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沒法解釋清楚的理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董事長,網際網路經濟的寒冬,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過去,現在所有的人都不看好那些網路公司。不管是我們國內的,還是美國的,所有的網際網路有關的企業,股票都在大幅的下跌,很多公司乾脆倒閉退市了,這個時候大舉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我們公司所要承擔的風險,是非常巨大的,一個不慎將會永無翻身之日啊!董事長是不是再考慮一下?”杜雲龍很擔憂的說道。

“現在已經是網際網路經濟危機,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了,這個時機稍縱即逝,如果我們不能把握好這個時機的話,我們可少會少賺很多錢的,所以你不要有什麼猶豫的,按照我指定的時間,指定的價格買入,不論有任何嚴重的後果,都由我來承擔,不會怪罪到你們頭上去,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章雲峰很坦然的說道。

“我知道董事長不會怪罪到我們身上,可是網路經濟泡沫危機爆發已經一年多了,情況就是越來越嚴重,完全沒有看到任何的轉機,這個時候入場掃貨,重倉持有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網際網路網路經濟公司,大家的心裡都很不踏實,實在是風險太大了。董事長對我們一向很好,我們心裡也是對公司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我們心裡實在是非常的放心不下呀!”杜雲龍解釋道。

“尤其是這家亞馬孫公司,美國那邊的報紙上,股評專家都在唱衰他,自從成立以來從來就沒有盈利過,得益於之前幾年的網路泡沫經濟,獲得了大量的風險投資,才能一直撐到現在,可是現在網路泡沫經濟已經破裂了,他們手上的風險資金已經差不多要燒完了,這家公司倒下去,只是時間的問題,遲早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們還要進去買入持有,而且還是重倉持有,一旦這家公司破產倒閉的話,我們可真的是要血本無歸啊。”

“這個風險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操盤手團隊,大家都想著讓我來找董事長,勸一下董事長,是否再慎重的考慮一下這個決定,畢竟一旦重倉持有的話,到時候是很難脫手的。”

“大家的心意我都知道了,大家能夠為公司的利益著想,是件好事,但是在我沒有徵求大家意見的時候,我不希望大家質疑我的決定,我希望這樣的事情,以後不要再發生了。”章雲峰說道。

“我不可能每次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都要向大家來解釋一下,我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我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你們只需要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去完成目標就可以了。”

章雲峰最煩的就是,每次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還要向大家解釋,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事實上,很多決定他也根本沒有辦法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他只是根據重生之前的那一世的記憶,現在不足五億美元市值的亞馬孫公司,未來市值上萬億美元,現在十多美元一股的亞馬孫股票,未來最高漲到了三千多美元一股,按照最低不到十美元一股,最高漲了三千多倍。這麼大的利益,他為什麼不買?他又為什麼不能重倉持股。

可是這些理由,他又怎麼去向他們解釋清楚?總不能告訴大家說,自己是一位重生者吧?

即便他敢說出來,大家也未必敢相信他說的這些,畢竟這實在是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了。

所有人都在懷疑亞馬孫公司,所有人都在看著亞馬孫公司什麼時候會倒下,不得不說,二零零一年是這家公司最黑暗的時刻,幾乎沒有人覺得它能夠繼續的存活下去。

亞馬孫讓大家失望了。二零零一年的至暗時刻,也是這家公司的轉折點。這家公司竟然沒有死,並且好像還逐漸好了起來。

二零零一年後兩個季度,這家公司竟然實現了經營利潤為正。

Ravi Suria 本來預言當年年底之時,亞馬孫將會欠著銀行一點二五億美元的債務而嗝屁,但實際上,到二零零一年年底,這家公司手頭竟然有十億美元現金;Ravi Suria 預測亞馬孫的運營資金會為負值,這種情況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出現。

直到熬過了二零零一年,到二零零二年年初之時,人們突然發現亞馬孫的情況發生了質的改變。

二零零二年一月二十四日,紐約時報登出了一個大大的標題:“亞馬遜給了大家一個驚喜,它第一次盈利啦”。一九九四年成立的亞馬孫,第一次交出來一份盈利的季報,該公司宣佈二零零二年第一財政季度實現盈利五百萬美元。

好笑的事情是,亞馬孫出現這種反轉的前提是,這家公司根本沒有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亞馬孫還是大家知道的那家公司,商業模式和九十年代創立時候一樣。經營策略沒有什麼改變,連投資策略也一摸一樣。

除了在二零零零年作出了關閉一個配送中心、裁減一些員工降低成本的舉措之外,這家公司似乎並沒有做出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到了二零零一年下半年,這家公司之前作的那些投資,神一般的發揮了效果,之前這家公司花了大筆資金投資建設配送中心,現在開始幫助亞馬孫大幅降低配送成本,並且讓其存貨週期,比其他零售商短很多。更重要的是,這幫助亞馬孫的銷售額增長不少。

經歷了至暗的二零零一年亞馬孫之後的故事,就少了很多跌宕與起伏。

從二零零一年中的跌破十美元的低點,亞馬孫的股票價格一路慢慢上揚。到十七年後,在二零一八年八月底,突破了每股 2000 美元的價位,創下了歷史高點紀錄。

這個時候,亞馬遜的市值接近 1 萬億美元,比肩蘋果公司,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二家市值超過 1 萬億美元的公司。

把時間拉長到二十年的維度裡,看亞馬孫股價的變化,一九九九年一百多美元的曾經高點,和二零零一年不到十美元的歷史低位,都只是滄海一粟。

但是,誰會在二零零一年的至暗時刻,看到這樣的高潮?除了章雲峰,也許就沒有誰了吧。

有可能亞馬孫的創始人貝索斯,在當時也已經看到了。貝索斯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他畢業後在商業銀行工作過兩年,後來又在曼哈頓對沖基金 DE Shaw 工作了 4 年,是這家對沖基金的一名技術專家。

一九九四年的一天,他讀到一篇報道,說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數在一年中增長了二十倍,於是頓然醒悟,辭了職,帶著作家妻子和紐約公寓裡養的一隻狗,一道離開了紐約,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貝索斯的一位投資人是他的繼父,一名古巴人,在貝索斯 4 歲的時候和他媽媽結婚。

古巴裔的繼父給了貝索斯一輛車,還從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三十萬美元給他作為投資。貝索斯夫婦開著繼父給的車,從東海岸的紐約出發,橫穿美國,五天之後抵達了西海岸的西雅圖。

這一路上,貝索斯的妻子駕駛汽車,而貝索斯則坐在副駕駛位,敲打鍵盤,在車上寫出一份商業計劃書。

那是一九九四年,在西雅圖。他們把新家的車庫改成了初創公司的辦公室,並招到了最初的兩名員工。最初亞馬孫線上銷售的只是圖書。曾經有一度,貝索斯挺鬱悶,覺得自己放棄紐約那份薪水不錯的全職工作有點不值。後來算是挺了過來。一九九七年,亞馬孫上了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貝索斯眼裡,創業初期才是真正的艱難。二零零一年股票價格跌至谷底,對他而言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出了問題的市場本身,因為市場在那個時候,並不理解也不相信亞馬孫的商業模式。

亞馬孫是二十一世紀初期「. 熱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它開創了一種新的企業增長模式:先奪取市場份額,再考慮利潤是什麼東西。

在十年之後,華國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初創公司,把這種模式運用到極致之前,亞馬孫已經提前十年給在震驚中摸不著頭腦的老派投資人,上了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啟蒙一課。

貝索斯最常說的話是,網際網路有可能是超出所有人認知的大玩意兒。長期看,這不是非理性的繁榮。如果不繁榮,那才是非理性的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