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要致富先修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哲輝可不覺得魚腸劍單單只是鋒利而已,魚腸劍本身應該是一件攻擊性法寶,只是折斷後,破壞了其中陣法。或許,將它修復好之後,就可以使用了。記得東臨縣有幾家鐵匠鋪,明天購物,順便抽個時間去看看能不能把魚腸劍修復好。

想通後,張哲輝將造世鼎召喚出來,然後把魚腸劍放在其中,再重新將造世鼎收回上丹田。果然,造世鼎可納萬物。

專注於魚腸劍劍身的紋路,卻不知時間飛逝,已經是半夜兩點了。

張哲輝鑽進被窩,矇頭便睡。

第二天,天一亮,舌噪的張珊珊,就跑到張哲輝房間將他從舒軟的被窩硬拽了起來。“懶豬,都六點半還不起床啊!你答應我的,今天要去城裡給我買肯德基吃,快點起床啦!不許耍賴!”

“服你了老妹,以後誰娶你誰倒黴。”

只要張珊珊在,張哲輝就甭想睡個好覺。起床洗刷了番,吃完稀飯,帶著一家人租了村長家的麵包車,就出發了。

村長五十出頭,地中海的髮式,額頭凸出。弓著背駝著腰,排行老三,村裡人一般都直呼他張老三。不過,背後多數人都叫他張老禿。張老禿在張家山當了十幾年的村長,稱他為張家山的土皇帝也不為過。

至少,在張家山沒人敢明著得罪他,否則來年分田地的時候,指定得少個一兩分田。平時,張老禿為人挺和善,只是言語間,帶著些許高人一等的氣勢。張老禿早些年在村前弄了個小賣部,生意不錯,賺不少錢。

女兒出嫁後,張老禿就把小賣部轉給了女兒。張老禿這輩子活的挺瀟灑,沒種什麼田,基本上村裡第一件農用車,都是他先買的。等大家都準備種田的時候,張老禿就先買了一部打田用的拖拉機。每天打田十來個小時,一天下來可以賺好幾百塊錢。

“小輝啊!聽說你在外頭賺不少錢啊?有沒有打算在東臨縣發展啊?”

張老禿叼著根中華,是張哲輝上車前塞了一包給他的。

車上,張哲輝一家人都極為高興,張有田和陳細英這輩子可是頭一回坐村長的車,雖然只是麵包車,也感覺很是瀟灑。這摸摸,那看看,雖然路況差了點,一路顛簸不停,可感覺比坐摩托車就是舒服多了。

大冬天的,騎摩托車迎面風跟刀子似的,割臉。張有田家沒買摩托車,坐過幾回老大的摩托車。今兒個能搭村長的車,全靠自己兒子有本事,二老心裡很是舒暢。

雖說卡裡邊有近四千萬的現金,但張哲輝並沒有就此滿足,錢現在對張哲輝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只要夠花就行。他現在全心全意撲在修道之上,只是此間修道者寥寥無幾,張哲輝總不能站在大街上說自己是修道者吧?那樣不被人當神經病才怪。

搞不好,給他安個傳播迷信的罪名。

唯有接觸古董這一行,才有機會碰到古人遺留下來,有關於修道的功法。

東臨縣只有花鳥市場那邊有幾個擺地攤的賣古董,基本上都是假貨。所以,張哲輝雖然很想留在家鄉,但還是去四九城把玩古董的機會比較多。“再說吧!近幾年內想多賺點錢,等以後在考慮回來。”

張哲輝在四九城帶了三年,除了空氣不好,交通不方便之外,等同於他的第二故鄉。在四九城還有他牽掛的人,張哲輝考慮等年後,帶著全家人一塊去四九城發展。買一套大房子,將他們全部安置下來,然後給北大捐助點錢,把妹妹安進去。

“哎!”

