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統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兩億八千四百萬人,這個人口資料是去年結束的人口調查所得出的結論。

整個紐薩爾上,一共生活著兩億多名帝國子民。其中有兩千四百七十二人擁有貴族封號,四千七百萬人屬於自由民。

剩下的兩億三千多萬人幾乎全都是貧民。

杜桑德原本並不太理解“人口調查”這種“數人頭”的工作到底有什麼實際意義,但是在承擔了內政委員會的相關工作後,他才意識到殖民地管理的一個致命漏洞。

一百七十五年以來,紐薩爾殖民廳從來都沒有搞清楚過, 整個紐薩爾上到底生活著多少帝國公民。

如果連自己治下究竟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楚,那所有的政策就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既不能服務於人民,也無法取得有效的效果反饋於紐薩爾的統治機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杜桑德和安德羅妮全力推進的教育補助體系。

如果按照杜桑德的設想,整個紐薩爾應當推行的可絕不是“議會撥款資助,在學校提供免費教育和午餐用以招攬學生就讀”的這種不痛不癢的改變。

他一開始的目標很簡單——推行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進入學校接受教育,任何拒絕的家長都應當被處以包括但不限於罰款、拘役甚至肉刑的處罰。而適齡兒童應當在學校內接受至少六年的教育, 完成基礎的識字、數學、自然科學和法律教育後才能畢業。

但這樣的方案卻被安德羅妮毫不留情的打了回來,理由也很簡單。

沒錢。

這個沒錢, 不光是下議院不可能支付得起義務教育的費用這麼簡單。如果按照杜桑德的設想執行, 整個紐薩爾的兩億三千多萬貧民中,需要接受教育的學齡兒童至少有九千兩百萬人。

一所能夠接受兩千人的學校需要投資四千八百金鎊,並且消耗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建好校舍。而整個紐薩爾至少需要四萬六千所這樣學校,才能實現最基本的義務教育需求。這筆總投資高達兩億兩千零八十萬金鎊

為了教育這些學生,每個學校要配至少160名教師,而160名教師每人每週的薪水至少要給15先令,一年需要六千兩百金鎊。

學生午餐成本每人每天六便士,一年一萬八千金鎊。

如果要在紐薩爾實現全民義務教育,那所有的學校每年的執行成本就是十一億一千三百二十萬金鎊。開始全民義務教育的第一年,至少要花十三億金鎊的天文數字,才有可能實現杜桑德的“理想”。

而整個紐薩爾一年的所有財政收入加在一起,只有十六億金鎊。

這筆鉅額開銷當然不可能獲得透過, 但在沒有“紐薩爾全殖民地總人口數為兩億八千四百萬人”的資料支撐下, 安德羅妮恐怕很難直接說服杜桑德。而杜桑德也不至於這麼簡單的就放棄了自己的主張, 轉而支援每年投資八千萬金鎊用於資助學校,同意“由一般民眾自行決定送不送孩子來上學”的政策。

而第二個原因就更加令人無奈——童工也是貧民家庭獲得經濟來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兒童因為身材矮小,非常適合進入狹窄的空間工作。不少工廠和礦場都會僱傭童工,讓他們在礦道裡挖掘並且安裝炸點。或者讓他們在運轉著的機器內守候, 隨時準備向機器運轉的部件中加入潤滑油。

童工們的工作環境極其惡劣,報酬極其低下。但他們的存在確實是不少工廠和礦場能夠正常執行的關鍵,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收入和花銷完全不成正比。儘管收入極低,但是卻能夠為家庭貢獻出絕大多數的收入。

讓這些孩子離開童工的職位,強制他們進入學校去學習,對童工和整個紐薩爾的社會未來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對於那些嚴重依賴於童工工資的家庭,以及那些利用童工提高工作效率,並且降低運營成本的公司而言,這樣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

·

·

經過四年的運營深耕,下議院對於整個紐薩爾的掌握和瞭解已經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杜桑德對現在的紐薩爾充滿了擔憂。

他非常瞭解並且確信,如果不對紐薩爾的戰略物資進行管控,如果奧林方面不在短時間內重新開放授權,恐怕整個紐薩爾的社會體系都會在一個月內直接崩潰。

根據三個月前的儲備調查,紐薩爾每天的戰略物資消耗量基本和總增速持平,幾乎沒有多餘的儲備——本地的煤炭、金屬和糧食的產量僅能滿足大約三成的社會需求,四大戰略物資中,有且僅有伊普西龍礦的產量能夠超過紐薩爾的日常消耗。

但……從現在的幾乎完全無管制的自由經濟轉向配給制,這恐怕會讓不少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倒閉潮將會直接衝擊到整個經濟體系。

杜桑德請安德羅妮儘快趕到紋章管理局,就是為了商議應對方案。

“配給制……”安德羅妮在聽到這個詞彙之後眉頭緊皺,“這麼大規模的配給制,沒人有過相關經驗啊。”

