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神秘的出土文書(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陣輕微的咳嗽聲夾雜著拖鞋與地面摩擦的聲音,扎西多吉幾人都轉頭看向另外一個房間,而那個小男孩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扎西多吉的孫子卻不管那些事情,而是繼續一心一意的望著自己手裡面的東西,等了半天才看見一個年幕的老者,披著一件外衣,慢慢的走出來,等出來看到扎西多吉這些人的時候也是一呆。

老者雖然有些疑惑和戒備的望著扎西多吉這些人,不過馬上就笑著說道:“歡迎客人啊!只是家裡面比較寒酸,所以就將就一下啊!”說完才對著另外一個房間罵道:“小楠,客人來了,快一點泡茶出來,不要這麼沒有禮貌。罵完自己的孫子之後才首先坐了下去,扎西多吉幾人也客套了幾句之後才慢慢的坐了下來。

老者坐下之後也不客套,直接就開口說道:“這一次要我鑑定什麼東西?”說完才注意到扎西多吉的孫子手裡面拿著的東西,不過也只是看了幾眼便不再多看,因為對於老者來說,這樣的東西多半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除非是瓷器或者青銅器這樣的東西,恐怕老者才會真正的認真對待吧!周文兵將這些全部都看在眼裡,只是輕微的笑了笑沒有說話。

周文兵也很清楚,文物不是每一件都是一樣的,因為分為很多的種類和等級,按照文物藏品的定級標準,文物藏品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其中珍貴文物又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和三級文物。具有特別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列為一級文物。,而眼前的這個文物,在周文兵看來,也不是什麼珍貴的東西,。所以對於老者的不屑也沒有任何的不滿,想反還有些讚許的感覺。

扎西多吉聽完點點頭笑著說道:“就是我孫子手裡面拿著的這個東西,”聽完自己爺爺的話,扎西多吉的孫子趕緊將東西慢慢的遞過去,不過老者連看也沒有看一眼,更不要說是接過這個東西,扎西多吉也不收回手來,扎西多吉見到後,有些尷尬的接過自己孫子手裡面的東西,望著自己的孫子,幸好自己的孫子現在還不知道什麼叫難為情。

“說吧!這東西是怎麼來的?”老者有些不屑的說道,因為在老者看來,一般的東西就算鑑定下來也沒有任何的意義,只不過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工序,混一點飯吃而已,所以根本就沒有任何見到文物的激動,畢竟在老者的手裡面,的確也鑑定過不少這樣普通的東西,所以對這樣的東西可以說已經麻木了。

扎西多吉聽完皺了皺眉頭說道:“這東西是在龍井風景區裡面的一口井裡面被挖掘出來的,當時如果沒有計算錯的話,這東西是被埋藏在地面下五百多米的地方,我當時就在想,如果真的是這麼深的地方挖掘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是一般的垃圾,再怎麼說也算得上是文物,所以才來請你老鑑定一下,我們這裡也有一個可以鑑定文物的人,只是可惜我們這裡沒有工具,所以才連夜來找你老人家幫忙鑑定一下。”

老者聽完扎西多吉的話,點點頭對著周文兵問道:“你會鑑定?”周文兵聽完老者的話,點點頭笑道:“我是考古專業畢業的學生,已經畢業了好幾年,我也很清楚,文物的鑑定工作其實不難,只是清洗的工作,我知道所需要的工序有很多,只是在你這裡,有那些必要的工具,我們現在就去鑑定好嗎?因為我們明天還要回去”。

老者聽完周文兵的話,點點頭接過扎西多吉手中的文物,對著周文兵說道:“那我們進去吧!”看著周文兵和老者慢慢的走進去,扎西多吉的孫子可真的是著急了,想也不想直接就說道:“周叔叔,老爺爺,我想要和你們一起進去,”說完一臉期待的望著老者,好象在等待著老者給他的最後宣判一樣。

老人家對於小孩子都是很喜歡的,老者轉身望著扎西多吉的羽丶子,笑了笑說道:“小孩子就在外面玩就可以了,這些都是大人的事情,如果你覺得無聊就可以看電視,實在是不行的話,就叫那個哥哥帶你出去玩一碗,外面可是很好玩的,”說完就轉身準備走進去,誰知道周文兵突然看口說道:“老人家,就帶他進去吧!”