張老禿打下車窗,又狠吸了一口,才戀戀不捨將菸屁股彈飛出去。“也是,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往外跑,家裡條件差,連條水泥路都沒有。我本來打算去年買一部農用小卡車,看這破路,真心覺得沒勁。”

除了過年,其他時間,村裡就只有老人,婦女和小孩兒在家。稍微有點文化水平,會說普通話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去了。沒人願意在家裡種田,賺不到錢不說,還丟人。

這幾年社會發展巨大,年輕人出去多多少少都賺了點錢,不少人回家蓋房。在鎮上水庫邊上,有一個磚頭廠,現在建房子的人不少。張老禿打算買一部農用車,每天開車能賺好幾百塊錢。

但張家山通往外界的這條路實在太爛,下雨天更加難行,農用車地盤雖高,卻是容易翻車。“像你們這些年輕有為的後生,往後賺到錢,要記得給家鄉也做點好事啊!”

“這條破路一直想修,前幾年你大姐夫說要出資,現在也沒影了。哎!也不知道這輩子能不能看到張家山把這條路修好。”

要致富先修路!沒有一條好路,張家山的農業品沒法運到外界銷售,人家都不樂意進來。

“村長,修這條路大概得花多少錢啊?”

前邊有個鎮子,鎮子上有個很大的養豬場,鎮子到東臨縣的水泥路是通的。所以,張家山只要從村子修到鎮子上就行,大概五里路左右,總共得花近一百萬。假如上面撥款的話,一般會撥百分之七十,其他百分之三十就分在村子裡,按人頭平分。

“我聽人說前段時間,你寄了五十萬塊錢回來,小輝在外邊沒少賺錢吧?有沒有打算贊助個十萬八萬的?”

張老禿對修建水泥路是沒報有希望,只希望張哲輝他們這些後生,能捐點錢,再運點碎石渣滓,把爛泥路上的大坑鋪好就滿足了。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去買農用小卡車了,而且身為村長,購買碎石渣滓時,多少也能撈點。

“對你來說,十萬八萬也不算什麼吧?若是能為村裡做點事兒,這輩子村裡人都不會忘了你對村裡做的貢獻。”

張哲輝卡里有近四千萬存款的事兒,張有田陳細英他們沒敢跟外邊說,傳出去萬一被那些偷雞摸狗的人上心就麻煩了。故而,村裡人都知道張哲輝在外面發了財,有出息,但最多也就百八十萬而已。

張哲輝有心思想幫張家山修一條水泥路,雖然極有可能,明年他把家人帶出去後,以後基本上不怎麼會回來了。但不管怎麼說,他生是張家山的人,死後,也是要葉落歸根,安葬回張家山。

到東臨縣了。

張哲輝率先下了車。“村長,等過兩天我再去找你談修路的事兒哈!今天謝謝您了!”張哲輝掏出兩張紅頭,硬塞給張老禿,帶著家人就走了。

從張家山到東臨縣不到三十裡,給五十塊錢張老禿就知足了,張哲輝硬掏了兩百,張老禿歡喜的不得了。看著張哲輝幾人離開的背影,好不羨慕,有錢就是好啊!

修路的事兒,張老禿壓根沒放在心上。甭說張哲輝,換做是他也不願意掏出那麼一大筆錢來鋪渣滓路。

東臨縣地處深谷,四面環山,交通不太方便,經濟也一直發展不起來。由於地理原因,縣城不是很大,但人口眾多,一到過年極為熱鬧。街道上車馬如龍,比肩繼踵,水洩不通。

東臨縣雖然經濟不發達,但比起二三線的城市,消費高的嚇人。外面八十塊錢的衣服,商家可能開口就是兩三百,貴的嚇人。因為地理劣勢,難以開發,東臨縣的房價更是一年比一年驚人。

得知今天上街,張有田刻意打扮了一番,上身穿著一件深色皮襖。這件襖子也有好幾年的歷史,二姐夫每年給大伯買不少貴重的衣服,大伯穿不過來,就把這件稍小的送給他。

一年到頭,除了過年之外,其他時間張有田都在地裡。哪捨得穿這麼好的衣服,聽說三百多塊錢買的呢!

