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一唱一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允煐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的皇帝,雖然現在就開始對南洋諸國動手,短時間內看起來是沒有太多的好處,可能是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資源而沒有太大的回報。

但是對於朱允煐來說,他不只是看到了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他看到的是百年、千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個時候就需要拿出來一些魄力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提前打好基礎了。既然自己有機會做到這些事情,就沒必要讓那些個後世子孫為這些事情煩惱,朱允煐覺得能者多勞吧。

朱允煐這個時候則繼續說道,“朕這些年也仔細想著,大明的船隊雖往返南洋,東至東瀛。原以為大明就是天地中心,只是現如今再看看,外頭還有更大的地界。”

作為曾經的文科生,地理還是需要學習的,不只是對國內的地圖比較瞭解,世界地圖也算瞭解。

只是朱允煐現在畫出來一個大致的世界地圖,先不說準確不準確的事情,光是拿出來一份地圖,有些事情也沒有什麼說服力。畢竟現在大明的百姓,對於外頭的世界並不瞭解。大明的官員們,對於外頭的世界也是比較陌生的。

更何況朱允煐也不是自戀,他如果拿出來一份地圖,底下會有無數人會毫不懷疑,然後一窩蜂的去執行。哪怕那是一條思路,那些人也只是認為他們自己做的不好,而不是皇帝出錯。

忠君的思想,對於皇權的敬畏,有些時候也會束縛一些人的思維,現在還不適合拿出來一些東西。

還是需要摸索,需要那麼一些比較有說服力的實際情況,這也是朱允煐現在比較希望看到的一個局面。

“朕準備再建新船,大明不能固步自封,此前大明就與周圍藩國有些來往,只是這還不夠。朕覺得,大明該派出一支強大的水師,威服眾邦、宣揚國威。再者就是大明如今紡織、陶瓷、鐵器都很出色,海貿可得不菲利潤,也可從南洋諸國得回香料。”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大家自然是更加沒有什麼意見的。因為市舶司現在就是在這麼做,很多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好處,從中也可以分潤一杯羹,這樣的事情當然可以有了。

皇帝現在只是擴大海貿的規模,只是想要船隊走的更遠一些,大家自然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的,這是順理成章的一個事情了。

甚至不少人覺得這還不夠,兩宋時期的海貿十分出色,大明朝現在做的一些事情,基本上也就是達到了兩宋時期的水平,還沒有完成一些超越,這顯然也是不夠的,大明應該更加出色、強大。

朱允煐也頗為得意,繼續說道,“想來大家也都知道,咱早些年從皇爺爺手裡討了職司,主理市舶司、掌控龍江船廠,控制大明不少水師。”

老朱這個時候更加得意,指了指徐輝祖等人說道,“汝等倒也有些能耐,沐春也是早早的隨著你爹征戰。你那會兒,也該是十多歲了吧?皇帝,不足十歲便掌船廠,大半大明水師!”

這就有些誇張了,朱允煐那時候確實是有著不少權利,只不過老朱是將朱允煐的年紀說小了一點,也是將朱允煐的權利和成績說的大了一些。

至於老朱的心思自然也簡單,當然也就是為了證明朱允煐天縱奇才,小小年紀就有豐功偉績。

朱允煐這個時候則繼續說道,“咱大明的水師本身就強大,這些年也翻出來了不少兩宋時期的船圖。福船、沙船、廣船,大夥兒也都是知道。現如今咱大明的船更是精妙、強悍,汝等怕是不知,咱大明的海船在在船上養豬、種菜、種藥材。”

朱允煐有理由驕傲,有記錄說兩宋時期就有萬石大船,而現如今的大明也可以做到這些,甚至是更進一步了,這也是不斷的技術進步。

大明現在確實還造不出來長超過百米的大船,但是規模也差不多了。一根舵杆長達十米,對於大明來說也是比較輕鬆的事情了,這樣規模的大船在如今這個年代也可以笑傲世界了。

朱允煐可以很驕傲、很自信的開始籌備下西洋的活動,大明朝的船隊規模很大。而且不管是此前在南洋通商還是去東瀛開發,大明朝都有足夠經驗的水師、水手。

那些熟練的船工、船長,也可以使得大明比較輕鬆的組建出來一支強大的船隊。不只是要帶著貨物、商人,也可以帶著不少的士卒,對於不服王化的當然也是可以先教訓一頓在說話。

基礎現在已經比較紮實了,自然也就可以在這個時候考慮做一些比較大動作的事情了,現在也算是水到渠成了。

朱允煐看了看眾人,繼續說道,“朕此前想要多多開闢糧倉之事,想來大家也都是心裡有數的。”

