因為這樣的身份,註定了一些位置,朱允煐是不會給練子寧的。

比如說六部尚書的位置,練子寧的才能是可以的,但是練子寧只能是在都察院、大理寺這樣的地方轉。朱允煐需要他成為孤臣,甚至小小朱在稍微長大一點,練子寧就要告老。

原因就是到時候肯定要為太子培養根基,不能讓皇貴妃的母族在朝廷有太大的勢力。就算練瓊瓊現在只是為朱允煐誕下一個女兒也是如此,甚至如果練瓊瓊為朱允煐誕下皇子了,練子寧肯定是要去更加不得重用的位置。

這也算得上是帝王心思吧,這也算得上是一種權術,朝堂需要平衡。

仔細的問了一下練子寧,主要就是練子寧手裡的這些證據的來源,朱允煐是需要知道的。不管任亨泰的出身如何,他到底是大明的禮部尚書,這些事情自然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這樣的案子要辦,理所當然的就需要給辦成鐵案,可不能給人一些遐想的空間,也不能有什麼含糊其辭的地方。這樣的重臣,也確實不能冤枉他。

所以一旦練子寧是誣告,那麼結果顯然就是還任亨泰的清白之後,練子寧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這樣的大案,朱允煐不得不重視,朝堂上下也確確實實需要重視起來。哪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任亨泰是真的犯了不少的錯誤,誣告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定案這樣的事情還需要認真的對待。

練子寧離開後,朱允煐立刻讓人傳旨,這一次過來的自然就是朱允煐曾經的伴讀茹瑺了。作為吏部尚書,茹瑺也需要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為朱允煐這個皇帝分憂。

“給茹伴讀賜座。”朱允煐臉上沒有笑意,不過他還是對王承恩說道,“咱記得宮裡還有些武陵茶,給伴讀泡一壺茶。”

茹瑺立刻謝恩,這可是不折不扣的一個恩典了。不只是賜茶,主要是皇帝賜的茶是武陵茶,不出意外就是武陵七縣的茶,這是在唐代時期就成為貢茶的存在。

最主要的,還是陛下記得茹瑺是湖廣人,所以特意賜了湖廣的茶,這當然就是恩典了。

看到茹瑺坐下來,朱允煐問道,“刑部之重,伴讀也是知曉。你所薦之暴昭,能否擔此重任?”

茹瑺立刻進入吏部尚書的角色,毫不猶豫的回答,“起奏陛下,暴昭其人耿介有峻節,臣以為他能擔此重任。只是刑部尚書位高權重,尚書人選還望陛下聖裁。”

朱允煐擺了擺手,笑著說道,“你是吏部尚書,舉薦賢才也是你的職司。你也說了刑部太過重要,咱自然也是要多問問。”

確實是需要多問問,刑部可是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這樣一個機構的負責人,朱允煐當然需要無比重視,在刑部尚書的人選上他肯定不能有半點的馬虎,需要考慮的更加齊全才好。

只是朱允煐也是有著皇帝的‘多疑病’,主要就是因為刑部尚書太過重要。雖然暴昭是茹瑺舉薦的,看起來茹瑺也是盡了一個吏部尚書該做的職責。

但是朱允煐不會馬虎,該調查的還是要調查、該懷疑的還是要懷疑,他絕對不會允許一個吏部尚書完全掌控朝堂上下官員任免。更加不允許尚書級別的官員結黨,或者多有來往。

皇帝嘛,這麼做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即使茹瑺是朱允煐的心腹,可是他依然會在這些事情上調查的更加清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討論了暴昭的事情後,朱允煐問道,“任亨泰頗為讓朕失望,此事過後,他也難在朝堂立足。伴讀,禮部該有何人接手?你可有數?”

茹瑺沒有藏私,也沒有隱瞞,“回陛下,寧國府人陳迪倜儻有志操,曾為府學訓導、歷官侍講。出為山東左參政、丁憂後為右布政使。此前普定、曲靖、烏撒、烏蒙諸蠻煽亂,迪率士兵擊破之。”

聽到茹瑺的舉薦,朱允煐忍不住笑了起來,覺得這個推薦是相當不錯的。

陳迪這個人可以說是‘允文允武’,是朱允煐認可的真正讀書人。上馬可以領軍、下馬可以安民,而不是只會讀書的腐儒,這才是濟民安國的賢才。

而且這人的祖父從徵有功,世撫州守禦百戶,這可謂是根正苗紅了,這絕對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出身了。畢竟一個百戶,只是中層軍官,不存在太多的家世,更不會有太多的異心。

