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第九百九十九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是年臘月, 西楚盟聯軍陸續進駐鄂國。鄂王歡喜不已,派人賞賜了不少年貨。大過年的把將士們派出去, 鄂王有賞、本國王爺也少不得有賞。各國給駐鄂軍的頭一批輜重補給便浩浩蕩蕩上路了。

鄂國本來離湘國近,輜重也不多,押運的官兵亦不大當回事。這日,眼看湘王的賞賜還有小半個時辰的路程就要到湘軍駐紮地,忽見前頭湧過來一支兵馬,也押著輜重, 打的是蔡國旗號。

為首的蔡將迎著湘將拱手,笑呵呵道:“對面來的可是湘國兵馬?”

湘將微怔。出行時上司告訴他, 鄂國百姓貧苦且盜匪多。眼看要過年了, 恐有窮兇極惡之徒鋌而走險。為著不惹事, 讓他們不用把旗號打出來。也不知對面的蔡將是從哪兒看出自己是湘軍的。然他面上只不顯,也拱手道:“正是。”

蔡將望了眼湘國輜重, 羨慕道:“還是你們湘國富庶。我們才這麼點子破玩意。”

湘將得意道:“眼看要過年了,忽然把兄弟們派出來,我們王爺心中惻隱,才多賞了點子東西。”抬頭看蔡國的年貨委實少的可憐,才那麼十來輛小車,車棚子也壞了、露出兩個乾巴巴的豬頭。乃揮手道,“狹路相逢, 貴軍先過吧。你們車子少, 走得快些。”

蔡將拱手道:“多謝多謝。”

湘將遂命兵士閃避路旁, 讓蔡軍先走。蔡將則駐馬立在湘將身旁催促手下人快著些。

兩軍交錯之際, 耳邊驟聞一聲唿哨響。蔡國官兵忽然從背後取出火槍來。湘將尚未來得及呼喊,蔡將手中火槍已瞄準了他的咽喉。湘將冷著臉道:“這位將軍,怎麼回事?”

那蔡將得意道:“對不住了。我們蔡國國小王窮,大過年的連點子表示都沒有。兄弟們餓得慌,出來打點子野食。你們湘國又大又富,想必湘王也不會在乎這麼點子東西。煩勞他老人家再送些來便是。”

這押送輜重的湘將乃湘國上將子弟。雖年輕,並不慌張。眼看自家袍澤被人打了個措手不及、大勢已去,假笑道:“原來不過是為了點子東西。好說。何必動刀槍。”

蔡將笑道:“還是你們富國的人大方。上回弄羅國點子東西跟要命似的。”

湘將道:“說起來,我們並未打旗號,將軍如何知道我們是湘國的人馬。”

蔡將道:“你們的駐地不就在前頭太和鎮麼?軍防圖都標得明明白白。從湘國送年貨到湘軍駐地肯定要走這條路,我們已勘察好幾回了。”

湘將腹中暗罵。聯軍軍防圖本是機密,連他都沒看過,唯有駐守大將一人知道。合著湘國之絕密人家蔡國拿來給盟友設伏。事既至此,唯有暫且投降。好在這蔡將並不欲趕盡殺絕,沒繳湘軍的火槍,只把子彈悉數搜乾淨了。然後歡歡喜喜奪了湘國的年貨便跑。湘將命斥候尾隨他們看去哪兒,自己兩手空空的領人趕去駐地了。

湘國駐守將軍姓李,聞言大驚大怒,當即要發兵去搶回東西。他手下有個幕僚先生趕忙攔阻道:“將軍暫且息怒,等事情查明白再說。”

直至黃昏那斥候才回來。說跟著蔡軍繞了許多山路,好懸讓他們察覺,幸而有驚無險。眼看前頭將到一座小鎮子,蔡軍整個鬆懈下來、嘻嘻哈哈的閒聊,斥候便猜其駐地快到了。偏這會子他又被兩個蔡軍盯上盤問,好容易才遮掩過去。斥候不敢再跟著,便往回走。沒多久遇上兩個老農擔了擔子迎面而來,他遂打聽前頭的鎮子叫什麼。老農告訴他叫廟嶺鎮。

李將軍忙取出軍防圖一查,蔡軍果然駐在廟嶺鎮。此事算是坐實了,李將軍立時領兵前往廟嶺鎮尋蔡軍理論。誰知蔡國守將半個字不認,死活說絕無此事。還任憑李將軍入營中搜查。李將軍查了半日並未查出破綻,只得悻悻而歸。回太和鎮後,幕僚思忖道:“也許是方才那位斥候兄弟露出形跡惹得蔡軍警覺,把輜重藏去別處了。”李將軍惱怒不已,立時派心腹親兵快馬返回長沙向湘王回稟。

