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太空科幻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地球消失的原因是什麼呢?甚至還包含了月球,這一點不做交代嗎。”

《死在火星上》的編劇組組長王躍峰有些不解的問著,在陳景行包括夢工廠過往的作品中,對於一些科幻背景和科幻設定都是有因有果的。

就算有些隱晦的《星際穿越》對於太陽的膨脹和蟲洞、黑洞的設定也都有或清晰或模湖的暗示,就算是機械降神也降的明明白白。

《死在火星上》這個交給他的劇本初稿卻有些沒有前因後果,尤其是對於地球與月球消失的原因。

王躍峰也算是夢工廠的老人了,經手了不少劇本,快要上映的《天鷹戰士》電影劇本就是他負責改編的,《死在火星上》的劇本也是指定由他來負責的。

哪怕其他人沒有意見,他也是要問個清楚的。

畢竟陳景行交到他手裡的只是簡易的初稿,完整的劇本還需要他帶著組內的其他編劇來完善。

王躍峰的疑問也讓會議室內其他低頭翻看研究著薄薄幾頁紙的“立項審查委員會”參會人員都抬起了頭,顯然這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如果非要追究個來歷的話,原因很多,可以是直徑幾十萬公里的速度達到光速的α粒子流,也可以是某種光粒武器……”

陳景行看著大家有些懵逼的表情解釋道:“物體的質量會隨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當物體速度接近光速時,其質量將趨於無窮大,可以算作一種動能武器。

根據狹義相對論,當有質量的物質速度極其接近光速的時候不僅會發生長度收縮,時間膨脹,而且還……”

“ok,老闆,大家都聽明白了,相對論嘛,大家都懂。”許文深有些頭疼的打住了陳景行的滔滔不絕:“那我就代表在座的文科生繼續問一下,這些可能的猜測在劇本中只是作為猜測嗎?不設定一個確定的背景?”

編劇組組長王躍峰和在座的其他導演笑完後也看向陳景行,等待解答。

國內編劇圈當然有好編劇,有金牌編劇,不過整體水平確實堪憂。

想一下,編劇圈子牛馬們的最大來源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這是個藝考專業,專業考核是影片分析和文藝常識。

就不說科學思維了,文學素養都未必比得過好的文科高校的中文系學生。

國內編劇中中文系畢業的很少。

再加上國內的編劇行業收入分配不合理,受重視程度較低,近親繁殖,手工業傳承,可以說科幻題材在國內的發展最大的障礙不是特效,不是稽核,就是編劇。

行業內真正頂級的有水平的編劇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小說作家、設計師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跨行業從業者。

不過夢工廠的編劇和導演們經過了這麼多年的調教和經驗,就算此前科學素養不高,到現在也都能稱得上是半個民科了。

所以除了許文深等少數人有些頭疼外,其他人對陳景行這番科幻暢想都沒有什麼理解障礙。

陳景行早有準備:“地球都沒了,宇宙中只剩下兩個人類,他們憑什麼研究出地球消失的原因呢?只能猜測嘛。

而且為什麼要給出確切的原因?

這個故事大家都能看出底層是悲劇性的,我想表達的就是地球對於宇宙不過一粒塵埃,人類之於宇宙那就更加渺小了,連塵埃都不算。

就像一個拿著飲料的人手抖灑了幾滴水淹了地面上一個螞蟻窩,兩隻倖存的離巢的小螞蟻互相幫助,透過確認彼此的意義堅守螞蟻窩的意義。

沒有人有義務告訴它們螞蟻窩是怎麼毀滅的。”

聞志安若有所思:“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

“bingo!”陳景行打了個響指。

既然太空三部曲已經完結,再拍一部太空作品那麼當然不能只是重複太空三部曲,《死在火星上》不是太空系列的第四部曲,而是要在思想上再往前走一步,當然也不能說這是往前走,但肯定要跟太空三部曲不一樣。

對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的探討在陳景行看來就是《死在火星上》在內涵上的最寶貴的價值。

與其類似的還有前世位面的《瑞克與莫蒂》、《瞬息全宇宙》等。

那就是告訴你你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地球沒有意義,人類沒有意義,道德沒有意義,你以為重要的一切對於宇宙來說都沒有意義,都是荒謬的。

