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心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春闈的風波還在繼續,現在看起來不少士子在發洩著不滿。更多的還是落地的舉人們,他們看起來是有著那麼一些不太高興的,覺得繼續鬧事沒有什麼壞處吧。

說不定這麼鬧事,會讓他們的科舉之路有著一些變化。畢竟考試都已經結束了,這要是不重新考一次,或者是重新評定等等,他們只能再等三年了。

而這個時候,卓敬等人為首的調查小組開始了組織閱卷,開始準備給士子們一個交代。

卓敬沒有覺得後悔,他是那種聰穎絕倫、博學多才的人,智慮深遠、大節經天。雖然今上對他有知遇之恩,只是卓敬也覺得自己作為臣子,應該在皇帝出現錯誤的時候提醒。

實際上歷史上的卓敬就是曾密疏建文帝朱允炆,徙封朱棣於南昌,可惜未被採納。而在朱棣攻入應天府後,被捕的卓敬一再拒絕朱棣的招攬,被殺、株三族。

這樣的人是很難說服的,這樣的人有著他們自己的一些價值觀。為了他們的某些價值觀,這些人是不會在意自己的姓名,甚至也不會擔心為此牽連家人。

作為甲戌科的狀元,張信這兩天也是在閱卷。作為寧波府的人,他也算得上是浙東文官集團的成員之一,是這一次複查小組的成員之一。

看著手裡的試卷,張信感覺到一言難盡。他覺得給了北方士子三十個名額,實在是太多了。這些士子的文章難以入目,這些文章實在是太糟糕了。

“卓侍郎,此次科舉,怕就是這般了。”張信看向卓敬,開口說道,“一些士子大多是在說朝廷科舉不公,想來這也是汙衊之言。”

卓敬微微點頭,嘆了口氣說道,“本官此前也曾隨陛下去北平,知曉北地荒蠻。只是沒有想到我大明開國三十載,北地士子竟如此薄學!”

“茹尚書和兩位駙馬怕是心裡不高興,他們恪盡職守,如今朝野上下卻多是對三位考官的質疑。”張信憂心忡忡,說道,“也不怪陛下如此生氣,北地士子的才學確實不足。”

卓敬微微點頭,隨即也說道,“陛下英明睿智,某一度曾滿腔憤懣。只是想著陛下或被矇蔽,只是想著如今仕林沸反盈天,某這是難以下臺了。”

沉默片刻後的張信說道,“下官也曾聽聞,陛下對於北地士子多有優待。如今北地文風不盛,陛下也多有鼓勵。只是如今鬧出這一出,以後怕是三十個名額也都沒了。”

這一下卓敬也沉默起來了,南北榜剛剛出現的時候,確實讓人感覺到有些疑惑不解,也覺得非常沒必要。要麼就是一榜,要麼就是乾脆一點分開考試好了。

可是現在再看看,陛下這麼做,說不定還真的就是在給北地的士子一些機會,在給北地的學子一些激勵。只可惜,很多人看起來不是很領情,不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

旁人不見得多麼瞭解當今天子,但是作為曾經的天子心腹,卓敬很瞭解當今天子。

現在鬧事的雖然也有南方士子,可是去禮部伸冤的,去攔文武百官轎子,或者是在大街小巷散播朝廷不公言論的,大多還是北地士子。

以卓敬對當今天子的瞭解,這些鬧事的北地士子可能害了之後應試的士子。現在將事情鬧得這麼大,朝廷說不定會取消南北榜,讓所有的士子直接憑文章來,不是所謂的名額等等。

卓敬看向張信,忽然問道,“狀元公,若你是主考官,會錄幾人?”

“怕也只是二三十。”張信有些不確定,也有些無奈,“這些北地士子,也就是這麼個數了,再多就該是咱南方士子不高興了。”

卓敬板著臉,說道,“這可不能再說,那些北地士子現在多是在鬧,說是三位考官有意偏頗南方士子。南方士子也好、北方士子也罷,都是我大明的士子。”

張信立刻閉口不言,南北對立、地域歧視,現在還真的不能再說了。說到底就是因為這一次士子鬧事,多半也是喊著什麼對北方士子不公平之類的。

卓敬嘆了口氣,說道,“幾人我等已經閱卷結束,也該回稟陛下了。”

確實應該回稟天子,這個時候不只是這些天子在等著,文武百官或者天下仕林也都是在等著。百姓們在看著,想要知道這一次的朝廷如何應對這一次的波瀾。

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這一次的春闈實屬鬧出來了太大的風波,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包括卓敬,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衝動一次。他多少也能猜出來,自己的仕途肯定是要發生巨大的轉變了,或許他不再是天子的心腹了。至於是貶官還是被天子找個理由殺頭,卓敬現在心裡也沒底。