湘王聞報嗤笑道:“窮光蛋。”乃給蔡王修書一封,冷嘲熱諷。又寫了封信給孟昌甫,讓人送去給晁遜。

送信的太監到時晁遜正獨自一人做實驗,雙手不得空,乃命那太監將信擱在案頭。太監告辭,走到門口時候聽見他喊“阿桂阿桂進來。”寇阿桂旋即進了書房。

太監聽見晁遜道:“喏,那封信,拿去給桑葉。”

寇阿桂道:“好生不巧,桑姑娘才剛被林大娘喊去了。”

“那你先收著,等她回來給她。”

“是。三爺又弄什麼呢。”

“說了你也不知道,快出去別礙事。”

“是。”

太監聽到此處立時邁大步走了。

約莫過了一炷香的功夫,桑葉回來,寇阿桂忙把信交給她。桑葉道了謝拿著回房,不多時便出了門。她來到官帽街上尋著算命先生,低聲說了經過。算命先生接了她一塊手帕、收攤子離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算命先生走過幾條街,恰逢兩大群閒漢打架,霎時將他圍在裡頭。偏打架之人也分辨不出誰是哪邊的、只管揮拳亂打。算命先生躲閃不及,後腦挨了一拳,當即暈了過去。等他醒來,自己已被踢在路邊,打架的依然在打。他摸了摸身上要緊東西都在,趕忙爬起來想溜,卻四面是人走不了。好在此時衙役趕到,驅散了眾閒漢。算命先生撿起自己掉在地上的箱籠,發覺竟少有損壞,略作收拾明兒依然能上街算命。

沒過多久,兩封信列在了一處。一封是寇阿桂抄錄下來的、湘王寫給孟昌甫的信,一封是閒漢從算命先生那兒抄的、桑葉寫的密碼信。密碼信的字數比湘王書信多了數倍。湘王之信頭幾個字是“湘國之主敬書”,密碼信頭一行則是一大堆不知何物,然卻是單列一行。閒漢頭子琢磨了許久愣是沒琢磨出來,遂將之往上級送。

孟昌甫此時正在鄂國,亦頭疼不已。原來羅軍亦稱被被蔡軍打劫,蔡軍抵死不認且毫無證據。而羅軍被打劫後沒東西過年,又去打劫了楚軍。陳軍不知從哪兒得到訊息,遂依葫蘆畫瓢打劫廬軍。如今各國駐軍你劫我我劫他鬧成一團不可開交。偏蔡軍主將自稱並未將軍防圖給手下偏將看,羅、陳等亦如此。而各國被劫輜重皆是遇伏,有的扮作百姓、有的乾脆扮作被劫國的商隊。打劫的顯見手裡有軍防圖了。

孟昌甫身邊一個幕僚思忖道:“大人,不對啊。若只是蔡軍打劫、隱藏起贓物也就罷了。這麼多打劫的,悉數查不出贓物,晚生覺得古怪。該不會是聯邦的特種營混進來栽贓陷害、攪渾水吧。”

孟昌甫思忖道:“若如此,他們手中必有軍防圖。此圖機密,莫非還是洩漏出去了?論理說唯有十八位王爺和十七位別國將軍、並鄂國的三位重臣知道,再沒有第三十九個了。”

幕僚道:“三十九個人,性情各異且牽扯頗多。聯邦細作無孔不入,不知道哪兒便有漏洞。大人,太多了。這等事只三四個大國知道便好,其餘小國如蔡羅陳許等,何須弄得忒明白?”

孟昌甫想了想,擺手道:“不可。這十八國能結成盟約便是因為大國小國一律公平。倘若不公,小國極易被聯邦拉攏走。”幕僚還待再勸,孟昌甫心意已決,只得作罷。

另一頭,賈敘已親自趕到了長沙。他這個密碼行家分析良久,依然尋不著規律。只是把信中重複率比較高的幾個字,比如“之”、“也”、“湘”等猜出來了。遂乾脆抄錄了數份送入京城,讓大夥兒一道猜。

這會子年關將近,政事堂忙得人仰馬翻,唯攝政王賈琮最閒。林黛玉大筆一揮,兩封信直送入了攝政王府。賈琮哪有此才?對著信發愣。

陳瑞錦領兩個女兒上妹子家串門回來,正看見賈王爺雙手託下巴快要睡著了。有些好笑,讓女兒上前推醒了她們老子。賈琮揉揉眼睛,一手一個把閨女撈到身前:“苗苗芽芽來,幫你們爹猜猜,這都是些什麼玩意。”遂指著那行密碼書。“這幾個符號代表湘,這幾個符號代表之。中間這幾個代表國。後面這一大堆代表了主、敬、書三個字。你們倆能猜出哪幾個符號分別代表哪三個字麼?”

