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沒有變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拎著食盒的朱雄英慢慢走向乾清宮,整個十一月、臘月,大家都忙的腳不沾地。

朱雄英作為長子,自然也需要送葬。大朱祔葬在孝陵東側,諡‘懿文太子’。也就是說雖然大朱曾主持處理過一些政務,但是名位上,大朱只是太子。

如果有一天朱雄英登基,倒是可以尊其父朱標為皇帝,這看起來也只能是這般了。

現在也根本沒辦法考慮什麼過年的事情了,完全沒有這樣的心情、沒有這樣的情緒,現在的宮裡瀰漫著的還是傷感的氣氛。就算有些人是在竊喜或者無感,此時此刻也應該裝出來傷感的樣子。

要不然的話,這些事情就要複雜起來了,說不定就會讓疑心病很重的老朱想到一些事情,到那時候可就不太愉快了。

看到朱雄英來了,老朱抬起頭說道,“早些回去歇著,這些時日也累著了。”

“知道,待會兒讓人伺候洗漱。”朱雄英布好膳食,說道,“皇爺爺也來吃點,都是清淡的。”

老朱點了點頭,表情平淡的端起大碗,喝了口粥,“整個臘月都亂糟糟的,開年也不太順。你爹那邊,都還好吧?”

朱雄英點了點頭,聲音還算是平靜,“爹孃合葬了,昨日我也去看了看皇祖母。正好可以看得到,這些年皇祖母和娘婦道人家的,爹過去先照顧著。”

老朱沉默著吃飯,他其實到現在都還是有些接受不了,自己最疼愛的長子、悉心培養的接班人,就這麼沒了!

爺孫兩個沉默的吃著飯,其實也都沒有太好的胃口,只是填飽肚子就好。

沉默片刻後,老朱問道,“你知不知道最近朝堂上下都有議論,說是咱該立太子了。”

“立太子?”朱雄英不解,也覺得奇怪,“孫兒年歲正好,而且是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若是皇爺爺想要立太子,也只能是二叔。”

老朱搖了搖頭,說道,“還是不要瞎折騰了,你的那些皇叔到底是有些心思。當個親王,哪有當皇帝好。英兒,你說若是有朝一日咱不在了,你的皇叔們會服氣你嗎?”

以前老朱是真的不擔心藩王的事情,因為他覺得只要他的太子登基,那些藩王們依然都是好弟弟。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老朱少不了會有些擔心。

這邊太子才剛剛沒了,就有一些藩王躍躍欲試。哪怕那些人知道皇太孫受寵,知道皇太孫的班底很厚,可是那些人也都很清楚,親王和太子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龍椅更是讓人無法拒絕。

朱雄英也是有些有恃無恐,也沒覺得有什麼好擔心的,“皇爺爺,孫兒有如此大勢,還有什麼好怕的?皇叔們也未必就是要和我爭,只是心氣不順而已。”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就是現在這麼個年代,基本上都是‘子承父業’。朱雄英的那些皇叔們,多少也是覺得皇位更應該傳給兒子輩,而不是傳到孫子輩,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已。

老朱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咱活著倒還好,咱要是也蹬了腿,說不得你們也要打起來。”

朱雄英倒不是很擔心這些,理所當然、信心十足的說道,“皇叔們又不傻,只要孫兒不是太過火,就算給他們一些膽子也不敢造反。皇爺爺,你也不要多想了。”

老朱沒好氣的瞪了朱雄英一眼,不過他也基本上認可朱雄英的觀點。雖然大明的藩王們稍微有點實力,但是也僅僅只是稍微有點實力而已,和中央朝廷是有著巨大的實力差距。

爺孫兩個也只是簡單的聊了幾句,其實對於朱雄英的位子,老朱顯然也是考慮過的,他自然也知道他的一些兒子們這個時候有些想法。

但是這樣的事情也就是稍微的想了一下而已,不管是為了大朱,還是說小朱,老朱都是不會允許他離世後,龍椅是其他人坐。

朱雄英到底還是沒有回東宮,就在乾清宮歇下了。其實朱雄英也知道,別看他這段時間是在守孝,可是關於老朱的一些情況,朱雄英是再清楚不過了。

鐵打一般的老朱夜裡輾轉反側不說,時常也是有些囈語。老年喪子的老朱其實也就是在利用繁重的朝務來麻痺自己,要不然就是一直處在傷感的情緒難以自拔。

根本老朱身邊的雙全可是送來了彙報,皇帝陛下前些時日就是好好的坐在那裡就開始流淚,總是看著孝陵方向一呆就是一兩個時辰。

給老朱蓋好被子的朱雄英也很快進入夢鄉,只是感覺到剛剛入睡很快就要醒了,他也要開始準備上朝了。

洗漱結束後的朱雄英拽著老朱,先簡單的吃了點早膳。其實也就是稍微的喝點粥、吃塊點心墊墊肚子而已,這個時候自然也就不要指望吃的多好、吃的多美味了。

吃完早餐,老朱開口說道,“英兒,你跟咱一塊走吧,就不要去殿外了。”