這件事情大家還真的是比較心裡有數,荊湘的開發有跡可循了,比如說大明現在就是在調整衛所,屯田軍戶在朝著荊湘調動,遷民的主要方向也是荊湘了,這不是秘密。

朱允煐繼續說道,“朕對西北也是想要開發,那裡是不錯的牧馬場,可以削弱那些韃子。西南諸地也很不錯,只是那裡煙瘴多、叢林多,蠻族也不好收服。”

這自然就是重點了,說明了皇帝陛下這個時候已經下定了決心。哪怕那些地方是有著種種開發的困難,但是皇帝遲早也是要開發那些地方的,為大明的糧食安全鑄造更多的根基,要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老朱這個時候則直接說道,“那些地方以後再說,遼東之地是重點。咱要控制住遼東,方好轄制高麗、東瀛。再者若是韃子於草原南下,遼東之地可迅速出兵。”

“是!”朱允煐立刻捧哏,他和老朱早就溝通過這些事情,“只是那些地方根基太差,天寒地凍且近乎蠻荒。若是遷民於此,想來是百姓難安。雖有衛所駐紮,只是多為戰兵。”

常茂忽然間打了個激靈,太上皇和皇帝這是在一唱一和的,很明顯就是要順理成章的推出來一些個政策,一些個前些天皇帝陛下提前給他授意的一些事情。

徐輝祖等人這個時候也是在皺眉,對於遼東這些地方,他們自然也是心裡有數的,他們也確實知道現如今的遼東是不折不扣的苦寒之地,尋常人可不願意去那些個地方。

朱允煐則繼續說道,“若是遷民,怕是死傷無數,怕是頗有民怨。只是為了大明的江山,遼東之地也必須要治好。”

常茂知道自己這個時候要挺身而出了,有些罵名他可以承擔,他反正也就是一個混不吝了,也不在乎什麼名聲之類的事情了。但是他的外甥皇帝,必須要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誰也不能讓他的外甥皇帝名望受損。

“陛下,若是想要征伐南洋,可以掠其民!”常茂直接開口,攤牌了,“咱大明掠其民,削弱其國,方好謀其國!”

常茂的話十分直白,南洋諸國可能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奪下、治理好的,那裡勢必會有不少的反抗。那就乾脆點,削弱那些國家就好,比如說搶走百姓,人力資源在這個年代就是實力的一個證明。

這個提議讓徐輝祖立刻忍不住皺眉,這絕對是一個毒技,這絕對是一個可謂是殘暴的計劃,一旦說出去肯定會惹起無數文官士子的反對。

但是仔細想想,這個政策好像也是不錯的。雖然是對南洋諸國相當不友好,可是想想看的話,對大明的子民相對友好一些,不會引起大明境內太大的怨懟,不會引起民憤。

這個時候其他人好像也是不敢開口了,因為一旦附和這樣的政策、支援這樣的政策,少不了也就是要背上一些罵名了。

常茂著急的看了看其他人,咬了咬牙繼續說道,“陛下此前有意開墾新田,設立公田、私田。要咱說,掠南洋諸國百姓於遼東開墾,咱大明耕田必然增加。”

這一下其他人忍不住多看常茂幾眼了,這不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了,而是覺得以常茂以往的表現來看,這傢伙絕對是沒有能力想出來這樣的一些計策,哪怕是毒計也是常茂想不出來的。

所以再看看那個事不關己的皇帝,再想想皇帝和常茂的關係,或許常茂此前早就知道了這些事情,是皇帝授意常茂出面提議的。

老朱忍不住呵斥起來,“都說你混賬、紈絝,咱看還是小看了你!你是咱大明的國公,是皇帝的舅舅!皇帝與你萬頃良田,你不思為君分憂,偏要皇帝擔此罵名!”

常茂愣住了,雖然府裡也有不少良田,可是根本沒有什麼‘萬頃良田’啊。難道,這是太上皇的賞賜?

有小聰明的常茂立刻跪下,苦兮兮的說道,“陛下,良田盡在遼東,盡是黑土。只是臣也招不到人開墾,只能眼巴巴看著!”

老朱呵斥說道,“都是敗家的崽子,給你那般多的田地,你自己弄不出來能怪誰?!真要皇帝給你萬頃開墾好的田,你也好吃現成的?!”

“臣知錯!”常茂也不惶恐,只是說道,“陛下,臣無能辜負聖恩。只是臣想著,開田是苦事,大明子民萬萬是不願去遼東。”

老朱看著常茂,一字一句說道,“遼東苦寒,朕也知曉。你給朕記好了,莫要苛待大民子民。若是你敢苛待大民子民,縱是皇帝攔著,朕也饒不了你!”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