但影視作品當然不是鼓勵自殺,在讓觀眾認識到陷入到虛無主義後你還得為他們找到意義。

這就是存在主義的解題過程。

我們相信人是偶然性地被拋棄在這荒謬世界之中的,相信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由意志做出的選擇並承擔其後果,而人存在的意義誕生於對抗虛無中。

用愛啊,情感啊,理解啊之類的正能量的東西讓你在巨大的虛無面前重塑你存在的意義。

頗有種“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的感覺。

總之就是撒雞湯,顯然“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的出題解題方法在雞湯中顯得更加高階一些,起碼看起來是比《地心》、《火星救援》、《星際》這種單純強調勇氣、智慧、人性的主旨更超凡脫俗一些。

而《死在火星上》的優勢就在於透過地球的消失,直接就能將很難塑造的虛無主義氛圍推到觀眾面前。

地球都沒了,人類都沒了,空曠寂靜的宇宙中就剩倆人,學女媧伏羲亞當夏娃都沒用,那是神話,現實是兩個個體是沒辦法維繫種群的,除非有大量的多樣性基因儲備,所以人類毀滅定了。

地球消失,人類註定消亡的背景下,本來很難被普通人感知到的虛無主義立刻就出來了。

你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還有什麼是有意義的?

而《死在火星上》的故事就是對抗虛無的無意義的存在主義解題過程,這碗雞湯毫無疑問是最高級的正能量。

如果觀眾能在主角們沒有意義的對虛無和荒謬現狀的抗爭中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激勵,那麼這部電影就是成功的。

聞志安仍有疑問:“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故事反而顯得太倉促了,把物資運送上空間站,女主短時間內不會被餓死了,然後呢?如果只是在這個時候結尾,未免顯得太不完整了,更像是一個半成品。”

陳景行猶豫了一下:“這確實只能算是半個故事,但需要考慮到商業與藝術的平衡,在這裡結尾對電影的商業票房影響最小。”

他給出的劇本初稿實際上只是《死在火星上》完整故事的小部分,就是男主發現了環繞火星的空間站還有另一個人類後,經過思想鬥爭決定分出一半崑崙站的物資用飛船運送到空間站內的經過。

從結構上來說實際上只能算是整個故事的五分之一,完整的故事是運送物資上空間站,火星求生記,彗星撞火星事件,空間站的墜毀,以及最後的火星旅行。

但是因為《死在火星上》的悲劇底色,越往後對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的探討越深,自然也更加背離作為一部電影的商業價值。