對於一個大人要求帶一個小孩子進去,老者實在是有些不舒服,皺了皺眉頭說道:“你要知道,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可不是什麼小事情,稍微不注意就會造成對文物的損壞,如果你認為對這個東西的損壞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話,我也沒有意見,反正我事先就已經告訴過你們,只要他進去造成干涉,使得文物損壞的話,一切都與我沒有關係。”

“老爺爺,我保證只呆在一旁,什麼事情都不做的,”扎西多吉的孫子趕緊乞求道,因為他知道,自己這一次有幸能夠碰到這麼一件親眼可以看到,親手可以摸到的文物,實在是算運氣好,如果放棄的話,自己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再次碰到這些東西了,所以此刻才會如此的緊張。

周文兵見扎西多吉的孫子一臉期待的望著自己,笑了笑說道:“老人家,在考古上面,這孩子可算得上是一個天才,現在是他學習的大好機會,我能夠教他的東西也不多,而現在的實際操作才是他應該好好學習的東西,”周文兵說完就聽見老者不屑的說道:“再怎麼天才,他也不過只是一個小孩子,那又能夠怎麼樣?”

對於老者來說,這個小孩子不管怎麼樣,都比自己的孫子看起來要小,自己每天都在教導自己的孫子這些知識,現在自己的孫子也都沒有資格進到這裡裡面去,更何況一個看起來比自己孫子還要小的孩子,其實他不知道的是,扎西多吉的孫子比他的孫子要小上六歲,只是每一個地方的孩子看起了愛都不大一樣,首先就是身體上面的差別。

扎西多吉的孫子看起來塊頭比較大一點,所以年齡看上去就要大一點,周文兵聽完老者的話,知道再怎麼說都沒有用,只好嘆道:“放心吧!如果是他造成的文物損壞,我們都不會怪你老人家的,”老者見這些人都要一意孤行,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嘆了一口氣便慢慢的走進去,周文兵笑了笑,拉著扎西多吉的孫子就跟著走了進去。

這裡面完全是一個完整的鑑定房間,關於鑑定上面的工作,這裡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種類多得有些連周文兵都沒有見過,扎西多吉的孫子也只是隨便看了一眼,便遠遠的坐了下來,看到扎西多吉的孫子真的如此乖巧的坐到了旁邊,老者也笑了笑,直接對著周文兵說道:“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清洗吧!”

文物的清洗工作比起其他的工作來說,要難上太多,畢竟所有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從泥土裡面挖掘出來的,只要是稍微一個不注意,便會徹底的損壞掉這個文物,比起累人的挖掘工作來說,文物的清洗工作要難上許多,挖掘工作也只是一個消費體力的運動,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用親自接觸到這些文物。

而清洗工作就不一樣,首先必須要保證不能夠心急,不管做哪一步都必須要小心翼翼的才可以,今天一個晚上的努力,這件文物終於成功的清洗出來,老者看到文物的第一時間也驚呆了,不可思議的叫道:“這居然是文書,”看到老者此刻的表情,扎西多吉也有些激動的問道:“周叔叔,文書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周文兵稍微想了想才說道:“指公文、書信、契約等。華夏上古到清代末年各歷史時期使用的文書。其發展過程大體可分三個階段:戰國以前屬於前期,秦代到南北朝為中期,隋、唐到清代為後期。前期的文書比較簡單,中期的各種文書逐漸形成專用的文種名稱,各文種也開始有了特定的程式。後期通用文種的載體都已使用紙張,文書處理程序更加嚴密,各文種的程式也日臻成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據史書記載,華夏古代最早的文書是公元前000年前帝舜時期史官所記的《虞書》,但原件早已不存。現存最早的古文書是清末開始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刻辭,是殷王室占卜時所刻的文字,屬於公務文書,史書記載商代的文書還有冊和典,是簡的集合體。簡以狹長竹、木片作載體。

把長短相間的簡用皮條或絲繩上下兩道編連起來,就成為冊。把冊保存起來就成為典。典冊所載內容是當時史官的記錄。東晉後期(公元4世紀末、5世紀初),紙張首先被用作官府往來文書的載體,而詔令文書和重要奏疏的載體仍用竹、木簡,到隋代竹、木簡才廢棄不用。從周代到清末,文書載體還曾使用金、玉、銅、鐵、石、縑帛等物,是為了長期儲存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使用。

文書載體用紙以後,詔書用染黃紙,直至清末。明、清時期向上級官員祝賀的稟啟用紅紙,一般文書都用白紙。歷代文書紙式幅面大小不一。紙張載體用摺疊式從元代開始,明代的奏疏沿用,稱為本,其餘文書用單幅紙,作為官員身份證的誥命文書用卷軸式。清初紙式仍沿明制。中葉以後除詔令文書和個別下行文種外,都改用折式。

秦代以前沒有專門的文種名稱,統稱為書,通常用文書載體的名稱來區別它們的重要程度。春秋戰國時期文書開始有了按使用目的加上的籠統稱謂:刑法典稱刑書;結盟文書稱為盟書或載書;君王發布命令的文書稱為命書;上級官員告誡屬下的文書稱為語書,等等。秦代開始制定按不同檔案責任者的身份等級和行文目的使用文書的專名,使文書區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稱為文種。

