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對郭凡的補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陳景行信心十足的話語,郭凡倒是得到了些許安慰,如果是別人斬釘截鐵的肯定湄公河能取得亮眼的成績,他只會覺得是客氣而已,但陳景行畢竟已經取得了這麼多次的成功,無一失手,還是新科票房冠軍,從其嘴中說出的話確實帶有讓人信服的力量。

而且陳景行的推薦正合郭凡心意,他本人就是科幻迷,陳景行曾經在美國脫口秀節目說出的從小看阿西莫夫、克拉克等科幻大師的作品的經歷其實也是郭凡的寫照,他還沒從京影研究生畢業就和朋友合拍了一部小成本科幻電影《李獻計歷險記》,當然結果是血虧,票房還沒製作費用高。

在陳景行和郭凡確定了《明日邊緣》的拍攝計劃後,很快夢工廠就啟動了電影的前期籌備工作。

《明日邊緣》僅從製作規模來看是個不亞於《地心引力》的重工業電影,甚至從製作難度看比《地心引力》還要高。

因為《地心引力》是個動畫特效電影,製作起來雖然耗時長,成本高,但並不涉及到太多的工業分工,當特效藝術家設計出來拍攝方案後,演員的表演大部分都在光盒中,剩下的就看特效師的CG渲染了,困難點在於工作量大對技術要求高。

而《明日邊緣》並不是動畫特效電影,有大量的實拍鏡頭,包括爆破和打鬥,而且陳景行和郭凡的一致意見使用3D攝影機來拍攝,這都不是在電腦前就能解決的事情。

僅僅是一個外骨骼機甲就不是短時間能設計出來的,而且需要極高的工業設計水平,在陳景行前世,同樣是郭凡拍攝的《流浪地球》的外骨骼裝甲最終設計成型就耗費了近一年時間,前前後後畫了數百張概念圖。

而且《明日邊緣》中的外骨骼裝甲是能真實穿在身上的,且起碼能行走的,很多戲份都需要演員實景拍攝,這也是電影的外骨骼帶給觀眾極其真實感覺的主要原因。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除此之外還有飛機、車輛、槍械還有非常重要的外星怪物的形象設計,以及實體模型的製造,這些物理特效——區分於電腦特效的實體特效,往往實現難度更高,耗時更長,涉及到的工業門類更加專業和精細。

以上這些都是重工業電影中最重要的東西,完成得好就能讓觀眾有極強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完成的不好就是《SH堡壘》,沒有質感,非常虛假,哪怕你的電腦特效CG渲染的再完美,工業設計不給力同樣會讓人有很強的抽離感,感覺在看特攝片,甚至連特攝片都不如。

可以說《明日邊緣》是夢工廠成立以來繼《地心引力》後面對的第二個挑戰,甚至是最大的挑戰。

《地心引力》畢竟是由Legacy特效工作室挑大樑的,《明日邊緣》則將會把大部分特效工作——包括電腦特效與物理特效——都交給國內的特效公司。

墨如果無法單獨承製,那就找其他的特效公司承擔難度稍小一些的工作,實在不行就找韓國特效工作室,他們的價效比也很高,在薪資成本高於國內公司的情況下也能跟國內特效公司搶好萊塢的外包。

除了考慮到提升國內特效技術實力——在前世《流浪地球》就培養了一大批特效設計人才,更主要是原因還是好萊塢的特效公司實在是用不起,《明日邊緣》如果由美國頂尖的特效工作室承製,那麼製作成本有可能比《地心引力》還高。

如果沒有陳景行的話,這樣一個電影專案恐怕沒有兩年拍不出來——包括籌備時間,其實《地心引力》也是如此,但誰讓陳景行大腦中有“片庫”呢?不僅有成型的分鏡頭,還有成熟的物理特效道具工業設計,這些往往最耗時間的工序在他這裡卻成了最簡單的步驟。

當然他也不準備直接扔出這些東西來,夢工廠和墨招募了這麼多人才自然是要用的,這些飛機、車輛、槍械、外骨骼裝甲與外星怪物就先讓設計師們先行設計。

如果能給他帶來驚喜當然更好,他也沒有所有設計都必須沿用原版的執念,如果不理想,他也會參照原版電影中的工業設計給出修改建議——即便如此也能大大縮減電影的籌備時間。

再加上同樣很耗時間的劇本打磨也基本完成,陳景行認為《明日邊緣》如果籌備進度快的話,完全能在一年半以內製作完成。

當然在《明日邊緣》正式立項備案之前,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一個是郭凡的導演合同,這和他與夢工廠的簽約無關,他作為導演的片酬是要重新談的;第二個則是選角。

在《湄公河行動》中,因為郭凡是被陳景行硬推薦給秦中和的,而且以他的資歷和歷史成績也沒有談高片酬的資本,所以除了他自掏腰包拿出了兩百萬算是參與了湄公河專案的製作將來可以參與分成外,導演合約中只有200萬的固定片酬,這還是考慮到電影的拍攝難度。

雖然《湄公河行動》還未上映,郭凡的票房成績還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提升,但是有了這個兩億大片的執導資歷自然也和《同桌的你》上映後不一樣了。

此外陳景行個人也有私心,畢竟他這也算一定程度上耽誤了郭凡未來的“飛昇”,不過前世很多科幻經典作品在本位面都沒有,也包括大劉的幾部科幻經典作品,所以如果沒有他的插手,郭凡還能不能找到好的科幻電影專案就是未知數了,更別說拉到投資經過幾年時間打磨取得票房奇蹟了。

但是陳景行對郭凡仍舊有一定的補償心理,除了打算在片酬上讓步之外,《流浪地球》自然也要回到郭凡手中,不過那不是現在的事情,原版《流浪地球》限於彼時的華國特效水平與緊張的製作費用,無論是劇本上還是成片效果都有一些瑕疵和不完滿的。

如果沒有陳景行的出現,那麼原版《流浪地球》在這裡肯定還是能取得非凡的成功的,但是有《原始碼》以及之後的《地心引力》等國產特效大片,原版《流浪地球》的瑕疵就會被觀眾放大,畢竟他們對標的物件是國產電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