“孫兒還是去排班吧,免得一些人瞎想。”朱雄英笑了起來,拍了拍胸口說道,“皇爺爺放心好了,孫兒的體格很好,孫兒覺得不礙事。”

聽到朱雄英這麼說,老朱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了。他當然可以直接將朱雄英帶去奉天殿,可以直接等著文武百官列班後再出面,這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的。

可是如果朱雄英先去排班,這也算得上是對老朱的尊重。這裡面,自然也就有在文武勳貴面前強調地位、班序的因素。這些事情對於朱雄英來說,肯定也是有著一定的好處的。

外面稍微冷是冷了一點,不過朱雄英也覺得這麼一點苦都不能吃,那真的就是什麼都沒辦法做了,那是真的就成為了一個紈絝子弟、富貴皇族了。

文武百官們已經列好隊了,朱雄英算得上是‘姍姍來遲’,可是誰又敢真的說朱雄英姍姍來遲呢。就算是此前的皇太子,也不是每一次都會提前在這裡等著,多半都是文武排班結束後再出現。

看到朱雄英的出現,不少文武勳貴在這個時候也稍微的安心了不少,起碼現在看起來朝廷不會有太大的變數。

皇太子以前的地位穩固、權勢滔天,但是皇太子不在了,很多的事情也就會有些變化。皇太孫手裡的班底很厚實,但是現在皇太子都沒了,皇太孫的地位說不定也要因此受到一些影響。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是在等著、在看著,想要看看大明的一些秩序是不是會有一些變化。

可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也不要考慮什麼改換門庭了,不要想著什麼擇木而棲了,還是繼續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好,不要在這個時候想些歪門邪道的,要不然很有可能就是取死之道。

一言不發的朱雄英站在班首,帶著文武百官進入奉天殿,開始了新一天的早朝。

很多人都很清楚,因為皇太子的早逝,勢必會造成大明格局的一些變化。也因為皇太子的早逝,肯定打亂了皇帝陛下的一些佈置安排。

這自然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說不定要有不少的變動了。很明顯這些變動,可能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也可能單純的就是為了皇太孫能夠順利的接班。

這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也是很多的文武勳貴們的一些盤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勢必是非常敏感的,他們也都需要小心起來。因為一旦有著一些個疏漏,說不定就是一股子血雨腥風。

大家其實也都有著這樣的覺悟,朝廷、權利的交接,很多的時候就是這麼的殘忍無情。事關皇權,很多的時候也是更加的殘暴、恐怖。

老朱龍行虎步進入奉天殿,端坐龍椅上,在文武百官參拜後,指著跟前,“皇太孫,站在這邊。以後你要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要明,明才不會惑於奸佞。要勤,才不會溺於安逸。要斷,便不致牽於文法!”

朱雄英立刻跪下,朗聲說道,“孫臣謹記。”

好吧,這一下算得上是老朱再一次明確了朱雄英的地位了。一些皇子們的小心思,這個時候也是需要藏起來了,要不然很有可能被秋後算賬喲。

昔日太子的班底心裡倒算安穩了不少,他們可以比較自然的投靠到皇太孫的麾下,想要是不會被拒絕的。而皇太孫的班底更是開心了,本來他們也會擔心皇太孫的地位會尷尬起來,看起來是真的想多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只是在這個時候,也會有那麼一些人感覺到心裡不是滋味了。

倒不是說皇太孫的地位之類的,而是皇帝陛下看似是在耳提面命,可是皇帝那也是在敲打一些人呢。皇太孫的地位很穩固,皇太孫開始正式的接手一些政務。

但是,皇帝陛下可是可以沒有提‘仁’這一類的,這本身是儲君必須要具備的品質。到了皇太孫這裡絕口不提,自然不是說對皇太孫的不滿。這樣的一些敲打,其實就是讓一些文官們心裡清楚些。

皇太孫是什麼樣的脾氣,他們也該心裡有些數。皇太孫是什麼的行事風格,這些人也該考慮清楚了。

以後的大明朝堂上,說不定更加殺伐果斷、壓迫十足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