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又一部火星電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感覺電影版的故事跟動畫版的不僅劇情不一樣,連深層的內涵都不一樣了。”

顏曉月也是認真看過《特別機動隊》動畫,甚至還寫過影評的,要不然她也不會對電影版這麼上心。

陳景行點了點頭:“所以這個角色你也不能完全按照你對動畫的理解去演。”

前世位面好來塢改編的《攻殼》真人電影版無論在口碑還是商業上都不能算成功,動畫的粉絲基本沒有滿意的,全球票房還只有1.7億美元。

《攻殼》真人電影製作成本可是高達1.1億的,撲街程度不比《花木蘭》好多少。

失利的原因很多,但陳景行認為比較關鍵的因素就是電影版是翻拍動畫版的,而且還是翻拍最經典的95版動畫。

動畫已經很經典了,如果只是把動畫劇情原封不動的用真人拍出來,口碑也不會有多好,珠玉在前,怎麼拍都很難討好,原版越經典,電影化難度越高。

如果你對原版的經典劇情進行了改動呢?

那只會更加不討好。

《攻殼》真人電影是在95劇場版的基礎上做了更商業化的改動,這其實從商業邏輯上看是沒問題的。

但大家都知道原版的故事是什麼樣的,你在原版故事的基礎上改動也不會讓人感到驚喜,而且當你改的更加膚淺,深刻的內涵被消解後,口碑只會更差。

但本位面《特別機動隊》電影真人化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觀眾沒看過95版動畫。

《特別機動隊》動畫番劇的劇情中不涉及到95劇場版。

所以對觀眾來說,夢工廠要拍的《特別機動隊》真人電影會跟動畫番劇有巨大的差別。

如果說動畫的主旨是講述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網路社會”是一個可以作為“第三主體”,“上層結構”的更為高階的系統。

而個體性會逐漸喪失,發展到後期會使個人存在的意義喪失。

有種另類的“人類補完計劃”的感覺。

但在電影版中,重點則探討的是什麼是靈魂與生命,什麼是自我,記憶是存在還是思考是存在。

故事主線是特別機動隊與傀儡師的對抗。

傀儡師是一個神秘的駭客,流竄於各種聯網儀器之間,能夠入侵義體人類的電子腦,操控股價,甚至進行KB襲擊。

女主帶隊幹掉了一個被控制的義體人,抓到了被傀儡師操控的垃圾工,並讓垃圾工從自己有老婆孩子的虛擬現實中驚醒,意識到自己有妻子有孩子的記憶都是虛假的,是被別人植入的。

而這讓女主對自己產生了迷茫,如果記憶是虛假的,是可以被修改的,是可以被復制粘貼的,那麼自己還是唯一的嗎?是獨一無二的嗎?

最終在不斷接近傀儡師的艱難冒險與努力下,終於破解了傀儡師的真實身份。

原來傀儡師是某壟斷義體改造公司編寫的程式,然而程式在瀏覽了全網的資訊後有了自我意識,並且認為自己和透過記憶才能成為個體的人類是一樣的。

在這個計算機能輕易實現外部儲存記憶的時代,傀儡師自認為也是和人類一樣的個體,是誕生於網路之海的生命體。

畢竟在傀儡師看來,人類的dna也只是一段被設計用來自我儲存的程式。

資訊如果是一種海洋,在其中誕生生命也是很自然的。

人類最初的生命,就是從海洋中誕生的。

公司發現了傀儡師的存在,想要將其除掉被傀儡師提前發覺,並將自身的意識轉移到了一具義體中。

雖然傀儡師已經是知曉網路所有資訊的網路生命體,但自認為並不像人一樣完整。

傀儡師只能複製自己,但卻無法產生多樣性,為了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傀儡師迫切的需要變化,才能抵抗將來可能被滅亡的命運。

因為只會複製自己的沒有個性以及多樣性的生命很可能會因為一種病毒而被全部消滅。

複製和複製沒有進化的能力。

為了進化,為了創造自身的多樣性,為了將來能延續下去,傀儡師想和女主進行融合,自身死亡。

然後經過女主在網路上傳播自己變異的種子。

一個渴望突破義體限制,突破極限的義體人和一個渴望獲得多樣性與繁衍生存能力的程式就此融合,完成了某種生命的進化和對極限的突破。

某種意義上像是另一種生命的補完。

這個故事的主線與內涵陳景行是不準備變的,但需要再加上一些更加商業化的元素。

這樣一來,《特別機動隊》真人電影般或許票房不一定能獲得成功,起碼口碑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當然如果票房還不錯的話,哪怕能收回製作成本,就可以繼續製作續集。

