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意淫不是“吸引力法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卡耐基語錄:

我們不要看遠方模糊的事情,要著手身邊清晰的事物。

千萬個案例證明,“吸引力法則”是絕對存在並絕對可以發揮神奇功效的:久病不愈的人可以透過它吸引來健康的生命細胞,陷於失眠痛苦的人可以透過它吸引來甜美的睡眠,貧困潦倒的人可以透過它吸引來一份工作或是一筆外財,煢煢孑立的人可以透過它吸引來生活中的另一半,人際關係不佳的人可以透過它吸引來眾多的好友,焦頭爛額的銷售人員可以透過它吸引來更多的客戶……人們生活中需要“吸引力法則”來改變現狀,但是也有的人,心太高,他或她的慾望絕不僅僅是讓病痛痊癒,或者要一個情投意合的伴侶,而是要做凌駕於眾人之上,讓所有人都羨慕的富豪或明星。

我認識過一對旅居美國的中國母女,女兒夢想當好萊塢巨星,而母親也望女成鳳。女兒不到二十歲,相貌非常一般,但在母親眼裡卻是個白雪公主;女兒天賦一般,看不出是塊表演的材料,但在母親眼裡卻一直是一個明星坯子;女兒也嬌生慣養,不肯吃苦,不肯受累,但在母親眼裡那卻是大富大貴的前兆。為了求來機會,二人也不惜走南闖北,結交圈內人士,甚至花錢請客、送禮、遞紅包。為了營造一股聲勢,母親還奔走相告,女兒被某個好萊塢大導演看上了,要接什麼人的戲了,但是一晃三年,大話倒是說了一大籮,至今也沒見什麼動靜。

在加拿大有一個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白人男士,平時在某便利店做收銀員,但是他總是說他要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世界頂級富豪,他要住上超大的房子,帶有室內室外兩個游泳池,他要擁有多個公司,還要能全世界旅遊。他特別喜歡養狗,在訓練狗方面他的確有兩把刷子。他曾經說他要從自己的小生意做起,比如開一個寵物美容店,然後逐漸積累資金,再開更大的買賣。瞭解了這個人,方知他一向是一個只說不做之人。大話說了很多年,但他至今還是一個收銀員。

還有一個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朋友汪先生,一生中都夢想著成名和發財,而且他的胃口不小,他要發千萬的財,要有好萊塢巨星那樣的知名度。其實他有過很多非常難得的機遇,但是都沒有把握住——有時候雖然人的命理有八字說、星相說,但是從理性角度看,人的命都是自己造的:性格決定命運,意志決定命運,人際關係決定命運,但是這些道理汪先生不明白,他相信的是夢幻成真。二十歲的時候他夢想自己三十歲的時候事業有所建樹,三十歲的時候又暗示自己男人的成功要非等到四十歲不可,四十歲的時候安慰自己五十歲方可大器晚成……但是一晃一生就很快過去了,現如今已經五十多歲了,要開始為自己的養老金盤算了。你說,人的一生是不是過得很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痴人說夢般的意淫不是“吸引力法則”。意淫是白日做夢,脫離實際地痴心妄想。意淫來自於對自己的高估,而且幻想著不勞而獲就能見證奇蹟的發生。天上不會平白無故地掉餡餅,人的命雖然可以預測,但是命也是人自己造就出來的,你付出多少,就會收穫多少。老天有報:速報、現報、生報,其中速報與現報都是你此生所作所為來影響及你的命運。沒有任何付出,根器也低下,而僅僅想走歪門邪道或者捷徑來達到目標,到頭來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你實施“吸引力法則”的時候,先不要盲目地開始向宇宙索求,要先保持清醒的頭腦,分析一下你自己的情況。問問自己:你究竟瞭解自己多少?你的根器是上等、中等還是下等?你有何比他人更為突出的地方嗎?你知道自己前世和現世的因果嗎?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著清,自己往往是最不瞭解自己的人,每個人都有可能自視甚高,而帶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不成熟的成就感”——它貌似“吸引力法則”所講述的將索求事物“視覺化”手段,但是它不是建立在清醒的知性的基礎上。

“人貴有自知之明”。老百姓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想知道自己究竟能夠成多大氣候,基本上在兒童時代就可以看出端倪。

我的大侄子已經二十出頭了,從小就喜歡智力玩具,什麼積木、魔方和各種拼裝玩具一玩可以玩一下午,而且從會說話起就會問各種各樣的“為什麼”。上學後一直學習出色,更是酷愛做數學題,小小年紀就被選入奧林匹克數學訓練班。果然,這孩子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南京大學數學系,後來又考上了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研究生,還享受獎學金。現在這孩子已經開始瞄準了美國著名的大學,而且瞄準了博士學位。一個孩子今天所成為的角色,的確不是一朝一夕突變而來的。

我的另外一個侄子也二十歲上下,從小不愛學習,一做作業就坐不住,總是要看電視。不是特別愛玩智力玩具,魔方玩兩下玩不出個名堂就隨手扔了,而喜歡變形金剛、坦克大炮之類的玩具。看電視不喜歡看科教片,而酷愛《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之類的電視連續劇。但是這孩子從小就嘴甜如蜜,而且幽默風趣、洋相百出,深得大人喜愛。果不其然,這孩子後來好不容易上了個大專,學業雖然一般,但是群眾關係很出色,不僅是三好生,還是班長、學生會幹部,班上每次選舉,他幾乎都得到全票透過。

看看這兩個孩子的幼年和今天,想起那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確說得沒錯。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對一千名三歲兒童展開了一項時間跨越了二十三年的調查研究,從1980年一直持續到00年。在這二十三年中他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的發育、成長,從三歲的幼兒一直到二十六歲的青年。結果表明,如果環境不變的話,三歲的兒童的言行就預示著成年後的性格,從而為中國古人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你現在能成為什麼人物,從一小就可以看出。仔細想想你過去的道路,你就會明白自己能夠有多大的作為。你可以在後天以你的所作所為為你的命運做加減乘除,但是你無法根本上扭轉自己的命運,因為你的意淫和鑽營,都無法消除你歷劫早就的業力,而執著和妄想又遮住了你的雙眼,堵塞了你的慧根。不瞭解自己,或者高估自己,就盲目地施展“吸引力法則”,只會導致你對它最終的懷疑和拋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