而且最關鍵的是,僅僅是運送物資上空間站的劇情就已經相當飽滿了,足以撐起一部電影。

整個過程首先必須在有限的幾天內完成全部的物資轉移和飛船檢修工作。

然後又在發射前夕遇到了火星風暴。

終於等待到飛船籠罩在風暴低壓區,發射出去後也錯過了合適的發射視窗。

飛船無法與空間站快速對接,必須先進入火星軌道,一邊繞火星飛行,一邊調整姿態,慢慢進行機動變軌。

然而機動變軌需要消耗推進器,飛船推進劑有限。

又因為火星風暴,傳感器失靈,一級火箭提前脫離,飛船預計到達的軌道高度距離空間站所在軌道還差六十五公里,沒有進入停泊軌道,反而飛出了一條橢圓形軌道。

而且在近地軌道飛船與大氣層接觸摩擦導致不斷失速高度降低。

不得不消耗更多的推進劑實現變軌,原定的三次對接機會只能實現一次,而且成功機率只有2.477%。

因為沙暴切斷了天地聯絡,男主將通訊天線綁在了自己身上,在風暴中遙控飛船進行對接。

然而在惟一一次對接機會中,傳感器失靈,飛船迎頭撞上了空間站,對接失敗、空間站損失了一個艙段,飛船朝著火星飛速墜落。

而後,在絕望中男主靈光一閃,飛船已經沒有推進劑完成第二次變軌了,但空間站還有足夠的燃料。

透過空間站返回飛船的推進劑推動空間站快速降低軌道接住正在墜落的飛船。

在超高速的推進下,空間站到達指定位置,準備接住馬上要從下方六十三米高度一掠而過的飛船。

這種天方夜譚的對接計劃無法正常完成,只能讓空間站的女主走出艙室,手工捕獲飛船。

空間站上七十米長的機械大臂,女主需要站在機械臂上靜靜等待飛船掠過,然後拿著安全鎖在五秒時間內把安全鎖釦到飛船逃生艙們的門把手上。

可當女主伸手去夠的時候卻發現她和飛船逃生艙門把手的距離差了五釐米。

計算出現誤差,這個在海量計算推演中不起眼的數字卻代表了生與死的距離。

女主只能緊緊攥著安全鎖,用盡力氣朝著緊急逃生艙們縱身一躍,在一片寂靜的太空中,一手死死抓著艙門,一手去抓漂浮在空中的鎖釦,然後扣在了飛船上。

這絕對稱得上是最一波三折的太空快遞送貨,加上地面男主與智慧機器人的戲份,以及此前的鋪墊,撐滿兩個小時是沒有問題的。

假如還要加上後面的劇情怕是上中下三部都夠嗆,如果不損傷角色人物弧光塑造的話。

“那能拍成上下部或者三部曲嗎?”

許文深有些興奮,一個故事能分成多部電影那可太棒了。

不過很快陳景行搖了搖頭:“那恐怕沒有意義。”

《死在火星上》整個故事的悲劇基調是越往後越濃重的,儘管其對抗虛無主義的解題過程相當精彩,大量的文戲看似冗長,但角色的人物弧光相當出彩,遠比《火星救援》的角色要飽滿的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真拍出來,票房肯定不行,觀眾怎麼可能跟著你接近那不可避免地絕望和死亡呢?即便影片是在闡釋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那不可避免地絕望和死亡。

聞志安作為陳景行欽點的導演,此時倒像是鼓起了什麼勇氣:“要不然拍成電視劇?我覺得電視劇很適合表現這樣複雜的低沉的故事,觀眾也更買賬。”

許文深翻了個白眼:“太空科幻電視劇?做慈善嗎?”

夢工廠不是沒有悲劇底色的,主旨較為深刻的成功的非電影作品,比如《黑鏡》,比如被譽為動畫神作的《天鷹戰士》、《特別機動隊》。

但製作成本都不高,動畫都不必說,即便是《黑鏡》因為集數少,一季才五集,平均單整合本也就一兩千多萬。

《死在火星上》這種題材,這種故事要拍成電視劇,成本那是相當可觀的。

陳景行有些驚訝的看著聞志安:“你捨得?”

夢工廠的四大金剛中唯一沒拍過電影的寧衛強在完成了《疑犯追蹤Ⅲ》後也接下了《特別機動隊》。

聞志安眼看這就要三級跳,在導演完《地球往事:序曲》後成為電影導演了,電影導演和電視劇導演當然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執導一部工業科幻大片,這對他的地位和加成是電視劇難以比擬的。

“對我來說,電影和電視劇沒那麼大區別,而且如果能拍成電視劇,這也會是咱們華國第一部太空科幻劇,這也不是一般電視劇能比的。”

《地球往事:序曲》中並沒有涉及到多少太空元素,自然不算太空科幻劇。

聞志安繼續說服道:“而且《極樂世界》和《王朝》投資也很高,都不亞於工業電影,《疑犯追蹤Ⅲ》投資也超過兩億了,集均成本接近千萬。

《死在火星上》如果拍成劇,大概體量就是十到十二集,如果演員片酬這方面控制的好一些,再加上不追求3D拍攝,不追求IMAX畫面,而且咱們在魔都的虛擬製片基地已經落成,以現在成熟的虛擬製片技術,我覺得三億左右也能下來。

好來塢的《羅馬》、《權遊》這都是集均成本上千萬美元的電視劇,咱們夢工廠不就是以敢於突破敢於開拓聞名的嗎?我覺得嘗試一下沒有壞處。”

“拿幾個億去嘗試?”許文深想吐槽一句都瘋了吧,旋即看到老闆深思且意動的表情,壓制下到嘴邊的話,長嘆一聲,心中暗暗吐槽,果然是不改本色,有了錢就使勁造。

要是夢工廠缺錢,他當然有的是藉口來阻止,可問題是夢工廠不缺錢。

一部《星際》和一部《頭腦特工隊》,全球票房合計超過了15億美元,分賬和版權分銷收益沒完全拿到手但也回籠了差不多有9億人民幣了,還沒來得及投資花出去。

“行。”陳景行拍板:“那就評估一下,拿出預算和收益預測,只要不虧……只要不虧太多,這事就能幹,咱們也給國內觀眾拍一部太空科幻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