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神秘的出土文書(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扎西多吉幾人聽完小張的話,也都開懷大笑起來,扎西多吉笑完才說道:“小張啊!我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文兵就算現在來這裡也是沒有請假的,而且我們那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我昨天看了一下新聞,估計那個被李主席抓住的犯人很快就會開始審判了,我們必須要在李主席審判完那個人之前回去啊!你說我們也不能夠讓李主席來等我們是吧!”

小張聽完扎西多吉的話,點點頭苦笑道:“那現在我們怎麼辦?”

扎西多吉幾人聽完也都沒有辦法,畢竟拿著這樣一個東西,拿著也不可以,丟了也是不行的,幾人都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才看見一個年紀比扎西多吉孫子大不了多少,揹著一個書包的小孩子跑過來,一臉戒備的望著扎西多吉幾人問道:“你們是什麼人?為什麼來我爺爺的房子裡面?”問完才盯著扎西多吉的孫子。

(備註:扎西多吉的孫子今年八歲,按照道理來說,扎西多吉的孫子應該上三年級或者五年級左右了吧!但是每一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還有就是扎西多吉的孫子在考古上面的天分可是出奇的高,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卻是一本近乎笨蛋的學生,學生成績可以說是糟糕得不能夠再糟糕,所以現在才是學前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扎西多吉一聽這個年紀看上去至少十三歲的小孩子,激動的問道:“小朋友,你的爺爺就是這裡的主人嗎?”小孩子聽完扎西多吉的話,點點頭說道:“這裡是我爺爺的地方,現在爺爺在家裡面休息,如果你們沒有事情的話,就請離開這裡吧!私自跑到別人的地方來,卻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這是不對的,如果你們再不走的話,我就要報警了啊!”

扎西多吉聽完拉著自己的孫子帶著周文兵兩人隨著小孩子慢慢的走出來,等走出來以後才笑著問道:“小朋友,你說這裡是你爺爺的地方,那麼這裡原來就應該是文物鑑定所了吧!而你爺爺也就是這個文物鑑定所的主人了吧!”說完才一臉期待的望著這個小男孩,此刻這個小男孩子就是扎西多吉幾人的救星啊!一個可以處理這個不知道是不是文物的救星,如果是一個心懷不軌的人得到這樣的一個東西自然會很開心,但是扎西多吉幾人則不一樣,這幾人可都不是那種心懷不軌的人。

小男孩聽完扎西多吉的話,仔細的想了想才說道:“這裡以前的確是爺爺開的文物鑑定所,只是後面就沒有開了,這裡的東西也全部都搬回了家裡面,不知道你們找我爺爺有事情嗎?如果真的有事情的話,我可以帶你們到我家裡面去找爺爺,”所有人此刻都發覺,這個小男孩子都是不能夠和扎西多吉的那個孫子比的。

扎西多吉點點頭說道:“你說得不錯啊!我們來這裡的確是找你爺爺的,希望他可以幫我們鑑定一下一件東西,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就請小朋友帶我們去你的家裡面找你的爺爺吧!我們明天還有事情要去辦,今天也沒有多少時間了,鑑定文物也是需要時間的,我們現在就走,你看可以不可以?要不要打個電話回去問一問你的家人?”

小孩子聽完扎西多吉的話,搖了搖頭,眼神頓時就黯淡下來說道:“家裡面就我爺爺和我兩個人,爺爺現在也在房間裡面休息,打電話回去也沒有人接的,只是這裡到我家裡面還有一點距離,如果要走路的話,我們至少要走一個小時的路才可以,你看我們現在是走路過去,還是到外面去坐車啊!”說完才詢問的望著扎西多吉。

一直都沒有開口的小張這才趕緊開口說道:“放心吧!我們自己開車來的,”小張說完就慢慢的向外面走去,將巷子外面的車開了過來,小男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高階的車,所以是一副小心翼翼的坐了上去,而扎西多吉的孫子就不一樣了,對於這些事情他是一點都不關心,只是拿著那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文物的東西一直在研究。

周文兵此刻也慢慢的伸過頭過來笑著說道:“其實要研究這個東西,我們首先就要看一看它的一切,你首先看一看它的泥土,你有沒有發現它的泥土有什麼不一樣”?扎西多吉的孫子聽完周文兵的話,於是便開始慢慢的研究起來,可以研究了半天還是什麼也沒有看得出來,只好垂頭喪氣的說道:“周叔叔,我還是看不出它與其他的泥土有什麼區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刻坐上車就一直好奇的打量這車的小男孩子才開口說道:“笨蛋,這泥土與外面的泥土當然不一樣,泥土的種類也有很多,就好比我們平常看到的,有的地方是黃色的泥土,有的地方是黑色的,反正一時之間我也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我爺爺也沒有告訴過我,但是這樣的泥土與外面的完全不一樣,我在爺爺的工作室裡面見到過,這種泥土的顏色是深黑色,是由於常年沒有見到氧氣導致的”。

