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君子需養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的一位表姐,其子曾經就在那石陽縣擔任主簿,說來,還與當時那件石陽縣妖魔禍亂的事情有關。”

王也當下娓娓道來,旁邊的人停了都是神色有些詫異,賀士璘也是點頭聽著。

“那時便聽聞這宋穆一鳴驚人,在那妖魔禍亂的夜晚,竟然寫出那樣一首九鬥才氣詩,將整個天地攪動,還引動了其祖先大儒碑文,頃刻間翻手為雲。”

王也面色平靜的說道,神情幾乎沒有幾分頓挫,而聽著這一切的眾人卻是神情亮了起來。

他們多聽聞過宋穆的一些事情,實在是宋穆的成績過於耀眼,連續六次在《天下文刊》上留名,這等成就可以說令人羨慕不已。

但也就僅此而已,其餘便也知之甚少。

就是今日,幾個訓導碰面的時候都對宋穆的事情相互聊了幾句。

那坐在邊上的肖厲此刻神情最為頓挫,畢竟除了這件事情,他還知道一個驚天的秘密。

若是他們知道那《三字經》便是宋穆寫的,而且如今自己還收藏了幾塊《三字經》拓印石塊,想必第一時間就要跳起來。

只不過這件事情上面已經有了命令,除非朝廷公佈,自己就只能是爛在心中。

所以現在聽著這些話語,肖厲的神情多有幾分尷尬,不過也是頻頻微笑。

王也似乎也在一瞬間開啟了話題,當下也有那膽子大的訓導問上兩句,王也也笑著接過話茬說來。

“那事之後,我那侄子已經發配西陲邊疆去做主簿,臨別與我來了一封信,卻還說了說這宋穆,言其今後,必然一飛沖天。”

王也當下這麼說著,臉上的表情也多有幾分慨然。

“果然如此,之後的事情,其也是一步步往上。”

賀士璘聽著當下也是扶著自己的鬍鬚點頭,不過還是開口問道、

“難道便是這些事情讓王大人關注起了那宋穆?”

王也聽聞,當下卻是擺了擺手,然後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

“也不怕諸位大人笑話,小女去年與映雪坊東家的兒子定了親,前些日子那七夕節,我家女兒卻收到了那徐公子的一封詩詞。”

聽到對方這麼說著,眾人臉上卻有幾分不好意思,畢竟這深閨之事,放在這裡說似乎有些不妥。

可這事情竟然還和宋穆有聯絡,又讓眾人有些側耳。

不過其中知曉內幕官員一個個倒是神色平靜,這定親的事情倒也算是這王也為數不多慈善的一面。

“小女得了那徐公子送來的一首詞,那詞也與我看了,卻是讓我都驚詫幾分。”

王也這般說著,似乎還刻意抬頭看了賀士璘一眼。

“大家應當都知曉,徐家公子一向不精於詩詞,不然也早就是秀才了。”

果然聽到這句話的賀士璘臉色有些許的不悅,想來也是想起了那剛來江南西道的時候,徐雲才的一本歪詩氣的自己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

眾人也低頭不語,而那王也卻是繼續說道。

“雖然那是一首情詩,但某不得不說,造詣極佳,簡直是七夕詩篇之中的上上等,今後傳播出去了,或許也是一篇佳話。”

這麼說著,王也還伸出手,那遠處豎立木板旁的墨水頓時憑空舞動,頃刻間在那上面一張白紙上舞動,然後緩緩匯聚成了一首詞。

正是宋穆的《鵲橋仙》。

“這便是徐公子送給小女的詩詞,諸位且看看吧。”

眾人聽聞,當下也是詫然,往著那邊看去,見到上面的“又豈是朝朝暮暮”,也是陡然發出一聲驚歎。

“果真是一首好詞!簡直感人肺腑。”幾個訓導當下紛紛說道。

賀士璘此刻見著這情況卻有兩分不喜,或許覺得眾人再次談論一首情詩,實在是有些過於不像話了。

所以當下賀士璘就輕哼了一聲,開口說道。

“那王大人何以見得這是那宋穆所做呢?”

聽到賀士璘的詢問,王也卻是笑了笑,然後開口說道。

“我已經問過了,那幾日徐公子湊巧認得了宋穆,而且還曾經去拜訪過一次,就那時候頗為興沖沖的出來。”

聽到這番話,眾人也有些咋舌,當下便有人說道。

“這宋穆的確在詩詞上很有造詣,之前其在院試的時候便寫出很不錯的詩詞,還引得杜聖虛影降臨,”

“我聽聞,當初杜聖可是極力想要讓其進入杜氏詩宗,但是其始終都未曾答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著,眾人都將目光看向旁邊的肖厲,肖厲也是咧了咧嘴,這事情的確是如此,當初自己等人都覺得宋穆這是痛失良機。

而王也此刻卻是搖了搖頭。

“非也,此人頗有雄心,說來這一次,我便也是想要看看,對方究竟能夠做出什麼詩詞來。”

話音剛剛落下,那考場之中的祭臺突然有了動靜、

只見到那二層的一顆天青色文星,此刻散發出一道青色光芒,朝著四周盪漾而去。

“文星初動,這就有人寫出才氣文章了?”

一句話,頓時將一幫官員的目光重新吸引回了這考場之中。

……

考場上,宋穆剛剛在心中打好了經義題前幾題的腹稿,此刻正冥思苦想這截搭題的寫法,卻忽然感覺到周圍產生了一陣動靜。

宋穆抬起目光,也是往著場中看去,當下心中也是不住點頭。

這鄉試可不是院試的那等場面,其中更是藏龍臥虎,如今才不過午時,便就有人寫出了才氣文章。

宋穆當下暗暗讚歎了一句,便也投入到自己的考題之中去。

這今日的經義題目,彎彎繞繞卻是讓宋穆覺得有些難受了,還有這最後一題,實在是費盡了宋穆心中的想法。

終於,宋穆對這一切有了個大概的定論,這才拿起筆來。

當下宋穆便在草稿紙上落墨。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宋穆當下在面前的草稿紙上落下一行字,是戴勝的《禮記大學》中的一句話,不過此刻心中卻又是有幾分不明白。

其實這一句截搭題可謂是究極縫合怪,‘德潤身’三字出自《大學》,‘修身則道立’五字出自《中庸》,‘平天下’,應當來自西漢戴聖的《禮記·大學》。

出題人將這幾句話拼湊在一起,然後得出一個新的道理。

以德滋潤身體,可以修身養性,而後儒道可立,因有儒禮於心,則天下可以平和。

一句話說到頭,其實就是講君子需養德。

德,可是這儒家除學與禮之外,最為注重的地方,其涵蓋的內容卻也足夠廣泛,任何切入的角度都有足夠的內容。

宋穆如此思索了太久,從小德至大德,從自德與他德,冥思苦想,不過此刻心中卻是突然有了那麼一絲明悟。

當下,宋穆再次在草稿紙上寫下一句。

“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