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工作狀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新婚燕爾的,但是朱雄英就要離開應天府了,就要再次啟程去北平了。

朱雄英帶領著一隊隊伍提前出發,而這個時候的太孫妃徐妙清,她則是跟著大部隊一起出發。這一次一起出發的,也有朱雄英的外祖母常藍氏,她也要去北平‘定居’了。

朱雄英的兩個親皇姑,她們這個時候也跟著一起去北平,舉家搬遷,這也是皇族當中最早一批去北平的。這也說明了老朱遷都的決心,讓自己的兩個公主跟著一起去。

練子寧這些人這個時候也跟著一起去了,這些是補充給朱雄英的一批文官。當然練子寧的身份也是特殊點,他算得上是朱雄英的岳父,他的嫡女是朱雄英的側妃,雖然要到年底才嫁給朱雄英,但是名分也是定下來了。

其實要去北平定居的勳貴可不算少,包括馮誠。他也將成為朱玥的駙馬,成為朱雄英的妹夫。這也算是老朱對馮誠的父親馮國用的一種獎勵吧,也可以說是徹底將馮家綁在朱雄英的戰車上。

雖然馮國用是死了,但是馮國用的弟弟宋國公馮勝,算得上是大明軍方的一面旗幟。現在更是坐鎮東瀛,將石見打下來了,現在正在安排匠人準備開礦呢。

大明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北地現在需要一個有話語權的人坐鎮。不只是為了盯著高麗、東瀛,也是需要盯著北邊的韃靼這些,不能讓他們有任何機會輕舉妄動。

風塵僕僕的趕到了北平,朱雄英在福隆宮接見了留守的文武,自然也聽到他們的一些彙報。很多的事情,這也都需要朱雄英做出一些決斷,這也都是他該做的事情。

“春種就要全面展開,從北邊奪來的耕牛得馴服,要保證好我大明子民有地可耕、有牛可用。”朱雄英坐在主位,一本正經的說道,“今天軍戶所開闢之地,得半數以上種植棉花,保證我大明今年過冬。”

嚴震直這個時候有些擔心,“殿下,如此這般,怕是糧庫裡跟不上。”

朱雄英不是很擔心,笑著說道,“江南之地可以運糧,這兩年還算風調雨順,糧食倒是不用擔心。以後該種糧就種糧,現在這兩季得保證我大明邊軍冬日所需。”

雖然大明現在有著煤球這些,相比起以往是多了一些過冬的選擇。但是煤球,這也就是烤烤火、燒燒菜,只是柴火而已。而棉衣、棉布,那就不一樣了,這也是迫切關係到民生的事情,朱雄英可不敢大意。

更何況不管是東瀛還是高麗,那邊更是苦寒,那邊的冬天可不好過,駐軍也需要足夠物資。

取捨或者是做出一些決斷,朱雄英也需要做好。江南之地自然是產糧,那邊的基礎更好。而棉花這樣的東西,還是在北邊先種著,也是因為這邊的需求量更高一些。

作為一個皇太孫,一個非常有主見的皇太孫,朱雄英很多的時候不需要手底下人有太多的想法。他需要的是一些人執行好他的規劃,畢竟朱雄英自認為他看的更加長遠,也是有著一些看起來還算不錯的規劃。

朱雄英開始處理起來政事了,離開了北平差不多三個月,朱雄英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可不少。雖然很多的事情也都是留守的文武做了,或者是送到了應天府,但是到底還是積壓了不少的事情,現在也都需要朱雄英處理。

皇城修建的事情,北平建都的事情,或者是當地的政務,以及那些個朱雄英所轄幾個州府的地方事務。這些也都是朱雄英需要去處理好的,也耽誤不得。

看了一眼黃子澄,朱雄英問道,“四夷之地的那些學子,可有長進?”

黃子澄立刻站出來,說道,“回殿下,那些學子久慕中原文化,現如今正在勤學。雖然那些學子基礎差,只是我國子監最不缺的便是鴻儒大家。”

那也行,朱雄英還真的不指望那些四夷之地的學子去考進士。

想起來了什麼,朱雄英說道,“記得,那些人到底是來自番邦蠻夷,不通我大明習俗倒也正常。好好引導就是,切莫嚴苛對待。”

之所以這麼提,主要就是現如今的大明,對待學子可不友好。體罰什麼的很正常,在應天府每年都有一些學子扛不住壓力自殺的,這可不是在開玩笑的,這是事實。

黃子澄自然也明白這些,在應天府的國子監,確實有著不少的學生是被逼著學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在北平的國子監,這裡就不需要那麼嚴格的對待一些學子了,因為不指望他們考狀元,不指望他們去成為鴻儒,也就是指望他們通四書五經而已,知道儒家文化就好。

看了一眼李景隆,朱雄英說道,“表兄,記得整肅邊軍。這些時日你也該勞累一番,我大明騎兵這些年倒也有所長進,只是和那些韃靼比起來,還是稍差一些。”

李景隆立刻領命,信心十足,“臣領旨,臣必將整肅兵馬,勤練騎兵!”