兩個孩子商議了會子,賈定邦問道:“還有別的線索麼?”

“有。”賈琮指著賈敘已破譯的那幾個字道,“這些。”又指著完整的密碼書信,“這些是還沒猜出來的。”

賈興國皺眉道:“好大的工程。爹,我們兩個人手不夠,可不可以找林哥哥他們一道?”

“可以。”賈琮道,“把你們倆的小朋友都找上。”

姐妹倆商議了會子,賈定邦便開始給各家下帖子,還掏出自己的玉麒麟世女印蓋上。陳瑞錦瞧了賈琮半日:“還有你這樣當爹的。”

賈琮道:“小孩子想象力豐富,說不定比我們大人強。”乃打了個哈欠,“太費腦了,媳婦兒我困,咱們睡會子唄。”

“自己睡去!我得看著這幫小崽子。”

“哎呀兒孫自有兒孫福,管他們呢。”賈琮扒拉著陳瑞錦的肩膀對女兒道,“還有一條線索,就是將文字版翻譯成密碼版之人很快就翻譯好了。我個人覺得,這說明不用查說文解字之類的工具書,翻譯者但凡對密碼熟悉,對著原文就能寫出密碼信來。”

賈定邦思忖道:“會不會是一種少數民族文字。”

“不會。”賈琮道,“已經排除這種可能。根據重複字的數量和位置來看,每組密碼都和文字一一對應。”

“知道了。”

賈琮遂光明正大把工作丟給女兒,自己半拖著媳婦回屋歇下午覺去。這會子天冷人懶,兩口子一覺醒來窗外漆黑,且驚覺腹中飢餓。賈琮拉亮床頭的電燈、掏出枕頭旁的懷錶一瞧,已過了二更天,乃道:“乾脆吃些點心接著睡吧。”

陳瑞錦想了想:“也好。”

賈琮遂披衣起來,從暖水釜倒了些熱水。兩口子就著白水吃點心,吃完又睡。

到了次日早上才知道,昨兒下午十幾家的孩子讓賈定邦給喊來了,一直研究到三更天才陸續被各家接走。才吃了早飯,林家的兩個小子最先來,巳時之前破譯小組全部到齊,有三四個顯見昨晚沒睡好。

賈琮看了看兩個女兒,個個睡眠充足精神抖擻,乃放心道:“這倆孩子都隨我,心寬。”

陳瑞錦瞄著那幾位的黑眼圈點頭道:“這個隨了你倒是好事。”

這群孩子最大的不足十二歲,最小的才四歲、是來湊熱鬧的,聚攏在攝政王府的內書房裡連著開了七八天的會。到了臘月二十一那日,世女賈定邦宣佈:密碼破譯成功。

原來這些密碼不過是將字兒的偏旁部首悉數拆開、以不相干的符號替代。賈敘編的密碼是讀音密碼,為了一一對應有許多提示符;孟昌甫的則完全是字形密碼,且並不周全。將每個字的拆開後便猶如外語單詞般連在一起,須得靠拼湊猜度、聯絡上下文方能解碼。孩子們年紀小,尚不如賈敘等細作頭子想得細緻,反倒猜出來了。

密碼表拿去給林黛玉詹鯤馮紫英等人過目,眾人皆心悅誠服。旋即派人快馬送抵長沙賈敘之手。賈敘見之拍案叫絕。

到了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忙著預備過年祭祖。駐守鄂國的十七處盟軍忽然接到換防軍令,立時拔營起寨調往別處。眾將雖迷糊,軍令如山不可違,也都老老實實依著軍令走了。鄂王連同鄂國官兵在內,對此毫不知情。

臘月二十九,離年三十只剩一日,晁遜跟湘王請假回家過年。湘王想著,過年幾日想必沒什麼事,遂答應了。晁遜領著寇家爺倆趕回岳陽,桑葉留在長沙守院子。而數百裡之外,駐鄂國的聯軍兵馬皆已換防完畢,皆從城鎮換到了荒村野嶺。鄂軍早已將要緊的之處交予盟軍。

鄂州城外一座小農莊裡,曾與寇阿桂一同做農活燒炭窯的李榔頭與許多農人一道圍攏在潘喜貴身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