皮襖裡邊有一層細緻絨毛,穿在身上舒適清爽,乘肥衣輕。只是下身搭配著一件發白的西服褲,又穿了一雙破破爛爛,曾經張哲輝高中時穿過的運動鞋,手裡又提著根菸杆子,未免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張哲輝買了十幾條中華煙擱置在家裡,張有田抽慣了旱菸,反而不喜歡抽上檔香菸。

陳細英一輩子沒進城幾次,身上衣服多有補丁。二老像頭一次進城似的,臉上總掛著諂笑,東張西望,見誰都親。

面對拔地而起的高樓,往來流水般的車輛,熙熙攘攘的城裡人,兩人有些不自在,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倒是張珊珊,高興的不得了,在前邊領著路,蹦蹦跳跳,跟小女孩似的,見什麼都喜歡。

時不時,在街邊路攤拿起個小東西。“哥,快看,這個好好玩哦!”

再有兩天就過年了,街上處處張燈結綵,時不時酒店門口有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傳來。年前年後,不少人新婚燕爾,都訂下了酒店,在酒店開辦酒席成婚。四處洋溢著喜氣洋洋,歡喜一片。

路過一家太平洋服飾店門口,張哲輝停下來。“姍姍,你跟爹媽先在裡邊挑衣服,我出去一趟很快回來。”往前面步行兩百米就到農民街,農民街十有八九都是賣棺材,花圈,雕刻墓碑的店鋪,鮮有幾家鐵匠鋪。

張哲輝想先把魚腸劍拿去修復一下,一家人,要買的衣服很多。在東臨縣這種小縣城,大品牌店是沒有的,太平洋服飾屬於中低檔品牌,很受當地人歡迎。這家鋪子很大,足足抵的上十個店鋪,裡邊鬧哄哄,不少人購買過年穿的新衣裳呢!

張哲輝對物質沒有太大要求,貴不貴,只要穿的舒服就行。“慢慢挑,多買幾件哈!哥有錢。”

張哲輝跟爹媽說了一聲,然後就匆匆消失在人群中,往農民街快步而去。相對比其他街道,農民街顯得冷清多了,十家店鋪有九家關門。大過年的家裡沒死人,誰樂意跑到這裡來沾晦氣。

“叮叮!”

張哲輝來回走了一圈,農民街就只剩下一家鐵匠鋪開著張,門口堆滿了剛打好的鋤頭,鏟子,菜刀等生活用具。一個老頭坐在門檻上,衣衫單薄,似乎一點不懼冬寒。

那張黝黑的老臉,像在煤炭滾過一般,黝黑泛亮。

“師傅。”

張哲輝從懷裡摸出魚腸劍,遞到老人身前。“這個能修補嘛?”

老師傅略為掃了一眼,連連搖頭擺手。“不打不打,前幾天就關門了,我這裡只做鋤頭,鏟子,菜刀。這種東西你還是找別人吧!”現在管制刀具管的很嚴,老頭可不想沾上這些屁事。

他寧願少賺點錢,也不招惹是非。隔壁那家年輕人開的鐵匠鋪,生意紅火的很,經常有少年花高價找他打亂七八糟的東西,老頭一點不豔羨。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遲早他得進號子。

現在是和平年代,打那些東西傷了人就不好了。

“去別家吧!去別家,我就關門了。”說著老頭就往屋裡走,反手就將店鋪關上。

“老人家,你誤會了。”

張哲輝奪門而入,插足先登進鋪子。“這是一柄古時候的斷劍,價值過億,您要是技術不行,那小子就不打擾你了。”張哲輝拿魚腸劍在老頭面前晃了晃,話落後轉身就走。

他聽人說過,這些老頭子,脾氣怪癖的很。除了尋常民用的工具之外,想找他們打點別的,給再多錢都不一定說得通。

“等等……”

老頭子追上兩步,拽著張哲輝的衣袖,眼睛直勾勾盯著魚腸劍,詫道。“小夥子拿給我看看。”

老頭子接過魚腸劍,小心翼翼端在手裡,細細打量著。半響後,搖頭嘆息著將魚腸劍遞還給張哲輝。“可惜了,可惜了一柄寶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哲輝急迫道。“能修好嗎老師傅?”

“這個不好說,要不,你初五再過來吧!初五我大師兄回來,到時候讓他給你看看。”這麼貴重的物品,留在店鋪肯定不妥。與其他鐵匠鋪不同,這家老鐵匠鋪仍保持著傳統的澆築工藝,屋子右側安置了一個火爐,至今仍是用風箱鼓火。

“大師兄?”

“那行,初五我一定過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