在“大發現時代”裡,那些穿梭在星海間的探索船們為了儘可能提高航行時間,提高尋找到殖民星的機率,船上往往會使用“配給制”來控制資源損耗。在帝國語中,“配給制”就是由“探索”作為“分配”的字首,然後以陰性格字尾而組成的特殊單詞。

“但這是目前最有可能保證絕大多數人活下來的方案。”杜桑德向自己的母親強調道,“奧林那邊的舉動太奇怪了,我死活想不通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徹底清洗掉侯爵的勢力,那現在他們的舉動一半算是用力過猛,一半算是反應遲鈍。”

安德羅妮想了一會,眉頭也越皺越深。確實正如杜桑德所言,如果想要透過奧林方面的舉措來探究他們的真實目的,恐怕這只最終會是一個“死衚衕”。

奧林方面一定別有所圖,但他們到底想幹什麼……這還需要繼續觀察才能知道。如果可以,杜桑德和安德羅妮都會更希望紐薩爾能夠得到來自奧林的直接指示——哪怕這個指示的要求是立刻逮捕並且處決拉法耶特的所有家人。

這樣至少能夠讓整個殖民地安穩下來,不至於引起更進一步的“災變”。

但奧林就是什麼都不說,似乎在他們眼中,整個紐薩爾都已經不可信了似的。

安德羅妮想了想問道,“除了控制消耗以外,還是要儘快增加我們自己的糧食產量才行,少吃只能讓人們多活兩天,多收穫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活下去。這方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

“我現在能馬上想到的解決方案……有三條。”杜桑德拉著母親走到了一個人不太多的角落,他壓低聲音說道,“第一條,透過星盜和走私商人們進口,不管是同盟還是聯邦的糧食,只要能買得到,那就都買。第二條,全力鼓勵開墾和農業生產,出資補貼農具、肥料、種子和農用生產機械的燃料,並且還應當減少對於農業生產的稅收比例,鼓勵更多的人去開荒種地——我們還得對這些開荒者和沒有什麼豐富經驗的農民進行技術培訓。”

杜桑德把自己上輩子從新聞報紙裡看到的措施撿了幾條出來說明,從安德羅妮的表情上能看得出來,她對於這些措施都有些擔心。

“透過星盜和走私商人進口,這是要出大問題的。更何況走私船大多數都是高速小型艦艇,他們走私一些高價值物品還行,糧食……他們可真送不來多少。”下議院的議長搖了搖頭說道,“這絕對不行。”

“鼓勵生產的部分呢?”杜桑德試探性問道,“讓他們現在就趕緊開始擴大農業生產的規模,如果種植一些能夠快速成熟和收穫的農作物,我們應該也能趕得上……”

“但是資金不夠,下議院能夠調整的各項稅收比例也很有限。”安德羅妮嘆了口氣,“補貼農具、肥料、種子和農用生產機械燃料的價格,這個想法很好,但是花銷太大了。”

連著否定了杜桑德的兩個提案之後,安德羅妮仍然對杜桑德的“靈機一動”抱有期待,她問道,“第三個方案是什麼?”

杜桑德有些無奈的看了一眼滿眼期待的安德羅妮,然後猶豫道,“這個辦法……殺傷力恐怕比前面兩個更大。”

“只要能解決問題,有些需要去做的事情……我們也會毫不猶豫的去做。”安德羅妮用一個非常沒有說服力的承諾安撫了一下杜桑德,然後說道,“所以,是什麼方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杜桑德嘆了口氣,“馬上沒收所有糧食商人和從事糧食進口的貴族的全部資產,查封他們的店鋪和倉庫。他們手裡的糧食全部收,然後交由海軍或者陸軍,要求他們在紅衣郵差的監督下,向所有紐薩爾公民按配給制發放糧食。”

“根據我們之前的調查和估算,登記在冊的紐薩爾的糧食進口數量和消耗有比較大的產局,而紐薩爾的糧食價格還能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些糧商和他們身後的貴族有走私渠道。”杜桑德解釋道,“他們未經申報的儲存量很有可能比整個紐薩爾現有的儲存量還大,只要掌握了這些儲量,至少在新的糧食種出來之前……紐薩爾上不會有太多的人被餓死。”

安德羅妮看向自己的兒子,彷彿是第一次認識他似的。她猶豫了片刻之後才問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為了保住更多人的性命。”杜桑德斬釘截鐵的回答道,“只要有必要,艾卡能夠讓這些商人和貴族每一個都死有餘辜……”

“我是說,為什麼要採用這麼極端的方法?”安德羅妮打斷了杜桑德的解釋道,“難道不能透過施壓的方式,讓這些囤積了糧食的人主動把糧食交出來?艾卡可不是這麼用的——應該讓人們尊重它,而不是恐懼它。”

“特殊時期,只有特殊手段才能保證我們達到目的。”杜桑德嘆了口氣說道,“這樣吧,既然您覺得施壓能做到……而且我們還確實有些時間,這件事情您可以試試看。但是如果五天之內,這些糧商和貴族們不肯拿出倉儲……那就用我的辦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