看到朱允煐點頭,茹瑺繼續推薦,“池州府黃觀為洪武二十四年會元,取殿試一甲第一名。歷任翰林院修撰,升任禮部右侍郎。其人自幼勤學,品性高潔、以忠孝自許,可堪大用。”

提到黃觀,朱允煐也是印象很深了。這人可不只是會元、狀元,還是鄉試的解元,這是俗稱的大三元。而且這人本來是姓許,他的父親是贅婿,在洪武二十九年經朝廷恩准遂復原姓。

朱允煐想了想,搖頭說道,“黃觀頗有賢才,朕記得他中狀元時方二十八,如今不足也才三十有七,實在太過年輕。再者就是其人一直在京為官,未曾為親民官。若是為禮部尚書,怕是有些不妥。”

這也算得上是朱允煐的一個想法了,他覺得自己也應該重視這件事情。

說起來以後也需要注意這些事情,因為現在很多的有才之士在金榜題名後,尤其是前三甲多半都是入翰林院。這個清貴的職司,也是很多人都羨慕的。

可不能真的是讓翰林院成為六部尚書的培養地,或者說以後搞個什麼內閣大臣必然是要出自翰林院之內的。

因為這些人一旦由進士而翰林,而拜命入閣,那很有可能就是庸官。因為這些人大都是十年寒窗苦讀,又久在翰林苑,舞文弄墨之士,並無實際的政治經驗。一旦入閣,很有可能昏庸而無識見、庸庸碌碌,缺少勇於任事、敢作敢為的本事。

再者就是沒有歷經地方,不知民間疾苦,沒有治理州府的經驗。這結果就是只有清談之輩,一個個的很有可能只知道結黨營私、鑽營、溜鬚了。

以後要入內閣,必須要經歷地方,必須要有親民官的經歷。甚至是六部尚書,也不能只是‘高高在上’之輩,這些人需要接地氣,需要有辦實事的能力。

這麼一想的話,朱允煐還算是有些欣慰的,大明開國三十有餘,很多的制度還沒有完善,很多的習慣還沒有養成。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煐去制定一些政策,也是沒有太大的阻力,方便他施為。

和茹瑺討論這些事情結束,朱允煐就需要繼續批閱奏章了。

禮部尚書和刑部尚書的人選,他還需要繼續斟酌一番,這些事情也不需要太著急。雖然現在禮部尚書入獄,刑部尚書病重,好歹也不影響這兩部運轉,這是不幸中的萬幸,朝廷也不會缺了誰就停止運轉。

畢竟那些位置也就是官職,朝堂上下也是英才濟濟,隨時都有人可以取而代之。真的要是朝堂大亂,可能也就是皇帝突然蒙難,而且朝廷還沒有一個儲君,那才可能導致出現一些亂子。

六部尚書雖然位高權重,只不過一個蘿卜一個坑。朝廷並不缺少尚書,或者說不缺少隨時取而代之的人,朱允煐不需要擔心天下大亂。

老朱晃晃悠悠的來到了武英殿,隨手拿過朱允煐批閱的奏章看了起來。至於這個時候的朱允煐,早就乖乖的讓開龍椅讓老朱坐了,朱允煐只是讓王承恩搬來椅子坐在旁邊。

這麼看起來的話,朱允煐雖然是當了皇帝,但是現在的局面似乎是和他皇太孫時期沒有什麼改變,也就是‘名正言順’而已。

“少了兩個尚書也就少了,不礙事。”老朱滿不在乎,也可以說是在寬慰朱允煐,“你和咱不一樣,咱坐龍椅的時候,不少讀書人不願給咱效力,咱的朝堂上有些時候也缺少賢才。你不一樣,賢才很多。”

朱允煐笑了起來,很有底氣的說道,“皇爺爺說的在理,孫兒也是沒有當回事。早些年皇爺爺的朝上尚書一缺就是好些年,不也一樣沒事嗎?!再說了,這些個讀書人還是一窩蜂的往朝堂鑽,咱不缺人。”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自然是更加放心了,因為朱允煐說的也確實都是一些事實。

還是繼續批閱奏章吧,尚書的人選只需要斟酌一下,朱允煐還是有很多選擇的。而這些奏章,旁人可沒有資格幫著朱允煐批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