“地面下面的泥土不都是沒有呼吸到氧氣嗎?”扎西多吉畢竟接觸到的東西太少了,所以連這些簡單的東西都不明白,只要詢問這個比他看起來大不了多少的男孩子,但是其實他不知道沒,這個男孩子比他可要大上六歲,只是在塊頭上面看不出來,畢竟是不同地方長大的孩子,身型這些都是不一樣的,也不能夠從樣子上面來判斷真實的年齡。

小男孩子搖了搖頭,一臉鎮定的說道:“一般情況,在地面下五十米的泥土都是能夠呼吸到氧氣的,而且就算在幾百米以下也是可以的,因為下面有地下水,只要有水就會有氧氣,而這一種泥土則是完全不一樣,它們呼吸不到任何的氧氣,因為它們是實現就經過特殊處理的,如同古代君主的棺材一樣的,明白了嗎?”

扎西多吉的孫子顯然不知道這些東西,迷茫的雙眼望著小男孩子,小男孩子搖了搖頭苦笑道:“我只是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如果你讓我說出來,我還真說不出來,”扎西多吉的孫子見小男孩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只好將頭轉向自己的爺爺扎西多吉,直接問道:“爺爺,皇帝的棺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什麼樣子的啊!”

扎西多吉聽完自己孫子的話,笑了笑回道:“還是讓你的孫叔叔來告訴你吧!對於這些東西,他知道的可比你爺爺我要多啊!”周文兵聽完扎西多吉的話,尷尬的笑了笑說道:“其實按照正確的來說,那東西不是封泥,而是叫封土,是一種用來保護東西的泥土,就好象秦始皇的墓穴,就有據說三十米高的封土。”

“秦始皇的封土是什麼樣子的啊!”扎西多吉的孫子不死心的問道。

周文兵稍微想了想才說道:“秦始皇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重要節點。秦始皇陵的考古研究充滿了謎團。年前秦兵馬俑從陵園外“橫空出世”,現在0米的“高樓”——九層臺階式牆體夯土建築從其龐大的封土內“浮現”。

現存的秦始皇陵封土呈覆鬥形,高51.米(以封土北邊沿中部為基點),底部南北長達50米,東西寬45米,周長190米,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其頂部是長方形平臺,東西長4米,南北寬10.4米,面積約50平方米。

在前期考古工作基礎上,00年國家啟動了86“秦陵遙感與地球物理綜合探查技術”工程,主要任務之一是用已有的物探化探技術方法驗證(包括秦陵封土在內的)秦陵的地宮、陵園等建築的相關問題。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段清波,其時以秦始皇帝陵考古隊長的身份參與了整個工程過程。他說:“匪夷所思的是封土下有高出地面0米的臺階式牆狀夯土臺建築,這在中國古代墓葬史上是史無前例的。慎重起見,我們對其進行了考古學基本方法的驗證,結果這棟‘高樓’在隨後的考古勘探中得到了證明。”

據瞭解,這棟“高樓”分佈在秦陵封土堆下墓壙周圍,是一組環繞墓壙周邊、上部高出秦代地表0米左右、體量巨大、夯層厚約6至8釐米的臺階式牆狀夯土臺,東西夯土臺的中間部位各留有一處缺口,與墓道重合,夯土臺圍就的內部即墓室上部是以粗夯土填充的。

段清波說,臺階式牆狀夯土臺上窄下寬,內外均呈臺階狀;東、西、北牆(南牆尚未勘探)的外側均為九級臺階,外側臺階高米、寬米;東牆、北牆內側已發現六級臺階,南牆西牆尚不清楚。

“重要的是,在東、西、北牆的外側上部臺階上發現了較為廣泛的瓦片,瓦片堆積凌亂,靠近頂面的臺階上瓦片較多,中下部臺階上的瓦片也有零星的發現。但是,在臺階式牆狀建築的頂面幾乎沒有見到瓦片,頂面及各級臺階上也沒有發現紅燒土和木炭遺蹟”。

“那周叔叔。高樓的結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啊!”扎西多吉的孫子興奮的問道。

周文兵搖了搖頭嘆道:“秦陵封土下為地宮,因其由上向下開挖的施工方式,其開挖範圍又稱墓壙。根據物探考古得知:秦陵地宮的開挖範圍東西長約170米、南北寬約145米;其底部東西長8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15米,底部距地表約0米。按照建築需要,地宮建好後,其上的封土建築(包括封土內的建築)才能陸續開建。”

周文兵說完繼續說道:“根據考古資料分析,這棟“高樓”建築的夯土基礎的一部分在墓壙外,一部分伸進墓壙內,伸進墓壙的夯土可能緊貼墓壁建造,接近墓室部分可能使用了大量的青磚和石棟”

“夯土臺階外側的形狀,有可能在各層臺階上沒有木構建築,僅在牆狀夯土臺頂面上有木構瓦屋面建築,也有可能各層臺階及頂面上均建有木構瓦頂建築。遠處觀察陵墓,除卻中心部位,其實是一座高達九級的高臺木構建築。”