參考前世位面的《攻殼2:無罪》,《攻殼sac》第二季,內容足夠拍出三四部在故事上有水準有思想性的優質科幻電影了。

而這樣的劇本對於顏曉月這樣的主演和負責《特別機動隊》的導演,拍完了《疑犯追蹤Ⅲ》的寧衛強來說也是讓他們松了口氣的。

對於馬上要在暑期檔上映的《天鷹戰士》,導演田鑫業心裡是有忐忑的。

畢竟動畫珠玉在前,電影般又把重心放在了機甲大戰上,澹化了動畫的文藝氣息和思想性,都怕動畫粉絲是否會特別不滿意,影響口碑。

而《機動隊》電影版直接用原創的故事,原創的跟動畫不同的劇本就能最大程度的規避這種翻拍的比較,也能讓動畫的粉絲更寬容的看待電影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特別機動隊》電影版立項訊息的公佈對於動漫迷來說算是第二支靴子終於落地了,畢竟從《天鷹戰士》電影化開始就有不少人認定《特別機動隊》也會電影化。

而對於女主人選乾脆利落的敲定讓很多人只能產生果然如此的感覺。

畢竟國內的年齡30歲左右的,長相與身材兼具的刀馬旦就這幾個,天仙姐姐剛《花木蘭》撲了大街,而且天仙的氣質和《機動隊》的女主相差比較大,另一個有動作戲功底的劉施施又正在拍《極樂世界》,肯定也抽不出檔期。

至於用別的沒有打戲功底的女星,靠剪輯和替身來湖弄動作場面的選擇在其他公司可能會實現,但沒有人會覺得夢工廠會這麼幹。

而顏曉月的粉絲倒是從對工作室的不滿與批評中變了臉,重新抖了起來。

對於顏曉月本人來說,她的聲勢也超過了年初的趙槿麥,重回一線女星榜首。

陳景行在敲定了《特別機動隊》立項籌備後,並沒有馬不停蹄的投入到《地球往事》專案上,趁著魔都電影節還未開始,又立項了另一部科幻電影——《死在火星上》。

當然,這個專案不再是陳景行執導,畢竟他今後的精力都要花在《地球往事》上的。

而且說太空三部曲就三部曲,從《地心》到《星際》,三部曲的脈絡和思想性都以完備,再多加一部太空電影實在沒必要,再說,《地球往事》說他是一部太空電影其實也沒啥大問題。

《死在火星上》被他交給了聞志安,上一個專案剛導演完《地球往事:序曲》,馬上就要負責一部重工業科幻電影,這對聞志安來說也算是三級跳了。

《死在火星上》的故事是綜合了不少科幻作品的元素的,包括《火星救援》、《地心引力》以及時隔五年正在製作續集的動畫劇集《宇宙超級戰艦》。

但陳景行之所以要把《死在火星上》電影化,還是因為這個故事硬核程度不輸《火星救援》,風格更加新穎,很值得搬上大銀幕。

是一個表面喜劇,實則悲劇的故事。

首先從噱頭而言,開頭就是“我在火星上,剛剛看到地球炸了,我現在很方”的高能。

電影版《死在火星上》的背景設在2050年,全球航天大國都已經聯合技術資金成功登陸火星,並在火星表面建立起了科考站崑崙站。

某一撥任務結束,大部隊返航,身為機械工程師的男主因為一個收尾工作成為了崑崙站最後一名留守人員。

正在他快要返回地球之際,地球沒了,憑空消失了,包括月球也都消失了。

陪伴他的只有崑崙站的一個語言幽默的智慧機器人。

不過因為本來預定還有下一撥探索火星的隊員到來,所以崑崙站食物還算充足,十幾年內不愁食品。

而就在男主以為自己是宇宙中最後一個人類萬念俱灰甚至要自殺之際,他發現了火星軌道上的火星空間站還留下了一位姑娘,這讓他有了繼續生存的勇氣。

只是火星空間站的物資不多,只夠這位姑娘堅持五天。

由此整部電影的主要內容便圍繞著男主如何把崑崙站上的物資,尤其是食品分出一半送上空間站。

整個過程無論是硬核程度還是腦洞都相當優秀,比《火星》、《地心》要更加複雜,驚險刺激的程度也更高。

除了故事的底層是悲劇這一點在商業上比較吃虧,其他部分都很棒。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