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新聞釋出會(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然,與此同時,佩佩也做好了被記者們輪番轟炸的準備了——

果不其所然,搶到第一個提問權的記者,就直接把炮口對準了“李唐博物館”的建館人、同時還是這些國之重寶的所有者本人(佩佩)!

“你好,李女士——”

——好吧!這一刻終於還是來了!

在一片鎂光燈的閃爍下,佩佩無比從容地舉起了手裡的話筒,微笑注目著臺下的那位記者提出今天的第一個問題......

“......我想請問李女士,您是從何時、何處,得到這枚史料記載從靖康元年就已經銷聲匿跡的無價之寶‘傳國玉璽’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名記者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同時也是在場的所有記者們都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更是臺上的那些老專家們心心念念求得解答的謎題。

因此,當該名記者的提問結束後,現場立刻變得一片屏息凝神,無數雙目光就這樣靜靜地凝視著臺上的佩佩,就連那些閃光燈也都在佩佩舉起話筒的那一刻,變得安分了下來......

只見佩佩舉著話筒朝臺下的那名記者微微一笑之後,開口回答道:“在公佈這個謎底之前,我要先給大家評述一段人人皆知的史料——”

邊說著,佩佩邊對著臺下的鏡頭指了指身邊兩側的鑑寶團眾位專家們,然後才轉向正面,面對鏡頭笑著繼續說道:“剛剛諸位專家學者們在考證這枚‘始皇帝傳國璽’真偽的時候,都有一個一致的論調,就是歷史上這枚印璽的最終去向是在宋朝靖康之亂的時候流落到了金軍將領的手裡。而女真人所建立的金朝卻又在近百年之後,被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所吞併。而‘大蒙古國’又是元朝的前身,(公元171年,忽必烈即位後改‘大蒙古國’為元朝)因此,史料上才會有——‘元三十一年(公元194)世祖忽必烈崩後,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伯顏命人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歷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的這段文獻記載。而後人也是憑藉著此段史料文獻作出了——‘傳國璽被伯顏損毀’——的揣測!這裡,我們先作一個假設——假設伯顏真的得到了‘傳國玉璽’,你們覺得,他真得能捨得損毀這枚有著‘天命象徵’意義的傳世之寶嗎?”

說到這裡的時候,佩佩突然對著鏡頭俏皮的一笑,“史料上對於伯顏此人的人物評價可是——‘地位顯赫、權傾朝野、獨秉國柄、專權自恣’——這十六字評語!透過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發現到——自忽必烈崩後的8年時間裡,元朝一共經歷了十任皇帝。而從元朝的第四任皇帝起,後面的每一任皇帝的上位都少不了伯顏的擁立!所以,想象一下,這樣一位權傾朝野,隨意擺弄帝王當傀儡的權相,如果真的得到了‘傳國玉璽’的話,又怎麼可能做出損毀之事呢?因此,我們可以有理由的懷疑——史書上所記載的‘伯顏命人損毀各國歷代印璽’之事,極有可能是伯顏本人親手導演的一出障眼法!其目的是為了掩飾和隱藏他所得到的那枚‘傳國玉璽’!”

佩佩的話還沒有說完,坐在她右手側的錢老爺子就忍不住打斷了佩佩的話語,“你剛才的這一段分析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好比‘傳國璽損毀與伯顏手’的分析一樣,兩者都只是我們後人透過史料進行揣測的答案!而你現在作出‘傳國璽被伯顏藏匿’的這種論斷,是不是手裡有支援此種論斷的充足證明?”

錢老爺子的話音剛落,坐在佩佩左右兩側的專家學者們紛紛探頭注視著佩佩,這些人的神色中,都帶著明顯地期望情緒,默聲不語地等待著佩佩回答出一個讓他們驚喜的肯定答案。

而佩佩也的確沒有讓這些老專家們失望。

只見她微笑著朝錢老爺子點了下頭之後,目光重新直視鏡頭,侃侃而談道:“我手裡的確有支援這種論斷的憑據!但是出示這份憑據之前,我卻要跟大家講述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史——”

說完,佩佩便自信的看向臺下的記者群。然後,她居然故意停頓住了話語,擺出一副笑而不語的神色面向鏡頭。

佩佩此時故意擺出的笑而不語姿態,擺明了就是想要吊一下臺上臺下眾人的胃口!

而臺上的專家團、和臺下的記者群也極其配合的騷動了起來......

——寶物的主人居然點頭了!

——而且還說到了“秘史”兩字!

這時,專家團和所有的媒體記者們,都變得無比的興奮起來!

要知道像“傳國玉璽”這樣的傳世之寶,其隱世和出世的經歷又怎麼可能會平淡無奇呢?

也只有真實存在於歷史、但不記錄於史料文獻上的“秘史”,才能合理解釋這枚傳世之寶為什麼會銷聲匿跡的原因嘛!

寶物的主人既然敢於如此自信的說出“自己手裡有證明的憑據”。那麼可想而知的是,這份憑據一定是能經得起專家學者們的考證的!

——到底會是什麼樣的“證明憑證”呢?這份“證明憑證”又會不會是......陪伴著“傳國玉璽”一起隱匿、然後又一起出土的某一份不被正史所記錄的文獻記載?

就在包括專家們在內的所有人都在對佩佩口裡的“證明憑據”浮想聯翩的時候——

佩佩此時也終於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開始緩緩地講述起了她口中的這一段“秘史”——

“這段‘秘史’出自於伯顏親筆所抒寫的一段文稿,而這一段文稿又為什麼會沒有被正史或是野史所記錄?呵呵呵......其原因就是伯顏在抒寫這段文稿的時候,用的是一種極其特殊的文字。而這份文稿又因為伯顏的私心所致,準備在自己臨死前作為傳家物件留給他最心愛的幼子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