“我們分析,高臺建築在秦始皇未死前就已建成,在最後堆築封土前被拆毀,封土覆蓋的時間可能在埋葬秦始皇後。最後的封土是夯築而成的,只不過夯築的精細程度不如臺階式牆狀夯土臺,其厚度40至70米。”

參觀過秦陵封土的人多能發現中上部好像存在臺階。其實,這並不是人為有意堆就的,這一臺階的位置恰與發現的臺階式牆狀夯土臺的頂面重合。“封土外觀形成臺階是因為墓室上部的回填夯土疏鬆、天長日久自然下沉所致,因為臺階式牆狀夯土臺上的封土因其下夯土臺結構的原因沒有與墓室上部的封土形成同步下沉。”

扎西多吉聽完周文兵的話,仔細的思考起來,想完之後才問道:“那麼秦始皇的陵墓會不會垮掉,就好象其他的墓穴一樣,如果時間太久,沒有封土也會全部都刊塌掉的,秦始皇雖然是我們古代皇陵最偉大的一個,但是也避免不了吧!”

周文兵聽完笑了笑,繼續說道:“秦陵封土既然不是人們想像的全然由地面開始夯築而成的,斷崖上看到的厚達40至70釐米的夯層只是封土的表面現象,那麼,在秦陵封土下存在“高樓”的建築形式來自何方?在中國古代墓葬文化史上、乃至世界墓葬文化史上處於何等地位?在古代華夏,墓上建築享堂類的祭祀性建築有著悠久的歷史,那時是在墓壙上直接建造木構建築。

春秋時期,墓葬建築史上出現了在地面建造和在夯土平臺上建造享堂同時流行的現象。至戰國,大型陵墓上基本建有享堂,其形制是接近明堂的高臺建築,中山王陵的高臺達三級之多。

戰國晚期以前,秦國陵墓的墓上建築和東方各國有著同樣的演化軌跡,文獻記載自獻公、孝公開始秦國陵墓上就已經有了封土。然而,戰國後期秦東陵的四座陵園雖存在高度不同的封土,但發現的7座地面建築不在墓室上方,說明秦國自戰國晚期開始,陵墓上祭祀建築已經移位,和東方六國墓上建造享堂的情況形成差異。

秦始皇陵興建晚於中山王去世半個多世紀,其後的帝王陵墓未發現這種建築形式,可謂孤獨地屹立於中國大地上。段清波說:“因其在中國墓葬史上的獨一無二性,我們最後只好稱這種建築形式為‘秦陵式’。”

扎西多吉的孫子就好象是一個專門問問題的機器人一樣,永遠都會有問不完的問題,就好象只要這個世界上有他不知道的東西,那麼他馬上就會問出來,而回答他問題的這些大人,也都不會覺得心煩,畢竟能夠教導一個這麼小的天才,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除非是這些大人不能夠回答扎西多吉孫子的問題。

小男孩子雖然對這些事情沒有半點的興趣,坐在車上也有些無聊,總是動過來動過去的,好象一直在尋找街道上面有沒有自己認識的同學和朋友,好在他們的面前炫耀一翻,不過看他臉上最後也沒有半點的開心就知道,肯定是沒有遇到和他認識的人了,看到自己家快到了,小男孩子趕緊開心的說道:“前面就是我家了。”

小男孩子的家是一坐二層樓高的小樓,樓房看起來有些古舊,但是還算不上是危房,小男孩子一下車就向自己家裡跑,一邊跑一邊摸出自己身上的鑰匙,扎西多吉幾人相互笑了笑才慢慢的跟了過去,幾個大人都是一副如釋重負的表情,只有扎西多吉的孫子只有一副期待的表情,看來這就是天才與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

扎西多吉的孫子是一個很執著的小孩子,正是因為他的這一份執著,才會讓他與一般同齡的人比起來大不一樣,也正是他成功的地方,但是同樣也是他最失敗的地方,他將所有的時間全部都利用到了這些事情上面,而其他的事情則是被他放棄了,這就好比得到一樣東西,但是同樣也會失去一樣東西是一樣的,只是還不知道到底什麼東西重要了。

小男孩子一跑回家,馬上就開始大叫起來:“爺爺,我們家來客人了。”

扎西多吉聽見小男孩子的聲音,馬上就笑道:“就讓你爺爺先休息吧!我們等一等也沒有事情的,”誰知道這個小男孩子根本就不管扎西多吉的話,繼續向自己爺爺的房間裡面跑去,扎西多吉看到之後也只有搖了搖頭,周文兵皺了皺眉頭想了想才說道:“也不知道這個老者是不是真的能夠鑑定出來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

扎西多吉聽完也絲毫不在意的說道:“文兵,其實這沒有什麼問題的,只要他這裡有我們需要的工具,我想憑你以前學的那些東西,自然也能夠鑑定出來,到時候只要借他的東西出來,我們自己鑑定,不也是一樣的,嗎?現在你就放心起來吧!反正有你在旁邊看,就不擔心他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騙子外行人吧!” (全本小說網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