秦、漢以後形成的許多文種,可以概括為三大類:一是皇帝使用的各文種,稱為詔令文書;二是臣僚上書皇帝使用的各文種,稱為奏疏;三是各官府相互行文使用的各文種,稱為官府往來文書。從唐代開始,國家對文種的名稱有了明確的規定,以後宋、元、明、清各代也都有新的規定。清代規定的詔令文書文種名稱有詔、誥、敕,是沿用明代文種;經常使用處理政務、告誡臣僚的文書稱為諭旨,是新增的文種;制書在明代是文種名稱,清代則只作為釋出詔令的一種文體。

清代奏疏沿襲明制,使用奏本和題本,康熙年間又新增一種稱為奏摺,而奏本則在乾隆年間停止使用。明代官府往來文書下行文有札付、帖、照會、故牒等文種,上行文有諮呈、呈狀、申狀、牒呈、牒上等文種,平行文有諮、關、牒等文種。清代基本上沿襲明制,並且把明代下行文經常使用的牌文定為法定文種,中葉以後又增添程式比較簡便的札文作為下行文種之一,把明代上行文使用的呈狀簡稱為呈,把申狀分為評文和驗文二種。

華夏封建社會形成的文書程式,在稱謂、用語等各方面都貫穿著等級制精神。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對文書程式已有規定。現存較完全的官方規定,有南宋寧宗嘉泰三年(10)頒行的《慶元條法事類》所載的宋代文書程式和《明會典》所載的明代文書程式,但它們都是為一般官員規定,而不列詔令文書程式。明、清兩代的文書程式基本相同,文字結構大體分為7個部分:1檔案責任者的官銜、姓名;事由;正文;4結束語;5受文者官府名稱;6行文年月日;7文種名稱和檔案責任者簽押。明、清文書程式中上級官員對下級行文,為了表示權威,還實行標朱制度,即用紅筆填寫行文日期,在文中的關鍵字樣上用紅筆圈點勾勒,用以揭示下級注意。

扎西多吉的孫子聽完周文兵的話,點了點頭發現這本文書上面有一個烏紅色的東西,不解的問道:“周叔叔,那這上面這個又是什麼東西啊!”對於扎西多吉的孫子來說,只要是自己想知道的東西都會去問,只要是自己不明白的東西,也會去問,幸好遇到的是周文兵這些人,才會將自己知道的全部事情都告訴給扎西多吉的孫子聽。

周文兵望了望文書上面這個標誌,笑著說道:“印章是古代文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責任者在文書的某個部位鈐蓋印章,作為檔案生效的標誌。印章原稱為?或作璽。文書鈐蓋印章,見於記載最早的是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期中葉,當時稱為璽書。秦代規定璽作為皇帝印章的專稱,用玉刻制。漢承秦制,皇帝、諸侯王、皇太后的印章稱為璽,其餘官員的印章稱為印,或稱為章。印章的字型秦代開始用小篆,以後歷代官印都用小篆。文書蓋印是檔案生效的標誌,所以一般詔令文書、奏疏和官府往來文書都蓋有檔案責任者的印章。

中國現存的古代文書以清代的為最多,有上千萬件。明代的文書也有相當數量。此外,多年陸續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石刻文字以及戰國、秦、漢的竹、木簡,敦煌、吐魯番等地發現的古代文書,都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第一手資料。”

等周文兵和老者三人走出來的時候,扎西多吉和小張趕緊走過來,對著周文兵問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周文兵想也不想,直接就說道:“這是一本古代的文書,”問完才發現身邊的老者有些疲憊,正準備勸說老者去休息一下,就聽見老者說道:“這是很重要的國家重點文物,我希望你們可以快一點交到國家的手裡面去。”

扎西多吉點點頭笑道:“我們就是要鑑定出來之後才去交給國家,只是我一直都不明白,你本來是文物鑑定所的,為什麼你的文物鑑定所會倒閉,如果按照道理來說,整個杭州就你一個文物鑑定所,不管怎麼樣都不會倒閉的吧!就算你現在沒有多少精力來打理文物鑑定所,也可以交給別人吧!免得有人要鑑定文物都找不到地方。”

老者聽完扎西多吉的話,苦笑著說道:“你不知道啊!我這個文物鑑定所本來就私人的,如果沒有資金的流動,很快就會支援不下的,文物就好象那些不可再生資源一樣,哪裡會有那麼多要人來鑑定,如果是以前還要好一點,近幾年來生意是越來越差,就好象你們今天來,是我這三年來第一次開張啊!”

扎西多吉聽完也忍不住慢慢的皺起眉頭來,因為老者說的這些他都明白,做為一個做生意的來說。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一看怎麼樣賺錢。 (全本小說網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