只是現在的卓敬也根本顧不上這些事情了,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做好自己的本分。既然自己主動選擇了質疑了這一次的科舉,也蒙天子信任承擔起來複核的重任。那麼既然已經知道了一些事情,也該回稟陛下,將這件事情徹底完結了。

繼續鬧哄哄的也不是個事,這個時候就該徹底的塵埃落定,免得天下臣民人心不穩、物議緋緋。

朱允煐這個時候可沒有閒著,既然他想要將一些事情做好,既然他選擇了推波助瀾。那麼這也就很簡單了,自然也就意味著朱允煐需要將這一次的波瀾進一步的擴大。

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標。說到底這一次的科舉,就是朱允煐朝著一些人、朝著一些事情發難的理由。至於說搭進去了一個自己的班底,也沒什麼關係。

卓敬有才華,似乎也是忠誠的,只是這個人沒辦法重用,關鍵時刻容易掉鏈子。

宋忠遞來了帖子,朱允煐看似漫不經心的在翻閱著。跪伏在地的宋忠不敢說話,他不知道陛下為何要針對這一科的士子,也根本沒必要去在意那些事情。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好奇心太重了容易死。

這個帖子裡多是記錄了一些名字,基本上都是鬧事的那些士子們的名字,以及他們的一些所作所為。很明顯這些人現在是鬧騰的厲害,鬧的朝野上下人盡皆知、物議緋緋。

但是千萬不要指望什麼法不責眾之類的事情,不管是南方士子還是北方士子,不管是什麼樣的理由,這個時候既然選擇了鬧事,就要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讀書人的待遇實在是太高了,在蒙元的時候被劃歸‘下九流’一個個的也不敢鬧事。但是到了漢人坐天下的大明,一個個的還是在嘗試著不斷的去努力,想要爬到更高層的位置。

這就有點不識抬舉了,想要回到兩宋時期的文人天堂,那簡直就是在做夢。

在宋忠離開後,朱允煐問道,“錦衣衛那邊,可還有人假公濟私?”

王承恩立刻回答道,“回皇爺,想來是有的。不過到底是極少的,奴婢心裡知曉。”

平衡吧,錦衣衛要用,但是動車也需要用。雖然原則上來說錦衣衛和東廠一內一外,只是他們也需要相互制衡,畢竟這兩個特務機構的屬性實在太特殊了,如果沒有一定的制約,這就是兩個怪獸了,此前的錦衣衛畸形的模樣就是前車之鑑。

朱允煐的心情很不錯,看起來這些事情就要‘大功告成’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煐也就需要做好一些收尾的工作,可不能前功盡棄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讀書人,還真的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朱允煐有些戲謔的自言自語說道,“他們要是稍微爭點氣,我還可以來一個狠的。可是現在,也只能是溫水煮青蛙了。”

看看,這大概也就是大權在握的皇帝有著底氣。別看現在外面亂糟糟的,但是對朱允煐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影響,也顯然沒有將這件事情當做一回事。

老朱又來溜達了,這就讓朱允煐好奇了,“皇爺爺,你都退位了,訊息被孫兒還靈通?”

“咱總得留一手啊,免得你鬧出亂子來,咱也好幫你收拾。”老朱也不理朱允煐的吐槽,笑著說道,“等咱要閉眼的時候,該全給你的就給你。”

朱允煐也樂了起來,說道,“其實皇爺爺現在也就是留了點耳目,孫兒就是覺得吧,雖然孫兒不見得多成大器,但是皇爺爺也不能總把孫兒當孩子。”

老朱哈哈大笑,看著朱允煐說道,“那可不成,你就是當了皇帝,也是咱的孫兒。咱不說現在沒閉眼,就算咱蹬了腿,該看著你還是要看著你。”

好吧,這也是長輩們普遍的心思,在他們的眼裡,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

還是聊正事,朱允煐說道,“皇爺爺,明日就去朝堂坐坐,接下來幾日孫兒也該動手了。那些讀書人,是該好好的整治一番了。”

老朱忍不住樂了起來,得以無比說道,“咱打下來天下,想著優待士人。咱孫兒,一項項的都給收回來!不愧是咱孫兒,那些讀書人可玩不過你!那些人,就是要給咱老朱家打工了!”

這說的,好歹也是大明的太上皇啊,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個小地主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