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安2大型渦槳運輸機立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伊爾十一客機下線儀式結束後,蘇聯航空工業的又一個重點型號,安二大型渦槳運輸機,也正式的立項了。

這次立項的安二運輸機,各項技術指標,又是世界領先,因為它是一款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一百二十噸的大型渦槳運輸機。

放眼整個世界,現在還沒有這麼大的渦槳運輸機呢,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而且它確定使用渦槳發動機,將會擁有很好的野戰機場起降能力,以及非常強大的裝載能力,軍方希望這款運輸機可以運載三十五噸以上的貨物,飛行三千公里以上。

這些指標確實是相當的高了,所以在拿到這個研製任務後,安東諾夫心裡面也是很著急啊,沒有底氣啊,現在還得去請李福平過來。

李福平帶著米甜她們三個來到了安東諾夫設計局,見到了安東諾夫這位飛機設計大師,其實李福平是打心裡的佩服這位大師的,在他前世的時候安東諾夫設計了很多了不起的飛機,特別是在運輸機領域,那真是世界最牛的。

無論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二二五戰略轟炸機,還是安一二四戰略運輸機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運輸機了。

還有採用渦槳發動機的安二二戰略運輸機,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渦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二百五十噸了,載重八十噸,非常的強大,可以排前戰略運輸機的世界前五了。

還有後來的安七零運輸機,更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中型戰術運輸機,採用了先進的槳扇發動機,世界唯一。

當然還有很多飛機也是安東諾夫的傑作,比如說中國的運七運八原型機安二四運輸機和安十二運輸機,它們都是非常出色的渦槳運輸機。

見面之後,大家便高興的討論起來了。

安東諾夫激動地道:“李福平同志,這次我們要為軍方設計一百二十噸級的大型運輸機,我覺得這個任務真的太難了,不知道您有什麼好的建議沒有呢?”

李福平笑道:“其實我想安東諾夫同志,心裡面已經有了底了吧,不過我還是說說我的想法,一百二十噸級的大型運輸機呢,用四發渦槳動力是最好的,不過根據這些個指標來估算,需要四臺輸出功率達到六千千瓦的渦槳發動機,這個發動機的研製才是最難的,畢竟這麼大功率的渦槳發動機,也是頭一回,有很多關鍵技術要突破!”

米甜插話道:“有沒有可能用六發呢,這樣發動機的功率就不用做那麼大了。”

李福平笑道:“六發也不是不行,但是最好的還是四發,這樣無論航程,速度都能夠達到軍方的要求!”

接下來李福平就開始畫設計草圖了,實際上這個設計方案,幾乎就是把安東諾夫設計局後來搞的安七零運輸機稍微改了一下,所以這麼一架漂亮的大型四發渦槳運輸機的設計草圖畫出來,在場的人都露出了欣喜之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麼漂亮的運輸機,軍方肯定會很滿意的。

這架運輸機的個頭比歐洲A400M和安70都要小一些,但又要比運八這樣的中型運輸機大得多了。

畢竟從六十多噸,到一百二十噸,那起飛重量接近是翻了一倍的。

它的機身長度達到了四十二米,翼展達到四十五米,高十三米,這個個頭是真的很大了,最重要的是它的機體也很大,採用了寬體的設計,貨艙的寬度達到四點二米,高度三點四米,長度也有近二十米,所以這麼大的一架運輸機,而且還設計得如此有美感。

這是非常的難得,在設計引數方面,這架運輸機也是相當亮眼的,最大平飛速度七百五十公裡每小時,巡航速度六百五十公里每小時,升限一萬三千米,最大載重三十五噸,航程三千五百公里,轉場航程九千公里,這個就非常的驚人了。

當然這麼先進的大型運輸機,要真正的研製出來也非常不容易,畢竟像A400M運輸機研發用了八年時間。

當然了那後來的運輸機在機載航電裝置這些方面要複雜得多,現在呢並沒有那麼多的裝置,但最關鍵的就是發動機。

所以要追求發動機的效能是不可能了,只能把功率做到六千千瓦,但油耗啊壽命什麼的肯定是比不了後來的那些發動機,不過這樣也是夠用了,對蘇聯軍方來說,現在最重要的追求就是高大上。

就像李福平前世的時候安東諾夫設計的安二二運輸機一樣,安二二運輸機從一九六二年開始設計,一九六五年就實現首飛,並且在航展上公開亮相。

它的服役也是一九六七年就開始了,僅用五年時間,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安二二運輸機,比現在的安二運輸機還要大了一倍多呢,所以現在安二運輸機計劃在兩年內完成研製任務,也不是不可能的。

畢竟有李福平這個航空之神在為安東諾夫設計局做後盾。

當年安二二運輸機的問題,也是經濟性和安全性不好,發動機維護困難,所以最終被安一二四戰略運輸機取代。

而安七零運輸機,更是非常的不幸。這款世界最先進中型運輸機從八十年代開始研發,一九九四年首飛成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一百三十噸,最大載重四十五噸!

不過還是因為發動機的問題,最終沒有研制成功。

這次安二運輸機,主要是軍用,當然將來也可以民用,不過主要還是運輸貨物,不可能改客機的。

李福平設計的這個方案,採用了先進的氣動佈局,考慮到對貨艙內部有效尺寸的影響,採用了外置式中央翼盒,這樣貨艙有效尺寸就能夠滿足大部分的裝備運輸要求。

如果內建翼盒,就會侵佔貨艙的高度,適裝性就要差一些。

在看了李福平的設計方案後,安東諾夫是相當的激動,他高興地道:“李福平同志,這個設計方案真的太出色了,特別是這個小車式的起落架,我覺得這是世界首創啊,還有這機翼,貨艙設計,都是非常的優秀!”

李福平笑道:“行,那咱們就這樣來,細節的設計還是看你們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