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紅海行動》的拍攝契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陳景行解說《明日邊緣》大致劇情的時候,郭凡也停下了看劇本的動作靜下心來認真聽著,畢竟兩個劇本並不是一時半會能看完的,他得帶回家去慢慢看了。

陳景行講完第一個劇本的主線故事後看著桌子上的第二個劇本說道:“這個劇本是戰爭動作片,和《湄公河行動》算是一個型別,當然場面要比湄公河大,是一次非洲撤僑事件所引發的故事,沒有什麼複雜的設定,你可以認為是湄公河行動的全面升級版,只不過湄公河是武警大展身手,這個劇本則是海軍和海軍特戰隊為主角。”

“撤僑?”郭凡有些驚訝:“你不會是根據剛剛過去的葉門撤僑事件得到的靈感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今年三月份也門生事,國家組織了大規模撤僑。

陳景行乾脆利落的承認:“沒錯,就是撤僑事件帶來的靈感,編劇組這一個月都在完善我教給他們的劇本初稿,連我的新片都給耽誤了。”

“那是三月底四月初的事兒吧?”郭凡用看怪物的眼光看著陳景行:“這也才一個多月吧?你連劇本都搞出來了?”

看到陳景行露出了熟悉的欠揍笑容準備說話時,郭凡趕忙叫停:“罷了,早就知道你是變態了,別給我這炫耀了,否則我要動手了啊。”

早在“赴美遊學班”的時候,當他們討論起《致命身份》的熱映,並且引出好萊塢大製作逐漸把原創劇本淘汰出局的時候,陳景行就展露過類似的變態能力,一兩句話就能點出一個絕妙的電影創意概念,連陳四成當時構思《唐人街探案》的劇本在某個劇情陷入了卡殼後也是陳景行一句話給了主意,這讓他們幾個導演一致認為陳景行的大腦異於常人,天生適合吃商業片劇本編劇這碗飯。

開過玩笑後,郭凡把兩本劇本放在手中問道:“你覺得我下一個專案應該拍哪個劇本?”他回家後自然會仔細閱讀劇本,看看哪個更合他的胃口,不過陳景行才是兩個劇本的主要創作者,他想聽聽陳景行的意見。

而且他能看出,陳景行給出這兩個劇本應該是都希望他能導演,這也相當於一下解決了他合約中的兩個專案,既然都要拍,他也就無所謂先拍哪個了,陳景行只要給出建議,他就不會拒絕。

“《明日邊緣》。”陳景行也不矯情,他早已經有全盤考慮:“《紅海行動》的拍攝不是我們單獨能玩得轉的,跟湄公河一樣,《紅海》也需要有關部門的支援,否則我們哪裡能找來一艘軍艦?即便是用特效,你把054用特效技術製作出來也要能過稽核啊?涉及到海軍的行動,沒有海軍的支援是拍不出來的。”

郭凡聽到這裡有些不解:“既然拍攝有這麼多困難,你還……啊,我明白了,你在等秦董再找上門?”

陳景行搖了搖頭:“不必是秦董,我在等正主直接找上門,或者我們可以直接找上海軍。”

“海軍怎麼可能直接找我們?我們拿著專案去找海軍,恐怕也很難透過,尤其是這種涉及到你說的海軍艦艇在商業電影中出現,而且海軍特戰隊出國參與撤僑,這種比較敏感的東西恐怕只有非常高的高層點頭才能成行,我覺得有些渺茫,而且耗時會很長。”

“耗時長不長要看有沒有合適的契機出現。”陳景行似乎對此成竹在胸。

“契機?”

陳景行唇邊露出一絲笑意,看著郭凡:“你的《湄公河行動》就是契機。”

“《湄公河行動》?”郭凡馬上反映了過來:“你是說湄公河上映後會引起軍方的重視?你對這部電影有這麼大信心?”

郭凡雖然對湄公河的電影質量比較有信心,但是說到票房,他的心也是一直懸在空中的,尤其是涉及到這種成本高達兩億的大片,還是公安部交待的命題作文,這種各方面的沉重壓力讓他都有些覺得喘不過氣來,他拍的上一部電影《同桌的你》帶給他的壓力跟湄公河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同桌的你》投資不過是兩千多萬,小成本製作,收回成本根本沒有什麼壓力,就看能掙多少了,而且就算撲街他也沒有那麼大包袱,名聲受損頂多重新再來唄,他早就衣食無憂了,拍電影就是夢想。

但是湄公河的兩億成本壓在他肩膀上可就太沉重了,就算對電影本身的質量再有信心面對市場的考驗也要哆嗦,這也是陳景行迫不及待的給他布置任務後他內心裡稍微松了一口氣的原因,他想用忙碌來緩解焦慮的心情。

在這樣沉重的壓力下,他現在滿心滿腦的都是湄公河的票房不要太難看,沒想到陳景行完全跳過了這個階段,已經在思考這部電影會對軍方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甚至想利用這種影響佈局新的電影專案上了。

就像他還在第一層,陳景行已經越過了整個大氣層,而且這都不是大氣層了,根本就是在當預言家啊。

公安部和軍方完全不一樣,就算湄公河取得了市場的成功,他怎麼就能肯定軍方就會被吸引並放下身段和電影公司合作搞宣傳呢?沒準軍方根本就不在乎這個東西呢?人家的經費又不靠電影宣傳獲得。

難不成是上面交代了什麼任務?把軍方的宣傳工作納入了政績考核?秦中和也沒說過這件事啊,如果各部門真的開始改變宣傳方式,要藉助電影這種媒介搞宣傳,那也應該第一時間找國影啊?也沒聽說他家裡有什麼背景。

陳景行完全不知道這麼短時間內,郭凡已經在心裡把他定位成比秦中和訊息還靈通的影視界巨佬了。

“我如果沒有信心會投資這部電影嗎?一億人民幣,又不是日元,你就放下心吧,國內電影市場在發展的同時,觀眾對型別電影,尤其是此前缺乏的型別電影的飢渴度也在上升,咱們華國觀眾是很寬容的,同型別的商業電影,他們不需要你比好萊塢拍的一樣好甚至比之拍的更好,只要你能達到水準之上,他們就會買賬,湄公河不只是稀缺的型別片,還是水準之上的型別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