必須要好好的練練騎兵,這個時候也必須要將騎兵練的更加強大才行。北元的殘餘力量還是比較強的,哪怕現在的蒙古一些部族的生存環境是比較惡劣的,民生更是一塌糊塗,但是不代表他們就失去了威脅。

持續的施壓、持續的封鎖,這是老朱的策略,這也是朱雄英的一些策略。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只是要持續的削弱對手的實力。更需要的是勤學苦練,壯大自身的力量,這樣才可以持續的壓制那些遊牧民族,將他們驅趕去更遠的地方,或者直接消滅、同化,可不能讓他們緩過起來。

仔細的問了一下一些工匠的事情,朱雄英其實也沒有特別失望。

火藥沒有特別大的改進,火器攻關等等也沒有什麼進展,朱雄英一點都不著急。這樣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他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資源、培養人才。

還算不錯,朱雄英對於很多的事情也是覺得比較滿意,看起來雖然沒有坐鎮。不過絕大多數的事情也都是在他的掌控當中,很多的事情有條不紊的在展開,這自然很好了。

年輕的朱雄英覺得自己也閒不下來,在北平這邊的事情進展順利的時候,朱雄英可沒有忘記天津還有一大堆事情在等著他。這自然也就意味著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他也必須要在這個時候多留意天津的事情。

畢竟那裡是漕運中心,現在那裡也是給高麗、東瀛補給的基地,可不能馬虎對待。哪怕那裡是老江湖李善長坐鎮,朱雄英也不會馬虎大意,該認真的時候必須要認真。

對於朱雄英的到來,李善長一點都不意外,規規矩矩的見禮,彙報公務。不過在這個時候,更多的還是名義上的知府李祺在彙報一些情況。

作為老朱長女臨安公主的駙馬,年輕時的李祺是十足傲氣的,大概也是因為他是李善長的嫡子。所以在老朱生病的時候都不會去看望,大概也是因為當初曾經被老朱重用過。

但是在經歷了幾乎滅家後,李祺老實了很多,現在可不敢狂妄了。哪怕面對的是皇太孫,是名義上的晚輩,李祺也不敢有任何失禮,這大概也是吃一塹長一智吧,挫折果然是最能夠鍛鍊人的。

看著謹小慎微的李祺,朱雄英看似是很熱情的。只不過心裡還算比較滿意,他肯定不希望看到一個目空一切、狂妄的姑父,朱雄英也習慣了別人的恭敬。

仔細的聽完彙報,朱雄英也歇在了知府府。

作為老朱的長女臨安公主,朱鏡靜其實也是比較擔心的。因為她只是庶出,她實際上算不上多麼受寵。更何況夫家現如今的處境尷尬,朱鏡靜自然更加謹小慎微,起碼在面對朱雄英的時候,她可不會擺出大姑姑的姿態。

朱雄英坐在客座,主要是主位讓朱鏡靜坐著,到底也是長輩。

看著李芳和李茂這兩個堂兄弟,朱雄英笑著問道,“表兄可有什麼打算?”

李芳立刻拱手,小心回答,“回殿下,罪民……”

“表兄,這般說就不對了。”朱雄英一揮手,裝作不高興的說道,“皇爺爺最重親誼,就算是親王入朝,也是需要敘親族禮。更何況表兄無罪,談何罪民?!”

李芳這個時候則乾笑,隨即說道,“臣知罪。”

朱雄英看著朱鏡靜,說道,“大姑姑,聽聞表兄頗有文采,在李公和姑父悉心培養下也頗為有才華。若是姑姑捨得,便讓表兄隨我去北平吧,現如今北平缺人。”

朱鏡靜看向李善長和李祺,在他們點頭後露出笑容,“多謝皇太孫栽培,這不成器的小子就託給太孫照料了。”

“姑姑這般說就見外了。”朱雄英笑了起來,說道,“倒是表兄為我分憂,侄兒該是多謝姑姑、姑父才是。”

朱雄英的話,不只是李善長不信,朱鏡靜也不信。但是不管怎麼樣,這算是李芳出頭的一個機會,畢竟現在的李家處境艱難,想要復爵的可能性不打。

但是如果李芳爭氣,說不定也可以掙出來一些家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